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在農村吃酒席一家人去吃給100合理嗎?

新農人搞三農


問:只給100塊錢,卻全家出動去吃酒席,合理嗎?

不以賺錢為目的的農村酒席,不管別人給多少人情錢,來多少人都不應太介意。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瞭解更多農村趣味知識。

現在吃酒席隨100塊錢似乎顯得少了,更有甚者一家子人全來了,難道就不會覺得不好意思嗎?有人會問合理嗎?刺楸就來分析到底合不合理。


一、關係親疏不一,能力有大有小

酒席酒席,有酒有席,有席就有賓客來。這就和開門做生意一樣,只要開了門營業,進門就是客,哪怕別人只是前來賒購東西,也應該無差別的一視同仁。在刺楸看來,別人來了就是對主人的尊敬。主家與賓客的關係有親有疏,而賓客的經濟實力則有強有弱。

所以,賓客會根據與主家的親疏關係、自家的經濟能力,以及當地的行情價來隨禮。有些地方的行情價已漲到兩三百了,而有的地方還是一百元。家裡經濟惱火的隨100塊可能都是用零錢換的一張整錢。



二、賓客來得越多越是尊敬

除了極少數地方對每家來客有有人數(刺楸曾聽聞,也覺得不可思議),大部分地方的酒席都沒有限制賓客人數。


設想一下,如果在農村擺50桌酒席,結果只來了10桌,這是何等淒涼的酒席?即便是歡慶的喜酒也會變得冷冷清清,多年之後也會成為村裡人的笑柄。而要是人山人海,坐得滿滿的,就算是喪事,村民們也會誇獎主家的兒孫孝順,把老人的葬禮辦得風光。

在農村,一家人七八個都算多了,別人來了最多也就坐滿一桌。酒席不是酒樓飯店的生意,不應該太算計了。

以上就是刺楸對全家人去,卻只給100元人情錢的看法,如果覺得回答的還行就點個贊,並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

刺楸


沒有什麼合理不合理的,農村人辦酒席本來講究的就是一個熱鬧,一個氛圍,只要邀請了人能過來,遠比那些禮隨了禮金人不來的更讓主人家開心。而且農村人辦酒席,也並不是完全不計較成本回收問題,只不過即便一家人都來吃席,那又能虧多少呢,無非就是多添幾雙筷子的事兒。況且農村辦席酒菜都會多備一些,以防不夠,如果來的人少反而損失了、

農村人講究“吃是吃不窮的,只有摳能摳窮”,要知道邀請賓客,賓客一家人都能過來,有時候這是對方對主家的重視,畢竟現在農村酒席相比過去大家都已經不怎麼熱情了,能來已經很給面子,一家人都能來,是主人家非常高興的事兒。

在過去農村生活條件有限,有舉辦酒席的往往都是一家人改善生活的時候,所以過去一般參加酒席,必然是一家人一起去,也只是隨一份禮金。但是現在農村生活 條件好了,平時想吃什麼就能買到什麼,參加酒席的熱情早就不存在了,有些人常年在外地打工也回不來,所以主家舉辦酒席,有的一家子人能來,主人家會覺得熱鬧,並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妥,而且在農村大多數人舉辦酒席就是圖個喜慶,並不會以此賺錢的,因此舉辦酒席其實並沒有太在意得失。

反倒是要計算成本的話,也虧不了多少。比如去年臘月我奶奶過世,那時候在外打工返鄉的人基本都回來了,小孩子也都放假了,很多家裡都是隨禮100元一家4口過來吃飯,當然也有隨禮200但人不能過來的,我們當時辦了40桌酒席,請的廚師在老家院子做飯菜。最後拋去菜錢、給廚師的錢,租借的桌椅碗筷的錢等等,零零總總算下來,收的禮金還多出了7000多元,然後我爸爸他們四兄弟將這筆多出來的錢平分了。

農村辦酒席,有專門的主事兒記錄賓客的禮金,而這部分名單和禮金數額主家會仔細的收好,一旦有人邀請去參加紅白喜事之類的酒席,我們都會拿出禮金目錄本詳細的核對之後,返還相應額度的禮金,如果你願意,你也可以帶著全家去吃酒席,只不過現在的小孩不一定願意去參加。

所以農村人講究禮尚往來,每一筆賬都會清晰記錄的,只要不是為了賺錢而辦酒席,大可不必去計較對方隨禮100元全家來吃席這樣的瑣事。

其實農村辦席相對比較實誠,大多數都是圖個熱鬧,人能來參加酒席,氣氛到位,主家高興,帶著全家一塊來吃席,主家一樣高興。我們在參加酒席的時候,主家有時會挨桌敬酒,一張臉笑的合不攏嘴,那都是最真實的表現。


李阿冰


更多農村奇聞趣事,請關注三農堂廣訊,誠邀您的關注,共同探討農村知識!


對於現在農村如果誰家辦個喜事,那麼基本上都是十里八鄉都在議論的事,誰誰家的孩子今天結婚了,和他有沒有親戚之類的話,這些話的意思也就是說如果有親戚的話就趕緊去吃酒席,如今現在生活好了,農村辦的酒席也都是非常不錯的,有的地方一般都是二十幾個菜,那滿桌子都是美味佳餚真是垂涎似滴啊,在我們老家這個吃酒席叫做"吃八碗",那麼現在這個吃八碗現在隨禮隨100是不是少了點?而且有的人還是一家人去吃?今天咱們就談談這個問題!


在農村去吃酒席前,親戚好友都會換上一身像樣的衣服,然後就出發了,到了主客家裡寒暄兩句,然後隨上份子錢,就等待家主安排做席了,那麼現在隨禮100塊是不是少了點?其實這個問題,也是厲害農村的一個規矩,叫有來有往,有的時候我們去別人家吃酒席的時候也是隨禮100,所以現在在農村這種情況見怪不怪了,有些地區的農民隨禮還出現了五塊錢的隨禮錢,所以我感覺這個也是考慮到一些地方的經濟問題和個人經濟問題,對於這種農村酒席我感覺錢多錢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的心態。

比如我們老家這裡,如果有的是主家的親戚,有的都是他們家族訂下的規矩,所以這些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三農堂廣訊本人結婚的時候,我們結婚舉行婚禮後,就要進行要ke頭錢,就是自己家比較近的親戚坐在兩位新人面前,然後我們象徵性的給長輩ke頭,然後面前有個竹筐,親戚都是把錢扔進去的,然而我母親的親戚那邊是沒有這個規矩的,所以說這個也是規矩問題!在農村一些莊鄰也是一種墨守成規的規矩,一些莊鄰也是為了給喜事帶來一些氣氛,所以與其辦的菜吃不了也是浪費了,不如有人吃還不至於浪費掉,所以現在100塊吃酒席在農村也是非常見到的!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有不全面還望大家補充,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三農堂廣訊


沒有人會在乎合理不合理,因為你全家都去的話對於主家也不會失去太多,因為一般主家都會事先計算好大概來的客人,然後在多加幾桌以防萬一不夠,所以說即使你全家都來的話主人家的酒席也夠你家吃的!

歡迎點擊《阿坤的鄉野》,每日分享三農趣事知識!

現在一般隨往給多少呢?

一般辦酒席招待客人無非是白事和喜事,每個地方也會隨往的不同,就像我們河南老家的話,喜事鄰居之間應該是一百至二百之間,親戚之間也會因為遠近隨禮輕重也不同。

其實無論你隨多少都沒有人太在乎的,因為隨往是相互的,誰家都有辦事的時候,如果你給的太少的話鄰居們也會對你“另眼相看”。

主家不會在乎你來人多


主家不會怪罪你家來的人多,因為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不像是以前那樣物質匱乏的時代,多幾張嘴對於別人來說也是無關緊要,對於主人家來說最重要的是來的人多不多,因為從一家人辦事來的人多少可以判斷出來這家人怎麼樣!這對於主人家來說是非常光榮的一件事,因為你全家都肯來給足了他面子。

舉個例子


去年我老家辦事,一共準備了四十三桌,其中擺出來了四十桌,因為怕座位坐不滿,更害怕準備的不夠所以多預備了三桌,因為整個宴席是包給父親的朋友的,所以別人給面子又多送了兩桌,所以一共是準備了四十五桌,說來也懸,當天來的人是出奇的多,因為不光是親戚鄰居,還有很多是朋友的朋友,因為在年關當天又來了許多鄰居們的親戚,總之當天是非常擠,四十五桌全部排上後,自己家人姑姑家這種實在親戚都沒有座位,還好是自己家人不要緊!但是那天全家人都非常高興,因為周圍很少有人能夠辦這麼多桌,所以說對於辦事的主家,你全家來我們高興還來不及!

以上是阿坤對於隨禮100全家去吃席問題的分析,歡迎朋友們評論區交流點贊關注!


阿坤的鄉野


農村人吃酒席一般都是一家人一起去吃的,而且,農村的酒席一般,菜品都非常的豐富,而且非常好吃,不像現在的城市裡面吃酒席,基本上所有菜品都大同小異,沒有什麼特色,在城市吃酒席,真的感覺沒有在農村吃那麼有味道。


不過在城市的酒席和農村的酒席可能有所不同,一般在城市裡面吃酒席,大多數隨禮也會比較高。而且吃酒席一般都不會帶上家裡的人,最多是夫妻兩個人一起去赴酒宴,而且就算是普通的朋友或者同事,隨禮的錢也至少在500左右,甚至更高,絕對不會低於500塊錢,否則就會覺得很沒有面子,拿不出手。


而在農村就不一樣了,畢竟在農村一般都是家裡成員會比較多,而且都是親戚關係,因此一般吃酒席,都是一家子一起去吃的,這樣也會顯得酒席比較熱鬧。不過農村人吃酒席可能不像城市裡面那樣,禮金匯給了那麼多,除非是一些關係非常好的朋友或者非常親近的人,禮金才會給相對高一點。

在我們農村當地,一般現在吃酒席,一家子也都會去赴宴,一般隨禮至少在200元以上,這樣才說得過去吧,像題主說的,一家人去吃酒席才給100塊錢,其實確實是特別的少,這樣會給辦酒席的人覺得你並不重視人家可能會造成親戚關係或者朋友關係,出現一些隔閡。

畢竟在農村辦酒席,現在的菜品也非常豐富,而且現在物價水平這麼高,在農村辦酒席雖然是自己做酒席的菜,但是,其實成本也是非常高的,而且味道又特別好,是專門請了農村辦酒席的師傅做菜。如果說現在,這個社會,吃酒席在農村隨禮100元,而且是一大家子人去吃的話,那麼人家辦酒席的人不得虧死。

所以說,在農村雖然不必像在城市裡那麼去在乎面子給500塊錢那麼多,但是至少也在兩三百元左右,才說得過去吧,畢竟都是鄉里鄉親或者親戚,太少的話,可能會讓彼此的感情會產生一點點隔閡。反正在我們那邊,絕對不會出現100塊錢隨禮的現象,最少也是200元。不知道你們那邊水裡一般會給多少錢呢?你覺得100塊錢隨禮會不會少?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少三番


我們這裡沒有一家人都去的,除非主人特別邀請,一般都是一個人,最多帶個孩子,當然一家人去是不合適的,關鍵是你好意思去嗎?我們這裡老人去世一般都是一家人都去,喜宴都是一個人,一般都是男人去,男人不在家女人去。

為什麼喪事去的人多呢?因為需要的人多,主要是幫忙,老人去世需要大量的人,亂七八糟,特別亂,人員眾多,所以一般都是全家都去,不去不行,都是提前安排好的,所以這種事情去的人多。

喜宴就不同了,通知誰誰去,一般都是一個人,姑姑家、舅家、表兄表弟這樣的是去一家,左鄰右舍都是一個人,特殊親戚的去一家,但是其他地方不瞭解,聽說都是一家,如果拿100元去一家確實不妥,這不是錢多少的問題,很多時候坐不下,人家安排好的,怎麼辦,所以經常出現人多桌少的情況,搞的主家很無奈。

我是魯西南曹縣樓莊鄉王堂村,我們這裡都是一個人,出了我們村就不一樣了,一般都是全家,俺村形成一個風俗了,如果主家一再邀請必須去,那是因為需要,叫你幫幫忙,如果男人不在家女人去,總感覺不好意思,我們這裡隨禮一般都是200元,鄰居都是200元,年齡大的100元,我爸爸他們都是100元,我都是200元,一直都是這樣。

所說的全家都去,那是有原因的,有的的關係特別好,有的是有特殊關係,有的是親戚,除此以外沒有去那麼多人的去 ,我們這裡都是一個人,這種風俗非常好,確實好,大家都能很好的遵守。


大海傳媒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在我們老家農村,每逢辦喜事都會邀請親朋好友來一起聚一聚,叫喝喜酒。去喝喜酒一般都要封個紅包作為賀禮,至於紅包的金額多少才合適?我是這麼認為的:

第一,農村人請人喝喜酒,本來就不是為了發財。農村人最講究親情和友情,只要自己家裡面有喜事辦酒席,都不會忘記邀上親朋好友,大搓一頓,少則十幾桌,多則幾十桌上百桌。

這本來就是圖的是一個熱鬧喜慶的氣氛,只要人到了,錢多錢少無所謂,禮輕禮重也無所謂。農村人就是這麼實在。

第二,去喝喜酒,給禮金多少要根據當前的農村經濟水平以及習慣來定。記得我們小的時候,也就是80年代的時候,全家人到親戚朋友家去喝喜酒,也就是20塊錢的紅包,外加上十幾斤的大米,稱之為“酒米擔”。

意思是本來是要挑一個有酒有米的喜禮擔去的,但後來大家都習慣用錢用米來代替了,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意思。

到了90年代,一般每次的禮金漲到了50元,到了2000年後一般就是100塊錢一次了。有的人家經濟好大方一些,紅包給到200元或更多的也有,但以100元為基數。

第三,一般來說一家人前往喝喜酒都只經一個紅包。這個紅包,不管是禮金多少,都是不限人數的,代表的是這一門親戚或朋友。

說實在話,如果關係不好也不會邀請你去嗯喜酒,既然關係好了,肯定也不會計較你的禮金是多還是少。

第四,農村人互相辦酒席,互相邀請喝喜酒,透露出來的是一種濃濃的鄉情和親情。這一點和城裡人有很大的區別。

城裡人平時大家工作都很忙,生活節奏很快,有時候幾個月甚至一年也沒有來往聯繫。別人請你喝喜酒的時候,當然要礙於面子多給些禮金。

加上城裡人一般都有工資收入,經濟和生活水平比農村人要好些,一般都是按人頭來算,每個人少少也要給200塊錢禮金。

這一點和農村比相差有點大,但這並不妨礙農村人年復一年地辦酒席請喝酒。平時互相來往的濃濃親情,哪裡是能用錢來比得了的?

農村辦酒席請你,來不來最重要,錢多錢少真的沒關係。這就是農村人。更多農村問題解答,請記得關注“桂農通”,我將努力為你解答好下一個問題。


桂農通


過去的農村吃酒席都是一件非常喜慶非常高興的事,那時候的農村民風樸素,一家有事全村參與,圖的就是個熱鬧。但現在的農村辦酒席的風氣變了意思,除了婚喪嫁娶,現在還流行學子宴、新房宴、甚至還會出現小品裡的情節,過個生日都大辦一下,大大小小的宴席讓很多農村人的經濟壓力越來越大,去了錢遭罪,不去人遭罪,怎麼都是受一份罪。像題主今天說的在農村吃酒席一家人去給100合理嗎?關中認為這需要從你們村的實際情況出發:

一,農村辦酒席多數都賠錢

說實話,在農村現在辦酒席多數都是在賠錢,要是早個10年左右那時候的物價和服務費算下來還可能會剩餘一些,但現在的情況就不是那樣了,農民們不指望一個酒席能掙多少錢,只要賠的少就算可以了。現在的農村酒席一桌都是八碟八碗,較早些年豐盛了很多,畢竟辦酒席一輩子也辦不了幾回,能闊氣就闊氣點。在我們這相對落後的農村來說,現在一桌酒席不去飯店的話,就在農村辦流水席一桌是500元,能坐10個人,不算酒水,如果算上酒水的話就得在700元左右,如果你一家3口或者4口就拿100元去吃席,這確實是有點不合理了。不管你是出於什麼情況考慮,對於主人家來說,你這也算是在不尊重人家,會影響你們兩家的關係的,雖然人家明面上不說,但人家要是一回去翻禮賬看見你就隨100元還全家都來,估計內心是甭哭的。如果有條件的話就多隨點,畢竟這都是禮尚往來,你隨他,他隨你的,不要讓大家面子上過不去。

二,主人家就是圖熱鬧捧場

其實現在在農村,如果你家辦酒席去的人多的話就證明你的人員好,而且在外人看來你這個人是個值得交的人,一個村自來就不大,一個好的人緣在農村很重要,畢竟一個農村也是一個圈子。而如果出於圖個熱鬧,圖個捧場的話,你隨多少估計主人家都不會在意的,畢竟人家要的就是人多熱鬧,而不是你的禮金,記得在過去的農村誰家辦事都會提前通知而且說一點要讓你全家都到,如果不到的話主人家就會挑理,而且那時候的禮金就30、20不像現在動不動就上千,所以那時候的農村酒席特別有意思,但現在不行了,你如果全家都去才隨100元的話,從情理上確實說不過去,人家以為你是來占人家便宜的呢,當然瞭如果你們村都是隨100元全家都去,你就別起高調了,還是拿100元去吧。所以隨這100元也是出於實際情況考慮,不能一概而論的說你不懂情理,不懂人情世故。

最後想說的是,不管出於什麼原因,現在的酒席成本卻是很高,如果你們的感情真的還可以,能隨就多隨點吧,畢竟這禮金都是來來回回可以收回來的,別因為這100元禮金傷了你們兩家的和氣,讓你們因為100元斷了感情,如果讓別人知道你拿著100元帶著全家去吃席,估計你的親戚和朋友都會另眼相看你的,為了自己為了家人別太摳,大方點。

以上是關中對題主提出這個現在在農村吃酒席一家人去吃給100合理嗎?問題的解答,如果條友們還有別的想法和建議可以評論區留言討論哦!


鄉村關中


禮多人不怪,但是有點少,在我們這裡看個病人都是200塊錢,最難還的就是人情,怎麼去那麼多人吶,都缺吃的嗎?無聊,不喜歡那樣的行為,我在什麼地方去送禮,我從來不帶孩子,很少的,一百塊錢,去那麼多人,那樣的習慣不好的,那是品質問題,


傾國傾城一傾心孔桂雲


前幾天小妻侄結婚我交了伍仟,雜七雜八都算上得八仟多,誰讓咱攤上老二呢!得聽人家使喚,人家交多少咱就得隨者,這樣算下來,別說全家吃他個十天半月都虧。錢難掙呀!農村的風俗到底什麼時候才不這樣。國家時時讓移鳳易俗,只見電閃,不見雷鳴,什麼時候會下雨只有天知道。政策什麼時候能形成那耍看自已的造化了。國家啊!怎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