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煮吃營養高?關於吃雞蛋的這些科學常識

雞蛋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及有高生物價值的蛋白質,是人類常食用的食品之一。據分析,每百克雞蛋含蛋白質12.8克,含脂肪11~15克,主要集中在蛋黃裡,也極易被人體消化吸收,蛋黃中含有豐富的卵磷脂、固醇類、蛋黃素以及鈣、磷、鐵、維生素A、維生素D及B族維生素。這些成分對增進神經系統的功能大有裨益,因此,雞蛋又是較好的健腦食品。一個雞蛋所含的熱量,相當於半個蘋果或半杯牛奶的熱量,但是它還含有磷、鋅、鐵、維生素E。這些營養都是人體必不可少的,它們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如修復人體組織、形成新的組織、消耗能量和參與複雜的新陳代謝過程等。

雞蛋煮吃營養高?關於吃雞蛋的這些科學常識

1、雞蛋忌直接放入冰箱。雞蛋殼上有枯草桿菌、假芽孢菌、大腸桿菌等細菌,這些細菌在低溫下可生長繁殖,而冰箱貯藏室溫度一般為4℃左右,不能抑制微生物生長繁殖,這不僅不利於雞蛋的儲存,也會對冰箱中的其他物質造成汙染。正確的方法是把鮮雞蛋裝入乾燥潔淨的食品袋內,然後再放入冰箱蛋架上存放。

2、雞蛋煮吃營養高。蒸、煮、炒的雞蛋比煎炸的營養價值高,利用蒸、煮、炒來烹製的蛋類菜餚,因加熱溫度較低,時間短,其蛋白質、脂肪、無機鹽等營養成分基本沒有損失,維生素損失也很少。

雞蛋煮吃營養高?關於吃雞蛋的這些科學常識

3、蛋類不宜食用過量。蛋類屬於高蛋白食品,食用過多,會導致氮等代謝產物增多,同時也增加腎臟負擔,一般來說,孩子和老人每天一個雞蛋,青少年及成人每天兩個比較適宜。

4、炒雞蛋不要加味精。雞蛋中含有氯化鈉和大量的穀氨酸,這兩種成分在加熱後會生成穀氨酸鈉,這種物質具有純正的鮮味,如果再放入味精,會影響雞蛋本身合成的穀氨酸鈉,破壞雞蛋的鮮味。

雞蛋煮吃營養高?關於吃雞蛋的這些科學常識

5、雞蛋不宜與糖同煮。雞蛋與糖同煮,會因高溫作用生成一種叫糖基賴氨酸的物質,破壞了雞蛋中對人體有益的氨基酸成分,而且這種物質有凝血作用,進入人體後會造成危害,如需在煮雞蛋中加糖,應該等雞蛋煮熟稍涼後再加,不僅不會破壞口味,更有利於健康。

6、吃生雞蛋害處多。生雞蛋不僅不衛生,容易引起細菌感染,而且沒有營養,生雞蛋清中含有抗生素蛋白和抗胰蛋白酶,前者可影響人體對食物生物素的吸收,導致食慾不振、全身無力、肌肉疼痛等"生物素缺乏症";而後者可妨礙人體對蛋白質的消化吸收。雞蛋煮熟之後,這兩種有害物質被破壞,使蛋白質的緻密結構變得鬆散,易於人體消化吸收。

雞蛋煮吃營養高?關於吃雞蛋的這些科學常識

7、慎吃"毛蛋"。新鮮的毛蛋是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既可做藥,又可做佳餚,但並不是所有的毛蛋都能吃,因為毛蛋是死胎,在孵化過程中如果加熱不夠,就容易造成中毒,因此在食用"毛蛋"時要注意選用新鮮"毛蛋",如蛋殼灰暗有斑點,或有異味,說明已變質,不可食用。

雞蛋煮吃營養高?關於吃雞蛋的這些科學常識

8、松花蛋最好蒸煮後再食用。松花蛋是用生鴨蛋醃製而成,雖然蛋清完全凝固,可蛋黃還呈流體狀,並沒有完全凝固,不便於切配和食用,煮熟後的松花蛋還能起到殺菌消毒、減輕澀味的作用。所以食用前可以搖一搖,如果有響聲就不要吃,蒸一會兒再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