男孩與母親吵架跳橋喪生:教會孩子管理情緒多麼重要


4月17日,上海一名17歲男孩在車內與母親發生爭執,男孩突然衝出汽車後座縱身跳下大橋。

母親想要拉住孩子,未能成功。當120救護車趕到時,男孩已無生命體徵。

男孩與母親吵架跳橋喪生:教會孩子管理情緒多麼重要

在無比痛心的同時,我們不得不反思我們的家庭教育:接近成年的孩子一氣之下就跳橋輕生,全然不顧後果。

在他成長的17年之內,他與父母好像都沒有學會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

母親當場跪地痛哭:倘若可以重新再來一次,媽媽必定不跟孩子起衝突,一定好好溝通。

可是,她再也沒有機會了。

如果問世界上最愛自己的人是誰?

答案必定是父母。父母生兒育兒,最愛孩子。

可是很多家長卻說,孩子脾氣上來時,自己真的很惱火,耐心說教不管用,打他一頓他就立馬老實了。

孩子小時候,他可能不敢反抗。

大了之後,孩子所有曾經壓抑的情緒有可能一夕之間爆發,就像跳橋的男孩。

在家庭教育中可以引導孩子好好管理情緒的事例隨處可見。

男孩與母親吵架跳橋喪生:教會孩子管理情緒多麼重要

上畫畫課之前,躍躍和小夥伴成成每次都會提前到,在小區踢會兒球。

那天踢球時,成成的手一直插在衣服口袋裡。

旁邊曬太陽的奶奶們看見了,好意提醒:“這是誰的孩子?手插在口袋裡踢球,萬一摔了,胳膊就挫傷了。”

成成爸爸對成成喊:“把手拿出來。”

成成不予理會,說手怕冷,還是手插在口袋裡踢球。

成成爸爸又喊了兩聲,成成還是沒理

成成爸爸急了:“我再說一遍,手出來,要不然就別踢了!”

成成還是沒有照做。

成成爸爸衝上去拉著成成就走。成成一邊哭一邊喊:“我手冷!”

成成爸爸連拖帶拽地把成成拉去了畫室。

我和躍躍也過去準備上課了。

我們進畫室時,成成站在爸爸面前,一副很生氣的樣子。

成成爸爸說:“你要是畫畫,就進去;要是不想畫,就回家。”

成成很不服氣地瞪著爸爸,像一隻生氣的牛,還呼呼地喘大氣。

男孩與母親吵架跳橋喪生:教會孩子管理情緒多麼重要

成成爸爸氣得打了成成兩下。

成成這下不敢瞪眼了,別的家長解圍拉著成成進屋上課去了。

成成爸爸說:“這孩子就是欠揍!讓他把手拿出來不也是為他好嗎?早聽話不就得了。”

的確,我們家長為孩子好,常常苦口婆心地告訴他應該這樣、不要那樣。

可你說西,他偏要往東。

一開始家長還有耐心,可是孩子的脾氣一旦上來了,撒潑或哭鬧,家長往往便不再冷靜,企圖“以暴制暴”,因為這樣熄滅孩子的“火”最快。

孩子幼兒時期在成長過程中一直是弱者,處於被動承受的狀態。

家庭教育灌輸ta成為什麼,ta就會被塑造成什麼。

想讓孩子不亂髮脾氣,我們需要以家長的身份自查家庭教育中的缺失,從而找到問題根源。

打罵孩子跟愛孩子是兩回事。怕孩子摔倒,讓孩子把手拿出來是愛他。

因為愛孩子而打罵孩子的邏輯卻是不成立的。

打罵孩子的唯一原因只是家長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正面管教思想時刻提醒我們:先把自己的情緒處理好,再去溫柔而堅定地管教孩子。這樣,孩子才會傳承並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男孩與母親吵架跳橋喪生:教會孩子管理情緒多麼重要

昨天,躍躍和小夥伴們一起踢了一場足球友誼賽。

因為躍躍的同伴經常不及時傳球,他們輸掉了比賽。

躍躍很生氣,回家路上一聲不吭,似乎裝了滿肚子的火。

回到家後,把自己關進房門。

爺爺奶奶問我:“怎麼了?”

我說:“孩子輸掉了比賽,心情不好。”

說完,我也進了自己的房間忙手頭的工作。

奶奶走進躍躍房間,我聽見躍躍喊:“讓我自己待著。”

奶奶也喊起來:“不就輸了比賽嗎?踢著玩的,有什麼可鬧的?”

躍躍更加生氣了:“出去!別煩我!”

奶奶關上門,很生氣地跟爺爺說:“這孩子,越來越不像話了!你管得了他嗎?”

爺爺敲敲門,喊躍躍吃飯。

躍躍喊:“我不吃飯。你們別煩我!”

爺爺也叫起來:“你這孩子再鬧,我就揍你了!”

我本來想讓躍躍自己多冷靜一會兒,可是擔心爺爺奶奶著急,只好提前進入躍躍房間,並輕輕關上門。

躍躍看見我,還是氣鼓鼓的樣子。

我拉著他的手問他:“你是生我的氣嗎?”

躍躍:“我想一個人待著。你們非要進來自己找氣受!”

男孩與母親吵架跳橋喪生:教會孩子管理情緒多麼重要

我說:“爺爺奶奶歲數大了,他們經不起你發脾氣。所以媽媽提前進來了,想跟你談談。”

躍躍氣呼呼地說:“沒什麼好談的,我什麼都不想說。”

我說:“躍躍,那你先聽媽媽說一些別人的故事吧。”

我見躍躍沒有反對,講:“中國女排有一次打比賽,裁判誤判了分。女排姑娘們沒有因此跟裁判喊叫,而是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從而贏得了比賽。”

躍躍的情緒緩和了一點,委屈地說:“可是排球的一分很容易追回來,足球的一分很難踢!”

我繼續開導他:“但道理是一樣的,壞情緒什麼忙都幫不上,只能更拉大自己落後的比分。如果女排姐姐們生氣跟裁判吵架,甚至有可能被罰出比賽。她們調節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比賽上。一個人如果能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這個人會變得相當強大。

躍躍似乎沒有那麼生氣了。

我說:“隊友不給你傳球,你就生氣跑掉了,這樣也會影響隊友們的和諧氣氛。團結才是力量啊!而且我看見了,他不是故意不給你傳球,只是半截被攔了。”

男孩與母親吵架跳橋喪生:教會孩子管理情緒多麼重要

躍躍噘著嘴小聲說:“他練的時間也不短了。”

我說:“不是每個人的想法都一樣。你也不能要求每個人都按照你的思路去做事呀!媽媽讓你做事時,你也有不願意的時候對嗎?如果那樣就生氣,那有生不完的氣了,最終難受的是自己。”

躍躍的情緒平復不少,我接著分析:

“這世界上確實有很多事情可能會讓人生氣,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朝咱們希望的方向發展。生活就是如此,咱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調節自己的情緒。”

躍躍最後說:“媽媽,明天我們再跟他們踢一場。”

在做家長的道路上,我們一直在修行。

希望我們都能做“走心”家長,用同理心去體諒孩子。

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再去溫柔而堅定地管教孩子,才能成為孩子們心中真正的好家長。孩子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

與各位家長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