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詩歌格律就不要寫詩,你同意這個觀點嗎?

趙國風采


我不同意,

寫詩不懂格律、平仄就不要寫詩,法律沒有明文規定,我們中國人,用自己的漢字文化,來表達對事物的看法,有什麼不行的?

不懂格律與平仄,我們也沒用社會資源去學習,同時也沒浪費社會上的一點時間,只是犧牲自己的時間,去實現自己的個人愛好。

文化多源化是社會進步的動力,請不要用專業水準去衡量每一個創作者!每一個業餘愛好者,雖然在寫詩的格律、平仄、押韻上有很大的區別,但是也是一種個人興趣與愛好。

現在詩與古詩有很大的區別,古詩對格律、平仄、押韻有嚴格的要求,但是古時候,沒有飛機、沒有航母、同時也沒有航天事業,現在寫詩就可以加進去。



滄海129345295


看了這個提問,啞然而笑。格律詩始於建安之後盛於李唐,若不懂詩歌格律就不要寫詩的話,那麼從《詩經》到建安間近兩千年曆史長河中便沒有詩人了。這麼簡單的現實與道理,不待辯便知其謬。

需要說明的是,既然有這樣的提問,必有其滋生的士讓,也擁有以此種理念為傲視詩壇,自為至尊的陽春白雪之人群,在他們眼中無格律即不為詩,自以為掌握了詩歌入門之鎖鑰,舍餘者誰?客觀的看格律詩是詩歌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在詩壇上放射出燦爛的異彩,尤以杜甫的《登高》為凌絕之作,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對仗之工整,意境之沉鬱,曠世絕代,無出其右者。

說罷格律來歷,再看今人格律詩作,有邯鄲學步,東施效頻的感覺。我曾看過當今一著名詩人的詩集,其中之格律詩,從頭到底,就一個調子,格律沒有問題,韻腳也無問題,也有部分對仗,讀起來也還順口,就是味同嚼臘,不要說一杯老酒,淡茶都算不上。如果格律詩都寫成這樣,實在看不出有什麼高人一等,指點詩壇的優勢。

我認為,詩舒情詩言志,一首詩的優劣只要壓韻無問題,重看內容,情調,意境,起承轉合即可。不必以格律之枷鎖桎梏,無病呻吟,為合格而削足適履,為合律而刻舟求劍了。


雙樵\n


不懂詩詞格律就不要寫詩,這句話跟不會畫油畫就不要畫畫、不懂微積分就不要做數學題、不會彈鋼琴就不要拉琴一樣荒謬可笑。

格律詩詞只是古典詩歌的一小部分,代表著古典詩歌發展的小高峰,只是詩歌海洋中的一朵小浪花,而並非全部。所謂的格律其實也並不深奧,只要有初中文化水平,不腦殘,肯下功夫,三週兩週就能弄明白;如果有良好的詩歌素養,一月兩月,勤學苦練,也能做得象模象樣,風生水起。

筆者個人在入住頭條以前,從未寫過詩,對格律也只似懂非懂。去年入住頭條後,在與頭條朋友天天玩對聯的過程中,努力惡補格律知識,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雖然離詩人水平還相距甚遠,但總算能哼幾句。

所以我只想說,不論詩歌詩詞,並不是文人雅士的專利,胸中有愛、心中有情、眼中有淚,任何人心底就一定有詩,就算腦癱也不是障礙,只需把她化成文字,一定能動人心絃,與人共鳴,收穫快樂!

山高休仰止,

路險亦從容。

一介揹包客,

今朝我是峰。




雲卷飛山


不同意!

誰定的破規矩?

我就不懂格律,還平仄不分,但我寫我的,礙著誰了?

沒扒拉開你眼皮強迫你看吧!沒拉著你舌頭非讓你評吧!沒握往你拇指非讓你贊吧!

什麼,說寫得太差硌應看您了,那您長得太醜嚇著我了咋算?

別覺得會格律就高人一等,擺一副說教的嘴臉。人家就算胡寫,又關你啥事?吃你家飯還是睡你家床了?

以此謬論往下推:是不是說話不好聽就不要說話?寫字不好看就不要寫字?那您都沒有鮑魚燕窩吃,還吃飯幹嘛?

呵呵,懟得漂亮!

(重新配圖,三分鐘速成,不足之處,望海涵)



歪詩邪對劣酒廉煙


不懂詩歌格律,就不要寫詩,你同意這種觀點嗎?

我不贊成這種觀點!

隨著物質文明的發展,精神文明也要跟上時代的節奏,大多數詩歌愛好者為了自娛自樂,溝通友情,沒有多少人為養家餬口和楊名立萬,因為固來難,現在更難。

寫詩是一種愛好,是一種理想和追求,也是一種文化素質的修養,是積極向上的表現,能言情勵志,謳歌祖國,讚美家鄉, 也是自身內心世界的展示。



沒有人生來就會寫詩,請不要嘲笑初學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寫不練就不會進步,敢於寫,在寫作中成長,在學習中進步,敢於展示,才會有越來越多的朋友和你切磋,會進步更快。


初學者就應該循序漸進,先寫現代詩,寫格律詩就應該學習和了解平仄韻律知識,因為沒有按照韻律要求寫出的詩,最多隻能算打油詩,從某種意義上說,根本就不算詩,平仄韻律是一種智慧和創造,對詩中的每一字和句子,都需要斟酌和推敲,慢慢就懂得平仄韻律裡很大的學問,如果只是信口開河,不按格律,天馬行空,那真是讓人無語了。

所以寫詩需要知識的積累和豐富的人生閱歷,對於靈感和意境產生有很大的幫助。想做的完美,就得注意方方面面。


春風春雨陽夏是我家


不懂格律可寫古體詩,因為古體詩本身沒有嚴格的平仄押韻規則限制。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古體詩不勝枚舉!例如張若虛“孤篇壓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崔護的《題都城南莊》、崔顥的《黃鶴樓》、詩仙的《靜夜思》、詩聖的《復愁十二首》其三、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王之渙的《涼州詞》、孟浩然的《春曉》……

不懂格律寫詩,不必張冠李戴標示“X 絕”或“X 律”。因為律絕和律詩有嚴格的平仄押韻規則。

其實,律絕和律詩的格律也不難。只要瞭解馬蹄韻平仄“兩兩交替”的用字組句原理和啟功先生“平仄杆”截句法的基礎上知道“替對粘韻”基本規則即可快速掌握平仄格律了。我已有專章圖文詳解,感興趣者可關注“詩聯創作審美”文化領域創作者號,進入主頁有諸如此類的常識免費分享,恕我不再贅述!










詩聯創作審美


《七律.月夜夢嫦娥》

偃月悽清碧宇茫,雙星冷寂桂宮荒。

嫦娥應悔舒霓袖,從此人天兩斷腸。

我欲乘風飛向月,隨君一舞望南鄉。

迷離半曲情難禁,獨醉黃梁意未央。

格律詩自有它的獨到之處。首先它很規範,增加了美感。其次它又像馬蹄聲一樣兩兩交替,形成抑揚頓挫感。

如果不講平仄,寫成全仄或全平,試問還有美感,還能朗朗上口嗎?例如:一去幾載恨灑淚,仄仄仄仄仄仄仄。繞不繞口?有美感否?但如果按格律去寫,就會變成:一去經年恨斷腸,仄仄平平仄仄平。同樣的意思,哪個表現更好?顯然是格律詩表現得更好!

誠然,格律詩中也有出律的,但只是極少數。就算是出律也是少數幾個字,也不是通篇出律。也許是詩人為了意境捨不得換字而故意為之。正所謂瑕不掩瑜,只要通篇不出律仍然不失為是一首好詩。

有人說古體詩不講格律是對的,但是你會發現就算是古體詩,它也不會犯嚴重的錯誤,比如全平、全仄、五連仄或五連平。它也會顧及尊重朗朗上口的美感!

話又說回來,不懂格律不是不可以寫詩,而是要區分。如果不按格律來寫就不要冠X絕、X律,這樣就會被欣賞者也包括講究格律的人歸納於古風體。因為古風體不受限制,可自由發揮,但前提是必須押韻。寫古風體時也要儘量注意和規避全仄、全平或四連仄、五連仄、四連平、五連平。


寂寞高手獨倚欄


我早就說過:詩有多種形勢的寫法,詩不格律,但可格景韻。也就是說:詩不去格律也可成詩。如:現代詩,散文詩,順口溜……等都行。

反而有些人滿以為自懂格律,但結果心中又缺少應的格律詩中所包含的文句或詞語。可憐最後往往寫出格律詩,不但不格律(給力)反之還有股臭豆腐味!讀起來反讓人覺得不知所向……

總而言之,詩不管您格律不格律,但關鍵一定要有景,有韻,有頭有尾,有故事。律詩,絕句出了格律又一定要押韻,讓讀者讀您的詩時朗朗上口。讀您的詩感到是一種無比的享受!!


茶壺哥2


最近,92歲的媽媽病得厲害,胸腔積滿液體,還是1月份抽乾淨,才三個月時間,又積滿胸腔。醫生對家屬說,老人肺、心臟均已衰竭,已無藥可吃,現在排幹積液,過一段時間又會積滿。我明白:老人的壽辰已不多了,所積的液體全部是體內的精化營養,因無法吸收而成為廢水滯留。母女倆堅強面對,沒有悲傷,談生與死,談餘生,談逝後,我對老人說:不火化,人家香港沈殿霞死後出巨資拉到加拿大土葬,還有鄧姨在美國逝后土葬,我們縣委書記愛人逝后土葬等,老人非常果斷:不,就火化,一切從簡,不通知任何親朋好友,包括你遠在北京大哥一家和上海二哥一家,叫他們不要回來,他們有他們的事。火化後裝一盒埋土就了結。聽後我感到自愧,還不如一位高齡老人的思想境界,我想等到我90多歲可能更簡單,火煅成灰就了事。人的生與死從複雜走向簡單,歸結於社會進步發展,人們看清明白許多事,不要把自己活得太累,人生一條命,人死一個病,人死一了百了。此時恰逢看到此題:不懂詩歌格律就不要寫詩,不覺感覺好笑,這是一個扭著"格律"不放的呆秀才所出之題,可能只會寫格律詩歌,對於世間人情,氣侯冷暖都無從所知,50年代的氣侯與現在比有變化,現在的紅白喜事與過去比簡單得多,總之現在社會變得人們生活舒心,順暢簡捷,唯有少數秀才們叫囂詩歌講格律,對聯講平仄。但青山遮不住,必竟東流去,舊的陽春白合則少,人們跟隨時代發展已喜歡最簡單的生活、學習、工作。


蜀雲3


是誰提出的不懂詩歌格律就不要寫詩的呢?竟然那麼霸道?那是干涉人權、干涉文化自由的事情,只要內容合法,在中國大地上量誰不敢幹涉。所以我敢說,寫作是自由的,文體形式選擇是自由的。如果有足夠的能量,創建自己的詩歌格律,或起個詞牌名自成一派有何不可?社會是要進步的,文化也是要進步的。自古以來的詩歌格律不是人創作的麼?

不過話又說回來,把自己的任意詩歌作品硬要貫名五言?七言?七律?或者古體、新體詩等是不行的。因為這些詩歌格律體裁自唐宋以來己經約定俗成,不能以我的個人意志為轉移而改變。我們有選擇用它的(五言、七言、七律,古韻、新韻)自由,但用就得依它的格律,這才無可非議。——僅個人觀點,權當私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