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黔”,繞不過的G320

摘自《汽車自駕遊》雜誌2019年5月刊

撰文_金子,攝影_於少軍、張春華

自駕320 國道,從林城貴陽到晴隆的“二十四道拐”。懸崖峭壁與峽谷川流將高原山地裝點得異彩紛呈。穿越其中,感受到的不僅是山與水的真情,還有那記憶中遠去的烽煙。

一路向“黔”,繞不過的G320

青巖古鎮,閱盡百年繁華

青巖古鎮不大,方寸之間,祠宇林立,雕樑畫棟,重簷飛角,令人歎為觀止。走進一處小院,亭臺小榭,楊柳依依,很有江南的韻味。

青巖古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間,中央王朝為控制西南邊陲,設置貴州衛指揮使司,以控制川、滇、湘、桂驛道。當時朱元璋派30 萬大軍遠征滇黔,大批軍隊進入黔中腹地後駐下屯田,“青巖屯”逐漸發展成為軍民同駐的“青巖堡”

一路向“黔”,繞不過的G320

龍宮,會講故事的溶洞

揮手作別青巖古鎮,我們沿著花安高速向西行駛,直奔安順與320 國道匯合。一路走來,當我們的車穿過了一個接一個的隧道,公路兩旁依舊是層巒疊嶂的景象,讓人感嘆貴州“地無三尺平”的地貌。

一路向“黔”,繞不過的G320

在龍門洞口,天池的水奔騰而下,形成了十分壯觀的洞中瀑布。而瀑布最終又彙集到了臥龍湖,構成了一道山水相依的風光,讓人應接不暇。

一路向“黔”,繞不過的G320

山水的奇遇,黃果樹瀑布

在320 國道旁,G60 滬昆高速始終與320 國道相伴,一直延伸至群山深處。離開安順龍宮,我們的車進入了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境內,沿著蜿蜒曲折的320 國道走走停停,在公路的兩側,一棟棟造型別致的吊腳樓鱗次櫛比,上翹的屋簷、下垂的吊瓜、別緻的窗花透著古樸的韻味,在青山與河流的映襯下,顯得格外明麗動人。

一路向“黔”,繞不過的G320

世人皆知黃果樹瀑布,確實很少有人知道在黃果樹瀑布以南幾公里的群山深處,還藏著一座用石頭砌成的布依族村寨——石頭寨。石頭寨的石屋極具特色,房屋皆為木石結構,不用一瓦一磚。石頭接縫緊密,線條層次勻稱,工藝精湛,房屋造型美觀大方。石屋沿著一面山坡自上而下修建。層層疊疊,依山林立,佈局井然有序。在寨邊的竹林畔,還安置了許多的石凳與石椅。

一路向“黔”,繞不過的G320

歷史的彎道,二十四道拐

走320 國道出關嶺,公路進入了坡陡彎急的路段。崇山峻嶺裡,我們的車隨著山的走勢,繞過了一個接一個的U 型彎道,幾公里之內,海拔落差高達數百米。

一路向“黔”,繞不過的G320

320 國道上的一個重要節點——晴隆縣。三百多年前,晚年時期的徐霞客一路跋山涉水,來到了這個心之所向的地方。在這裡的三天三夜,徐霞客把他心中的詩與遠方寫進了《黔遊日記》裡,給後世留下了彌足珍貴的記載。

一路向“黔”,繞不過的G320

晴隆雖處在雲貴高原的大山裡,卻是中國西南地區抗戰運輸史上的一個重要節點。二戰爆發後,中國沿海各港口均被日軍封鎖,美國的援華物資經過滇緬公路到達昆明以後必須要經“二十四道拐”所在的滇黔公路才能送到前線和重慶。抗戰中後期,每天平均有三千多輛大卡車,晝夜不停地經過晴隆“二十四道拐”,向重慶輸送戰備物資。

一路向“黔”,繞不過的G320

320 國道檔案

  • 歷史背景

320 國道起點為上海,終點為雲南瑞麗姐告口岸,全程3695 公里。在貴州晴隆境內,著名的“二十四道拐”是歷史上史迪威公路的標誌路段,抗戰期間,成為盟軍中緬印戰區交通大動脈,是中美軍民團結抗戰的象徵,被譽為抗戰的生命線。

一路向“黔”,繞不過的G320

  • 線路特點

320 國道貴州段自東向西穿越了雲貴高原上的喀斯特地貌山區,公路翻越崇山峻嶺,短短几公里之內,最高拔海落差可達數百米。

一路向“黔”,繞不過的G320

  • 景觀看點

320 國道貴州段串聯起了貴州許多的風景名勝,其中西江千戶苗寨、龍里草原、青巖古鎮、紅楓湖、安順龍宮、黃果樹瀑布等都是不可錯過的旅行目的地。

一路向“黔”,繞不過的G320

如有疏漏或錯誤,請不吝賜教。

更多自駕遊資訊與交流,請關注頭條號“汽車自駕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