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你最喜歡媽媽做的什麼菜?

古今譚


“世上只有媽媽好”,這句話到我現在也為人母后才明白,想想以前自己真的太不懂事了,總是認為自己的媽媽不夠好,可是現在已到而立之年的我漸漸明白母親還是那個母親,只怪自己當初眼睛不夠明亮,沒看到母親的閃光點。

回憶中母親做的飯其實都挺好吃的,記憶最深的一次是家裡做房子有泥工師傳在家吃飯,媽媽買了肉,做了辣椒炒肉,那個香呀,我一放學回來肚子就已經空空如也了,很想大吃一餐,可以必須等師傳一起。

時間終於到了,收工了、準備吃飯了,馬上端著一碗飯就開始來吃了,那個香至今都沒有其它的菜能超越。

後天就5月12號了,在此母親節到來之際我祝天下的母親都幸福安康,有空多回家看看。


高冬蓮


我從小生活在農村,小時候的日子過的還是比較辛苦的,因為爸爸常年在外打工,我們姐仨就跟著媽媽在老家生活。但是也是快樂的,因為我有位超級會做菜的媽媽。她總能把很普通的食材換著花樣做,我們姐妹仨人每次吃到媽媽做的飯菜都無比開心快樂。記憶中最喜歡吃媽媽做的菜是蘿蔔燒肉。在冬天裡蘿蔔可是賽人參,我們家菜地裡種的很多。等媽媽發工資的時候,媽媽才會買點肉,回來在土灶上燉一鍋蘿蔔燒肉,起鍋時放上一把蒜末,香極了!可以夠我們姐仨吃好幾天,小時候的冬天是非常冷的,燒好了的肉只要放在廚房裡,就會自動冰凍起來。而且蘿蔔燒肉,越回鍋越好吃。現在老家拆遷了,土灶也沒有了,但是這個味道永遠在我的記憶裡忘不了,這不僅僅是蘿蔔燒肉的味道,而是媽媽給我們姐妹仨人無私的愛.....


蜜瓊兒


一直都喜歡媽媽做的蓮藕燉排骨,小時候家裡出現變故,一度家裡的狀況很不好,家裡的伙食也比不得以前了,媽媽就做一大鍋的蓮藕燉排骨。

藕要選擇很軟糯的純種藕(雜交藕是脆的,只能炒藕片),排骨要帶著一點肥肉,如果沒有就要選幾塊肥肉放在裡面,放心,藕湯不會油膩,畢竟有點油熬出來的藕才更加潤滑。

通常,做出來的蓮藕燉排骨,我們都是不吃排骨的,裡面的精華都在湯裡,還有一口咬下去能拉出絲的蓮藕中。

這是我兒時媽媽做出來最讓我懷念的美味,哪怕現在回家,這也是一道必嘗的菜,裡面有媽媽的味道。


生情69精深


😂😂😂我能說我媽媽不會做飯菜嗎?從小就是吃奶奶煮的飯菜,這輩子都記得。奶奶炒的菜真的是香,花生燜豬腳,鹹菜燜豬肉,釀豆腐,釀苦瓜,黃豆燜魚……太多太多了。記得讀高中的時候,每次週末放假回家,奶奶就會做我喜歡吃的菜給我,還讓我帶去學校。可是上大學的時候,奶奶就病了,就沒下過廚了,都是爸爸媽媽在煮飯菜,超記得老媽做飯,飯煲的是“爛”啊,被我們嫌棄了😃後面只要一到做飯時間,老爸就很自覺去廚房。這輩子永遠都不會忘記奶奶做的飯菜味道,我最愛的人,願您健康長壽😘


mi fa


父親是做工程的,家裡常年客人不斷,母親做菜的手藝超級棒!父親的朋友們來家裡做客對母親的手藝都是讚不絕口!平常普通的家常菜也被母親做的色香味俱全。可是我卻偏愛母親親手包的餃子。親手擀制的餃子皮筋道不粘牙,肉餡也是母親親手剁出來的,時令的各種蔬菜搭配肉餡調製出來的餃子餡,每一顆都是灌湯的那種,韭菜豬肉,白菜香菇,胡蘿蔔牛肉,就是那冬天吃不完的鹹肉配上粉絲和烏心菜也是美味無比!

轉眼母親年紀大了,因為有風溼,自己不能動手包餃子了,我時常也會送些自己包的餃子給母親,只是沒有得到母親的真傳,自己不會擀餃子皮,都是買現成的了,肉餡也是機子絞出來的,遠遠沒有媽媽的味道了!但是母親吃著我給她包的餃子也是滿臉的欣慰,我的心也是暖暖的。

值此母親節來臨之際,祝願全天下的母親節日快樂!永遠幸福!媽媽,您辛苦了!


雪花飄飄的仙子


我愛媽媽的菜是

鰻魚豬尾,是我媽的拿手菜。豬尾切段,鰻魚去內臟和腮洗淨切段。鍋內放入油加冰糖,小火炒至冰糖融化呈魚眼泡裝,先放入豬尾炒至上色,再放入鰻魚、大蒜、生薑、蔥段段略炒,加老抽、生抽黃酒炒勻。鍋內加水放入鹽,糖胡椒粉大火燒開轉中火加蓋燉煮30分鐘,開蓋大火收汁至湯汁濃稠,出鍋裝盤,撒少許熟芝麻和香蔥粒即可。特點是色澤紅亮、入口鮮香滑潤,肥而不膩。這道菜糖和大蒜要多放點,黃酒也要多點


打工小洋


小時候,媽媽的清蒸姑是我最喜歡的。每次夏天的雨後,媽媽總會採幾朵蘑菇回來,放上一點點麵粉,上鍋直接蒸,那時候貧窮的我們沒有雞鴨魚肉,簡單的清蒸姑已經滿屋飄香。

簡單是我們當時生活的寫照,也是媽媽對我們愛的寫照。


享受生活3344


我是80年代,出生農村,平時很少吃的上肉,院子大可以多養雞,所以雞蛋不缺,我媽經常換著作法做雞蛋吃,最愛吃的就是媽媽做的雞蛋羹、滑滑的,入口即化,超級好吃,每次媽媽做雞蛋羹的時候,我和妹妹弟弟都會守在鍋邊,媽媽嫻熟的手法在盆裡打幾個雞蛋攪散,放點鹽,加點水,拿個小籮過一下,再分別倒入碗中,農村家家戶戶都是一口大鍋,一次蒸好幾碗,當媽媽揭開鍋的那一刻,望著碗裡鮮嫩的雞蛋羹,超級滿足。


稻黍稷麥菽五穀豐登


我生活在70年代的農村。小時我們家人口多。有爺爺奶奶,姑姑叔叔好幾個,還有我們姊妹三人。平時吃的都是粗茶淡飯,只有過年才能吃到好吃的,雞,魚,肉,蒸饅頭,撒年糕,包粘豆包等等……但是讓我最記憶猶新的是媽媽包的粘豆包,豆餡軟糯香甜,外皮黏糯根究。吃一口那叫流連忘返,直到長大離開家鄉這麼多年吃到很多種粘豆包,就是沒有媽媽做的那種感覺!


思前想後6471


我是70年代的人,小時候家裡窮,學校離家大概有十里路還過。我每天早上6點起床,媽媽就把頭天晚上的剩飯炒一炒,不上學的就沒有這個待遇,這是我小時候百吃不厭的飯,然後就給我烙個餅用方便袋裝起來中午吃。那個時候一點都不覺得苦。這些現在回憶起來還像昨天,如今再也吃不到媽媽的烙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