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你丟掉的垃圾,是如何“華麗轉身”回到你身邊的?

今天,我們來解決一個問題:

被你丟掉的垃圾,都去了哪裡?

人生一切難題,知識給你答案。

進入垃圾箱,並不是垃圾的終點,而是新的起點。經過回收再生,垃圾也能夠“華麗轉身”,成為另一種形式的資源。

這就是今天要為你介紹的這本書——

《廢物星球》

被你丟掉的垃圾,是如何“華麗轉身”回到你身邊的?

作者: [美] 亞當·明特 譯者: 劉勇軍出版: 重慶出版集團

1. 我們的日用品很可能來自於垃圾

你是不是覺得垃圾丟掉後,就和自己無關了?答案很可能讓你吃驚:你正在使用的各種日用品,原料都可能來自垃圾回收。比如,衣服、鞋子,很可能就來自被丟棄的電子琴。這是咋回事?原來電子琴經過拆解、分揀,會變成塑料、金屬等材料,其中的再生塑料會被再生產成塑料鞋底、運動服配件,回到人們手中。

被你丟掉的垃圾,是如何“華麗轉身”回到你身邊的?

2. 垃圾回收利用率比你想的高得多

我們都知道垃圾能回收再利用,但垃圾回收的效率之高,可能大大超乎你的想象。給你一組數據感受一下:僅一噸廢紙,就能製造出約850公斤的再生紙,相當於節省了300公斤木材、100噸水。

3. 垃圾回收的流程已經流水線化

提到垃圾回收,你可能會想到街邊收廢品的人和垃圾車,但其實垃圾回收早就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有了專業的機械化流水線:

① 人工分揀,挑出石頭等障礙物和大塊不能回收的垃圾。

② 電流裝置,分離金屬。

③ 滾筒篩,分離塑料、紙張、編織物。

④ 振動臺,分離有機料和無法回收的殘渣。

⑤ 分類打包,可回收垃圾按類別送到工廠,剩餘殘渣焚化或填埋。

4. 垃圾回收竟然是高薪行業

“撿垃圾”總會讓人想到走投無路的低收入者,但專業回收人員的收入其實很可觀——在珠三角,專業回收工人每月工資有8000-9000元。你可能會好奇,為啥他們工資這麼高呢?一是工作環境差,給予工人物質補償;二是工人的專業性很強,他們能準確對垃圾進行分類。比如塑料飲料瓶,工人不僅要按照顏色和質地再次分類,不同材質的瓶口和瓶身也都要分開處理。

5. 垃圾也是一個重要的進口產品

提到進口產品,你可能想到電子產品、奢侈品,但還有一類進口產品也很重要——垃圾。隨著能源越來越稀缺、昂貴,金屬、塑料、紙張這種可再生的固體垃圾,進口的價值也越來越大。比如,日本在上世紀大力發展基建時,只靠自身開採資源遠遠不夠,就特意給美國廢品回收協會致信,希望開展垃圾貿易。

6. 垃圾數量不夠也會影響物價

你可能想不到,垃圾回收的效率高低,可能直接關係到物價高低。這主要是因為垃圾是很多產品的重要原材料。以紙價為例,2018年初,中國出臺“洋垃圾入境禁令”後,國外大量廢紙堆積,在全球都產生了連鎖影響。其中,出版行業就受到了嚴重的影響,不到一年時間,國內紙漿的價格漲幅就高達47%,紙價上漲直接導致書價也隨之上漲。

7. 垃圾回收行業也有自己的“黑話”

大多行業都有自己的黑話,垃圾回收行業也不例外。如果國外的回收商和國內同行溝通,對話很可能是這樣的:“你們收‘蜂蜜’多少錢?我有不少‘大麥’,很想把它移走。”這裡的“大麥”其實是指清潔電線,“蜂蜜”是指黃銅製品。這些黑話最早產生於20世紀早期,當時美國人是用電傳打字機與外界溝通,為了節省節省打字費用,就給很多材料起了簡短的外號,沿用至今。

最後與你分享金句:

垃圾不是廢物,而是另一種形式的資源,是一段新循環的開始。

相關推薦

我們享受著地球資源帶給我們便利生活的同時,也在一點點地毀滅著這個地球。如果我們再不行動起來,科幻大片的災難或許將會成為現實。直至那時,我們還能對眼前的一切都視而不見嗎?

《沒有我們的世界》的作者韋斯曼說過:

人類要作為當前生態系統的一分子繼續留下來。就像《華盛頓郵報》書評所說‘這個星球將繼續運轉許多時光,而我們卻不會存在到那一天。事實上,我們有更多必須停止掠奪地球和過度消耗資源的理由:如果我們不這麼做,我們將創造一個沒有人類的世界’。

沒有了我們,地球依然會繼續存在下去,依然會水草豐美、生命繁盛;可是沒有了地球的我們呢?

《沒有我們的世界:如果人類消失,地球將會怎樣?》

被你丟掉的垃圾,是如何“華麗轉身”回到你身邊的?

【美】艾倫•韋斯曼 著

重慶出版社·華章同人

49.80元


  • 內容簡介

人類自以為聰明,相信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可以用技術解決一切問題,但殊不知卻製造了更大的麻煩。

塑料在便利生活的同時,也在汙染環境,細小的塑料顆粒威脅著全世界特別是海洋生物;我們喜歡用鮮花裝點生活,但殊不知種植鮮花浪費了大量的水資源,肥料、保鮮劑更嚴重汙染著周圍的環境;人們不惜開墾雨林、濫伐樹木、破壞草地、濫用農藥化肥,只為收穫更多的糧食,卻從未想到過原本生活在此地的動植物會遭遇什麼;核電站雖然清潔無汙染,但切爾諾貝利、福島事件也在危及人類生活。汙濁的空氣,擁擠的交通,糟糕的居住環境,地震不斷洪水連天,等等,一些科幻大片中出現過的災難將頻現,我們再也不能無視眼前的一切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