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迪蘭之戰,奧斯曼炮兵初露鋒芒

十五世紀,薩菲波斯的一員,得到一些土庫曼部落支持的伊斯梅爾一世佔領大不里士並且宣稱自己為大汗,並且很快就掌握一個龐大的帝國。伊斯梅爾和他的王朝屬於什葉派,並使他與遜尼派的奧斯曼敵對,新的鄰居決定挑戰他的鄰國奧斯曼。1507年,他進攻受到奧斯曼保護的杜勒卡迪爾,遭到奧斯曼王子的報復。

查爾迪蘭之戰,奧斯曼炮兵初露鋒芒

十五世紀中東形勢圖

1511年,伊斯梅爾的什葉派支持者在小亞細亞地區反抗奧斯曼的統治,雖然這次叛亂很快被平定,到這只是一個開始。因為安納托利亞東部的許多土庫曼部落都信奉什葉派,同時奧斯曼帝國還面臨一次深刻的繼承危機,但在內戰結束後,新的奧斯曼元首塞利姆一世仍然面臨國內什葉派穆斯林過多的問題。塞利姆以宗教對付伊斯梅爾的支持者,並宣佈什葉派為異端。1512年,塞利姆在小亞細亞斬首超過四萬名什葉派穆斯林,這一切使戰爭不可避免。

查爾迪蘭之戰,奧斯曼炮兵初露鋒芒

查爾迪蘭戰役 奧斯曼(綠)對薩菲波斯(藍)

1514年,塞利姆正式對伊斯梅爾作戰,奧斯曼軍隊大約有七萬多人和一百多門大炮,伊斯梅爾徵集五萬多騎兵,但沒有大炮。最初,薩菲波斯用焦土戰術來削弱奧斯曼軍隊,但隨著敵軍深入伊朗,並接近薩菲首都大不里士,伊斯梅爾需要與其正面決戰了。8月,他決定在查爾迪蘭做到這點。兩軍遭遇後,奧斯曼蘇丹塞利姆命令禁衛軍率先出擊,其餘部隊保持不動,他確信自己的精銳禁衛會用火槍擊敗薩菲騎兵。然而,塞利姆低估薩菲騎兵的衝擊力,久經戰陣的伊斯梅爾親率騎兵擊退禁衛軍。塞利姆見狀,命令兩翼的奧斯曼騎兵出擊,掩護禁衛軍撤退,在付出一定傷亡後,奧斯曼軍隊退回原地。伊斯梅爾認為敵方銳氣已失,命令全部薩菲騎兵分成兩列,迂迴進攻奧斯曼軍隊的極左翼和極右翼。起初,戰意高昂的薩菲騎兵在兩翼均成功突破,使剛剛退回的奧斯曼騎兵損失慘重。但是,當伊斯梅爾下令騎兵衝擊奧斯曼中軍時,塞利姆終於露出自己殺手鐧。在奧斯曼中軍身後的大炮終於準備就緒,並正對著薩菲騎兵衝擊的方向。隨著一片炮響,數千名薩菲騎兵頃刻喪生,戰鬥已變得毫無懸念。薩菲軍隊潰退,奧斯曼騎兵反擊並擊潰殘敵,薩菲軍隊損失慘重。

9月初,塞薩里佔領薩菲首都大不里士,雖然由於軍隊補給問題他很快離開了這個城市,但是薩菲波斯再也無力與奧斯曼爭雄了。此役,塞利姆對炮兵部隊的熟練應用是奧斯曼軍隊獲勝的關鍵因素,此後他更加重視炮兵的發展和訓練。數年之後,塞利姆同樣指揮這支擁有大炮的雄師給了享譽中東數百年的馬穆魯克重騎毀滅性打擊,三戰滅亡埃及馬穆魯克王朝。

查爾迪蘭之戰,奧斯曼炮兵初露鋒芒

整裝待發的奧斯曼炮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