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村的荒地越來越多,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山農村民笑哈哈


現在農村的荒地越來越多,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筆者認為主要有四個原因:
一是農村承包地過於細碎化

村小組在分田到戶時,為了儘量做到公平,一般都是將小組內耕地根據“遠近肥瘦”進行搭配,這樣每戶村民分得的承包地都極為細碎,少則兩三塊,多則上十塊,土地細碎化不僅增加生產成本,還增加了農民種地的難度。

二是種地收益較低

種地具有地域性和週期性,不僅要滿足市場的各種需求,還要防範自然災害導致的巨大損失。近年來農藥、化肥、灌溉、種子、農機等生產資料價格的不斷攀升,而糧食價格卻長期保持穩定,農民面臨的生產壓力也在隨著增大,“穀賤傷農”現象每年都在上演,單靠種田獲取的微薄收入根本無法保障家裡的花銷,農村大部分勞動力只能放棄家裡的耕地,外出尋找更高收入的工作,種一畝地的年收入還不如外出打工一個月得到的收入高。

三是農業生產勞動力短缺

農村外出打工的勞動力是素質相對較高的青壯年,留守農村務農的基本都是老人、婦女和小孩,對老人、小孩和婦女來說種地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耕地無人耕種,只能任其拋荒了,這也是農民在比較了種地成本與收益、農業收益與打工收入關係之後作出的理性選擇。

四是農業基礎配套設施較差

由於政府投資不足,在建設基礎農業設施方面還不夠,例如老化的灌溉設施以及農業耕種環境惡劣。這些因素均大大削弱了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出現乾旱不能灌溉,洪澇不能及時排出的現象。由於農業生產成本高、抗災害能力弱、經營風險大等特點,農民不願意投入資金來改善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和化解農地的經營風險。


才華有限菇娘


我家是農村的,首先是種糧食,我們這一年兩熟,小麥畝產1100斤左右,玉米畝產1300斤左右,小麥和玉米每年價格基本差不太多,每畝收入2000元左右。

再說成本,澆地每畝150元左右,化肥每畝200元,收割機每畝130元,播種機每畝70元,刨地機每畝80元,農藥每畝30元,種子錢每畝300元,總計960元。不算人工。

也就是說每畝地一年收入1040元,而且是按產量中上等,沒有算自然災害。2018年我們這因為冬天乾旱,小麥平均畝產500斤。

我們這每個人1.8畝地,在全國來說地應該不算少。也就是說一個人每年收入1872元左右,趕上年景不好,收入更低。

年輕人隨便在城裡找個工作每月收入2000元不難吧?一個月收入比種地一年都多,誰還願意種地。所以現在村裡種地的都是55歲往上的人,還有就是殘疾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這批人都種不動了,肯定就沒人種了。地就荒了。土建施工的工人也一樣,年輕人越來越少,基本上沒什麼年輕人再願意學,願意幹。


紫葡萄葉子


以我的觀點來看,造成這個問題的是農村老一輩的種不動,而年輕人不願意種,而這種現象的原因是農村人經濟壓力也在不斷上升中。


記得我小時候家人在家也就種個地,偶爾在周邊打個零工,雖然掙得也不多,但是生活等開支完全夠用,那時上學費用也比較低,也不用進行補習班什麼的,結婚彩禮也不是很多,結個婚也就蓋個新房子用一些成本,其他的都不是很多,醫療什麼的也相對便宜一些,老一輩人也鍾愛種地。

而再看下現在,老一輩人已經上年紀了,已經種不動地了,而年輕一輩的人不願意種,一是因為種地對他們來說也挺辛苦,二是種地對的收入對他們來說遠遠不夠,小孩從出生到結婚,哪一步都需要不少的錢,尤其是農村呢結婚風氣,房子彩禮都是一大筆開支,種地的那點收入遠遠不夠,而對他們來說,外出打工一月份工資可能比他們在家種一年的地收入都要多一些,而辛苦程度跟在外打工區別也不是很多,這樣誰還願意種地呢?



所以說,農村種地收入主要是因為低才導致的許多人不種,而外出打工,導致的土地大面積荒廢。

各位看官,您有不同看法嗎?


鳳凰號


農村的荒地越來越多,什麼原因造成的?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娃,記得小時候經常跟著家人一起去種地,那時候到處都種滿了莊稼,可是這些再想走曾經走過的路的時候,你發現現在根本沒有路可走了,到處都是雜草,到處都是荒地,那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一:勞動力不足

現在的農村基本上都是老人和小孩在家,年輕人都是出去打工的,那麼老人這麼大年紀了,他能幹多少活?想想都知道了,正因為勞動力的不足,所以農村很多的田地不得不撂荒了。

二:種地賺不到錢

上面也說到了,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那麼他們為什麼出去打工呢?就是因為在農村種地的話,你根本賺不到什麼錢,基本上都是能解決一下一日三餐,而且經受風吹日曬,汗流浹背的煎熬,這種滋味只有真正在農村待過的才能體會的到,在農村辛辛苦苦幹活一年,都不如在工廠上班幾個月呢,所以農村荒地越來越多也是正常的。

三:現在的農村很多人都搬出去了,農村的人口越來越少了,很多人搬出去之後就很少回來了,那麼原來的田地就沒人耕作了,所以就成了荒地。


老農情歌


這還用問為什麼?三歲娃娃都知道的原因。靠種莊稼來維持生計。就是跟不上現在的時代。這跟勞動力少沒關係。看現在家裡的老頭老太太種點菜種點什麼東西。拿到集市上去賣,一人賣不到幾個錢。而且超市裡的菜肉,什麼東西都是貴死人。房租漸漲。每年都漲。工資不漲。當然我們是說的我們農村這一撥人到城市裡的委屈。但是即便是這樣也比種莊稼強。你們都知道拿高薪,我們在家裡種莊稼。靠著那一畝三分地累死累活的。年頭到年尾的新衣服都穿不到一件。到外面來打掃衛生,一年還可以攢兩三萬塊錢。不過是要做兩份工,要找到一份兼職。因為我們這低層人要租房子。超市裡買菜又貴。而農村的菜又在那裡了。根本賣不到幾個錢。我覺得跟勞動力少沒關係。如果在一塊運營好了。或許種莊家的人會多一些。人家總出來的東西賣不出去錢。這是誰的錯?我想應該是管理上出了什麼問題吧。應該把農村這一塊利用起來。因為農村有好大的發展空間。我反倒認為城市沒有什麼發展空間了。全部堆積在城市裡。一點爛白菜都是幾塊錢一斤。在我們農村餵豬的菜。到這裡都是56塊錢一斤。所以說我們農民到哪裡都是苦啊。在家裡種莊稼。勞動了沒收穫。到城市去打掃衛生。除了房租生活也就是沒剩幾個錢。總的來說是農民吃苦,到哪裡都一樣。農村放這麼多莊家,不怪農民。他不是不幹活,也不是不會幹活。而是幹了白乾。應該是要去調整管理這一塊兒的漏洞。反倒說,荒廢了這麼多土地。你總不可能說是個農民吧?我個人認為是沒有運營好。農民如果有固定保障。或許外出的人不會那麼多。我們就跟那個過去走西口的那些人有什麼區別?就是因為生活不下去才去走西口。現在的人也一樣。如果生活得下去的話。沒有人願意背井離鄉。把父母留在家裡受苦。如果我們留在家裡種莊稼的話。可能現在新房子都還沒住上。以後會越來越多的好荒地。因為90後不會種莊稼了。70後和60後死了。農村種莊稼的人基本上是絕跡了。80後不一定會種莊稼。我也認為這應該深思熟慮的考慮一下。拿出一些應對的方案來。像我們那些地方種莊稼也是沒辦法。水源不方便。天不下雨就插不上秧。即便是插上了中途稻穀開花的時候,天干不下雨。依舊吃不上飯。所以說有誰願意留在家裡種地。不過水源條件好的地方還是儘量不要讓田地荒到那裡。民以食為天。國以民為本。每個人再大的本事肚子餓了。說什麼都是扯淡。


雨中的彩虹227470979


關於農村荒地越來越多的原因有很多。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人。自從我懂事有記憶的時候開始,我們村裡經常因為土地的耕種歸屬權而吵架。那時候社會比較貧困,社會上農村基本都是以耕種維持生活,把土地當做是一塊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隨著家庭人口年齡的增長和人數的增長,許多農村家庭裡原來的一畝三分地已經不能維持一家好幾口人甚至更多人的溫飽問題。一部分人被迫使離開老家到別的地方謀出路,那時候甚至還沒有成年就迫使離開老家到外地找出路。那時很多一部分人都來到了廣東打工。隨著社會的進步,國家實施改革開放政策。而那時第一批離開老家到外地找出路的人就開始慢慢致富起來了。嚐到了甜頭,就陸陸續續帶動家裡的親人親戚朋友,到廣東發展,這一部分人隨後也發富起來。覺得在外面掙錢比家裡要來得快,而且也沒有在家裡耕種那麼辛苦。所以很大一部分人都放棄了耕種,慷慨的選擇進城發展,參加城市的建設。導致農村裡的土地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而荒廢。然而隨著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惠民的政策。國民的收入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不斷向小康邁進,嚮往城市的生活。錢多的在城裡已經買了房,有了房子當然就住在城裡。而沒有買房子的參加城市的建設,在城裡發展,也要住在城裡,逢年過節才回一次家。這樣一來二去,留在農村裡原有的勞力慢慢的變老,也就失去了勞動的能力。下一代的勞動力的進城化,所以使得農村裡的土地慢慢荒廢。


廣西玉林番石榴


我來自農村出生的80後,我覺得我們這一代比較有發言權吧!

爺爺奶奶在家務農,爸爸媽媽做點小生意,小時候都是自家種菜吃,糧食也是自產,到大概我上小學的時候,家裡的農田就不耕種了,給村裡的農民耕地,收穫時適當給我們家一些稻穀!

我上初中時,農民也不耕我家的地了,就轉租給別人種植長期農作物,比如番石榴這些,坡地就種植火龍果檳榔這些長期農作物!

到現在吧,我們都出來工作了,爺爺奶奶已經幹不動農活了,爸媽因為生意,也沒時間打理果園,也就慢慢的壞完了,現在農田也沒人租了,地,自然就空閒了,想種點長期作物~檳榔,但現在政府又不給在農田地種檳榔,家裡也沒有多餘勞動力回去管理農田土地,所以就空閒了唄,糧食也便宜,種糧不如打工的說法,在農村已經不是新鮮事了,勞動力都外出打工了,哪還有勞動力耕田呢?

除非糧價價格上調,可能會有部分勞動力耕作,但最好的辦法還是政府統一承包給商人耕田,農民分紅!

你們覺得呢?贊同就給個贊吧!謝謝


符世椋


造成農村拋荒的越來越多的根本原因是分田到戶造成的,我們先來看一看凡是沒有分田單幹,仍然走集體化道路的村隊有誰把土地拋荒的?又有多少村民外出打工的?當年分田單幹前很多地方社辦村辦企業如同雨後春筍般的出現。可以講農民農忙時企業放假務農,我們這裡每個大隊都機耕隊,犁田基本都是機械化,種田基本不太苦,農忙後農民又回來務工,留少數人在田間管理就行了,農民既解決了種田,又有務工的收入良性循環。分田單幹的出現,首先集體經濟垮了,農機具分了,人心散了,沒有文化的,不懂機械的種田就遭罪了,出現了用最原始的辦法用釘耙翻地,大田分成若干小塊,原先的水渠配套遭損壞,大小水塘的汙泥沒有人清了,蓄水量越來越少,農民經常為用水大打出手,如果不是當年修造了哪麼多大的水庫,分田單幹一天也搞不下去,農民很辛苦,農資年年漲,糧價上不去,種田又費力,又沒有其他的什麼收入來源,農村沒有能吸引人留住人的地方,所以農民拋荒外出是在預料之中的事。如果不搞分田到戶,仍然走集體化道路,今天的中國農村將是一番新天地。


手機用戶54672166301


大家好,我是山野小農人,很高興能在這裡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能和大家一起討論這個問題我感到很榮幸,以下我關於我這個問題的看法和回答只是我個人的意見,希望我的回答和意見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希望我對這個問題的解答讓大家能夠喜歡。

現在農村荒地越來越多,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是什麼?關於這個問題我身為一個農村人,有以下幾點看法。

第一:農村人口流失

在現在社會發展如此迅速的情況下,農村的年輕人都選擇了出去打工,因為這比種地更輕鬆,賺的錢要比在家種地來的多,而且還比種地要相對輕鬆一些,農村裡人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村裡只剩下一些婦孺老幼,就算這些人想種地,沒有勞動力,他們又能種多少呢?這就會導致農村荒地越來越多。

第二:種地成本的提高

我們都知道,相比於過去,物價什麼的全部都在飛速上漲,只有農民種的糧食價格沒有漲多少,根本不成正比。化肥,種子,人工費,這些種地的必須品都在漲,導致了農民種地根本賺不了多少錢,如果遇到個什麼自然災害,還有可能會賠錢,久而久之就會打擊到農民的積極性,種地的人也就越來越少了,所以農地荒地越來越多。

第三:搬遷

村裡面一些有錢人都搬到城裡去了,有的家裡有孩子的,經濟條件稍微好一點的,也都在城裡租房子,想讓孩子在城裡面上學,接受更好的教育,一年有大多數時間都呆在城裡面,時間久了,農村的荒地也就越來越多了。

總結一下,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種地不賺錢,如果種地賺錢的我相信也不會有這麼多人選擇離開農村,去謀更好的出路。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和意見了,如果大家還有別的什麼意見,歡迎大家和我一起討論,一起交流。

最後山野小農人祝大家每天都開開心心,工作順利,年年有餘,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山野小農人


一、老年人多了,年青人少了!就是計劃生育造成的後果。再說了,年青人大多打工,又有一部份當兵。

二、中國開始從農業大國向工業大國轉化,如果把世界各國比成農村的話,中國就是城市!因此中國的糧食都是從各國(農村)進口的,中國人都快變成市民還用種地嗎?

三、以前的中國不但工業不發達,而且農民也要交公糧,如今中國農民有福了,不但不交公糧了,而且還有補貼。交公糧的權力,讓給外國人了。

四、在不久的將來,無人工廠在中國大把的出現。有人工廠的人力資源來自外國,不但中國農民交公糧的權力讓給外國人,打工的權力也讓給外國人了!我們除了遊山玩水,就是吃飽了等著餓!個個都是少爺!那時每個中國人都是高高在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