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路邊常見的“雷公屎”看上去很髒,卻有人當寶貝去撿,而且價格還很貴?為什麼?

老孃舅說事


在農村有很多雨後才奮力生長的植物,像木耳、蘑菇等真菌,還有像“雷公屎”一樣的大型藻類植物。“雷公屎”這名字聽起來很不雅,這跟它的生長環境有關,它常常在下雨後“現行”,並喜歡在有動物糞便的肥沃土壤里長出,所以就有了“雷公屎”這個稱呼。當然它也有文雅的俗稱,如地皮菜、地木耳等。

在我們日常觀念中,藻類都應該生活在水中,不應該生活在陸地上。實際上雷公屎是一種念珠藻屬的氣生藻類,其雖然可以在乾旱環境、低溫等惡劣條件下“存活”,但是處於假死的“休眠狀態”。一旦遇到水就會“滿血復活”,很像《三體》中亂紀元中的三體人。

雷公屎雖然其貌不揚,但卻是人們愛吃的“山珍野味”,其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達23.5%,比黑木耳還要高15.4%,用其炒雞蛋口感很獨特。雷公屎一般在雨後才能採摘,平時很難才能吃上一頓。所以雷公屎的價格很高,剛採摘的新鮮的價格在二十多元/斤,曬乾的價格高達七十多元/斤。

雷公屎常跟青苔、雜草等混長在一起,採摘後要清洗乾淨再食用。也可以經過清洗、曬乾後長期儲存。

【大鄉】,專注科普三農領域的“冷知識”、“趣知識”,快來關注、點贊吧!

大鄉


看到這個“雷公屎”這三個字,我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我去百度搜了一下,才知道!這個東西在我們這邊都很多,我們這邊叫著(地衣菜或者地木耳)!

是什麼成分,屬於什麼菌種我真的也不知道!只是我們這邊特別多,我和老媽她們都去撿過!這個東西有點怪,出大太陽是沒有的,要小雨下過日子才會有!在春冬兩季也很少見,只有夏秋兩季雨天才會有(要雨水下一段日子,比較潮)!至於說貴不貴我也不知道!我們撿回來從來沒有賣過!



地衣菜用來炒雞蛋,放在排骨湯裡面,味道特別的鮮!和木耳,紫菜它們的味道有所不同!要說什麼營養成分我真的不知道,只知道能吃,味道也還不錯!


地衣菜只有老人去撿回來去弄,年輕人都不會去撿!特別的麻煩,用手去擇還擇不了,非得用筷子一點點的去弄,裡面有泥土、草根、樹枝等等,最少都要洗十幾次才能洗乾淨!要是有個十幾斤,那可以這麼說,一天坐在那裡都有事情做了!


常德農村小趙


義烏話發音叫“皮冰”,也有叫“地骨皮”,一般生長在有風化巖的潮溼土層上,下雨後才會出現,我是從小吃到大的,到現在也偶爾去野外撿幾回,小時候聽大人說,這東西要在春雷響過之後才可以吃,這習性跟野蔥(胡蔥,也有叫地系)的說法一樣,野蔥也是說要春雷響過後才可以吃。

小時候大人騙小孩說是山羊糞便變的,其實應該是可食用真菌的一種。幾十年來,“皮冰”的吃法從沒變過,就是“皮冰”炒鹽菜,鹽菜須是剛醃好的雪裡蕻(義烏叫九頭芥,其醃菜幹叫延壽菜),那味很是鮮美。


過去理它作甚


很多人都不知道“雷公屎”是什麼,但是隻要給大家看圖片,就都能知道,甚至有些還吃過呢。那麼,雷公屎到底是什麼呢?一聽名字就覺得很噁心,為什麼有人當寶貝去撿?價格為什麼那麼貴?


雷公屎,又叫地蕨皮,因其外觀跟木耳很相像,故又叫地木耳。它是農村地裡生長的一種藻類,小時候經常去地裡面撿,如果打雷下雨後去撿,就會發現雷公屎特別肥,小時候不知道是為何,以為真是打雷起到的作用,後來才明白是下雨起到的作用,因雷公屎生存能力比較強,未下雨的時候,雷公屎比較乾燥,呈黑色,當越到雨水時,雷公屎開始膨脹,變得很大一塊,顏色呈暗綠色,就跟泡發乾木耳一樣。

雷公屎很髒,一般要清洗很多次才能清洗乾淨,很多人去撿是因為雷公屎是純天然生長的,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都知道雞蛋、木耳、藻類等營養價值高,但雷公屎營養價值更是高於雞蛋、木耳、藻類等,此外,還具有降脂明目、清熱降火,補充營養的藥用價值,稱之為“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也不為過。因營養價值、藥用價值高,所以價格相對昂貴,我們這大概130元左右一斤。我們這最常見的吃法就是雷公屎燉雞,洗淨的雷公屎放入燉鍋中跟雞一起燉,燉出來的雞特別香甜,這樣能夠吃到雞肉與雷公屎的原始味道,而最重要的就是湯,雞肉、雷公屎經過高溫加熱後,精華全部溶於湯中,喝一口鮮湯,簡直回味無窮。



不知你們吃過雷公屎嗎?你們都怎麼做的呢?


彝州老趙


首先明確一點,“雷公屎”看上去很髒,其實並不髒,用處還很大呢!

小時候,農村一下過雨就會發現有些石板上、淺草叢裡會有些綠色的、軟軟的像木耳一樣的東西,我們這裡叫它地軟,也有的地方叫它地耳、地踏菇、鼻涕肉、天仙菜、天仙米、地木耳、雷公屎。

其實,地軟是一種大型藍藻,它一般是貼著地面生長,生長速度特別快,繁殖能力也極強,而且耐寒耐旱,基本上分佈於全國各地。地軟外形和木耳很像,吸水性極強,氣候乾燥的時候就像土皮一樣,遇見水就迅速膨脹了。

雖然“雷公屎”看上去很髒,但是其用處還是蠻多的,可藥用也可食用,所以它的價格還是挺高的,某寶上竟然有人賣79元一斤的。藥用的話謹遵醫囑,食用的話,地軟最適合的做法就是做湯、包子、餃子。當然,也可涼拌、燉、燒.,非常好吃。

一般來講的話,我們最常見的就是把地軟做成包子吃,另外還有地軟炒雞蛋、涼拌地軟、地軟豆腐、地軟炒韭菜、地軟燒肉、小炒地踏菇等。

由於時間關係,小焦今天介紹一下小炒地踏菇的具體做法,感興趣的可以試試:

第一步,準備食材:地軟300g,青紅椒各一個,胡椒粉、蔥蒜、油、鹽、糖、生抽等適量;

第二步,處理食材:把地軟泡發並清洗乾淨(不好清洗的話可在水中加點鹽),青紅椒切丁,蔥姜切末;

第三步,開始製作:1、起鍋燒油(豬油的話更好吃),油熱後倒入蔥蒜爆香;2、倒入地軟煸炒幾下;3、倒入青紅椒丁翻炒;4、放入適量的鹽和糖翻炒幾下;5、倒入適量生抽翻炒;6、放入適量胡椒粉,翻炒幾下拌勻後出鍋。

就這樣一盤小炒地踏菇,就上白米飯,那叫一個爽啊!

好了,今天就回答到這裡,歡迎關注【村官小焦】!!!


村官小焦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這個野菜的名字一聽就是一種有“味道”的野菜,“雷公屎”真的是個霸氣的野菜了。其實雷公屎還是一種價格非常貴的野菜呢,這裡科學興農就和大家看一下關於雷公屎這種野菜的小知識。

什麼是雷公屎?

在說雷公屎這種野菜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雷公屎這個野菜名字的由來,雷公屎的名字其實很形象的。因為雷公屎這種野菜總是在下過雨之後長出來非常多,我們知道雷公掌管著下雨,所以大家就形象的稱它為雷公屎了,再加上雷公屎的樣子確實很是相似。

雷公屎其實是一種念珠藻科植物,顏色呈灰黑色,手感比較軟,和我們平時吃的木耳很是相似,曬乾之後的雷公屎更像是紫菜。雷公屎經常生長在比較潮溼的地方,尤其是一些有積水的地方,小時候放羊的時候經常能夠在羊糞上看到這種野菜,當時覺得這種野菜很髒,我們這邊經常叫它地皮菜,還有的地方叫做地木耳、地軟、地衣等。

過去我們這邊吃這種野菜的比較少,因為比較難以清洗,雷公屎上面經常有很多小沙子,清洗起來很不容易,經常是反覆清洗,吃的時候還是會感覺有些沙子在其中。再加上雷公屎生長的環境比較潮溼,並且感覺比較髒,所以很少有人吃。

雷公屎為何能賣那麼貴?

雷公屎現在還是一種比較火的網紅野菜,前陣子去飯店吃飯就看到了它,菜單上寫的是地衣炒雞蛋,價格是38一份,當時看到之後不禁乍舌,小時候都不吃的野菜,現在搖身一變價格不菲啊!後來查了一下市場上的價格發現,雷公屎還是那個雷公屎,但是價錢著實是不便宜。曬乾的雷公屎一公斤的價格普遍在100元靠上。是什麼讓不起眼的雷公屎能夠賣到這樣高的價位呢?

首先是雷公屎確實是居於一定的營養價值,雖然雷公屎長得不是怎麼好看,吃起來也是比較普通,但是雷公屎的營養價值還是值得肯定的。其中蛋白質含量非常的高,比我們吃的雞蛋、木耳當中的蛋白質含量還要高,並且其中含有人體所必需的18種氨基酸,除此之外雷公屎當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以及多種微量元素,再加上雷公屎當中的脂肪含量很少,可以說是非常適合減肥人士的食用。另外雷公屎的產量低,尤其是乾菜量少,所以價格自然也就高了。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科學興農


在農村陰雨天之後,總會聽到有人招呼大家一起去山上或者草地上撿“雷公屎”。最開始的時候聽說“雷公屎”,感覺還挺稀奇,就跟著一塊去了。到了之後才發現,“雷公屎”就是地耳菜,也有人叫做地皮菜。

後來瞭解到,人們之所以把地皮菜叫做“雷公屎”是因為地皮菜在陰雨打雷天氣後生長比較快速,且地皮菜吸水後會膨大,容易發現和採摘。加上地皮菜於木耳相似,黝黑滑膩,吸水膨大後容易沾到土上,還容易和一些雜草糾纏到一起,看著比較髒,所以才有了“雷公屎”的稱呼。


不過雖然地皮菜長的不好看,但卻是農民的寶貝,因為地皮菜的味道極為鮮美,無論是用來燉湯還是用來炒菜,甚至是涼拌著吃,都有著很好的味道,尤其是用地皮菜炒雞蛋,可以說是一道名吃了。

地皮菜不僅好吃,而且營養豐富,是一種非常好的低脂肪營養保健菜,能增強人的體魄,提高身體的免疫力。

不過地皮菜雖然好吃,且營養極高,但是卻一些食用禁忌。地皮菜性涼,所以脾胃虛寒,腹瀉者不可食用;婦女產後、經期也不宜食用。這一點需要大家注意。

駿景——殷


駿景農業


大家叫的“雷公屎”也叫地木耳、地皮菜,通俗點說就是長在地上的木耳,在農村鄉下潮溼的林地、窪地是非常常見的,尤其是乾燥後的雷公屎與木耳幾乎沒有太大差別。不過在採收上確實比較困難,因為其常常與各種雜草共生且體型太小,並且採收時本身處於吸水膨脹狀態,感覺有點溼滑,反而給人感覺有點噁心。

地木耳實際上具有非常高的食用價值,它不僅含有各種營養成分,而且蛋白質含量高於餐桌上常見的高蛋白質食物,比如雞蛋、木耳、銀耳等,氨基酸含量接近各種菇類,由此可見,雖然看似不起眼的東西,但蘊含了豐富的營養。

說到食用價值,那不得不說其藥用價值和保健價值,地木耳具有很好的清熱降火的作用,由此圍繞其保健功效也開發出了許多菜品,比如涼拌地木耳、地木耳豆腐、地木耳炒韭菜、地木耳燒肉等等,也有地方習慣將地木耳曬乾研磨成粉後煮粥或做麵包食用。


Power泡兒




“雷公屎”,看到這個名字我還是震驚了一把。名字很俗氣,甚至這樣的名字聽起來還有點噁心呢,不明白的人可能以為是某個動物的屎呢。其實就是地木耳、天菜、地皮菜,學名是普通念珠藻。

雷公屎是普通念珠藻的俗稱之一,在農村可常見到呢。特別是雨後,去森林裡就會看到了,小時候經常去撿回來炒著吃呢。它的樣子和木耳還是有點像,而且吃起來口感也有點像,但是它比木耳小,吃起來更柔軟。吃是好吃,到是清洗的時候就難了哦。



雷公屎的蛋白質含量很高,高於雞蛋呢,可以補虛益氣,滋養肝腎。但雷公屎是寒性食物,不可多吃。剛摘回來的雷公屎一斤三十塊錢左右,但是曬乾後可是很貴哦,一斤上百塊錢。

都說物以稀為貴,確實是這樣的,現在雷公屎也不多見,加上別人撿到了也不會賣,那更難買到了,價格就貴了。要是像平常的木耳,那價格也就不會貴了。



現在人們的生活也逐漸變好了,人們對吃的也有要求了,特別是不容易吃到了,他們就更想吃了,隨著東西的變少,價格就貴了。小時候是經常吃到,但現在都是在城裡工作,很多年沒見了。


壯鄉小美


名字聽上去有些髒,但卻是跟木耳松板差不多的野生植物,之所以稱“雷公屎”,是因為這些跟木耳相似的藻類植物,通常是在一場雨後冒出來的,也有人稱其為地耳或地皮菜。地耳一般生長在小樹林和草叢裡,特別是在打雷下雨以後,能夠很快繁殖,長勢旺盛。每次雨後,住在農村的人們,就會去山裡採了回家吃。做法也跟木耳差不多,只是洗起來比較麻煩,需要耐心的一遍一遍清洗,沒有木耳那麼省事,用水泡一下就可以。



地耳看上去半透明,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各種礦物質,尤其含鈣量比較高。大家都知道木耳對身體有著很好的利用價值,地耳對身體的用途絲毫不差木耳。很多木耳都是人工養殖的,而地耳是純天然的,經常食用地耳菜,對人體健康有很好的提高。本身藻類植物就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天然的藻類當然更是難得,所以農村人都把地耳菜當做寶貝。就像野生木耳一樣,天氣乾旱的時候,地耳菜是很少的,只有等到下雨之後山裡才會有,所以平常農村人也很少可以吃到。



像很多的野生植物一樣,物以稀為貴,平常很難採到,價格當然會貴一些。就像木耳,普通的人工種植的木耳,價格並不貴,而野生的木耳就很難吃到了。可能除了大東北有及其珍貴的野生木耳,其它地區恐怕都少見。地耳菜雖然說不像野生木耳一樣,只有東北才有,但也不是四季都有。我們這裡只有夏天雨水多的時候,才可以在山裡看到地耳菜。每次都是夏天去山裡採松板的時候,才偶爾在潮溼的樹根下面可以看到地耳。橄欖色的地耳菜最開始的時候長的像球形,慢慢的長成片狀,維生素含量超過紫菜很多倍,據說地耳菜還有減肥的效果,不過這個本人沒有試過。



地耳採回家後,需要耐心清洗,然後再用開水燙過。因為只有開水才能使地耳菜完全的展開,才可以將皺褶裡面的沙子清洗乾淨。地耳菜的做法很簡單:將燙過的地耳控幹水分備用,油燒熱後,放進五花肉翻炒,再倒進去切末的蔥薑蒜和泡椒翻炒幾下,,最後再倒進燙過的地耳,大火炒熟,出鍋之前加鹽和味極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