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可以吃飯嗎?”諸如此類的提問,怎麼理解提問者心理?

古月161039166


這樣的人,我認為在條條框框的生活理念下生活了很長時間。原生家庭的養育著有關,1.養育者太過於愛孩子造成這樣,愛孩子代替孩子做孩子應該自己能做必須有親身體驗的權利被一個“愛”字剝奪了。我也有時候愛的名義剝奪孩子的成長權利,比如她現在已經高一了,我還替她洗衣服,只要她好好學習就行了的想法。2.養育者自己就是沒有安全感,所以總是對孩子說不能這樣做,不能那樣做,因此孩子變成什麼也問一下的思維模式。3.也許這個人本來的性格里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存在?要想走出這種狀態,第一讓她觀察自己,認識自己的所作所為。只要認識到自己的所思所想是多麼荒唐,她才有可能改變自己。第二訓練她從固有的條條框框的思維模式裡跳出來考慮問題。第三放鬆自己,多接觸大自然,找一找內心深處的真我,那個原本很快樂的心。


心理諮詢師烏日娜


這樣的人是缺乏獨立的生活和思考行為,或許是家人的照顧太好了,失去了自己的主動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