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為界 我們從一個又一個的老物件裡 聆聽每一代人的青春

老家換地址了

母校搬校區了

生活方式變了

老故事該怎麼講?

最能折射時代印記的

往往是人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小物件

老物件寄含的是曾經懵懂的青春和少時豐滿的記憶

與其說是迷戀老物件的美

不如說是對舊時光的留戀

實用與否暫且不談

重要的是

它們承載著那段時光裡的點點滴滴

40年代的學員證

50年代的舊披風

80年代的縫紉機

還有

90年代的小貼畫

歲月留聲·如你所說

來聽聽

他們,與那些老物件的故事

十年為界 我們從一個又一個的老物件裡 聆聽每一代人的青春

40s

範師傅 北大校友

關於幾本證書和回憶

那年風華正茂,青春正好,求知若渴,文字激揚

“老校長的簽名太難得啦”

“我姓範,快七十了,是中國大學教育改革最後一屆工農兵學員中的一員。1979年來到北京,在北京大學化學系讀書。

印象深刻的老物件,應該就是那段時間獲得的各種各樣的證書啦。遺憾的是,15年搬家的時候都處理掉了,現在大概就剩下我的畢業證、三好學生證和我先生的幾本英語書了。每次拿出來翻看,看到當時老校長的簽字,就覺得一個年代過去了,就真的過去了。

十年為界 我們從一個又一個的老物件裡 聆聽每一代人的青春

無論身在何處,以何為家,始終割捨不下的,是那年風華正茂,青春正好,求知若渴的時光。如今,歲月流轉,除了回憶,只剩下這一個小紅本本,為大學經歷的珍貴難忘,為那段奮鬥的熱淚盈眶做註腳。

十年為界 我們從一個又一個的老物件裡 聆聽每一代人的青春

十年為界 我們從一個又一個的老物件裡 聆聽每一代人的青春

“一代代人啊,走了一茬又一茬,人老了總容易懷舊,現在回頭看看這些證書,一下就想到那個年代,想到那些已經離開我們的人了。”

50s

葛奶奶

一件披風

真正能遮住風、擋住雨的,是那份溫情與傳承

“若你有了孩子還是可以穿的”

葛奶奶,剛踏入古稀之年, 年輕的時候從城市下放到農村務農,受盡了苦頭,但對自己現在的生活十分滿足。

“那麼多次搬家還保存著一件披風衣。以前是你媽媽和你姨媽穿的,再下來是你表哥穿的。過了那麼久質量還是很好的。若你有了孩子還是可以穿的。”葛奶奶對自己的外孫子如是說。

十年為界 我們從一個又一個的老物件裡 聆聽每一代人的青春

一件簡單的手工披風,成為了一個個家庭不斷傳承的物品。不僅僅遮風擋雨而且記載了一代人的回憶。

其實啊,

能夠遮風擋雨的,正是這一代又一代傳承的溫情。

60s

王阿姨

一張照片

一張照片,連結了兩個人,溝通了兩個世界

“原來世界可以這樣”

王阿姨,年輕的時候美麗動人,成績優異,擁有許多追求者。

“我擁有的老物件是這張拍於90年代的照片。當年,我喜歡去外資企業做翻譯。這張照片就是當時因工作緣故而拍下的,這張看似普通遊客照的照片背後,象徵著的是我第一次接觸西方文明。這張照片的攝影師是一名帥氣的意大利同事,是我認識的第一名外國人,也是教會了我許多西方禮儀的重要人物

十年為界 我們從一個又一個的老物件裡 聆聽每一代人的青春

在改革開放之初,憑著人與人的合作交往,搭出一座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橋。一張照片,連結了兩個人,溝通了兩個世界——相中人通過翻譯讓西方人看懂中國,相外人則讓他的中國朋友通過他了解更大的世界。照片背後,還有一扇窗。

70s

李阿姨

手抄本

回憶是指尖的律動,和筆墨的流淌

“那個時候窮,有書的都特別好”

“那個時候窮,有書的都特別好,很多人買不起書,也用抄的方式,還可以一邊練字一邊學習。我們那會兒可喜歡席慕容的詩了,還有汪國真,沒讀過汪國真那都不算70年代的人。我們啊,把詩詞、歌詞啊喜歡的話都往上,什麼流行抄什麼。

十年為界 我們從一個又一個的老物件裡 聆聽每一代人的青春

在那個書籍資源稀缺,而人們求知慾望強烈的年代,指尖的律動、筆墨的流淌、情感的寄寓下,一個手抄本經歷了由薄到厚,由空到實的蛻變,完成了它的使命,生來便被賦予了溫情和懷想,這大概就是詩書青春的含義吧。

80s

王大哥

一堆磁帶

十年為界 我們從一個又一個的老物件裡 聆聽每一代人的青春

小虎隊,霹靂舞,邁克爾·傑克遜、、、這些磁帶已經沒有機會再播放了,因為放它的錄音機基本絕跡了。

“對於我來說,這些磁帶意味著我的青春,在那個渴望瞭解外面世界的年代,這些磁帶帶給我的新鮮與文化是我除了學習以外的全部生活。甚至到今天,一想起拿著磁帶中的歌詞與同學合唱時的場景都會無比激動。”

那種幸福與滿足是現在用多少金錢都買不回來的。如果時光能倒流,我願讓它帶我倒流回這個年代,真的很美好!

十年為界 我們從一個又一個的老物件裡 聆聽每一代人的青春

對了,別笑,這個化妝照片是我們那個年代的標配好不好!不信你問問!

90s

黃同學

一套高中校服

它並不好看,甚至有點兒土,可就是不想扔

“沒想到我真穿著它來了北大”

90後的他在高考前QQ簽名被朋友改成,“北大,等我”,結果他真來了北大。

“對我來說老物件就是校服吧,高中的校服也承載了那三年的記憶,代表了我青春的記號。我們高中的校服是不同的年級穿不一樣顏色的校服,比如我們那個年級就是黑的和藍的,穿起來就像藍翔的技工一樣,當時穿起來覺得非常的醜,不想穿,想穿自己的衣服。然後當時還會穿著它在課間跳廣播體操,當時覺得非常的尷尬丟臉。畢業一個月我要收拾去大學的行李時又翻到了那件校服,那個時候它在我心裡的地位就完全改變了,它代表了我整個高中時的身份還有回憶,它陪我走過了整個高中三年,每

個奮鬥的時候都有它,每個快樂、傷心的時候都有它,某種程度上算是我高中記憶最深刻的東西了。

十年為界 我們從一個又一個的老物件裡 聆聽每一代人的青春

年少懵懂時,總計較校服是什麼款式,是不是新穎時尚;年紀漸長,才明白校服只是一個記號,顏色設計都是次要。一件校服,總好像有帶人穿越回那時那地的魔力,怎麼捨得扔掉?

世事茫茫,光陰有限

算來何必奔忙

人生碌碌,競短論長

卻不道榮枯有數,得失難量

----- 《浮生六記》

十年為界

我們從一個又一個的老物件裡

聆聽每一代人的青春

不悔夢歸處,只恨太匆匆

曾經一筆一劃寫下詩句的人

如今已再難提筆

曾經穿著校服“招搖過市”的人

如今正想著下一個DDL如何到來

當這些老物件染上塵土

當一切都不再如初

誰又能與你

逢時遇景,拾翠尋芳

十年,總是個容易讓人矯情的詞彙

各自的十年有著各自的記憶

那麼

你屬於哪個十年

關於老物件?關於流行歌?關於那個時候的零食?

......

關於一切,只要與歲月有關

你說就好

我在聽

想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