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術揭祕:傳說的詐騙讀心術

我做的是

爆肚兒炒肉溜魚片

醋溜腰子炸排骨

松花變蛋白菱藕

海蟄拌肚兒滋味足

四涼四熱八碟菜

白乾老酒啊——

燙一壺!燙一壺!

看到這些詞,你能唱出來麼?

如果你會唱,恭喜你暴露了年齡。

這幾句詞來自於趙麗蓉老師的小品《打工奇遇》,小品的大概意思是,趙老師應聘太后大酒樓服務員,扮演慈禧推銷酒水,當託。

酒樓每杯180元的宮廷玉液酒其實是二鍋頭兌水,80一份的群英薈萃是各種蘿蔔的涼菜,而趙老師則用“慈禧”的身份來推銷這些飯菜。

當然,最後這定價被物價局知道了,大酒樓沒開成。


魔術揭秘:傳說的詐騙讀心術


那小獵為什麼說起了這個小品呢?

其實是想聊聊托兒這件事。

托兒

是指旁人假裝成顧客,作出種種姿態,引誘真正的顧客購買其產品。賣的是什麼東西,就叫什麼托兒,如賣布的叫“布托兒”,賣鞋的叫“鞋托兒”。

可是人們又為什麼會因為托兒的行為而受騙呢?

這就是——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

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於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而實驗表明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獨立性,沒有被從眾,所以從眾心理是部分個體普遍所有的心理現象。

比如,一個人如果一直望著某處,會有人好奇和其做同樣動作,而隨著時間推移做此動作的人就越多,這就是為什麼人們更喜歡去門庭若市的飯店吃飯,因為人們會從心理上覺得這樣的地方飯菜味道更好。

對於普通人來說比較瞭解的大概就是“酒託”了。

酒託

是指在酒吧等高消費的場所,安排“服務員”上網與人聊天,以交朋友等理由為誘餌,誘騙他人至酒吧消費高價酒水。

南京市的小張就遇到了這樣的“服務員”,被騙了2700元。

小張通過網絡認識了女網友"雯雯",兩人互相攀談之後,小張對溫柔體貼、善解人意的"雯雯"很有好感,當"雯雯"提出見面時,小張欣然赴會。

兩人見面沒幾分鐘,"雯雯"便提出"隨便找個地方坐坐,能聊天就好"。兩人來到一家音樂餐廳後,"雯雯"點了一瓶紅酒、一瓶飲料和一個果盤。買單時,服務員拿來賬單,小張被上面的價格驚呆了,他們共消費了 2700 元,其中一瓶紅酒達 1680 元,而小張在點單時,聽服務員說一瓶紅酒只有 168 元。


魔術揭秘:傳說的詐騙讀心術


"雯雯"離開後,很快將小張拉黑。"人財兩空"的小張意識到被騙,選擇了報警。

警方調查得知,小張去過的那家音樂餐廳平時並不對外營業,只接待"酒託女"帶來的受害人,出售的紅酒是用價格很低的紅酒勾兌飲料製成的。

受害人在"酒託女"的軟磨硬泡下,礙於面子,面對高額賬單,只能"打落牙往肚子裡咽"。

對於這種“酒託”,大家除了在網上交友時要保持清醒外,①在選擇約會地點時,要選一些大型、正規的商場或者連鎖店鋪,②在消費時,要看清酒水賬單,如果價格明顯過高,要及時提出來更換地點。③如果不幸遇到了虛假消費,要及時保留證據,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及時報警求助。

當然,這種“托兒”相對來說還算可以,最多是讓你吃頓難吃的飯,買個不好使的東西。

但是有的“托兒”要的就不是這一點點了。

如果你手裡有點餘錢想投資理財,炒股可謂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有句話說:股市深似海。對於初入股市的“菜鳥”來說,找人帶,是最快捷方便的。

而找的這個“老師”靠不靠譜,眼光準不準,關係到了以後的收益,直接問對方水平如何明顯不夠尊敬,問其他“同學”就是個不錯的主意。

比如以下案例中的李先生便是如此。

山西太原的李先生被拉進了一個炒股群,群裡面有一個每天傳授炒股經驗的“老師”,群裡面的人都對這個“老師”很崇拜也很信任,不少人還會曬跟著“老師”買股票盈利的截圖。


魔術揭秘:傳說的詐騙讀心術


在聽了一個月這位“老師”的課後,李先生向其諮詢如何買股票,但“老師”告訴李先生,現在股票的行情不太好,希望李先生轉戰投資一個“老師”稱為“綜合市場”的名叫ATC的香港平臺。

為了驗證“老師”的話,李先生詢問了曾經加的群裡的兩、三個好友,對方都表示投資了這個香港的ATC的平臺,而且已經獲利了,於是李先生不再猶豫,將十萬元轉入這個平臺。


魔術揭秘:傳說的詐騙讀心術


但令李先生沒有想到的是,他把10萬元轉入該平臺後,群裡面就不再有人說話了,他想把錢從平臺取出來也行不通。


魔術揭秘:傳說的詐騙讀心術


而在警方調查後發現,李先生投資的十萬元直接通過網銀轉移到了個人賬戶上,這筆錢在被層層轉賬後,從一個深圳的賬戶上被取走了。

而李先生加的這個微信群裡共有40個人,除了他本人的微信號以外,其餘39個微信號都是騙子的同夥在使用。


魔術揭秘:傳說的詐騙讀心術


無獨有偶的是杭州的徐先生也遇到同樣的情況。

徐先生加了一個255人的聊天群,群裡經常拍賣玉石翡翠,而徐先生每次競價都能成功,其共花費七萬元拍到五件物品,雖然這些玉石都帶有A貨的鑑定證書,但是徐先生找專家鑑定後發現,這些東西要麼是B貨,要麼就是合成類的石頭,他找群主退貨被踢出群后選擇了報警,警方調查後發現,群裡的255個人,除了徐先生,其它254全是騙子的小號。


魔術揭秘:傳說的詐騙讀心術


騙子其實深諳心理學,騙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掌握他的情緒,不管是告訴你錢好賺,還是有便宜好佔,都會使人情緒產生波動,而情緒產生波動後判斷往往缺少理性,再加上從眾心理,很容易做出錯誤決定。拿最常見的“過馬路”來說,明明是紅燈,可是如果有人都過了,就會有人跟著,即便很多人知道這是違反交通規則的。

想要不被騙,除了保護個人隱私信息外,更要有判斷能力,如果遇到無法解決或者存疑的事情,可以找家人及信得過的朋友商量,不要輕易做決定。

遇事三思而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