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讀書?

敖嘉年


1、從自己喜歡的書開始


培養讀書愛好比看什麼書更重要。讀書不要帶有功利心,先從自己喜歡看的書著手。我最初培養讀書習慣是從讀小說入手的。


有些人有時會腦門一熱或者跟風,就買了一堆書回來,可到最後卻束之高閣。


當你還未養成閱讀習慣時,工具書或商業書籍那些密密麻麻又枯燥的文字,立即變成了催眠曲,讓你安然入睡。


所以,為了養成讀書習慣,一定要先從你有興趣的書開始。小說是比較容易切入的類目。我自己就很喜歡看小說,看小說尤其是經典名著,經常會帶給人深刻的人生啟發和反思。


記住,培養讀書的興趣和習慣,比看什麼書更重要


2、給自己定目標,然後寫下來


你相信有人一年能夠看300本書嗎? 當初的我也覺得是天方夜譚,根本是無法完成的事情。


但是後來我給自己定了目標,才發現一年看300本書並不是夢。


例如,給自己設定了一個1年12本書的計劃,然後在備忘錄上做記錄。每讀完一本書就寫讀書日記。每讀完一本就記錄下來,特別有成就感。


第二年時,我將目標提到了24本,逐年增加,而且會保持每看完一本書後就寫讀書筆記的習慣。


這裡分享個方法給你,一共分為三步:



a、 剛開始實施時, 一定要設立一個自己能夠努力的目標。比如有人一年設立五六十本的目標,你的隨意跟風導致的結果就是讓整個計劃功虧一簣。


b、 將目標寫下並養成打卡的形式,記住,這個動作很重要。記錄在哪裡都可以,主要目的是促使你下定決定,且起到監督的作用。


c、設立合理的讀書目標,請讓自己與他人可見。親朋好友可以一起來監督你,讓你更快實現目標。


3、養成讀書的條件反射


將讀書比喻為一日三餐,固定一個時間,不管你手上在忙著什麼,請放下手上的手機以及公務(讀書的時候關機或放在其他地方去,這樣它對你的誘惑就很難發揮作用了)。


堅持半個月以上,習慣也就養成了,到時間你也會不自然拿起書本。



-The end-



嗨,小夥伴們,我是薇安姐。我寫的文章以及分享都來自於我自己多年的學習和工作經驗,溝通,情商和人生智慧也都出自於我的體會。


可以關注:薇安說,在薇安說後臺回覆“成長”二字,你將會得到一本經典文集——《高情商的成功之路》。這本文集是薇安經典的原創文章精選,有超過上百萬人閱讀,這些文章深受讀者喜愛。


相信你看完一定會受益匪淺。


薇安說


現身說法!!

前天早上,我用一個小時讀完了一本書!

也許對於有些人來說這是件很小的事情,可是對於我來說史無前例!我讀書非常慢,一本書常常讀一兩個月,甚至半年。我很清楚地記得,上大學的時候,一本名著我讀了三年都沒讀完,最後只好放棄了,至今我都沒讀完那本書。

而以前,我不覺得這是問題,不就是讀得慢嗎?不就是少讀幾本書嗎,有什麼啊!我讀得慢,但我讀得細緻啊!甚至,我看到有人竟然學習閱讀技術,我都在內心罵他們傻叉。大學都上完了,還用得著去學習讀書?怎麼有人傻到花錢去學習這些呢?不可理喻。

但當我讀完《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後,我發現傻叉的是我!我才是不可理喻!怪不得有人一年能讀好幾百本書,怪不得一大堆人去學習閱讀術,因為很有必要啊!

還比如我自己吧,速度慢就不說了,關鍵是慢還沒記住什麼東西!即便再細緻,讀完就全忘記了,讀完也用不到生活裡,那也是無用功啊!無效閱讀真真是害了我很多年。

《實用性閱讀指南》讓我徹底改變了對閱讀的看法,也讓我重新開始了新的閱讀旅程。

這本書分五章講述瞭如何“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分別是有效率地讀書、邊讀邊做筆記、牢記讀到的內容、將書中內容付諸行動、讀書對人生產生影響的實例。

你別看著簡單,每一章內容都能讓你有出乎意料的感覺。每一節都乾貨滿滿,讓人歎服。作者用親身經驗告訴你最實用的讀書法則,讓書中的每一個知識都能在實際行動中發揮最大的作用。

《實用性閱讀指南》作者大巖俊之,是一名專業講師,他一年閱讀300本以上的圖書,開發了誰都能掌握並且不會遇到瓶頸的讀書法“緩速讀書”。他舉辦多場演講,做讀書法、思維導圖、各種記憶術等培訓,致力於讀書教學。不過他曾經並不喜歡讀書,當他創業的時候,他發現“成功人士皆為讀書家”,最終他也成為了其中一員。

這本書,就是他的成功經驗總結,條理清晰,方法實用。

第一章裡,作者用9節講述了有效讀書的方法。

這個高速時代,做什麼事情都需要講究效率,效率不高,不知不覺就被別人甩了幾條街,對此我深有體會,尤其是讀書。

作者在這一章裡給出了好幾個法寶:

1、不試圖全部理解。一本書的重要內容只佔整本書的20%,這20%中最重要的僅有4%。最開始找出最核心的4%去“集中火力”,這樣取得的效果要好得多。

作者說他曾經對如何捨棄也是束手無策,但在嘗試凝練重要的29%之後,發現反而能牢牢記住書的內容。

2、並列讀書,同時閱讀幾本書。比如在臥室放一本,客廳放一本,洗手間放一本,辦公室放一本,不同的地方讀不同的書。這樣一來,頭腦在幾本書件不斷轉換,反而對書的印象更深了。

3、不借書。中國有句俗語叫“書非借不能讀也”,但作者不提倡這樣,因為借來的書有諸多不便,影響閱讀興趣和效率。而買來的書,就想收到相應的價值,這樣反而收穫更大。

第二章,主要介紹了做讀書筆記的方法。

除了我們熟悉的劃線、圈重點、摘抄等傳統做筆記方法,作者在這一章裡著重介紹了用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就像這樣的:

思維導圖現在很流行,各行各業好像都在使用。而我之前有點排斥這個新東西,覺得太麻煩、太複雜。但通過這一章的學習,我發現做思維導圖真的很管用,很清晰地梳理了全書內容,並且對內容掌握得更好了。

本章提供了兩種思維導圖的做法:

1、讀書思維導圖的製作方法,如圖所示:

2、如何製作一本書的思維導圖:

完全可以拷貝的方法,一學就會,一用就靈。

第三章,解決了大多數人的一個大問題:讀完一本書,為何啥都沒記住!

科學研究發現,人類大腦的構造原本就是善於忘記。如果不主動記憶,一天之內就會忘記剛學習的大部分內容。如何主動記憶,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呢?大巖俊之先生在本章給出了8種方法:

1、反覆閱讀,留存記憶

2、丟棄80%的內容,找出重要的20%

3、帶著感情閱讀

4、以向他人複述為前提來閱讀

5、整理成故事來記憶

6、使用首字母來記錄文字

7、創建形象,聯繫記憶

8、便利貼記憶法

第四章,可以說是最有吸引力的一章了,因為它為你指出了“知識變現”的途徑。那就是,付諸行動。

知識,只有付諸行動才能發揮效果,不行動,產生不了任何效益。

這一章裡,作者詳細地介紹瞭如何把學到的知識用於行動,他從自己的成功經驗出發,從12個方面引導讀者到達本書最重要的一環:實用。

用得上,才是真正的擁有。會用,才會有效益產生。

第五章,也就是最後一章裡,作者舉了5個實例,來印證讀書對人生產生的影響,可謂真實可見。

這5個實例,也是作者的現身說法,所以每一個案例,都有詳細的解讀和指導,觸手可及。分別是:讀書+創業、讀書+自我啟發、讀書+考取資格證書、讀書+掌握領導力、讀書+提升工作技能。

都是我們當下最關注的問題,不管是創業還是就業,不管是考證還是自我成長,都可以跟讀書結合起來,從書中走向夢想的綻放。


全書不僅給出了更有效讀書的技巧,還總結了很多將書中內容付諸行動的方法,可以說是超級實用了。這也很好地印證了書名《實用性閱讀指南》。讀完這本書之後,不僅可以馬上吸收、掌握一本書的知識,還可以設定目標,馬上行動起來。


爸爸很棒


在這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如洪流般湧來。很多人喜歡閱讀,但是效率很低,讀完一本書合上之後就忘得差不多,感覺讀了跟沒讀一樣。如何高效閱讀,快速吸收知識成了很多人關注的焦點。這裡分享三點:

建立思考的主場

題主說,閱讀領域涵蓋廣,常常同時閱讀多本書,最後一個月下來一本都讀不完。這是典型的沒有目的性的閱讀,俗稱廣泛閱讀。沒有主題和目的性的閱讀,當然不知道自己想通過讀書獲得哪些知識。

所以,與其進行廣泛閱讀,不如針對某個目標,進行大量的主題閱讀。通過主題閱讀,掌握垂直型知識,建立自己思考的主場。

堅持70:20:10模式閱讀

這個比例是來自谷歌內部的投資比例,用70%的時間用來充實現有服務,20%實現現有服務的周邊服務,10%進行未知領域的投資。這個比例用在讀書上也是一個道理,當確定學習的目標之後,你七成的長期投入足以讓你在這個領域成為專才,並逐漸建立起自己的“主場”。2成用在專業領域周邊,1成用在全新領域,讓你的知識更立體化。

掌握速讀技巧

對於商業類書籍來說,掌握速度的技巧十分重要。根據自己想要建立的思考主場,進行快速的,大量的閱讀,讓你快速掌握專業知識。

首先,通過掃讀目錄,尋找關鍵詞,通過關鍵詞確定自己要重點閱讀的章節。思考,如果你是作者,會如何寫?對書本內容進行假設,然後通過閱讀進行驗證。

其次,通過跳讀,尋找重點。閱讀書本粗體字和段落首句,尋找主題句。利用標籤,標記需要仔細閱讀的章節和段落。

最後,進行仔細閱讀,準確把握書本知識。


鐘不白


我是一名圖書編輯,每天都需要撰寫文章、修改文章。我本身比較喜歡看書,加上工作本身的原因,也需要讀書輸入知識,否則無法輸出。

所以,對於提高讀書效率,我個人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有效輸入知識,然後再輸出知識,檢查自己的閱讀是否有效。

1.有效輸入:確保你自己真的會讀書

很多人對讀書的困擾是:讀完一本書,我不知道我讀了什麼。不少人安慰自己的藉口是:讀書讀完就忘記沒有關係,它會從你的氣質體現出來。其實,我並不是很贊同這個說法。當然,如果你是為了消遣而閱讀,忘記也沒有關係。但是如果是為了獲取信息,增加自己的知識量,那麼你忘了就是真的忘了,根本不會從氣質上體現出來。所以,如何有效輸入就成了你的焦點。

在這裡推薦關於高效閱讀的書《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作家奧野宣之。他曾經在出版社和報社工作,獨創的信息整理技術和智慧創造法在商務人士中特別受歡迎,累積銷量超過50冊。

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中,提出了對有效輸入的幾個關鍵方法:

(1)你想讀什麼樣的書?

選書是讀書的關鍵,如果你選擇了一本你沒有興趣,或者對你來說實用性不大的書,你不但不會認真做讀書筆記,你甚至買回家之後都不會打開。在本書中作者提供了幾種選書的方法:

  • 列出購書清單。可以將平時在雜誌、報紙、電視中提到的書,朋友推薦的書,或者自己很感興趣的書,記錄在筆記本中,構建自己需求的購書單。除此之外,還可以構建在線讀書清單,類似於亞馬遜的“心願單”。但是在線書單卻在一個缺陷就是,很容易積壓太多書籍,導致我們最終無法選擇。

  • 確定是否購買。很多人因為看了書的封面或朋友的推薦就直接購買了書,但是拿到書後發現自己根本沒有興趣讀下去。所以為了避免選到不合適的書,我們可以去實體店,查找自己需要買的書,翻閱書的大致內容,確認自己是否需要購買。

  • 購書。購書可以選擇網絡購書,或者實體店購書,按照自己喜歡的購物方式即可。

(2)你真的讀懂了嗎:方法很重要

  • 通讀。一邊讀書一邊將自己覺得有價值的一頁摺疊起來。

  • 重讀。重讀摺疊起來的內容,如果仍然覺得有價值,可以將這一頁面的另一個角也摺疊起來。

  • 標記。重讀摺疊起上下兩角的頁面,如果還是覺得有價值,就要做用筆做記錄。記錄可以從簡單的句話話開始,如“我覺得這一句寫的非常好”。

在讀書的過程中,可以按照上面的讀書方式,製作不同的書籤,如通讀書籤,以便後期能更好地做讀書筆記。

(3)學會寫筆記:能不能記住內容的關鍵在於思考

除了讀書的方法,下面幾點講的就是讀書筆記的方法,也是本書的重點。

寫讀書筆記注意事項:

  • 寫讀書筆記的日期。例如,2018年4月22 日,可以簡寫180422

  • 書名。

  • 作者名。

  • 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摘抄)

  • 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感想。(主觀評論)

寫讀書筆記的方法:

  • “蔥鬱式讀書筆記”法。摘抄+評論,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蔥鬱式火鍋”讀書筆記。摘抄部分可以用圓圈表示,評論部分可以用五角星表示。該讀書筆記法的重點是摘抄對自己來說很棒的文章,並寫下自己的主觀評論,可以通過思考評論,激發出自己思想的火花。

  • 簡報式讀書筆記。提到筆記我們自然想到的是寫出來的,其實筆記也是可以貼出來的。通常情況下一採取的方法是:

書腰:可以把書的書腰剪 成適合筆記本的尺寸,貼在筆記本上。

信息卡片:現在書裡都會夾一些信息卡片,上面標有出版社,作者等相關信息,可以 直接粘貼在筆記本上。

書籤:現在市場上很多書都會有各式各樣的書籤,在書名旁邊貼上書籤會很醒目。其他:相關宣傳單,廣告信息等。

複印:如果覺得是很重要的內容,且比較多,可以直接將這部分複印出來,貼在筆記本上。


2.有效輸出:檢驗自己是否真正吸收了知識

檢驗自己是否有效輸入的方法是輸出,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深入思考,吸收並強化書中的知識。

如何有效輸出?

這裡推薦一本書《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

《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的作者是加拿大作家布蘭登·羅伊爾,就讀於哈佛大學,後在考試培訓機構Kaplan擔任主管。其作品先後五次榮獲“國際圖書獎”、五次榮獲“總統圖書獎”金獎,並在2011年榮獲“年度教育圖書獎”。在Kaplan任職期間,他潛心研究英文寫作、語法和邏輯推理數學,總結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獨創了一整套數學體系,並先後出版了《一本小小的藍色邏輯書》、《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一本小小的金色語法書》等經典著作,成為全球英文寫作、語法、邏輯領域的標杆之作。為了讓大家都能掌握寫作的原則和技巧,在《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裡,布蘭登·羅伊爾從結構、風格和可讀性三個方面,列舉了20條高效的寫作原則。

(1)結構

很多時候,文章是否能夠吸引讀者,不在於文章是否辭藻華麗,而在於結構是否清晰,是否能讓讀者很清楚地知道你要表達什麼。而要給自己的文章搭建一個好的結構,就需要遵循《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裡提出的以下幾個原則:

如果你不是小說作家,那麼你寫作的時候就需要遵循“自上而下”的原則。例如,你在寫一份工作報告的時候,先告訴你的領導你的工作結果,再說明原因。否則你的領導在看到你的報告時一定會抓狂,因為他並不知道你想表達什麼。所以說,文章的寫作結構是極其重要的,它就像動物的骨架。骨架的大小決定了它是一頭大象還是一隻螞蟻。

(2)風格

所謂的寫作風格,通俗來講,就是我們習慣用什麼樣的方式去表達。很多時候,表達方式不一樣,會造成截然不同的效果。例如“這次旅遊的費用太貴了。”這種表達風格就顯得不夠精準,我們可以說“這次旅遊花費了將近7000塊,我一個月工資才3000。”為了更好展現自己的寫作內容,在寫作風格方面,《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提出了以下幾個原則:

我們會發現,當你運用以上這些原則來寫文章的時候,你的文章不再會囉嗦,概念也不再模糊不清。你將清楚地知道表達詳細並不意味著囉嗦,而精簡也並非等於字數少。真正有效的寫作風格,是用精簡的詞,準確而詳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3)可讀性

如果你完成了前面所有環節,但是沒有人讀你的文章,你是否會開始自我懷疑?一定會的。但是並非我們能力問題,也並非我們的內容不出色,而是我們的文章不具備可讀性。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知乎上有一個類似的問題:女生外面重要還是內在重要?有一個回答是:外表決定了我要不要了解你的內在,而內在決定了我會不會一票否決外表。同樣,形式決定了讀者會不會打開文章,看你的內容。而我們既然花費精力去寫了一篇好文章,那麼我們就需要讓它有一個好的“外表”。簡單來說,你既要給讀者一個打開文章的理由,也需要給讀者一個不後悔打開的理由。而要做到這一點,《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裡提出了以下幾個原則:

寫作是一個從無到有的創作過程,你需要不斷去學習,不斷去鑽研。保持對寫作的興趣,不斷去學習新的知識,再結合以上提出的20個原則,你的寫作水平將大大提升。

在讀書和寫作,這兩者其實是相輔相成的。想要輸出,那麼一定要輸入。而要驗證自己是否是有效輸入了知識,就需要把學到地知識輸出。


王小維Vian


讀書也是有方法的,要想提高閱讀效率可以看看大巖俊之的《實用性閱讀指南》。大巖俊之以自己多年的學習和實踐經驗,總結出了一套有效提取書本信息和學以致用的方法。



想要提高閱讀效率,首先要明確閱讀的目的。 沒有明確的閱讀目的,常常會出現的情況就是,一時興起買了前一大堆各種各樣的書回來。東一本西一本讀了一下,沒有重點也什麼都沒記住。我以前就常常犯這樣的錯誤。這樣其實是浪費了時間和精力。 只有明確了讀書的目的,你才會知道應該選什麼書來讀。

你可以嘗試在買書之前先找張紙寫下來你的讀書目的,然後再根據這個目的列出一個閱讀清單。當你拿到一本書之後,再根據你的讀書目的,確定哪些地方需要精度細讀,哪些地方可以一帶而過。

其次,是要學會高效率的閱讀方法。 我們可以把讀書的步驟分解成以下幾步:

1.快速瀏覽 這一步閱讀的目的在於瞭解整本書的框架結構和內容安排。在瀏覽的過程中,你需要根據自己的閱讀目的對書中你需要重點閱讀的章節段落有個大致的瞭解。

2.找出問題 大巖俊之告訴我們不要企圖去掌握一本書的全部內容。你只需要把你最需要從書中得到答案的問題列出來,然後帶著這些問題去有目的地閱讀。

3.深入閱讀 列出你的問題後,就可以去細細地閱讀整本書的。但是這種細讀絕不是一字不漏地讀。對於一本書而言,有用的內容往往只有20%。而真正對你有用的,往往只是最核心的4%。所以,學會大膽地捨棄,你只要找出對你最有用的那部分內容就行了。

那麼,讀完之後記不住怎麼辦呢?不要擔心,遺忘是人類的天性。讓我們先來看看下面這張圖。


從這張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在記憶完信息後,在一天之內就會忘記74%。對抗遺忘的唯一辦法是重複。


最高效的複習是按照遺忘的時間規律反覆閱讀讀書筆記和書中的重點內容。

還有一個可以幫助我們深入理解書本內容的工具——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一種可視化的思考工具,它是由英國教育家託尼·博贊發明的。大巖俊之把用於讀書的思維導圖分為了兩類:一種是按照讀書目的來製作的。這種思維導圖主要是提取了一些書中的要點,對大部分內容進行了刪減。另外一種,是按照書本的內容進行整理。你既可以按照書本的章節順序去進行內容梳理,也可以按照自己確定的邏輯主線去整理。 製作思維導圖的過程其實就是深入理解一本書的過程。你只有讀進去讀明白了才有可能提煉出一本書的主要內容。在複習的時候,思維導圖也可以幫助你迅速回憶起整本書的框架結構和重點內容。

總之,《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裡面有很多讀書方法都值得一試。以上就是我讀完這本書的一點心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小原流阿也


《桃花源記》中寫到“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可見陶淵明淡泊名利,對讀書的熱情與摯愛。

讀書,從我們認字開始,到進入社會,一直和文字交流,都離不開讀書,可我們真的掌握讀書技巧了嗎?是否偶爾讀到一本書的時候,會感到枯燥難懂,無興趣,難以讀下去。

你是否擱置了換本書讀,還是繼續硬撐著讀下去,時常不讀完這本書,就不開始讀下一本書。

直到我遇到《高效能閱讀》一書,書中的讀書技巧徹底顛覆了我的認知,書中一共講了89個讀書技巧,每一個技巧都能為己所用。

作者原尻淳一從每個人讀書的不同水平程度劃分了讀書的初級到高級篇,以及最後如何建立自己的數據庫。正確認識讀書,如何做到為了產出而快速閱讀。

原尻淳一

龍谷大學經濟學部客座教授。 1972年生於日本埼玉縣,獲得龍谷大學研究所經濟科研究碩士學位,畢業後進入知名廣告公司工作,隨後在大型唱片公司從事藝人,電影、動畫的營銷和企宣工作,繼而加入B|oom Concept,負責面向大型製造商的新產品開發、營銷等諮詢工作,並任企業培訓講師。與其他作者合著有《“職業未來地圖”的畫法》《整理的藝術3》等作品。

《高效能閱讀》一書,作者原尻純一從讀書初級篇到高級篇,一一講述了不同人群所需的不同讀書方法技巧。

作者在開篇寫到:

讀者權利十條

第一條:不讀的權利

第二條:跳讀的權利

第三條:不讀完的權利

第四條:重讀的權利

第五條:讀不擇書的權利

第六條:包法利症(易被小說內容感染的症狀)

第七條:讀不擇地的權利

第八條:隨意選讀的權利

第九條:朗讀的權利

第十條:默讀的權利

我們每個人的認知水平不同,讀書層次不同,領域專業不同,因此讀書的起點也是有所差別的。看了以上讀者權利十條,是否觸動了你的讀書方法,原來在知識快速迭代的時代裡,有時候不容許我們慢悠悠的去做一些事。

書中林望先生認為:“讀書應該等待時機——當某種內在動機湧上心頭時,自己從書架上抓出自己想讀的書。”

文學家丸谷才一在《思考的課堂》中寫道,“閱讀偉大學者的薄書”,看到這裡我就想到,初中畢業的時候,一次和同學去逛書店,我說我想買本書,挑來挑去,總是在那些厚書上翻閱,確定不下來。同學過來,告訴我,看書先從薄書看。當時並沒有多想,他也沒有告訴我別的,我只是順著他的提議選購了一本薄的心理學書,很快,那本書業餘時間放在枕邊翻閱,並沒有讓我看到很厭煩。

你是否有時候翻開一本書的時候,卻讀不下去了?這裡作者原尻純一給出了方法,“對於任何事而言,首先沉迷於該對象,如果對於原文本身不感興趣,不妨暫時脫離書本或資料本身,試著將感興趣的對象換成本人,將對象從原文轉移到人物、主題等周邊事物上,然後再一點點發掘興趣”。


文章第4章是“讀書中級篇”,給出我們如何速度的方法。在信息氾濫的時代裡,掌握速度技巧,獲取有效信息是必需要掌握的技能。首先我們可以通過目錄進行“關鍵詞發掘”“假設驗證型讀書”做簡要說明。

其次讀的時候,抓住關鍵詞的內容,進行假設驗證。通過與自己對比,分析問題。此外,我們還可以記錄自己當時的想法。

書中第五六章,便是讀書的高級篇,必然和我們的產出有關。通過確立自己的專題,通過主題學習來提高自己的專項技能,還可以進行雜誌剪貼等技巧。

第七章教我們如何構建用於產出自己的數據庫,方便我們讀完後整理。文中提到博客,Evernote,Dropbox,Facebook,除了這些,平時我喜歡用有道雲筆記記錄筆記,積累素材。微信讀書、豆瓣、有書共讀都是不錯的平臺,都可以同步記錄筆記。這些雲端數據庫,可以隨時輸出建立屬於自己的數據庫,方便以後查找,也強化了記憶。

《高效能閱讀》一書,書中89個小技巧,給出我們如何讀書,如何為了輸出,而進行的自我思考。89個小技巧不一定每一個都適用你,但一定會為你在日後讀書,方便更好的輸出做很好的鋪墊。


靈芝草露


​如何提高閱讀效率?

一.先看看書名、目錄、出版類型。

不管什麼類型的書,拿到之後首先應該做的就是將書名、目錄以及出版類型粗略的看一遍,讓自己對整部書有一個比較直觀的感受。

書名可以傳達出書本的核心思想,或者是作者編撰這本書的目的。當然也有些書的書名可能只是為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但這只是很少一部分而已。從出版類型我們可以明確的知道這本書所屬的行業類型。而目錄就是整部書的骨架,從目錄上我們至少可以獲取到這本書百分之三十的信息量。當然對於某些小說這麼說可能有些誇張,但是對於偏技術應用和偏通俗讀物類型的書這麼說可一點也不誇張。

二.未讀先思,尋找關鍵點。

其實在開始看目錄的時候我們就要開始思考,可以根據目錄大膽的對書中的內容進行猜測,猜錯了也沒關係。重要的是思考,這樣可以讓你對書中所涉內容的印象非常深刻。而且若是能產生某些不同於書本的獨到想法,那真的可喜可賀,因為咱們讀書可不是為了純粹記憶,而是為了理解思考,然後變通應用。也就是學會利用書。

當然也不是說只要看看目錄,然後自己猜猜明白整本書的大意就行了。如果時間緊迫這樣做到也可以,不過時間如果充足的話還是建議認真品讀一番,其實認真讀也不會太浪費時間的。一般情況下書的每一章都有關鍵段,每一段都有關鍵句,每一句也可能會出現關鍵詞。所以只要找到這些關鍵所在,看起書來就會猶如神助。且關鍵點一般都在開頭或結尾。

三.邊讀邊思,讀後反思。

邊讀邊思是在讀書的過程中帶著問題去讀,帶著思考去讀。讀後反思是讀完一本書後思考自己所得,思考書中的內容是否存在什麼問題,如果有問題該怎麼改,為什麼這麼改。總之這個非常重要,因為這樣可以讓你“過目不忘”!雖然無法達到傳說中的過目不忘的效果,但是你絕對會受益無窮。只要你這樣做,你就有可能將這本書的內容融匯貫通,有可能汲取到這本書的真正的精華,也有可能產生出前所未有的靈感!最現實的問題是,這樣確實可以提高閱讀效率,因為如果讀了一本書以後,過段時間就忘得一乾二淨了,那麼你可能需要讀幾遍才會對這本書有點映像,這樣效率肯定是非常低的。

所以我提倡邊讀邊思,讀後反思。這樣做看似會浪費一些時間,實則事半功倍!

歡迎大家評論,關注。



雜話說


讀書不在多而在精,讀書不在廣而在深。讀書不在讀而在思,讀書不在思而在行。

高效不是效率,高效而是效果。此未終,彼勿起,讀書要一本一本讀,讀書要讀一本專一本。


比如你想讀《道德經》,不是買一本書直接就從第一章開始逐字逐句的讀。首先你要利用互聯網查一下《道德經》是在什麼時代背景下寫的?什麼人為什麼要寫?他的核心思想是什麼?通過冥想把自己帶到那個年代,那個場景,然後再去讀。你就能讀出來歷史感,就能讀出原味,也便於理解通篇的思想精髓。

我自己平時讀的書也多,也雜。但是我從去年給自己定的標準是,讀書要一門深入。我選擇了三本古書,帶著研究的目的去精讀,反覆讀。


第一本是《孫子兵法》,這本書教我怎麼做管理,怎麼做營銷。第二本是《皇帝內經》,這本書教我怎麼利用自然規律養性情,養身心。第三本是《道德經》,這本書教我怎麼看世界,怎麼看人生。

我選擇讀的書帶走目的性,根據我自身的情況需求去看書,去思考,去行動。我認為這樣即高效,又有效果。


說文解句


有一本書,能解決你所有這些問題——《快速閱讀術》。(解答你的困惑的地方,我都用下劃線標註了。)

這本書的作者印南敦史先生是一位10年閱讀7000本書的書評達人。他從閱讀理念,閱讀習慣,閱讀技巧等幾個方面對閱讀活動進行了講解。

像聽音樂一樣閱讀

把聽音樂和讀書做類比這樣有趣的做法,我還是頭一回聽說。由於作者早年曾是一名DJ所以對音樂欣賞也非常有心得——我們聽音樂,最在意的是旋律整體營造的氛圍,而不是哪個小節,哪個音符。讀書也一樣,我們只要把握書的主旨,或者找到書中對我們有幫助,有觸動的地方就可以了,並不用字字細讀。就此,引出了“流水式閱讀”。


這一下擊中了讀書慢的要害!

緊接著印南敦史先生就談到了為什麼沒時間閱讀?

簡言之:是因為沒有把讀書也當成像生活的一部分(像洗臉,上班,健身,睡覺這些行為一樣)。要想培養閱讀的習慣,一定要做到三點:


第一,每天同一時間讀書。(我的解讀:培養習慣嘛)

第二,先選擇可以快速閱讀的書。(我的解讀:先把閱讀速讀提上來,增加成就感,讓閱讀興趣有增無減。)以作者的觀點,書籍可分為三類:不必讀的,可快速讀的和不可快速讀的。一般故事性較強,文學性較強,繪本漫畫都在不可快速讀之列。

第三,每天閱讀的書要和昨天有所不同(我的解讀:有意識的把閱讀的領域拓寬)


然後,印南敦史先生回答瞭如何解決閱後即忘的問題。


僅憑“一行感想”,喚醒“一冊記憶”

為了避免忘記書的內容,作者講出了一個只有書評人才知道的妙招——丟掉“為記而讀”,改為“為寫而讀”。說得明確點,就是與其奢望記住書中的所有內容,不如摘錄書中精華,寫出感想。

作者形象的把讀書比喻成呼吸,一個人要想活著,只吸氣肯定是不行的,必須還要呼氣。

讀書也一樣,只是讀不行,還要寫!

  • 一行採集(我的解讀:把書中觸動自己的部分做摘錄,儘量短小)
  • 一行精華(我的解讀:從摘錄中確定一行為全書精華)
  • 一行評論(我的解讀:根據一行精華,撰寫評論和感想)

如此就實現了——僅憑“一行感想”,喚醒“一冊記憶”。


對於做好的摘錄,最好做到定期回顧總結,選出自己認為最佳的書。(比如:哪類書籍容易引起自己的共鳴?哪類意見是自己讚賞的?哪類書籍是今後還想讀的)這樣,不但可以鞏固已讀內容,重溫閱讀時的感動和感受,而且也可以進一步明確自己的讀書偏好。最重要的是,這個過程單純愉快,有利於我們堅持閱讀習慣。

流水式閱讀

終於到了傳說中的乾貨部分!既然沒必要逐字閱讀,那麼哪些是書籍的必讀部分呢?

第一, 序言和目錄

通過這兩個部分,我們可以瞭解全書的框架,判斷此書是否值得閱讀,以及採取什麼樣的速度來讀。看到這裡,我頭一次感到有點欣慰,因為我就是通過閱讀目錄判斷此書是我的必讀之書!

第二, 只看各個章節開頭和結尾的五行

書中有張圖,我一定要共享一下。

看到圖,相信大家都明白:只要閱讀了開頭和結尾的五行(長頸鹿的頭和腿),我們基本上就能瞭解書中的主要觀點了,至於中間的缺失部分(長頸鹿的身體),我們的大腦完全可以自行腦補的!當然,有時閱讀當中也會出現感到難以理解,或者銜接不上的情況,這時只要返回中間部分,尋找論據就可以了。


第三, 關鍵字閱讀法。

當我們選擇一本書時,通常已經有了明確的目的,所以在閱讀過程中,我們可以鎖定與目的相關的關鍵字作為閱讀重點,加速閱讀。對於閱讀目的模糊的書籍,則可以在不斷閱讀中,根據書中的主旨確定關鍵字,進而加速閱讀。


第四, 變奏閱讀,也就是說快讀和慢讀相結合。

這一點很好理解,對於我們需要加深理解的部分就要放慢速度,其它部分可以快讀。前述第二點,對於難以理解及銜接不上部分採取的回溯閱讀就是將快速調整至慢速閱讀的經典案例。


愉快的與書相處

方法有了,閱讀速度上來了,最後作者很貼心的告訴讀者,要想做到多讀書,還必須做好這些事情:

1、 每週有“自由日”一天,用來制定計劃,其餘六天每天一本書。一定要確定好每天的具體書目,否則計劃沒有可執行性,容易拖延。

2、 在書的選擇上每週有一兩本是自己興趣之外的,這點無非是為了拓展閱讀疆界,不能忽視。

3、 把慢讀書與快讀書相結合。很顯然,並不是所有的書都適合快讀,如作者所言,“不讀取故事情節,心靈會變得貧瘠”,所以,對於非實用性書籍,比如小說,詩歌,散文等,大家也要閱讀。至於閱讀的時間,既可以安排與快讀書一起讀,(比如,每天快讀,慢讀各半小時);也可以在自由日集中閱讀。無論什麼時候閱讀,都是對閱讀活動本身的一種調劑和豐富。

4、 定期整理自己的書。書讀得多了,難免造成堆積。所以一定要每三個月,對書籍做一次斷離舍。那些一年不曾翻動的書,那些不需要一看再看的書,都可以處理掉。最終,你的書籍就是一面鏡子,它投射出真正的自我。


最最後,作者又通過一個章節特別來強調閱讀本身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希望大家都能始終懷著無限的好奇和期待,在書海中尋寶,而不是帶著負擔強迫自己去閱讀。


只要照書中的所說去實踐,我們就一定能高效讀書,並且愛上讀書。說不定,10年之後,我們也能讀7000本書呢!


覺知舫


不知道大家家中是否必備一本大部頭,功用多樣,可以做枕頭,可以治失眠,可以當武器,就是沒有作為一本書的尊嚴。

提起這本書我們也很無奈,想看啊,可是真的很無聊額,又難懂,半天都翻不了一頁,好不容易翻到下一頁,上一頁講的啥全給忘了,讀完和沒讀根本沒個兩樣,那還不如看看口水小說樂呵樂呵,至少當時心裡是爽快的。

我們心安理得地合上這本書,從此再也沒有打開過,沒辦法,是書的問題,又不是我們自己的問題。

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如果世界上所有人都是我們這個樣子,那麼這些書為什麼排名靠前口碑爆表呢?

悄悄告訴你,那是因為有人都掌握了我們不知道的技巧,他們不但看書看地很有意思,而且看得快收穫多,依靠書中的內容輕輕鬆鬆地提升職場技能。

《高效能閱讀》這一本書,公開了那些不為人知的閱讀技巧,把你從讀書失敗的挫敗感中拯救出來,讓你讀書不再是為了無意義的消遣,而是為了知識的獲得和產出。

《高效能閱讀》--原尻淳一

本書的作者原尻淳一,是龍骨大學經濟學部客座教授,1972年生於日本埼玉縣,獲得龍谷大學研究所經濟可研究碩士學位,畢業後進入知名廣告公司工作,隨後在大型唱片公司從事藝人、電影、動畫的營銷和企宣工作,繼而加入bloom concept,負責面向大型製造商的新產品開發、營銷等諮詢工作,並任企業培訓講師。與其他作者合著有《“職業未來地圖”的畫法》《整理的藝術3》等作品。

《高效能閱讀》這一本書,是原尻淳一閱讀百餘冊閱讀方法書籍,並結合自身閱讀體驗的實證之作。從閱讀興趣、閱讀技巧和閱讀產出這三個部分出發,由淺入深的幫助讀者提升整體的閱讀質量。

《高效能閱讀》思維導圖

一、提升閱讀興趣

降低閱讀標準

不知道是誰告訴我們的,反正在大多數人的心中,看書就是要從頭到尾,一字一句的慢慢看完,但是我們總會碰到一些自己不感興趣或是看不懂的地方,這個時候,就彷彿有了一道坎,阻止我們接著往下讀,閱讀就成了一件令人討厭的事。

這個時候,如果有一個人告訴你,我們讀書的時候,可以不讀完,可以跳讀,是不是頓時就鬆了一口氣。

並且,我們閱讀的時候,總慕名選那些大部頭,內容又長又深。這個時候,你就應該選那些你感興趣的類型的入門書籍,等有了一定的積累,再去看這個相對深奧的書時,就會發現原來也不是那麼難懂,收穫感提升,自豪感同樣提升,愉悅感也隨之而來。

讀與做相結合

當你想做一件事,就會對相關的書籍感興趣,而且通常都能得到你想要的收穫。

同樣,當你在讀書時,結合實際行動,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例如在閱讀社會科學領域的書籍時,結合實際的社會活動,可以激發興趣,加深印象。

不過,如果是要進行實地考察,那麼去之前最好不要讀相關的書籍,因為你會被書中的內容困住,從而看不到書之外的內容。

遇見“座右書”

有時候,突然聽到一首歌,就那麼擊中了你的心,就算不再單曲循環,也會時不時的聽聽。

有一天,你也會碰到一本書,讓你體驗人生的“恍然大悟”,從而明白閱讀的喜悅,當前前提是你要開始也閱讀。

瞭解作者相關

如果你喜歡的明星出了一本書,你會不會很想要買下來,細細讀過呢?

在讀書之前,瞭解作者的相關,如果他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如果你認同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如果你瞭解他的人生經歷,你讀書的時候,看到某一些點,你會有我知道他為什麼會這麼說的念頭,這是一種隱秘的喜悅不是嗎?

改變讀書環境

保證讀書環境的舒適,同時,如果和知交好友一起讀書,相互討論,不也是一件有趣的事嗎?

二、提升閱讀效率

速讀

通過尋找關鍵詞,你可以快速精準的把握一本書的內容。

通過目錄、標題和書中加粗等這些部分,我們可以很輕鬆的掌握書中的關鍵詞,並且瞭解整本書的邏輯框架,並且判斷這本書到底值不值得你花更多的時間去精讀。

如果這本書很無趣,那你應該立刻放棄它,如果你覺得會有 很大的收穫,那麼就應該在你覺得重要的地方做上標籤 ,寫下筆記。

同樣,結合第一點提升閱讀興趣的內容,當你遇到一本“不能跳讀”、“必須讀完”的座右書,那麼多次快速閱讀,也能讓你更快的理解一本書,因為在前面你不理解的地方,很有可能讀到後面會豁然開朗。

確定自己的讀書專題

《高效能閱讀》這本書中,介紹了一個重要的讀書投資基準,即“70:20:10模式”。

我們應該投資70%的精力和物力在與自己的學習或者工作相關的書別上,對現有的發展方向有幫助或者是可以作為新的工作方向的的書籍可以投入20%的人力物力,而剩下的10%則是用來分給完全未知的領域。

當你把工作相關的這些書籍互相關聯起來,相信你能夠在自己的主場佔據一席之地。

而其他的30%則是用來給你的主場提供支持和額外的創造力。特別是那10%,未知的和已知的相結合,也許某一天就會產生讓人驚豔的化學反應。

解剖讀書術

就和電影剪輯一樣,一部電影的完成可不是把所有的拍攝內容一股腦的結合在一起就行的。

我們的在讀書的時候,也應該對書中的內容做出相應的剪輯。

在注重圖標和結構,重要的地方做上不同的標記,在關聯的地方通過箭頭鏈接起來,在你有疑問或者有啟發的地方寫下自己的想法。

可以捉住某一人物,將和他有關的地方單獨解剖出來,你會發現一條特殊而又完整的線條,這是解剖術獨有的魅力。

如果你讀的是報紙雜誌就更好了,我們可以做成簡報,在丟掉之前留下其中有意義的地方。

三、提升閱讀產出

我們要明確一點,讀書就是為了產出。

如果你讀完一本書,不能向別人複述出書中的內容,那麼你讀的書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這些內容不能給你帶來收益。

將信息收集整理,進行卡片化處理,創建獨屬於自己的數據庫,你會發現這是一個全新的知識結構,在其中獲得的信息就足夠你出去演講或者出書立作了。

同樣,當你在讀書的時候,想著你將要講述的對象,你閱讀的結構不一樣,深度也不一樣,在始終保持多視角閱讀的的構架下,你的產出也是多視角的,對視角單一的讀者來說,無異於在滿足本來需求的基礎上進行視界的拓展,這樣的閱讀產出不是很有意義嗎?

《高效能閱讀》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並沒有一開始就乾巴巴的講解要怎麼樣讀書讀得又快又好,而是立足於先培養閱讀興趣,終結失敗的閱讀體驗,這是原尻淳一面向讀者的一種解讀。

閱讀技巧並不是書中的重點,也沒有太讓人眼前一亮的地方, 不過“70:20:10模式”讀書投資基準,讓我們能夠合理的規劃閱讀時的資源投入。

閱讀是為了產出這個觀點,也鮮明的為我們指明瞭閱讀的方向,讓我們不至於不知道為何而讀,讀完也無所收穫。

這些就是書中最重要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