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裝”“瘦身”提價 廉價急救藥2年漲10倍

“易裝”“瘦身”提價 廉價急救藥2年漲10倍

專家呼籲:常備急救藥不能完全靠市場調控,相關部門有責任保障民生底線

又一種廉價急救藥硝酸甘油,近幾月在全國多地出現了不同程度短缺。本報記者調查發現,武漢也出現了類似的短缺現象,不過武漢大醫院和大型藥店用藥尚有保證。醫藥領域專家表示,多個廉價急救藥漲幅在10倍以上,仍時有短缺,絕非正常現象,急救藥漲價須合理,嚴管價格壟斷。

跑了7家藥店才買到

片劑每瓶價格翻了十幾倍

近來,有市民向本報反映,過去四五元一瓶的硝酸甘油越來越難見了,連跑五六家藥店也不見得有。好不容易找到價格卻翻了十幾倍。

據瞭解,冠心病患者突發心絞痛時,迅速在舌下含服一片硝酸甘油,三五分鐘就可緩解,救治不及時則會有生命危險。硝酸甘油無疑是要積極準備的救命藥。

4月底到5月初,記者在洪山區卓刀泉南路附近連續尋找了7家藥店,前5家金國泰大藥房、中聯大藥房、全民康大藥房、仁杰大藥房、王振國大藥房均表示硝酸甘油已斷貨,仁杰大藥房工作人員稱,過年之後就沒有貨了。問到第6家藥店老百姓大藥房時,工作人員表示剛剛賣完,還會再進貨。

5月8日,在康伊博大藥房,記者終於發現了100片裝棕色小瓶的硝酸甘油,但價格已到50元一瓶。工作人員稱,已經沒有過去的價了,一直在漲,很難進到貨。

隨後,記者也瞭解到,國藥控股漢口大藥房供貨較充足,但片劑以15片裝為主,1瓶價格在30元左右。

注射用硝酸甘油價格也翻了13倍

幾乎每進一個新批次都在漲

記者在同濟、協和、市一醫院、市中心醫院、市中醫醫院等多家醫院瞭解到,硝酸甘油供貨基本能保證,只是供應上不太順暢。省腫瘤醫院藥劑科負責人表示,供應緊、漲價快的狀況過年後一直存在。

武漢藥品採購專家盧鈺介紹,總體上醫療機構能保障供應。因為涉及到急救,急診都要備這些藥物,藥品配送企業相對會優先保證。記者從國藥控股湖北物流中心瞭解到,硝酸甘油尚有庫存,物流配送並沒有發現異常。

相比起缺貨,漲幅太快是多位醫務人員擔心的另一個問題,硝酸甘油注射劑2017年0.96元/支,現在漲到了12.96元/支,上漲了13.5倍。“幾乎每進一個新批次都在漲價”。一位藥學工作人員介紹。

對於硝酸甘油片劑,醫院的漲幅比藥店小。記者查詢到,同濟醫院100片裝的硝酸甘油,2017年為3.62元/瓶,目前漲到13.91元/瓶,漲幅為4倍。藥店的漲幅則在10倍以上。

同濟醫院藥學部主任丁玉峰表示,現在醫院的藥都是平進平出,醫院的進價和給患者的藥價是一樣的,搶救藥價格漲太快,不僅患者經濟壓力大,對醫院而言成本增加,臨床的壓力也很大。

原料成本上漲、外遷等多種因素

原規格藥“易裝”“瘦身”提價

經查詢我省藥品集中採購平臺,2017年,湖北地區銷售的100片裝硝酸甘油主要來自3家企業,河北醫科大學制藥廠、北京益民藥業有限公司、山東信誼製藥有限公司。

記者致電河北醫科大學制藥廠,該廠工作人員表示,100片裝的硝酸甘油已經停產,現生產的是硝酸甘油氣霧劑,並稱噴霧效果更好。

北京益民湖北地區的銷售負責人則表示,100片裝去年底停產,現在更換生產的是15片裝硝酸甘油,目前供貨充足。他稱,這個藥是急救用,100片在保質期內很難吃完,15片裝更經濟環保。同時,北京的化工企業都面臨外遷,硝酸甘油原料生產企業受到影響,造成原料價格上漲。

據瞭解,硝酸甘油去年遭遇了大規模減產或停產,山東信誼製藥提及漲價時表示原料成本上漲,原材料供貨的廠家停了,之後原材料價格漲了3倍,成品藥價相應也提高了。

急救車上多個常備急救藥

兩年漲幅都在4-10倍以上

藥品採購專家盧鈺介紹,2017年到現在,包括硝酸甘油在內,和全國趨勢一致,湖北省幾種臨床常用急救藥價格上漲明顯。硝酸甘油100片,從2017年均價5元/瓶到現在31元/瓶。搶救中用於升壓的多巴胺,平均從4元漲至40元。

強心劑西地蘭從50元漲到200多元。對於心衰的病人,搶救有時要用到幾十支,光這一種藥就可能過萬元,無形中增加了患者負擔。

同樣用於搶救升壓的去甲腎上腺素則從5元漲到60元左右。搶救磷中毒患者的碘解磷定從50元漲到200多元,在一些搶救中用於止血的維生素K1,從8元漲到120元 。

一位急救醫生告訴記者,去甲腎上腺素、西地蘭、硝酸甘油、多巴胺等被稱為急救車上的必備藥,都是非常基礎的救命藥,過去的價格很便宜,近年來持續上漲。記者梳理發現,兩年時間,這類急救藥漲幅都在4-10倍以上,漲幅快過房價上漲。

嚴管藥品原料壟斷行為

硝酸甘油可納入集中帶量採購

不僅是硝酸甘油,多巴胺針劑等多個急救藥持續了幾年快速上漲,還時常缺貨。盧鈺表示,這類藥漲價有共同點,過去價格偏低,隨著原料藥上漲,成本上升、利潤不足等市場因素共同作用,價格波動特別大。

同濟醫院藥學部主任丁玉峰介紹,雖然大醫院藥品保障情況稍好,但臨床上經典的廉價急救藥短缺現象一直很普遍。一是供應不暢,二是漲幅太快。這兩點絕不是正常現象,他認為,過去急救藥存在價格偏低,價格上漲屬於市場行為,但漲幅應在一個合理範圍內。

有些藥品短缺,是因為原料短缺成本上升,但也有部分藥品原料被壟斷,人為控制價格上漲,每次藥品短缺之後價格必漲,漲上去就降不下來。他認為,藥品監管部門需要加強源頭監管,對壟斷藥價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

去年底,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開出了反壟斷法實施10年來,原料藥領域反壟斷案件最大一筆罰單:對三家冰醋酸原料藥生產企業沒收違法所得及罰款共計1283.38萬元。

盧鈺建議,隨著藥品的採購定價整合到醫保部門,可由醫保部門牽頭,把硝酸甘油納入集中帶量採購,量價掛鉤,一個採購週期內,供應量及價格避免大幅波動。“藥品不能等同於普通商品,特別是像急救藥,不能完全靠市場調控,相關部門有責任保障民生底線。”

記者劉睿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