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愛奇藝CEO:業內搭草臺班子的爛劇很多,過億投資血本無歸

對話愛奇藝CEO:業內搭草臺班子的爛劇很多,過億投資血本無歸

市場跑馬圈地的時代過了,可能是每一個縫隙都要爭,才有增長,才能持續增長,這是市場的需求。

5月10日,愛奇藝世界·大會最後一天,龔宇(Tim)接受媒體專訪時這樣說

他還給近年來瘋狂的內容投資潑了盆冷水:“從數量角度來講,過億的劇最近兩年投資的可能會有大幾十部,基本是血本無歸,質量特別差,大家沒看到那些爛劇,看到以後覺得很搞笑,非理性,搭個草臺班子做的爛劇特別多。”

此外,圍繞如何提高付費會員增量,創造多元化營收,產品矩陣等問題,他都做了詳細回答。

Q:面對廣告跟流量增長放緩的現狀,您認為當下視頻網站的想象力在哪?

Tim:說一下商業模型,我們是一魚多吃的商業模型,本質上是投入1塊錢做IP,IP有各種各樣的形態,有視頻的,有小說的,漫畫等等。

其實我們本質上並不在意到底是哪種形態的作品創造的收入排第一、排第二,但是現實肯定有這個差別,歷史上排第一的一直是廣告,特別是品牌廣告,我們的廣告主要是品牌廣告,天花板相對比較低,原來電視行業的廣告統計非常混亂,但是至少也有1000億,有人說是1500億,但是整個的廣告市場遠遠大於這個數,而且品牌廣告的天花板低,增速還慢,基本上是一個成熟市場,你多掙錢了別人就少掙錢。

全行業十幾年了,愛奇藝也九年了,空間真的有限,但是又碰到了宏觀經濟相對來講比較保守的增長,品牌廣告是首當其衝,對於企業來講縮減預算的影響,所以受些影響,幸好這個行業還是在正增長,只不過不是像前幾年那麼大比例的增長。針對這個問題我們也會採取一些措施,比如會把部分的廣告庫存向效果類的廣告上轉,但是這個需要技術的開發,也需要市場的認可。

去年三季度的時候,會員收入超過了廣告收入,現在來看,會員收入的天花板更高,增長的時間會更長一些,我們也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但是並不是唯一的希望,是重要的希望,比較客觀的估計,今年愛奇藝增加的會員跟去年差不多,現在也朝這個方向在發展和努力。

還有其他的收入,包括髮行收入、遊戲收入等,但是每一種收入都帶來邊際成本,我們希望帶來的邊際收入大於邊際成本,來解決我們的會員跟廣告這個業務目前還在虧損的問題。

當然,這兩個業務自身也在解決虧損的問題,貨幣化能力越來越強,成本增速放緩,這都是好事,成本的最大項目就是內容成本,2017年開始,院線電影的互聯網版權價格開始穩定,去年開始,電視劇的的版權成本開始穩定下來,準確說不是穩定,電視劇都是下降了,對於我們來講都是好事。

但是另一方面,原創又是我們重點投入,所以原創帶來的投入的增加抵消了一部分版權採購的成本的下降。但是從長期看,這個投入是對的,是健康的,版權採購的成本快速上升,過去的七八年時間是嚴重的方向性的錯誤,但是又是一個市場競爭在一個階段必然導致的一個結果,沒前途,任何一個企業靠搶版權採購來佔領優勢是不可能長久的,現在全行業都認識到了這個問題。

總結起來,我們還是一魚多吃的商業模式,希望產出增長速度要遠大於投入的增長速度,因為投入肯定還在增長,不可能是負增長的。希望這個收入增速更快,讓我們比較早的迎來盈利期。

Q:昨天說到電影是今年的一個創新點,我想知道現在這個階段,愛奇藝對電影整體的規劃是怎麼樣的,電影在愛奇藝當中的位置如何,以及愛奇藝跟後面影院的利益分配上是怎麼樣去考慮的?剛才那個點有說到會員收入天花板比較高,增量會員在哪,存量會員會不會留下來?

Tim:增量會員,歷史上曾經是院線電影,而且還不是好萊塢的,就是國產電影,不是好萊塢電影中國人不喜歡,最主要是好萊塢電影的窗口期,買正版的都變成片庫了,好萊塢電影對拉新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國產電影是拉新的主力。

現在兩個主力,一個還是國產的院線電影,第二個是網劇。留存的因素比較多,比如電影片庫,這時候主要是好萊塢的。新的內容不斷在上線,肯定也是留存重要的原因,一些經典的劇也是留存的原因,還有一些用戶體驗、免廣告等等,這些也是留存的重要原因。

回答第一個問題,電影,長視頻的流量支撐點就是四個大品類的內容,連續的劇、動畫片、綜藝節目、電影,這個按流量看,差不多,按人數看,第一是連續劇,第二是電影,動畫片也不少,綜藝的觀影人數是最低的一個,但是它適合廣告模式,所以廣告收入是最高的一個,因為它可以植入,放一個瓶子擱在主持人的桌上,長時間那兩個小時的綜藝節目,展現了100多分鐘,所以那個效果好,所以廣告收入高。

愛奇藝在歷史上,做生意總是要有專注的,同一時間開闢多個戰場肯定是很慘的結局。你就必須專注的幹事情,原創是愛奇藝的一個大品類,在大品類裡面,你集中所有的力量,做一個兩個原創,一兩個品類的原創已經很難了,你不可能樣樣開工。從策略角度來講,愛奇藝第一個大品類的原創的專注是放在了綜藝,我記不清了。

《浪漫滿車》,那個綜藝節目是2011年做的,這個節目現在可能沒人知道,花了30多萬一集,當時是添加,請的《康熙來了》的臺灣團隊來做的,失敗了。中間失敗的案例多了,一直到2014年下半年《奇葩說》才成功。從2011年開始就做網劇,《在線愛》,我還出演了出租車司機,這是我唯一出演的一個,我才知道演戲很苦的,早上8點多開始演,演到中午,最後播出40多秒,我很不高興。我說為什麼演好幾個小時就40多秒,他們說你已經因為是老闆了,特殊照顧。還有《奇藝家庭》,好多自制劇最後都折了,直到2015年7月份,比那個綜藝節目晚了將近一年才有爆款出來。

動漫是因為它本身就是跟互聯網緊密聯繫的,動漫是在電視時代出現的,在中國大陸是在網絡火爆起來的,成規模的,所以它跟網絡之間的衝突點、矛盾點不多,不值得我們現在去大投入,沒有太多難受的點。

比如質量,符合用戶的需求,成本等等,動漫供應量很大,內容的市場非常分散,價格雖然上漲,但是沒有特別離譜的價格,所以不值得我們去投入去做。四個大品類就剩一個,電影,網絡大電影是2014年我們已經產生了一個標準,中部、尾部的電影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就缺一個頭部電影,頭部電影就是院線電影。

終於我們現在騰出精力和資源,包括人、錢,來衝擊一下院線電影,但是院線電影跟其他的不太一樣,目前院線電影的出品方、投資方主要收入來自於電影院,而且我認為電影院雖然未來形態會變,但是電影院在院線電影這個產業中的價值會長期存在,因為院線電影的價值不僅是看電影,也有社交或者吃喝玩樂遊戲各種各樣的功能在裡頭,但是在中國電影院吃喝的功能太弱,有可能未來吃喝的功能會加強,電影院的收入,吃喝的收入佔比會提升,在美國那邊在50%左右,在咱們這邊百分之十幾、二十幾。

所以說,院線電影這個渠道是不能夠忽略的,所以我們做了愛奇藝原創電影計劃,找到這個市場的痛點,這個市場的痛點,現在誰都痛,對於出品方來講,虧錢的多,掙錢的少,我們就給他保底,保他的成本,他還想掙錢,給一點利潤,他還想從票房上分得更多的利益,那再分一點票房的利潤,當然這個比例不可能是普通的院線電影分的百分之三十幾。對於電影院來講,中國的渠道費用高,北美成熟的市場渠道費用低,比如說蘋果的分賬是七三開,在中國七三開,對於渠道來講通常是比例太低了,像遊戲是五五開,手遊是五五開,渠道拿五,頁遊是七三開,渠道拿七,行業的普遍規律。

中國的渠道成本高,渠道的價值也高。但是現在中國的電影院他們分成比例是最終票價的50%出頭,所以我們提高几個點,對他們來講負擔更小一些。繼續保持兩個窗口期,不是像Netflix做的是取消院線的窗口期,要給電影院充足的時間吸引他的觀眾。

所以我們還是有窗口期,第一個窗口期,上院線。而且我們也會用我們的宣傳資源給他推廣,讓電影院的收入更高、上座率更高。我們同時把票價,最低票價實際的售價不是我們一方決定的,但是現在電影行業的規則是,出品方可以降低最低票價,電影院降低不降低,根據每個電影院的自身情況。

但是如果出品方設定了最低票價,電影院是不能突破最低票價的,現在最低票價通常我們認為高了,所以我們主動降低最低票價,電影院根據他自己的經驗情況決定是不是往下走。雖然我們降了,不一定每個電影院的都會降,但是一定有電影院的最低票價會降,這樣會提高上座率,觀影人數會增加,有可能蛋糕會變大,科學完美的把兩個窗口期配合好,院線已經到了收入很小的微不足道的程度,我們就立刻上線,讓院線的收入加網絡的收入合計最大化,不是院線的收入最大化,現在絕大部分電影是院線的收入最大化,在創作選題等等方面,這兩個目標會導致有一些差別的。

比如大家看過電影《實習生》和《穿普拉達的女王》,安妮海瑟薇,院線也不錯,在網絡也不錯,口碑也不錯,電影節獲獎,會發現投入主要在演員上,拍攝上需要很高水平的藝術家,但是並不需要特別貴的特效和場景,這樣對網絡來講是特別划算的投資方式,對院線來講,因為演員很好,整個故事表演很好,所以在院線是很受歡迎的。因為藝術這事不能完全總結規律。

我只能舉一個例子,一個方向,兩個渠道的利益合計最大化,會影響我們這種原創電影的品類創作的方向。會按照這個方向,這也是創新,看成不成。當然這個因為創作週期太長了,成不成,今年很難有結果,估計得明年甚至明年下半年才能看出一些眉目。

Q:關於產品矩陣這方面的問題,昨天也在演講中提到,愛奇藝在產品矩陣這方面整體的打法會是怎麼樣的,像之前愛奇藝這邊做一個超級APP去做,以前舊的這些產品要怎麼去做,新的產品的開發節奏和精力是怎麼樣的?

Tim:確實是從今年開始,愛奇藝不是一個超級APP然後帶其他的附屬APP,現在真的確實要變矩陣了,原來過億DAU的只有一個,就是愛奇藝APP,未來也沒指望一兩年內有兩三個過億的,整個中國的互聯網行業也沒幾個過億的APP,但是至少得出現過兩三千萬的,希望未來兩三年內有幾個。

最主要的是市場跑馬圈地的時代過了,可能是每一個縫隙都要爭,才有增長,才能持續增長,這是市場的需求。從另外的角度來講,原來的模式是一個超級APP把部分的硬核用戶轉移到獨立的APP這種商業模式,對於獨立的APP,對於一個子行業來講,天花板太低了,那個APP必須有原來不是愛奇藝那個主APP裡的核心用戶的用戶,也要上,天花板才能高一些。

舉個例子,比如愛奇藝閱讀,我們只是把一些愛奇藝主APP裡看網絡小說的硬核用戶轉移到APP,後來發現這個特別低,DAU200萬,想再升很難,那你就得市場上找閱讀的那些非核心用戶,就得按照獨立APP的運作模式,不是一個從屬APP的模式發展,所以出了昨天那張圖。但是並不以為著那張圖的每一個APP每一個品牌都要這樣,但是主要的要這樣。比如說愛奇藝極速版是這樣的,實驗一下人工智能技術,簡化娛樂方式,降低娛樂綜合成本的方向。

奇巴布是這樣的,希望它變成一個少兒的學齡前的主APP,這些少兒可能永遠不上愛奇藝,但是希望他們上奇巴布,因為操作界面更適合於幼兒,更適合於家長控制,內容更嚴謹健康綠色。叭噠是針對二次元用戶的,現在二次元的核心用戶主要的平臺是B站,但是我們不希望這個市場就一個,增加點競爭,對市場也是好事。

看叭噠能不能多點市場份額,當然沒想超B站,人家是主業,畢竟我們主業還是大眾影視。有可能還有別的,看情況,還包括閱讀,都希望變成那個行業的主流應用之一。原來沒這個目標,但是現在改變了一些,這是最大的變化。

Q:有一個全球維度的問題,就我們的觀察,我們看到在全球範圍內,流媒體的競爭從去年到今年有一個比較大的變化,我們看到比如迪斯尼這樣的巨頭,把流媒體作為主要的佈局策略,而且在內容上有非常大的投入。這種變化在您看來,一方面會不會在商業上會加速視頻平臺的競爭,泛娛樂的平臺,乃至泛TMT這樣的組合去演變?另外這種會不會讓市場對流媒體或者視頻平臺的期待值提升到一個新的維度?

Tim:你說的特別對,除了中國的娛樂行業、愛奇藝以外,還一個重要的原因,投資者,因為這些錢大部分來自於西方的投資者,他們覺得這個行業太有前途了,要不然怎麼會大家都去投資去競爭,我們也間接或者說直接得益於這種競爭。這種競爭更多來自於娛樂、金融成熟的國家,主要是北美和歐洲。

但是Netflix就沒有我們幸福,他的成功之處在於他比那些巨人動作快,很快的打開了市場,但是他的不幸之處就來自於那些巨人,他會活過來,會轉身,他們因為太大了,大家看市值就知道,實力太強了,他們一旦活過來,就給新媒體造成壓力。但是在中國情況不太一樣,看圖文時代的互聯網媒體和看我們這樣的就看到,中國傳統的行業不太成熟,做個比喻,就像阿里巴巴在中國的零售行業裡是龐大無比的一個巨人,但是在北美,至少在前面十年、十五年要比阿里巴巴難得多,因為他有亞馬遜、沃爾瑪,一大堆傳統的線下零售業。

Q:為什麼愛奇藝現在在電影和劇集上的策略好像不太一樣,我看到電影計劃說會給一些製片方兜底,給他們一些好的空間,看到劇集層面,今年有一個趨勢,劇集上的分賬劇會越來越多,兩個業務現在的策略比較不一樣,您認為是業態形態決定了這個,還是說您認為現在愛奇藝在劇的競爭上已經比較穩固了,所以我們可能會轉移點重心。

Tim:階段不一樣,其實原創電影的本質就是中大投入的電影,因為網絡電影都是中小投入的,這是初期,要給我們的合作方更多的安全感。劇這塊已經到了一個接近成熟期,還不是成熟期,一個標誌就是我們投入的自制劇的量,未來會不那麼高比例的增長,數量增長的空間從哪來,愛奇藝不能投資了,所以就變成了分賬的模式了。但是電影這個剛開始,所以愛奇藝投資去保底,這是對的。

Q:你剛剛提到咱們今年的新產品叫叭噠,二次元用戶的,您對這個新產品現在的預期是什麼?像一些二次元用戶他們很講究產品調性,不知道叭噠的調性是什麼?如果它要主打二次元內容,你認為現在市場上用戶們是否還需要第二個B站?

Tim:這種以內容主導的市場,沒有老大通吃的規則,就像我們三家競爭來競爭去一樣,我們認為這個市場未來寡頭壟斷不是老大通吃的,B站一家獨大的情況一定給其他方留下機會,所以我們不想丟掉這個。從調性角度來講,簡單複製B站,百分之百必輸無疑,就像特別強大的互聯網公司不停在複製抖音、西瓜,有錢也沒戲,創新是必要條件。叭噠現在沒做出來,要做出來我就不這麼說了,沒做出來調性的創新,符合同樣用戶的需求,但是調性會有差異,現在正在努力過程中。

Q:今年有人預測說會員量會突破1億,我們也覺得基本上差不多,但是現在網民的數量大概8、9億的樣子,現在是不是有一個我們做增量市場轉向存量市場的趨勢,如果說這個趨勢是確定的,我們怎麼樣再進一步維護原來的會員規模或者擴大新的會員規模?

Tim:增量、存量這個概念有點亂了,我們的商業模式是先吸引免費用戶,把免費用戶轉成付費會員,是這麼一個模式。付費的滲透率在逐漸提高,中國互聯網用戶現在已經連續兩年三年是個位數增長了,已經到了一個發展的平臺期,那個是對我們免費用戶的影響最大,我們現在要把免費用戶,愛奇藝的免費用戶每個月是6-7億,但是付費用戶到去年年底每個月8700多萬,今年肯定會過億,其實更準確地說,這叫付費賬號,因為一個人付費,他不止買愛奇藝一個付費賬號,他會買優酷、騰訊,甚至有人買芒果,所以付費賬戶的數現在整個行業已經過1個億了,付費的人數。

沒有官方統計,我們現在統計是平均一個人買1.2個賬號。未來發展的空間來自於兩個維度,第一個維度,原來不付費,第一個是原來從來不付費的,現在變成付費用戶了,從原來一個人買一個賬號,變成1.2、1.3,最後有可能接近2,按照西方國家是2點幾。還一個,原來一年12個月他買4個月,現在愛奇藝平均是買8個月,未來有可能12個月就買12個月,有可能這幾個維度在增加。

Q:有沒有預測今年我們大概在幾季度會超過1個億的?就是單愛奇藝。

Tim:不能說。

Q:您之前也提到未來豎屏據會成為方向之一,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豎屏劇現在處於怎樣的發展階段,商業模式是怎樣的?

Tim:我們豎屏劇現在播出三部,第一部成了,第二部折了,第三部現在看跡象還不錯。第一個是《生活對我下手了》還行,第二個是《他們對我下手了》不行,第三個是《導演對我下手了》還行,肯定是未來一個品類,但是一個補充,但是不是一個品類能取代某些市場的品類做不到,跟移動終端有關。商業模式方面,廣告和付費都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