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那”文化之鄉的脫貧路

廣西隆安縣,地處右江下游兩岸,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是廣西水稻的主產區。水田在壯語中稱為“那”,隆安也因此被譽為中國“那”文化之鄉。不過,在隆安縣的石山區,這裡同樣面臨著缺水、缺地、缺資金的困境。全縣63個貧困村中,有28個被列為“深度貧困村”。

中國“那”文化之鄉的脫貧路

中國“那”文化之鄉的脫貧路

蔣鐵滔是南寧市邕寧區人民法院的一名法官,2017年11月到紅陽村擔任第一書記以來,不管是山林糾紛還是婆媳矛盾,他都是站在一個“理”字上來解決問題,村民也因此叫他“法官書記”。

中國“那”文化之鄉的脫貧路

中國“那”文化之鄉的脫貧路

2018年11月,隆安縣第一個法官服務站在丁當鎮掛牌成立,由那桐法庭法官定期值班,給老鄉們提供普法宣傳、矛盾調處和法律諮詢。“小糾紛不出村、大糾紛不出鄉”,紅陽村乃至丁當鎮的鄉親切實感受到了法律服務帶來的實惠。


中國“那”文化之鄉的脫貧路


紅陽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既無灌溉水源,又無完備的水利系統。每年雨季,這裡只能依靠地下河來排水,極易形成內澇。2018年,在蔣鐵滔和村兩委的共同努力下,紅陽村水利灌溉項目得以開工建設。藉此機會,蔣書記號召村民把丟荒的土地耕種起來,通過種桑養蠶脫貧致富。

中國“那”文化之鄉的脫貧路

中國“那”文化之鄉的脫貧路

種桑養蠶是紅陽村的傳統產業,之前多是村民自發從事。近些年,不少養殖戶擴大了規模,還加入養殖合作社抱團發展,這讓村裡的桑蠶業有了新的發展。

中國“那”文化之鄉的脫貧路

中國“那”文化之鄉的脫貧路


中國“那”文化之鄉的脫貧路


蘭慶同是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醫生,業務精湛。懷著對中草藥的熱愛,帶著對扶貧工作的熱情,蘭慶同來到隆安縣南圩鎮聯伍村擔任黨組織第一書記。

中國“那”文化之鄉的脫貧路

中國“那”文化之鄉的脫貧路

面對新的工作環境,蘭書記及時適應、融入,並積極發揮自己的學術專長為村民服務。六歲的趙豔銀,家住聯伍村都潤屯,患有先天性心臟病,至今不能獨立行走、沒有語言能力,生活也無法自理。為了讓這個家庭擺脫貧困,蘭書記為豔銀爭取到“天使陽光基金”的資助……


中國“那”文化之鄉的脫貧路



聯伍村是“十三五”深度貧困村,貧困發生率為51.73%,排在全縣前列。面對困難的局面,蘭慶同積極聯繫發展脫貧產業,2018年,聯伍村利用上級所撥資金150萬元及後盾單位援助的25萬元在村裡建起了肉鴿養殖產業示範園。

中國“那”文化之鄉的脫貧路

中國“那”文化之鄉的脫貧路

面對土地流轉難題,蔣鐵滔如何利用法律武器妥善處理?聯伍村的肉鴿,能否圓了村民們的脫貧期盼?今天21:40廣西衛視《第一書記》,邀您走進中國“那”文化之鄉——隆安,傾聽他們的脫貧故事。

本期扶貧信息

廣西隆安縣丁當鎮紅陽村

黨組織第一書記:蔣鐵滔

後盾單位:南寧市中級人民法院

脫貧產業:種桑養蠶

廣西隆安縣南圩鎮聯伍村

黨組織第一書記:蘭慶同

後盾單位:廣西中醫藥大學

脫貧產業:肉鴿養殖

中國首檔美麗鄉村公益節目

廣西衛視《第一書記》

每週五21:40首播

次日週六1:25、4:45重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