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節奏,讓兒女不暇照顧年邁的父母,甚至老人歸天時,子女也可能不在身邊,怎麼看?

俠骨柔情90556


在農村這種情況是存在的,多不多不瞭解。至少自己周邊是比較普遍的。雖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但是說到底還是經濟壓力決定。

在四五十歲這個年紀是比較尷尬的,上有老,下有小還有更小的都需要你去照顧,而作為農民,自己又沒有固定的收入來源。老人生病需要花錢。孩子結婚需要花錢,自己日常生活開銷需要花錢,孩子出去打工了,孫子們上學啥的也需要花錢(孩子打工不爭氣的話)

拿大伯來說吧。今年已經60歲出頭了,依然在南方打工。過年在一起聊天時大伯也說了自己的內心想法,在幹幾年手裡邊有了一定的積蓄,按照活到73歲。沒病沒災的話基本上也不給孩子們添麻煩了。(大伯不願意跟孩子們張口),大伯家有兩個兒子也剛結婚沒幾年,按照一個兒子最少10萬來說,兩個兒子差不多把家裡也掏空了(還欠了不少外債),為了生活大伯選擇外出打工,大娘現在也不打工了輪流照看孫子們。但是還有一個問題,大伯的父親(我爺爺)照顧的問題。

還好爺爺85歲高齡,身體硬朗,生活能夠自理。雖說爺爺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七個孫子,但是都在外地,孫子們也已經成家立業但是要麼一年四季在外地打工,要麼再城裡面買了房子。也就逢年過節啥的回來看看。平日裡爺爺都是獨自一人。

類似這種情況,在農村是存在的。大家都是為了生活不得不漂泊在異鄉,真希望有那麼一天,農民朋友不用再跑那麼遠,既解決了生活壓力,又能夠方便照顧家人。





鄉下小河


扶養大孩子就盡了責任,不要期望後人的還報,如果真不能動了,活著也受罪,誰在身邊也難代替難受。別耽誤孩子前途,苦自己累人也不好受,有錢僱傭保姆,儘量不拖累孩子,能拿錢辦到的事最好。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撫摸過往


賺錢很重要,事業也更加重要,但是生活,那些人情冷暖。兒女情長,家長裡短。這些東西,也是很重要的。你賺再多的錢,做最好的事業,大部分人最初的時候,只是想著給家人一個好的生活。只是步子走著走著,就越來越停不下來了。忘記了最開始時候的承諾。生活還是要的。成了一個工作機器,那是人生還有什麼味道呢?

事業家庭要兼顧啊。


沉迷無法自拔


人在社會身不由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