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中國人們都不用分類彈夾彈匣?

cao名字以存在cao


網絡上許多推文者駁殼槍和盒子炮都傻傻地分不清楚,老是會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更何況是一般人,將彈匣和彈夾搞混淆,也是非常正常的,畢竟不常關注。

況且,就標準漢語發音,“夾”和“匣”,還是有所區別的,但從一般常人口中發出來,有時候確實就“夾”、“匣”不分了。

但作為軍事愛好者,區分彈夾和彈匣,那是必須的,否則,軍事自媒體不好混,會被噴得一塌糊塗,玩什麼槍械啊,還不如回到原先風花雪月的場所去得了,畢竟那裡有音樂美酒和美女。彈夾,有些當兵的也稱橋夾,非常簡單的一個有一定弧形的金屬條,內有淺淺的凹槽,能將子彈夾住,子彈塞進去不至於掉出來,一般能容納5發子彈,大都用於栓動步槍;也有能容納10發子彈的,一般都用於半自動步槍,可一次性壓進彈倉。



有了裝彈的彈夾,確實要比用手將子彈一發一發地壓進彈倉方便多了,二戰時期,日軍三八式和九九式步槍,全都採用彈夾供彈,5發一隻彈夾,存放在牛皮子彈盒中,存取裝彈都非常方便。

彈匣,是一種供彈工具,結構比較複雜,一般均為可卸式,外觀呈長盒狀,底部有託彈板和託彈簧,將壓進彈匣的子彈向上託,進入槍膛供槍械射擊。

綜上,彈夾和彈匣,是不一樣的,彈夾只是供彈的輔助工具,有5發和10發的彈夾,可將彈夾內的子彈一次性地壓進彈倉;而彈匣卻是供彈工具,一般以20-30發步槍和衝鋒槍彈匣最為常見。
彈匣一般都裝在機匣下方,但也有特例,MP-18和司登式衝鋒槍都採用橫向插彈匣的方式,歐文衝鋒槍則採用了上插彈匣的供彈方式,確實非常罕見。

當然,二戰時期,大名鼎鼎的M-1加蘭得半自動步槍,採用了非常特殊的8發漏夾供彈,是將漏夾一次性地裝進彈倉,待漏夾內的8發子彈消耗完了,會自動彈出彈倉,漏夾也屬於彈夾的範疇。


國平軍史


其實不用去搞清楚這兩者的功能,區別,我就舉一個例子,大家就知道為啥了,因為道理一樣。人民幣100塊錢,我們可以就說100塊,或者100元,但是還有一種口語化的說法,100大洋。這個說法來源於以前用的現大洋,現在說100大洋相信沒有人會覺得是100個銀元吧。其實現在說彈夾,其實就是指彈匣,除非專業軍事文字。還有一個情況就是汽車的速度,中國人普遍意義上說的“邁”,“碼”其實都是指時速,比如80碼和80邁都是指80公里每小時,當然,依舊是嚴謹的專業文字除外。只是說多了以後,變成了一種普遍意義上的共識。


蝸牛揹著蝸殼


其實吧,這個沒必要咬文嚼字。據我推測,這個應該是最初的一些習慣上的問題,遺留下來了。

我推測是因為以前我們的士兵用的都是彈夾,漢陽造中正式三八大蓋莫辛納甘,這些都是用的最多的武器,都是用的彈夾。而當時使用彈匣供彈的武器,也就捷克式、花機關這些,數量相對少很多。



這就很容易理解了,反正對於很多人來說,別管是彈匣還是彈夾,都是裝子彈往槍裡面塞的,塞進去就能開槍了。所以當時人們也就不會在意這些細節上的問題了,隨著時間推移,別管是彈匣還是彈夾,叫彈夾反正是被傳下來了。


實際上,除了一些文章(紙媒)會特別嚴謹的對待這個“彈匣”和“彈夾”的問題,其他地方,沒有人去刻意去較這個真,尤其是一些電視劇,更加不會注重這些問題,久而久之,就會給很多人誤導。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彈夾這個詞,應該是那些年不注重這方面的區分,人們首先接觸的就是彈夾,久而久之,就默認了,也不會去刻意想知道彈匣和彈夾有什麼區別。


另外的一個原因,我個人認為是彈夾比較好讀一點,相比彈匣,夾字確實容易讀一些。相比彈匣,我們那邊以前更喜歡讀的是梭子,槍梭子。


軍武文齋


彈夾和彈匣在中國很多普通人的口中,沒有什麼不同,甚至很多人認為彈夾和彈匣是一種東西,這個是真的嗎?當然是不對的,那現在為什麼很多人都把它們混為一談了呢?

第一點就是大眾對槍械並不瞭解,中國的法律讓槍械類在民間顯得有點“神秘”,槍械不是普通人隨便擁有的東西,而中國的主體正是這些普通人,對於槍械知識不豐富且沒有專門學習過的我們,對這一類東西本身就不敏感,所以難以區分兩者,時間長了,口口相傳,人們口中的彈夾彈匣依自然就成了一種東西。第二點就是口音問題,中國各地的口音不同,夾和匣在很多地區的讀音非常相似,傳來傳去也就把它們當成了一種東西。那麼,他們有什麼差別呢?

這兩者根本就是兩個東西,在外觀和性能上都有各自的特點。彈夾本質上是一種快速上彈工具,簡單點說,,就是一塊小鐵片上組列著幾發子彈,彈匣是一種供彈裝置,一般為可卸式,外觀為盒狀,原理是由其內部的託彈簧和託彈板共同作用將子彈一發一發推入槍膛內,為武器供彈。二者不論從外觀還是性能上都完全不同。

但是呢,如果還是區分不清楚也沒關係,我們也沒有必要糾結這個問題,如果根據正規途徑持有槍支,那麼你肯定會收到嚴格的測試,對於這種問題會非常熟練,如果不接觸槍支,我們也沒有這個必要去區分這兩者的區別。


利刃軍事


因為夾這個字日常也用得到啊,匣這個字日常很少用啊。而且這兩個字發音也類似,搞不清楚很正常的,就像讓普通人去區分AK和56衝也不大可能,興趣點不在這上面搞錯也正常,反正都能知道意思就好,沒必要去糾結一個發音問題。

英文,Clip彈夾,Magazine彈匣,美國佬也容易搞錯,比如M1加蘭德的是彈夾clip,很多玩槍的都說成是彈匣magazine,其實無所謂了,咱們又不是寫論文,軍事要嚴謹的地方是武器的具體性能參數和作戰功效以及歷史,而不是咬文嚼字。

同理那些什麼霰彈槍散彈槍之類的我也抱著無所謂的態度。


瘋狗的輕武


首先非常明顯的原因是,在中國漢語中,彈夾和彈匣中的“夾”和“匣”讀音相近。加之中國國土廣袤各地都存在方言,而在有些地區的方言發音中,“夾”和“匣”兩字讀音甚至一樣,繼而造成“彈夾”和“彈匣”的混淆。

(我國國土廣袤,地方方言眾多)

另一方面儘管隨著中國軍力,乃至國力的不斷強大,軍事愛好者也在不斷增多,但對於普通的民眾而言,國家軍事依然是一個比較陌生的話題,遠不及眼前茶米油鹽,乃至房價工作來得實際。因此興趣點的不同也使得廣大民眾“將錯就錯”,沒有興趣去分別“夾”和“匣”的讀音,乃至“彈夾”和“彈匣”的區別。

(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生活水平仍需提高)

同理在國外儘管語言系統的不同,使得彈夾(clip),和彈匣(magazine),至少在表面讀音上不那麼容易混淆。可民眾對軍事,政治的漠不關心,興趣點的不同也使得他們對“彈夾”和“彈匣”的分類並不瞭解,也無法辨別。

往深點地方講,由於“彈夾”和“彈匣”在外貌上的相似,加之外界的誤導,一些小白軍迷甚至也無法分清“彈夾”和“彈匣”。今天也就順便為大家在科普一下兩者的區別。

(彈夾中的一種——“漏夾”)

彈夾本質上講是一種快速上彈工具,其最明顯的地方就在於其經常是“裸體出現”,就是一塊小鐵片上組列著幾發子彈,往細點講還有漏夾和橋夾之分,不再贅述。

(彈匣近照)

而彈匣顧名思義,就是裝著子彈的匣子,本質而言為槍械供彈系統的一部分。其依靠內部託彈簧和託彈板來推彈入膛。

軍情君是悟空問答的簽約作者,希望親們點波關注,以方便給大家普及更多軍武知識!謝謝!


軍情解析


首先,我們來明確一下,彈夾和彈匣到底是不是一個東西?

是嗎?當然不是!

夾,在辭海中的解釋,本意是指從左右兩方相持,從兩旁限制,做動詞時,一般是指用夾子等夾住其他物體,如夾住襪子。

匣,在辭海中的解釋,盛物器,用於收藏。

所以,彈夾和彈匣,必然是不同的東西。那麼,彈夾長什麼樣,如下圖
這叫彈夾,用於


將子彈成排夾住,以便於壓入彈匣等,多由金屬構成,用以輔助裝彈。

而彈匣呢,如下圖,這才叫彈匣,也就是我們平時所稱呼的彈夾

彈匣是一種供彈裝置,一般為可卸式,外觀為盒狀,工作是由其內部的託彈簧和託彈板共同作用將子彈一發一發推入槍膛內,為武器供彈。

由此可見,彈匣和彈夾無論從外觀上還是從作用上來講,都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東西,我們平時大多數手影視劇影響,將兩種東西混為一談,把彈匣叫彈夾。其實在軍事上,還有許多其他供彈具,如彈鼓


彈盤
等等,還有許多其他的供彈具。

歡迎朋友們在評論區討論交流


戰馬一號


兩者發音都不同,一個叫jia夾 也叫彈橋子彈裸露散裝卡在上面,一個叫xia匣 意思扁扁的盒子意思形容彈匣,字面上都區分開了 步兵彈匣是固定數量,彈夾是散裝彈藥需要時候再壓到彈匣內,因為成本低一個鐵片而已



銳龍微電腦


表達不很清楚。不用分類彈夾彈匣是什麼意思?意思是說穿甲彈、霰彈、普通彈分類裝不同彈夾或彈匣嗎?其實也不需要,因為我國普通人們沒有機會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