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農村孩子常抓來餵雞的“瞎打碰”,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少了?

村錄農記


過去農村孩子捉來餵雞的“瞎打碰”,如今已經捨不得餵雞嘍,在城市裡餐館裡,這種叫“瞎打碰”的蟲子可價格不菲,成為人們的一種美食。

這種被農村人叫做“瞎打碰”的蟲子,煙臺這邊也有的叫它“小胖孩”,其實它還有另外一種叫法“露水蟲”,它是蠐螬的成蟲,學名比較響亮,叫“金龜子”。記得小的時候,晚上經常帶上手電,去捉“瞎打碰”,回來餵雞。

捉這種瞎打碰,有固定的時間段。一般來說,每年的五月下旬的時候,農村的這種蟲子就多了起來,大抵是蠐螬在這段時間內羽化成蟲吧。但瞎打碰有一個活動規律,基本上是在晚上8、9點的時候出來活動,而且是出入成雙成對。也許農村人叫它“露水蟲”,就是取其露水夫妻之意吧。

瞎打碰的幼蟲是蠐螬,專門在地裡啃食莊稼的根莖,是一種令人討厭的害蟲。近幾年來,人們在農業生產中,針對瞎打碰的幼蟲蠐螬,採取了藥物藥殺、農藥拌種等各種措施進行防治,蠐螬減少了,隨之這瞎打碰自然數量銳減。

這幾年吃貨們聞風而動,這瞎打碰出土的時候,都已經被吃貨們拿捏好時間了。到了這個時候,人們便會帶上手電,拿上塑料瓶,去守株待兔。瞎打碰出來的時候,都是成雙成對的交配後產卵。而這些吃貨們專挑這時候去捕捉,就像“捉姦捉雙”那樣,一捉一對。還沒有來得及產卵的瞎打碰,就被吃貨們吃進肚子裡了,那裡還能繁殖後代。

油炸瞎打碰可是一道美味,將捉回家的瞎打碰用鹽水洗淨後控幹水分,然後上油鍋一炸,金黃酥脆的油炸瞎打碰就做好了,撒上調料,愛喝酒的約上三倆好友,就能夠喝的不亦樂乎。雖說看上去這蟲子有點“恐怖”,但只要你品嚐過它的美味後,保管你還想再吃第二次。難怪有些飯店打出高價收購“小胖孩”(煙臺人對於瞎打碰的另一種叫法)的廣告呢。

如此一來,這瞎打碰數量越來越少了,不過數量減少對於吃貨們來說是難以解饞了,只會導致價格越來越貴。而對於農民來說,危害農作物的害蟲越來越少,倒是一件好事。


建行漸遠


我不知道您是哪個地方的,這種昆蟲在我們這裡叫:“蒼蟲”也叫“金龜子”這個名字是不是聽上去很特別,記得小時候在自己家的院裡放一個照明的燈,讓後在燈下放上一個大水盆,或者是放一個大掃帚,你等待大概3到4個小時之後再去查看,你會發現水盆裡或者掃帚上爬滿了“瞎打碰”。

接下來我就講一講“瞎打碰”的價值和它為什麼叫做“瞎打碰”以及為什麼現在沒有以前多的原因。

瞎打碰,又叫:“蒼蟲”或“金龜子”

其實這種昆蟲的名字得益於它自己本身,因為這種昆蟲到了傍晚時分,視力就會明顯下降,大家都知道在我們農村很少有路燈,於是這些個昆蟲就像無頭蒼蠅一樣亂碰,因此我們很多村名也會叫它“瞎打碰”。

咱們在這裡就先叫它瞎打碰,其實這種昆蟲是非常有營養的,其本身也富含很高的蛋白,就像咱們農村的金蟬一樣,因此“瞎打碰”具有食用價值。

瞎打碰如何食用以及食用時的注意事項

在我的農村老家每到夏天我們就會捉來吃,但是吃也要注意以下事項:

第一,瞎打碰分為兩種顏色,第一種是金黃色,第二種是黑色的,那麼如果是食用的話就要捉黑色的瞎打碰,金黃色的一般我們都是捉來喂家裡養的小動物了。


吃黑色的瞎打碰之前一定要摘掉其翅膀然後用清水浸泡6個小時,主要是為了食用起來乾淨衛生。

然後泡好以後撈出來,準備好熱油鍋待油溫高了以後,把清理好的黑色瞎打碰倒在鍋裡油炸至6分鐘就可以,油炸好之後放點孜然粉,辣椒粉攪拌均勻,那吃起來味道真是焦香穌脆。

為什麼在農村這幾年這種瞎打碰少了很多呢

主要是現在的農藥藥性比較強,以前的的藥性打過之後殘留期一個星期就揮發完了,現在的殘留期都要1個月左右,因此這些昆蟲在種環境的持續影響下難以繁殖,最終結果就會越來越少。


紀錄鄉土


“瞎打碰”在我們的家鄉豫北地區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作“洋個兒蟲”。每年的立夏後,氣溫上升“洋個兒蟲”就會出來活動。

在小時候我們都喜歡去“當街”吃飯,在吃晚飯的時候就會看到“洋個兒蟲”亂飛,有時候還會落到人的腿上。“洋個兒蟲”飛的速度慢,並且又不靈活。因此,小孩子看到後都喜歡去抓,抓到後還可以餵雞。現在一到晚上,我們村裡還有人拿著手電筒去路邊的草叢抓“洋個兒蟲”。

那麼我們常見的“瞎打碰”或者說“洋個兒蟲”到底是什麼蟲子?

我們常見的“瞎打碰”,其實是蠐螬的成蟲,又叫作“金龜子”。對於農民來說,“金龜子”和它的幼蟲——“蠐螬”都是害蟲。蠐螬生活在地下,主要危害農作物的種子和根。在傍晚的時候,有的蠐螬也會爬出地面,危害農作物的莖和葉。金龜子主要是在晚上活動,主要危害農作物的地上部分。常在傍晚至晚上10點左右危害梨樹、桃樹、蘋果樹等果樹,另外對大豆、花生、小麥、紅薯類等作物也有很大的危害。



那麼為什麼“瞎打碰”越來越少了呢?

在八九十年代農民種地很少使用化肥,主要使用農家肥,並且腐熟程度不夠導致田間蠐螬很多。農家肥主要是把牲畜和家禽的糞便堆到自己的地頭,經過半年左右就可以使用了。還記得小時候父親在往車上裝糞的時候,我就站在旁邊撿蠐螬,每裝一小車都撿很多的蠐螬。所以在那個時候,不管是在村裡還是在村外都有很多的“瞎打碰”。


化肥用量增加,農家肥使用變少是“瞎打碰”變少的根本原因。隨著農業機械的推廣和應用,提高了種地的效率,降低了人們的勞動強度。過去犁地10畝地如果使用牲畜需要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現在使用機械只要三個小時左右就搞定。另外再加上玉米在收穫的時候,玉米秸稈粉直接碎還田,牲畜也沒有了冬天的口糧。因此,在農村養殖牲畜的越來越少了,農家肥也就越來越少了。隨著農家肥的減少,適合蠐螬生存的環境就減少了很多,在農村“瞎打碰”變少也是很自然的事。


農藥技術水平的提高和農藥的大量使用,以及對“瞎打碰”防治手段的多樣化,也是其減少的原因之一。使用吡蟲啉、敵百蟲、毒死蜱、以及辛六磷都能夠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在使用的時候要嚴格按照說明來使用。另外,整地時深翻土地、田間灌水、撒草木灰或生石灰等多種方法都可以對蠐螬起到防治作用。也可以使用小麥的麩皮經炒香後拌上一定劑量的辛六磷,在傍晚的時候撒到田間,也可以對金龜子和蠐螬起到誘殺的作用。

總之,農村“瞎打碰”的變少,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必然的結果。在我們村“瞎打碰”是越來越少了,在你們村還多嗎?


賣柚子的小夥子


是啊,我們這裡管這種昆蟲叫“瞎碰”,專以雜草樹葉為食,每年夏天晚上到處可見,有時候能碰到人的臉,小朋友們都拿一個墨水瓶子(那時候很少有別的瓶子)抓回家餵雞,到家後先擰開蓋用手捂著再灌進水去,要不倒出來它會飛掉。隨著農作物大量使用農藥,這種昆蟲越來越少了,甚至絕跡了。不但這種昆蟲沒了還有好多種爬型動物如小土黃蜥蜴,蠍子還有熒火蟲等好多都不多見了。


古村居士1


‘’瞎打碰‘’我們這裡稱作‘黑瞎碰’,小時候在農村生活,接近夏季的傍晚,這種小東西到處飛,走在路邊、菜地裡、果園裡,那是多的直撞臉,由於它們身體上有硬殼,所以撞到臉上感到很疼,為什麼近幾年越來越少了哪?


農村環境變化,缺少‘瞎打碰’繁殖的條件



‘瞎打碰這種小蟲子,軀體不大,硬翅膀,由於身體重量較大,不易控制自己的飛行方向,它們的卵產在地裡,幼蟲又叫‘土蠶’,吸食植物根莖 ,是地地道道的害蟲。

隨著社會經濟的復甦發展,農村的生活水平也逐漸提高,新農村的建設也是日新月異,農村環境再也不是以前家禽糞便門前堆,地裡爛菜能糊牆,而是家家戶戶窗明几淨,物品擺放有張有序,‘’瞎打碰‘繁殖生長的環境被徹底打破,沒有了賴以生活的土壤及營養供給 它們無法在這種環境下生存,慢慢就會滅亡,一年數量少於一年,所以農村這種蟲子越來越少。



村民的抓捕,家禽的捕食。



農村家庭生活,每家都自養多種家禽,像雞、鴨、鵝等,一般這些家禽都是散養,自己出去找食物,我們現在稱‘土雞’,‘瞎打碰’出來時就橫衝直撞,家禽有時躺贏,不然怎麼叫‘瞎打碰’,這種小蟲子對於家禽來說無疑是份硬菜,那吃起來長膘又提神,加之農村人飯後無什麼農活能幹,就全家出動,你一群,我一堆,大家嘻嘻哈哈,抓捕‘瞎打碰’,也是一大壯觀,有條件的打著手電筒,沒條件的就用手摸枝條、菜葉等,基本都是滿載而歸,‘瞎打碰’慢慢也就抓絕種了,所以農村越來越少。

‘瞎打碰’對以前農村的孩子來說,就是一場娛樂活動,也是茶餘飯後的談資 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再也回不去了。


關注80後農家小哥,分享生活經驗,暢享快樂生活。


80後農家小哥


這種金黃色有銅光澤的金龜子在我們這已經看不見了,我小時候經常在傍晚去搖晃大楊樹,就會掉下來一堆,撿了餵雞,現在可是楊樹也沒有了,金龜子也沒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