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大家談”第十期成功舉辦

 

“發改大家談”第十期成功舉辦

  4月12日下午,由莆田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辦的第十期“發改大家談”成功舉辦。本期“發改大家談”特邀深圳投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運營官(COO)、深圳投石智庫研究院院長孫榮芸作“創新驅動高質量趕超——大灣區創新經濟的啟示”主題報告。

“發改大家談”第十期成功舉辦

  創新之路,道阻且長,投石智庫COO孫榮芸院長首向大家先分享過去十幾年她在珠三角和長三角看到的企業家、產業、城市的創新現象與觀念。她首先從分析了莆田實體產業特點,她指出我市產業總體呈現的特點是強制造—弱品牌—輕研發。當前,莆田製造業多數處於產業價值鏈的下游,也就是增加值較低的生產、組裝、加工等環節。增加值高的研發、設計和營銷等環節多被其它地區或國家所佔據。如何打造一個以先進製造為核心的創新驅動,成為莆田市企業家、產業乃至城市都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而深圳發展的創新思維已經有目共睹,投石智庫孫榮芸介紹說:“所謂的深圳思維,就是他們無論是講產業、企業還是城市,都在談融合、協同、創新”。是的,要真正做到創新驅動,行業與行業之間的界限將越來越模糊。

  投石智庫COO孫榮芸進一步指出莆田在品牌營銷和研發設計方面的缺失:一方面,以代工為主,自有品牌少;馳名商標、知名品牌少;城市產業品牌傳播不足;新渠道、新零售借力弱;另一方面,莆田高校、研究院資源較少;新材料與技術研發不足;工業設計體系不夠完善;但工業信息化應用潛力大。同時,她強調了莆田在生產製造方面的優勢:製造能力較強;產品質量較好;供應鏈體系成熟;具規模生產效益。她據此對比了深圳產業發展思維:融合、跨界、協同推動產業生態創新發展。孫榮芸院長說:“技術的發展是有規律的,當前,誰都想創新,都想一步到位,但往往忽視了產業融合、跨界、協同發展,只有這個基礎打好,從自動化、信息化、到數字化,再到智能化。

  與此同時,孫榮芸還和大家分享了她的“晉江經驗”——用企業家的視角來看產業,同時分享了深圳企業家的特質,將此總結為“企業家是產業創新的動力”。她介紹了在過去的一年中投石智庫對莆田幾十家企業進行的深度調研與需求挖掘:一方面,聚焦提升效益與成本管控兩個方面,另一方面,對企業管理、績效、團隊、品牌營銷創新管理知識求知若渴。

  她又分析了粵港澳灣區的產業發展特點,粵港澳灣區已初步成為較為發達的都市連綿區,產生了一批引領性的全球化企業,形成了多種類型的完整產業鏈,初步構建了具有較強發展能量的巨型空間結構,灣區內絕大多數企業經歷了多輪自我升級和迭代的演進過程,相對於其他著名灣區,創業成本相對更低,對市場更為敏感,指出產業創新發展的核心要素是:知創+人才。以知創和人才為核心的創新要素,對於產業的賦能不僅僅是提升產業的核心能力,更是區域經濟加快傳統產業提檔與新興產業崛起的新舊動能轉換催化劑;分析產業升級創新驅動的難言之隱,目前創新生產系統與創新使用系統存在薄弱與缺失,並提出建立產業創新生態系統可行性建議,同時深入剖析深圳南山區產業發展情況並提了幾點對產業創新項目思考,如建議選2-3個重點產業,建立政府、商協會、企業三方共建的“產業協同創新平臺”,通過平臺收集和聚焦重點產業關鍵共性問題,針對性引入先進技術或科創資源,突破瓶頸,引領發展。

  最後,她建議政府有關部門需聚焦行業與企業發展痛點、難點,組織企業家向創新城市進行精準對標。看標杆、找路徑:降低走彎路、錯路風險,尋找最佳實踐路徑;勇跨界、破思維:通過跨界對標,跳出思維固化圈層,提升破局能力,開闢新的發展空間;看趨勢、找方向:大的角度看行業趨勢,小的角度看技術發展,尋找未來可行方向。從而更好的帶動產業和企業支撐城市高質量發展。

“發改大家談”第十期成功舉辦

“發改大家談”第十期成功舉辦

  本期“發改大家談”特邀主講人投石智庫COO孫榮芸分享的“創新驅動高質量趕超——大灣區創新經濟的啟示”主題報告內容豐富,結合區域發展案例,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廣大幹部職工現場互動熱烈,在報告結束後紛紛表示啟發很大、受益匪淺,為我們莆田實體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有效的創新思路。“發改大家談”思維在碰撞,聚焦於產業,創新觀念、對標先進、借鑑先進、學習培育,助力我市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產城整合的可持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