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什麼說可憐呢,不是可敬嗎?

星雲一片片


因為從一個孩子的一生來看,做為父母要為他的孩子付出很多,並且這些付出都不求回報的,從孩子幼年到成年甚至有的到結婚生子都在靠父母出錢出力,父母要花大量時間和金錢來陪伴和養育他,大多孩子都會讓父母操不完的心,小的時候怕磕了碰了大了會叛逆,再大了操心你的終身大事,但是父母做的這些都是不被理解和認可的,甚至孩子會覺得父母的這些愛給他帶來負擔,甚至有的還會厭棄父母,所以天下父母的心都是可憐的,他們的心也是值得被尊敬和關愛的,只有自己為人母或者為人父了才會懂,但是懂了又怎樣,水永遠是往下流的,你會疼愛你的孩子比關愛父母多,到你懂的時候你的心裡有了你的小家庭,父母還能在你心裡佔多少位置,所以多帶著你的孩子一起關愛父母,這樣你的晚年也會有這樣的天倫之樂


1234碧海


這句話經常聽到,大概知道是什麼意思,但是我也不知道這話的出處是在哪裡。我以為,這樣的話可能是出自《論語》之類的經典。可惜,我想錯了,原來這句話出自慈禧。沒錯,就是那個在歷史上名聲不太好的清朝時的老佛學慈禧,這是她給母親的“壽詩”(不是壽司)。

話說慈禧母親六十大壽的時候,慈禧沒有時間去參加母親的大壽,就讓侍臣給母親送了很多的東西,同時親筆寫了一幅書法,裱好後送去了。這首詩是:“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這首詩讓我覺得慈禧固然在政治上不咋地,但是在做人子女方面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慈禧的話,概括了為啥是可憐,其實我覺得她說的是可敬可嘆,只是取了反意可憐來襯托一下。但是,在當下社會,確實有很多是真可憐的現象:

正常的父母,為子女奉獻一生,是為可憐

多少父母年紀輕輕,為了子女放棄更好的發展機會,放棄高薪機會,放棄人生的許多理想,只為了子女順利長大成人?

正常的父母,遇上不講孝敬的子女,是為可憐

儘管我們的社會提倡孝道,但是有許多子女卻不知孝敬父母,只知索取不知體恤,其父母何其可憐?

正常的父母,遇上不思進取的子女,還要被其啃老,是為可憐

有些子女,貪圖享樂,受點挫折就要生要死,不敢面對社會,不敢面對生活,而是心安理得繼續消費父母,搶父母的退休金,啃父母的老人錢,其父母何其可憐?

正常的父母,半生蹉跎養大子女,還要被子女嫌棄,是為可憐

常有子女事業有成,或成家立業,便嫌棄父母土、老、醜,沒文化,見識淺,丟他面子,或者因為父母得了病自理不便即心生嫌棄,其父母何其可憐?

正常的父母,一生艱辛望著子女成人,還要被其打打罵罵,是為可憐

更甚者,因自身貪慾、妄念得不到滿足,對父母拳打腳踢、無端辱罵,其父母何其可憐。

一個正常的父母,遇上以上四種,是為可憐。而其一,幾乎每個父母都會遇上,是為可憐。

我是茶小俠,分享茶道修行上的美好事情,歡迎一起交流。


茶小俠


可憐天下父母心,這裡的可憐是可嘆的意思。

古文中憐一般是憐惜,愛惜的意思,典型如:應憐屐齒印蒼苔,後來引申出讚歎,感嘆的含義。

類似的有陝西話中“娃娃心疼的很”“心疼”是可愛漂亮的意思。

東北話中“讓我稀罕稀罕貓”“稀罕”是親熱,摟抱的意思。


耕夫雜談


天下父母為了愛孩子,把自己一生都獻給了自己的孩子,所以說可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