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給孩子養脾胃,吃什麼比較好?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點?

surperlady


  • 孩子的脾胃以不傷為養

選擇什麼樣的食物給孩子吃,是養脾胃的,可能目前是最困擾媽媽的問題。覺得最好是能夠出一份食譜,每天按照上面的食材來給孩子做,孩子吃下去脾胃就會馬上變好,想法很美好,但是仔細琢磨一下就能想到這樣做的不妥之處,就是忽略了食物背後的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對食物的消化能力也是千差萬別的,同樣的食物,有的孩子就會消化不了。

怎麼來判斷給孩子吃的食物是否能夠達到養脾胃的目的呢?這就需要媽媽養成觀察記錄還有調整的習慣,比如說今天給孩子吃了粥,麵條,饅頭,肉蛋奶,水果,零食這些,他分別吃了多少的量記錄一下,然後觀察下孩子晚上睡覺有沒有翻騰,有沒有特別愛出汗,第二天起床有沒有口氣,大便有沒有正常拉,拉的臭不臭,是不是條狀大便,顏色是不是黃色或者深棕色,有沒有突然變得愛喝水,手心發燙,如果以上的症狀都沒有,就說明你當前給孩子選擇的食物就是合適的,對他的脾胃來說就是有養護作用的。反之,就需要找下是不是餵養上有不合適的地方,那麼就需要減少些種類,或者是減量。

除了給孩子選擇合適的食物,日常生活中還需要媽媽注意以下幾點,這些細節注意好了,對孩子的脾胃養護也是很好的助力。

1.適當的運動和配合小兒推拿

每天堅持適當的運動也是養護脾胃很好的方法。運動可以加速全身的血液循環,能夠幫助身體代謝掉垃圾,這些垃圾不僅包含胃腸道實實在在能夠看到的沒有代謝掉的食物,還包含無形的由於情緒的原因所產生的垃圾。運動可以讓身體保持溫熱

媽媽還可以學習簡單的小兒推拿的手法,作為脾胃的日常保健的方法,比如說摩腹啊,補脾健脾的手法等等。

2.媽媽身體和情緒的穩定

平常有脾胃問題的孩子,通常是自身的身體和情緒的穩定性不高的,這樣的孩子媽媽的身體和情緒的穩定性也是不高的。比如壓力比較大,容易焦慮,容易丟三落四,情緒容易被人帶走,常常緊張等等,所以整個身心的穩定性就像是樹木的根紮在泥土裡的狀態。如果是敏感一些的就像是小樹苗,夏天暴風雨來的時候,小樹就會被吹歪,百年的樹呢,幾級的颱風來,被吹倒的可能性就小一些。

所以重要的不是讓自己不被風吹,而是讓自己紮根在泥土裡。媽媽可以試著通過靜坐,站樁,或者是練習瑜伽來逐漸地讓自己的身體和情緒達到穩定。

3.處理積食的方式

孩子都會有吃多吃雜的時候,會有一些異常的表現,比如說大便乾硬了,舌苔白厚了,有口氣了,由於媽媽害怕會引起積食發燒,扁桃體發炎啊等等這些,著急著想幫孩子快速解決問題,那就開始給孩子準備雞內金散啊,焦三仙啊,保和丸啊。

其實這些消食藥是把雙刃劍,在處理積食的時候,同時也會對脾胃產生傷害,曾經有醫生來這樣描述消食藥,當孩子肚子裡有積食的時候,你用消食藥去處理,這就像用一把掃把掃土地,剛開始一掃就會很乾淨,但是如果總是再掃,土地上就會有一個坑,這樣脾胃反而會被傷了,像輕微的積食,孩子身體本身是有這個處理能力的,也是需要有機會練習的。

所以,養脾胃不單單是包含給孩子選擇合適的食物,還要從生活的小細節出發,對孩子進行全放位的調理,養脾胃是個大工程,需要媽媽和孩子一起努力完成。

關注我,可以學習養護脾胃的推拿手法還有更多更實用的育兒經驗。


羊爸爸育兒


第一,要讓孩子有飢餓感,飢餓感是最好的健脾"藥",不要給孩子吃太飽,葷素結合,均衡營養,多運動,這樣有助於孩子保持好胃口。

第二,一曰三餐要相對有規律,不要在吃飯時教育孩子,不要強逼孩子吃東西,進餐時家庭氣氛儘量輕鬆些。不要邊吃邊玩,這樣食物不易消化。

第三,以喜為補,在營養搭配科學的前提下,多尊重孩子的意見,做些孩子喜歡吃的,喜歡吃才能多吃點。常煲一些養腸胃的湯喝,如山藥,茯苓,蓮子等,肉湯配少量山楂也很好,容易吸收營養。

第四,除了冷飲要注意外,還要少吃零食,零食養病飯養人,孩子完全不吃零食是不可能的,可以教孩子怎樣選擇安全的零食,並且儘量少吃。

第五,常給孩子摩腹,捏脊,小兒推拿對脾胃調節有較好作用,配合使用更佳。

其次,如果孩子生長髮育落後了,已有了脾虛的表現,除了要做到上面幾點,還需找專業的醫生進行分析,調理和指導。基本原則就是三分飢,以喜為補,少吃零食。


芸芸聊養生


不傷為養,這觀點太對了。


家在山東那旮沓


這個要根據孩子的具體體質來。大原則是,三餐規律,營養均衡,水果適量,垃圾食品少吃或者不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