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關於你母親和你的一些故事分享給大家呢?

呱呱媽媽NO1


1.

每次寫完文章我都要先把身邊人先轟炸一圈,問問大家的意見看看怎麼潤色修改。我媽自然也在轟炸之列,每次我最先收到的回覆都是來自老媽。

“我發現了你第二自然段有兩個錯別字,還有一個標點也用錯了”,我回去一看,果然有一點小瑕疵。剩下的朋友們大多都回復我“不錯啊”,好像除了我媽以外就沒人會發現這些錯別字了。

從小到大,我媽都是我的鐵粉。從小時候站在臺下為五音不全的我的歌唱比賽加油,到高中時贊助我去做連班主任的不看好的班級話劇導演,再到大學畢業千里迢迢的過來我的畢業典禮。也許我一直可以任性的理由就是她,因為哪怕舞臺底下只有她一個人,我就覺得自己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

媽媽就是所有人站在你的對面,她也默默陪在你的身旁。

2.

畢業的時候我得到過幾份不錯的工作機會,有一份可以留在溫暖的南方,離家近又輕鬆,另一份要去很遠的北方,辛苦又前途未知。

我問老媽我應不應該去北方,我媽說來說去嘮叨了很久。最後告訴我,她覺得哪裡都好,而且她相信我的決定。

等我去了北方以後,才聽到姑姑告訴我,我媽在他們面前談論到這件事的時候其實是希望我留在南方的。我後來問她為什麼不告訴她那麼希望我留在南方,她沒說什麼,在我心裡卻好像有萬語千言。

哪怕已經很想你不離開,也要忍著不說出來,因為在媽媽的心裡,你比自己重要得多。

3.

那一年冬天的時候,我在北方的豔陽裡凍成了狗。這是我第一次在北方過冬天,我才知道原來下雪的戶外可以這麼美也可以這麼冷。

雪下得特別大,我在北京的郊區走了一整天。雪厚得沒過了腳踝,我雪地靴裡的雪水已經浸過了腳面,身上的雪花怎麼掃都掃不完。

那天朋友圈的步數我是第一名,在我身邊的男同事不停的說“想不到你一個女孩這麼能吃苦”的時候,我甚至內心還有點小驕傲。

“我今天看見你的朋友圈啦,你快去買雙戶外雪地靴,看到你說鞋子進水了,冰天雪地,我都心疼死了,都要流眼淚了。”

我一開始還驕傲的心情就像扎滿了冰碴子,一瞬覺得好疼,我竟不知道我小小的委屈會讓媽媽難過得想哭。

在媽媽的心裡,孩子的事情是天大的事。

4.

我媽每天都很努力的去鍛鍊,其實她是一個蠻懶的人,我一直不理解她為什麼可以比年輕人還要堅持。後來有一天她告訴我,人老了的話就很容易生病,給孩子的負擔會很重,可能她沒有什麼能給我的,但她想起碼不能給我添負擔。

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見過媽媽的白髮,有沒有一個瞬間突然發覺,原來一直那麼堅強那麼美麗的媽媽,好像有點老了。那個瞬間充滿了無奈和心酸,我才意識到媽媽可能老了,她有一天是需要我來做她的依靠的。

我也許也沒有什麼能給媽媽的,但是我起碼要快快成長起來,做媽媽的依靠啊。

媽媽的愛那麼那麼多,多到顯得自己的愛太渺小,我們只能拼命讓她快樂!

祝全天下的母親,母親節快樂!還有,你們一定要健康長壽啊!因為還有那麼多美好的時光和瞬間,要和你一起過!



百態歸一


母親已走十一個年頭了。

這十一年中,每每想起她,心裡就難過。想到那時的點點滴滴,就不免潸然淚下。

母親敦實的個頭,姣好的面容, 勤勞能幹,勤儉持家。經歷了單幹,大集體,改革開放,品嚐了人間酸甜苦辣,沐浴了八十四個春秋的風風雨雨,她走了!

聽母親說,剛嫁過來時,是一個八口之家,那是單幹時期,爺爺和父親是勞力,因耕地少,日子過得緊巴,有時還到了揭不開鍋的地步,實在沒法了,母親就回孃家背一些糧食過來,以解燃眉之急。直到夏家溝的表大爺來出門,建議種地瓜,這才解決了吃飯問題。如此的一個大家庭,奶奶不管,姑姑不問,推碾搗磨,燒火做飯,磨糊子,推煎餅。都是母親一人操持,有時飯做晚了,急性子的爺爺還發脾氣。儘管如此,母親還是任勞任怨,盡責盡力。

大集體時期,物資匱乏,生活水平低。主糧以地瓜幹當家,吃頓用瓜幹兌上點糧食磨的煎餅就是改善生活了。為了調劑好生活,母親粗糧細作,想方設法用地瓜幹做出了什麼“黑蕊餅”(外面是白麵,裡面是瓜乾麵的火燒),黑包子,黑麵條(把瓜乾麵用擦床擦成條,蒸熟,施上蔥花油當面條吃)等“美食”,生活過得有滋有味。至今仍不能忘懷!

改革開放後,生活富裕了,我也參加工作有工資收入了,兩位老人在老家度過了一段平靜安逸的時光。可在一九九六年父親得病不治故去。我便把母親接到身邊,那時在鄉鎮,母親倒也適應。二00三年,我調入縣城工作,母親有點不適應,勉強住了三年,決心回老家。當時覺著,回就回吧,無非就是子女們多回家趟。二00九年我就二線了,屆時回家好好儘儘孝,誰料想,母親得病,二00八年故去,就差一年沒等到我二線,母親就走了,這一直成了我這些年來心中的疼。

難忘的是,母親病危時,把我老伴叫到跟前,千囑咐萬叮嚀,時斷時續的說:“到我死後,把我腳底下放上根慄樹枝子,後代多生男丁。把我的對襟褂子的底襟子裂下一塊存好,後代有福。並說,千萬別掉眼淚,滴上眼淚不吉利”等等。她越說聲音越小,以致後來只見嘴一張一張的,卻聽不到聲音了。這成了她老人家的臨終遺言!當時老伴聽得淚水漣漣,我在旁已滿臉淚花,後面的兩個妹妹早已泣不成聲了!

在彌留之際,還念念不忘自己的親人。這就是母愛,偉大的母愛,偉大的母親!


簑笠翁程友雲


那一年是我當兵的第三年,第一次踏上回家的列車,心裡滿是激動,感覺身上的汗毛都在跳動,坐了一天一夜的車,到了車站遠遠就看到爸和我的幾個朋友,激動的心再一次跳動起來,擁抱完上車後,爸說你媽非要來,大半夜的我沒讓她來,我微笑著說沒事!等到了家裡我看到媽媽在給我下最愛吃的韭菜雞蛋餃子,媽媽看到我開心的像個孩子。往往就是這樣,遠在他鄉思念親人的心很濃,感覺看到爸媽有很多的話要說,可見了面卻又說不出來!父母的這種親情是理解、支持、包容,一切無私奉獻的愛!我吃完媽媽包的餃子,和爸媽聊了幾句就回房間睡覺了!在這整個假期裡,媽媽把我喜歡吃的東西統統做了一遍。走的時候媽媽準備好土特產非得讓我帶走,我當時就想帶這些東西幹什麼,感覺帶到部隊很沒有面子。就匆匆的和爸媽擺擺手告別了!在我回去後,我從超市裡買的東西戰友們很少吃,營區旁邊就是超市什麼都有,他們早就吃膩了!我後悔沒有帶家鄉的土特產,後悔沒有聽媽媽的話。即使沒有帶,媽媽也不會生氣,她會說這孩子一點都不聽話!母愛是偉大的,珍惜自己的親人!


大西瓜91984416


母親與我的故事,最美妙的地方是我相信,並且讓母親接受:愛需要回報,作為母親有很多需要。

 

然而很多故事和影視劇中的母親,無私到奉獻成為本質。這很不正常。任何以犧牲自我空間為前提的愛,都是不能持續的。但是每到這一天,鋪天蓋地的故事還是在歌頌“媽媽們,是如何犧牲自我,愛別人超過愛自己的”。一個好媽媽,必須得慾望淡泊、含蓄謙讓、講自己放的很低、不懂“索要”為何物的女人。然而這樣的女人,並不存在,也不應該存在。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們一邊歌頌母親的偉大,一邊承認女人的囉嗦和抱怨。在《傲慢與偏見》這本小說中,作者嚮往聰明獨立的女性,但是仍然下意識的塑造了一個喋喋午休的母親——數落他人、小裡小氣、沒完沒了。這,也成為很多中年女性的經典形象。

 

為什麼?因為按照規則,媽媽們犧牲自我後,是不能索要的。好的媽媽要拒絕承認自己為養育兒女的付出心懷怨言,但怨言往往如同翻滾的岩漿,在日常生活中滿溢出來,變成毫無權威卻又不絕如縷的抱怨。

 

真相是:不圖任何回報的奉獻,擠壓自我空間的付出,不是山繞著人性的光輝,而是反人性的險惡。所以今天我不想聽“媽媽有多麼偉大無私”的故事,我說說:我自己是這樣做的:

 

第一,我媽媽幫我看孩子,週末休息(5天制度),我會支付費用,以及過節費。讓她有充分的花錢空間和自主的空間。每年媽媽的生日也必須大張旗鼓的過。而我的媽媽,也非常的贊,從來不說“不用給我過生日”“不要花錢”“這麼麻煩幹什麼”之類的話。給孩子過生日,就應該給自己、給老人也過生日,每個人,都享受的起,也值得別人的付出。

第二,  我也是媽媽,我會和孩子討論:你最愛誰?然後說“最愛自己”才是正確的。相比你,媽媽就是最愛自己。我愛自己之後,才會愛你。所以我加班之後,希望你能自己照顧自己,給我時間休息和恢復體力。

當我忙於工作,我媽媽不經意的安慰孩子說:你媽媽要掙錢才能給你買好吃的時。我會抽空糾正這句話:媽媽工作,是因為媽媽的人生有夢想要追求,不追求的話我會不開心。讓母親、孩子,都是有自我的人,這樣的親子關係,更清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