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比較常見的蛇有哪幾種?

老梁話三農


我們這屬於平原地區,靠近秦嶺山脈,我們這的生態環境近些年被保護的還算可以,而且自然資源豐富,是蛇經常喜歡棲息的地方。尤其在我們村,時常就會有一些有毒的沒毒的小蛇進院子,我們村的院子多數還是保持著土地種植著一些小菜自給自足用,所以這些蛇也非常喜歡光臨。我們從小在這個環境下長大,對於見的一些蛇也見怪不怪了,其實蛇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可怕,只要冷靜應對一般蛇都不會主動攻擊人的。下面我可以介紹下在我們村經常能看見的一些蛇:

一, 俗稱“草上飛”的短尾蝮

這是我們這經常能見到的一種毒蛇,一道炎熱的夏天午後或者傍晚,這些草上飛就開始出洞覓食,一般草上飛不會進農民的院子,因為他們好像能感知危險似的,他們一般都會在耕地裡或者村路邊上出現,我也是三年前見過一回,不過這兩年很少能看見了,草上飛頭背深棕色,體腹面灰白色,尾尖棕黑色,有著毒蛇特有的三角形標誌,是一種劇毒蛇,但對我們來說,一般只要不去招惹它就不會發生危險,所以我們見到了草上飛都是避開或者轉身就走。

二, 赤鏈蛇

這種蛇屬於一種無毒蛇,一般體長就一米左右,背部呈黑褐色,在農村的豬圈或者後院的石頭縫中經常會看見這種蛇,這種蛇性情兇猛,但在農村見過他們的都知道,真的是慫的不行,因為一有驚嚇就會轉身就跑,不像別的蛇那樣迎面而擊。他們主要是以蟾蜍、鳥、魚為食,有的時候餓極了也吃同類,多數都是晚上行動,所以白天很少能看見這種蛇,聽說因為赤鏈蛇背上的顏色有的是紅色,現在還有很多人把赤鏈蛇當成寵物養,非常搶手。

三, 白條錦蛇

白條錦蛇在我們這最常見的地方就是雞窩和鴨窩了,也不知道是我們養的雞鴨好吃還是怎麼著,總是來光顧我們,但老話說了蛇進家門是好事一般也很少有人去捕捉他們,知識嚇唬他們,白條錦蛇沒有毒,但身長也能達到1米左右,在視覺上還是挺嚇人的,這種蛇部分白天黑夜,只要是需要他們就會出來活動覓食,而且這種蛇還總上農民的屋裡,可能是因為吃老鼠吧,每回往出趕都挺費勁的,據說這種蛇非常抗餓,我特意去查的資料,說是最高紀錄18個月不進食還能生存,很是厲害,這也是我們這經常能見到的比較大型的蛇了。

以上是在我們村經常能看見的三種蛇,其實我們這靠近秦嶺山脈還有很多蛇,但因為不是經常能看見所以就不一一說了。蛇是動物鏈非常重要的一環,而且他們主要吃損害莊稼的老鼠和野雞,對於莊稼的保護上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且一般在農村的蛇只要不是去主動挑釁他們,它們就不會主動攻擊人的。在農村上山或者過草地,一般都拿一根厚實點的木棍敲打地面,這也就是俗稱的“打草驚蛇”,蛇會通過震動來感受到危險,所以沒等你見到蛇,蛇就已經開溜了,這也是農村人上山防止被蛇咬的一種方法,很實用。


鄉村關中


鄉居小菜的老家是農村山區的,不但草木多,野果多,各種動物也比較多,小時候上山放牛、撿柴火、地裡幹活也是經常能看到蛇的,有菜花蛇、水蛇、竹葉青蛇,還有另外幾種不記得叫什麼了,只知道我們那邊的方言叫法。

一、菜花蛇

菜花蛇一般指王錦蛇,別看這種蛇的名字跟植物(菜花)有關,然而這種蛇可不是愛吃菜花的哦,只是其長相,身上的花紋比較特別,跟地裡長的菜花有幾分相似,所以這個名字也是挺符合的;在我們廣西這邊,菜花蛇經常出沒的,抓老鼠、青蛙吃,以前去地裡幹活,就遇到過。

以前放牛,夏天天氣太熱,是不到山裡去放的,而是割草回來喂,記得有一次我在田埂邊割草,就聽到遠處有青蛙叫的聲音,跟平時呱呱叫有些不一樣,而這個聲音我們聽習慣了,知道是有蛇吃青蛙的,然而我稍微往前走了幾步,用長扁擔試著撩開前方的雜草看看是什麼蛇,看到是條兩指大這樣的菜花蛇,我也是挺害怕的,好在它是背對著我的,沒有發現我,我趕緊走開,換條田埂割草。

二、水蛇

水蛇如其名,是生活在水裡的,而水蛇是吃各種淡水雜魚、泥鰍、黃鱔、蛙類的,所以有水蛇的地方,各種小魚、泥鰍、黃鱔也是比較多的;小時候抓泥鰍、黃鱔的時候就經常遇到水蛇,有一次還差點把水蛇當作黃鱔了,雖然它們長得不怎麼像,但在淤泥裡,看著還是有點像的;水裡的那些小魚還有泥鰍黃鱔可是我愛吃的美味啊,去抓泥鰍的時候看到水蛇吃那些美味,我還特別恨那些水蛇,為什麼它們不吃草呢,現在想想,覺得自己好幼稚、小氣;而現在農村的水塘、河渠裡的小雜魚、泥鰍、黃鱔少之又少了,水蛇也是少見了。

三、竹葉青蛇

說到竹葉青蛇,除了它那身上背面的綠色,三角頭、紅眼睛也是它的標誌啊,而且這種蛇是有毒的,小時候最怕的就是這種蛇了,因為夏天本來就是蛇出沒的季節,野外的草木還有地裡長的玉米、蔬菜等也是綠色的,在幹活的時候,沒那麼注意,有可能這種蛇就在你附近。

因為地少,我們家的玉米地一般是套種其他的農作物的,所以五月份的時候也是要去除草、套種黃豆的;我家有一塊地是山地,旁邊有楓樹、松樹等大樹,還有其他茂盛的草木,那裡除了有馬蜂出現過,也有竹葉青蛇,那時候週末不上學,跟媽媽一起幹活,是媽媽抬頭擦乾的時候往上望看到的,那條竹葉青蛇就在那樹枝上面。

後面媽媽也沒有找長樹枝去試著驚走那竹葉青蛇,生怕它到時候直接爬到玉米植株上,到時候幹活被咬就危險了。

現在5月份了,天氣明顯的熱,那些蛇蟲早已出洞活動了,不管是外出遊玩賞景還是幹農活,去草木茂盛的地方也是要特別注意安全的,穿舒適的高幫鞋方便行走也可以保護小腿跟腳部,用長竹子拍打草木茂盛的地方再行走過去,更安全。


鄉居小菜


我的農村老家是在四川西南部,屬於亞熱帶氣候,因為常年溼潤,這裡常見蛇的種類也算是比較豐富的,下面和大家分享幾種:

1、烏梢蛇,烏梢蛇可以說是農村地區最為常見的一種蛇,也是捕蛇人常常補到的一種蛇,因為市場價格高且無毒,給這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安,近幾年,烏梢蛇的數量急速下滑,現在在農村基本見不到了。最後,烏梢蛇還有一種很獨特的特徵,就是烏梢蛇全身會發出一種刺鼻且難聞的氣味兒。

2、菜花蛇,又叫王錦蛇,是目前為止,飼養數量最多的食用蛇之一。和烏梢蛇一樣,也是農村地區常常見到的一種蛇,不過也是因為人們的捕捉,雙急劇減少。

3、翠青蛇,這種蛇是屬於比較漂亮的蛇,區別於其他蛇種,全身青色。不過要注意區分,因為許多人很容易此蛇當成是劇毒蛇竹葉青,竹葉青體型較小且頭部呈三角形,和翠青蛇呈明顯區別。

4、小時候和小夥伴在小河裡捉魚,常常會遇到水蛇,值得爭議的是,至今我也不知道水蛇是否真的有毒。水蛇常常以河裡的小魚為食物,個別釣魚人在釣魚的時候也釣起過這種蛇。

5、矛頭蝮,早我們這邊又叫筍殼斑、惡烏子,這可算是我們這邊最臭名昭著的一種蛇,也是我們這邊最為常見的一種劇毒蛇,曾經看到被它咬到的人,幾乎喪命。這種蛇在我們這邊體型不大,常常潛伏於秸稈中或者青草中,幹活途中,一不小心便會被被這種蛇咬。


Power泡兒


蛇這種脊椎爬行類動物是一個龐大的家族,這個大家族有很多成員。

蛇族可以分為兩大門派。

一派是無毒蛇。

一派是有毒蛇。

有毒蛇這一門派的成員有三大形象鮮明的標籤。

第一點

毒蛇標籤——懶

有毒蛇一般比較懶,而且陰險毒辣,暗箭傷人,因為有毒舌身懷絕技,會下毒,所以有毒蛇不必要如無毒蛇那樣捕獲獵物需要勤快,有毒蛇捕獲獵物一般都藏在草叢裡這些陰暗防不勝防的地方守株待兔暗箭傷人,只要有獵物進入它的伏擊圈,那獵物基本就中了毒蛇的突襲成為腹中美餐了。

有毒蛇這個門派成員有很多種,舉一個出鏡率最網紅的蛇——五步蛇來證明毒蛇身上的懶。

五步蛇是懶得出奇的懶蛇,它待在一個地方基本就是不動。

我一個朋友跟我說了這樣一個他曾經的經歷,就是下面這位。


他那個時候關牛回家找不到牛,所以天黑了才回家,在路上差一點就被五步蛇咬一口,一條五步蛇大搖大擺地出現在了他手電筒的光暈範圍內,他回家告訴了他爸爸,他爸爸跟他說:“走,去抓那條五步蛇去。”

“這麼久的時間,那五步蛇不早就換地方跑了。”他說。

“五步蛇是懶蛇,它呆在一個地方不是特別情況是不會離開的。”

父子倆拿著手電筒踏著月光去找那條蛇,果然那條蛇還在那裡。

第二點

毒蛇標籤——晝伏夜出

“晝伏夜出”這個制度在毒蛇這個門派裡面算是通行法則,絕大部分毒蛇遵循晝伏夜出這條門規派矩。

為什麼毒蛇會晝伏夜出我想也和毒蛇身上具備的致命武器——毒性有關。

毒蛇身懷絕技——有毒性,毒性屬陰,在大白天大庭廣眾之下毒蛇的暗器——毒液發揮不出致命一擊這一必殺技。

只有晚上在夜的黑的籠罩下毒蛇的必殺技——毒液才能對獵物進行一擊必中。

所以絕大部分毒蛇都具備晝伏夜出這個習性,假如在晚上遇到蛇了——嘿嘿——恭喜你中獎了,你遇到了毒蛇,但是假如晚上的蛇給你頒發獎狀你最好不要去領獎,因為這個獎是有毒的,可能會毒死人。

第三點

毒蛇標籤——頭呈三角形,身上的紋路紋理非常明顯,身子比較短粗,從肛門以後突然變得又細又尖。

看到蛇頭呈三角形,身子短粗尾巴突然變尖變細,那麼不恭喜你,因為這是有毒蛇。

最後還是要為毒蛇說句公道話,毒蛇的毒只是它的謀生方式,謀生手段,它就是靠毒這一門手藝來獵取食物餬口度日的,用毒來防禦只是在受到了威脅的情況下才運用毒液自衛。

說了有毒蛇就來說無毒蛇了,在農村裡常見的蛇大部分情況下是無毒蛇。

農村裡面常見的蛇,什麼叫做常見?

常見就是經常見到,常見就是在人類的視野裡出鏡率高。

人是夜伏晝出的動物,所以人類常見的蛇肯定也要具備夜伏晝出這個習性,那些喜歡晝伏夜出的蛇和喜歡夜伏晝出的人類的生活習慣恰好相反,所以晝伏夜出的蛇人類在白天是不會經常見到的。

在農村白天出現的蛇有哪些呢?

烏梢蛇、菜花蛇、黃金頭、廣蛇、水蛇、青竹蛇、細尾蛇…………反正有好多蛇我叫不出名字。

但是要說出鏡率最高,在我印象最深刻的蛇是烏梢蛇和菜花蛇。



趕集的時候那些收山貨的小販子收購的蛇也是以烏梢蛇和菜花蛇居多。

其他地方我不清楚,反正在我生活的湘西這片小天地烏梢蛇和菜花蛇的出鏡率是最高的。

烏梢蛇和菜花蛇在我這裡的農村是最常見的。

如果硬要分成個冠亞季這三個名次出來,那麼水蛇也可以上榜。

水蛇在農村裡熱度也比較高,也是經常會出現在人的眼皮子底下。

農村常見到的蛇:

冠軍——烏梢蛇

亞軍——菜花蛇

季軍——水蛇





鄭建元158


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在農村蛇也開始出動,其實在農村蛇是比較多的,一些比較潮溼、陰涼的地方經常可以看到蛇的出沒。平時在幹農活的時候,都可以看到蛇經過脫皮而留下的一條長長的蛇皮,蛇皮掛在一些草叢中或者樹上,人們無意中看見,有時候也被嚇一跳。因此人們對於蛇來說還是比較充滿恐懼的,特別是在夏秋季節,農村中出沒蛇也更多。

那麼在農村,比較常見的蛇有哪幾種?



長標蛇

這種蛇我們一般也叫它水律蛇,它是一種無毒的蛇,在南方比較常見。而且每年夏天,在農村河中游泳都也會偶爾遇到它。水律蛇背面是黃褐色,而且後面有不規則的黑色橫紋。除了有時候在水裡覓食以外,它還會到農村的一些丘陵地帶、山上尋找一些昆蟲、青蛙、老鼠等等作為食物食用。水律蛇雖然沒有毒,但是人們在遇到它的時候都會被嚇一跳,因為蛇的種類很多,人們也不敢肯定出現在自己面前的蛇是否有毒,所以需要仔細辨認才能得出。



赤鏈蛇

赤鏈蛇屬於一種具有微毒的蛇,由於它體內沒有毒腺,大多數也不會產生毒素。但是被它咬以後也可以引起人體皮膚紅腫,而且還會出現輕微皮疹等過敏現象。對於過敏體質的患者而言,被赤鏈蛇咬以後咬馬上及時就醫。赤鏈蛇的體背呈黑褐色,而且它的身上有很多的紅色橫紋,皮膚顏色很光亮,平時我們在農村的一些樹洞、石頭底下或者一些房屋潮溼的堆滿廢棄物的牆角也經常看它。這種蛇一般在晚上出動,而且依靠捕捉一些青蛙、蜥蜴、小昆蟲為生。



青竹蛇

青竹蛇我們也叫它竹葉青蛇,這種蛇毒性很強,它體內有明顯的毒腺,能夠分泌毒液。青竹蛇喜歡怕在竹子上,由於本身顏色為綠色,顏色很竹子顏色幾乎一樣。每當在陰雨天氣,這種青竹蛇就會活躍起來,而且有時候它會掛在竹子上一動不動,隱蔽性很強。記得小時候跟父母上山砍竹子,砍著砍著,突然一條青竹蛇從上面掉了下來,一家人被下了一跳。然後乾淨用棍子、竹子把它驅趕走,現在回想都比較驚險,還好沒有被它咬傷。

現在的季節,農村很多蛇也開始出來活動了。比如眼鏡蛇、五步蛇、金環、銀環蛇這些都是有劇毒的蛇,遇到它千萬小心一點,而且不要正面攻擊它,如果遇到被這些蛇咬,立即到醫院及時治療。

對此,你在家鄉認識的蛇還有哪些呢?歡迎下方留言,一起交流。


鄉村波比


在我們農村,因為環境自然,人煙稀少,而且生物資源豐富,非常適宜蛇類的居住,所以蛇類是我們經常見到的一種動物,因為蛇類種類比較多,有的有毒,有的無毒,有的溫順,有的兇猛。所以我們有必要認識一些常見的蛇類,以便於碰面的時候清楚的知道蛇的習性,減少蛇類對人類造成的傷害下面我們就來說一下我國農村常見的幾種蛇類。



首先就是王錦蛇,人們常叫它菜花蛇、大王蛇等,是一種農村常見的大型蛇類,這種蛇類雖然沒有毒性,但是非常的兇猛,王錦蛇一般靠捕食田野裡的一些老鼠,青蛙鳥類為食,但是在食物緊缺的時候也會捕食一些自己的同類。王錦蛇很容易攻擊人,在野外碰到王錦蛇最好及時走掉,如果不慎被王錦蛇咬傷,記得及時給傷口消毒並且去醫院的破傷風,以免傷口感染。


其次常見的蛇類就是南蛇,南蛇的學名叫做水律蛇,長生活于山區與田野地方,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佈,一般體型也是比較大,通常捕食一些動物為食,性情比較兇猛,並且容易對人發起追擊。該種蛇類是集食用與藥效為一體的益蛇,是廣東,福建,廣西主要食用蛇之一,但是該種野生蛇類目前已經很稀少了,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私人不允許捕捉了。

還有一種蛇類在農村也比較常見,那就是中國水蛇,這種蛇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佈,主要生活在稻田,小溪裡面的水中,平時依靠捕食青蛙魚蝦為食,是一種無毒蛇,我想調皮的小夥伴們在小時候下水摸魚的時候都有見過該種蛇類。



其次農村常見的蛇類就是赤練蛇,該種蛇類經常生活在水溝旁邊,有微毒,記得在我小的時候就被這種蛇咬過一口,傷口當時還腫了十多天才恢復。這種蛇類一般晚上活動頻繁,所以有赤練蛇出沒的地方最好不要在晚上去,以免被該種蛇類咬傷。


以上就是在我國大部分農村都有分佈的一些蛇類,當然還有很多種蛇類比如短尾蝮蛇,五步蛇,響尾蛇等,都是通常見到的蛇類。大多數蛇類對人類都是有害怕的心理的,所以在野外遇到蛇類最好快速走開,不要試著招惹它們,以免被它們咬傷發生危險。


農業經濟第一線


我國農村絕大部分地處亞熱帶和溫帶,地大物博,氣候溫暖,雨量充沛,高山,丘陵,動物資源豐富,適應於蛇類生長和繁殖。特別是長江以南和西南地區歷史以來生長繁育著許多蛇種類,但近些年來,農藥使用,人們的捕捉吃食,蛇類已少見蹤跡,在部分山區才能見到,蛇類雖然使許多人感到厭惡,但在自然生態中起到不可缺的作用,我們必須樹立新的保護思想,恢復原有生態,才能使我們農村更加美好。

我們農村山區,平原,丘陵,蛇種類與植物動物種類大體相關,以雲南有種類最多,大約九十多種,依次廣西,福建,廣東,貴州,海南,臺灣,浙江,四川,江西,安徽,湖南,再往北就突然減少了,甘肅,西藏南,陝西,江蘇,湖北,河南,遼寧,吉林,山東,山西,其他地方就很少了。

如果我們以平原地農村來說,最常見到的為遊蛇科多,如赤鏈蛇,虎斑遊蛇,黃鏈蛇,棕黑錦蛇,黑眉錦蛇,王錦蛇,百花蛇,灰鼠蛇,滑鼠蛇,烏梢蛇,中華水蛇,鉛色水蛇。毒蛇中蝮蛇,銀環蛇。

我們以丘陵,山區地農村來說,這些地方毒蛇數量開始多起來,銀環蛇,金環蛇,眼鏡蛇,眼鏡王蛇,尖吻蝮,蝮蛇,烙鐵頭,竹葉青,蝰蛇。遊蛇科大型蛇也非常喜歡丘陵,山區,這些地方鼠類,鳥類,魚類較多基本上無毒蛇都能在這些地方生存下來。並數量較多,因為食源充足,氣候適宜。

高山區農村小型蛇類就少了,主要是毒蛇中竹葉青蛇了,大型金環蛇,眼鏡蛇,眼鏡王蛇,尖吻蝮,烏梢蛇,王錦蛇蟒蛇等。


老艾葉


在農村,比較常見的蛇我到是遇見過,但說心裡話。我個人還是很怕蛇的,看到蛇了,心裡直發毛。有的蛇有毒,有的蛇無毒,遇到無毒的蛇還好,要是有劇毒的,被咬了不及時搶救就真的會沒命的。我家在半山腰,肯定也會看到蛇了,先說說我知道的幾種蛇吧。



青蛇,我是在割稻穀的時候在靠近田埂的時候看到,還真別說,顏色太綠了,鐮刀差點就割到它了,想想那麼多也才十三歲吧,嚇得鐮刀都扔了,後面我爸用扁擔打死它了。我們村一個女孩也是割稻穀挨青蛇咬,之後手上都是很多黑色斑點,幸好村裡有捕蛇人,趕緊用藥。它就是我們所說的竹葉青蛇了,岩石、稻田邊、瓜棚、山中等等,它還是有毒的哦,遇到的話,還是躲開吧,像我們廣西蠻多的。



眼鏡蛇,我是初二的時候在學校看到,我們學校有一個池塘,看到後立馬喊來了保安,將它打死了。眼鏡蛇的頭很扁,看到人要攻擊它了,不停的吐出舌頭,看著就害怕,而且毒性可是很強的。



水蛇,也叫白線蛇、水長蟲,以前去種田就經常遇到了。還有去掉青蛙,有時候還會墊上哦。它是無毒的,但是咬人會痛。說的水蛇是淡水的哦,不是海里的水蛇。



赤鏈蛇,個頭還不小呢,我們村有人捕抓過,好像有四斤吧。赤鏈蛇是微毒蛇,被咬後沒劇烈中毒反應,但最後去看醫生。在一些田野、竹林、村舍等都有看到。



銀環蛇,毒性可是很強的哦,是陸地第四大毒蛇。在我們廣西這邊到是有不少。我是見過,但都是看到蛇就躲遠了。一般不會主動咬人,除非你攻擊它們了,才會咬你。



三線蛇,無毒的,我們那裡說是它背後有三根線,所以叫做三線蛇。這種蛇有不少人養來賣呢。

農村常見的蛇很多,不止這些,只是我不知道它們的學名,用我們壯話說到是知道。在我們村對面,也就是我外婆家有一個故事就一直流傳了下來。在60年代的時候,一個女的去割枯草就遇到了一條大蛇。剛好蛇在冬眠,她用手臂粗的竹竿扁擔打死了它,而後回村裡叫人來抬它回去(我媽說蛇有三四十斤)。後面村裡的人都把蛇分吃了,但沒幾天那個女的就發瘋了,治不好了。而吃蛇的人也生病,但是都治好了,就她一直是瘋子的狀態?很多人都說是因為她打死的那條蛇的原因,所以我們那裡人一般遇到很大的蛇,他們都不會去捕蛇。我覺得不管怎樣,對於蛇,還是遠離吧。


壯鄉小美


我是湖北咸寧的,我說我們那裡,小時候抓過幾年蛇,大小也有一百來條吧,罪過啊。農村附近毒蛇有小蝮蛇。晚上有銀環蛇。金環蛇沒毒比較少。還有花頸蛇蛇頭下面是紅色的身是綠色的很小一條。最多的是水蛇,有好幾種,上面那些蛇不值錢沒人抓。值錢的蛇烏梢蛇最多,第二多的大王蛇我們那叫王候。第三多的是本地眼鏡蛇,很多都是一窩的。第四是錦蛇,我們那叫綿蛇,專吃老鼠,有些老房子裡有這種蛇。第五是我們那叫黃金條,蛇肚是黃白色,無毒,跑很很快不好抓。我們那大小15種蛇我基本上都認識,可能還有我沒見過的蛇,有毒的和不認識的蛇我不抓的


少湖5


信陽常見的蛇🐍

蝮蛇,俗稱土狗子,劇毒。頭小尾短體胖。灰麻色。

竹葉青,劇毒。

烏稍蛇,大型無毒蛇。體長背黑速度快。

王錦蛇,大型五毒蛇。表面很多油菜花色。

水蛇,無毒大型蛇,身體灰色。

赤練蛇,微毒,身體紅色夾雜灰色。

草蛇,無毒,身體黃褐色。

棉蛇,無毒,喜歡呆家裡,吃老鼠。

蟒蛇,大型無毒蛇,少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