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分社若落成,德雲社的實力版圖又將得以擴張。這對其他的相聲同門來說是好事嗎?

金思雅


綜合各方爆料來看,德雲社落戶濟南已經基本沒有疑問了;目前選址都已經確定了,接下來應該就是內部裝修以及工商註冊等相關手續的問題了,效率高的話,年底應該就可以對外營業;最保守的估計,趕上明年開箱沒有問題。

德雲社不斷擴張,對於同行來說有利也有弊,究竟利弊如何,關鍵要看站在什麼角度解讀。


一方面,德雲社火了以後為相聲行業培養了大量的觀眾,特別是近兩年,飯圈新勢力全面進入相聲圈,這是一群年輕且消費能力極強的新觀眾群體,客觀上把相聲市場做大了,所有從業者都可以搭上便車,從中獲利。因為現在德雲社很多演出都是一票難求,搶不到票的人就會偶爾去其他劇場過過癮;只要同行有本事,能夠靠能力留住人,那就對自己的生意有幫助;如果自身能力不足,那抱怨也沒什麼用,所以歸根到底還得提升自己的藝術水平。

另一方面,濟南的同行可能短期內日子會比較難過,因為觀眾們都想去德雲社瞧個新鮮,客觀上會對現有小劇場的客源分流,這其中就包括郭德綱師弟李濤的芙蓉館,此外還有江湖藝社、東荷西柳曲藝社等。


濟南在歷史上曾有“曲山藝海”的美譽,和北京、天津並稱為曲藝界三大碼頭,相聲界過去流傳“北京學藝、天津練活,濟南踢門檻”的說法,意思是說濟南的觀眾包容性強,任何的表演形式在濟南都能被接受,入門門檻低,容易討活路,所以才形成了曲山藝海的盛況。

濟南今年在曲藝領域有很多大動作,比如承辦全國非遺曲藝周,邀請全國國家級非遺曲藝項目來濟演出,開展百場駐場演出、百場進社區演出以及其他豐富多彩的活動,重現濟南“曲山藝海”風采。而邀請德雲社入駐,也是濟南打造戲曲大碼頭的動作之一,如果濟南此次能夠藉助德雲社進駐的東風,再現當年的盛況,共同把曲藝市場做大,那對於濟南相聲界,對於德雲社都是大好事。


相聲演義


實事求是的講,利好大過傷害吧。

目前的德雲社在相聲門裡已經算是一家獨大了,相當於巨無霸的存在。前段時間傳聞濟南分社基本確實了。如此一來,德雲社將在全國擁有10個劇場,之前的9支表演隊伍相對來說,明顯不夠用了。這樣的話,德雲社將在400多人的基礎上繼續遞增。

自打今年以來,《相聲有新人》中的多半實力派都被郭德綱收入麾下。想來郭班主是在為開拓山東市場做準備呢。果然郭德綱也是深知謀定而後動的重要性。

這對其他的相聲同門,特別是山東濟南當地的曲藝社團或許一開始將是致命性的打擊。很多人也許會抱怨郭德綱又來搶飯碗了。

但預計隨著德雲社的入駐,將進一步活躍濟南當地的曲藝市場,從而吸引更多的粉絲和觀眾喜歡相聲,喜歡傳統曲藝。

因為整個市場再大,再活躍,德雲社再厲害也終究無法整個通吃。所以從長遠來看,絕對利大於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