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曾建立世界第三大殖民帝國,宰相卻說殖民地無用,為什麼?

大家知道,公元19世紀是個殖民世紀,在這個世紀以英法為代表的歐洲列強幾乎把整個世界都變成了自己的殖民地。而英法這兩個當時最大的殖民帝國領土面積更是分別達到了3550萬平方公里和1150萬平方公里,加在一起佔地球陸地總面積的31.5%,也就是接近三分之一。但和這兩個國家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公元19世紀末的另一個歐陸強國德國卻並沒有建立特別龐大的殖民帝國,而且在德國曆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的“鐵血首相”俾斯麥還曾公開表示自己對殖民地沒興趣,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俾斯麥沒有興趣的原因

俾斯麥確實曾經多次表示過自己對建立殖民地沒有興趣。比如他曾在不同場合說“我不是貪婪殖民地的人”以及“我對殖民地仍然像以前一樣輕視”。而且他還詳細解釋過自己為何對殖民地沒興趣,表示海外殖民地完全沒有必要,而獲取殖民地的過程更是對人力和金錢的浪費,維持、建設和保衛這些殖民地也是得不償失的。而且他還認為,德國人所適應的官僚體系和多數殖民地所在的熱帶地區並不協調,因為熱帶地區的人生性散漫,所以建立海外殖民帝國並不適合德國。

德國曾建立世界第三大殖民帝國,宰相卻說殖民地無用,為什麼?

德國首任宰相俾斯麥

而在英法西葡等國通過數百年努力建立起了龐大的海外殖民地,而且為了擴張多次在彼此之間爆發傷亡慘重的激烈戰爭的公元19世紀,俾斯麥的這種態度確實堪稱是一股清流了。而且更難得的是,德國在當時還確實做到了言行一致,並沒有在海外建立殖民地。但為什麼德國對海外殖民地的看法和英法德國這麼不一樣,這裡面有什麼隱情嗎?

當然有,其實只要稍微瞭解一些那個時代德國的處境和之前的經歷,就明白俾斯麥為何這樣說,德國又為何這樣做了。因為德國和英法在公元1871年之前是有本質不同的。英法兩國都是歐洲最早建立的民族國家。從公元1534年英國議會通過《至尊法案》,與羅馬教廷決裂之後,英國事實上就轉型成了一個民族國家。而法國在公元1685年發佈《楓丹白露敕令》,開始排斥新教徒之後,也基本上轉型成了一個民族國家。建立民族國家其實也意味著這兩個國家在其君主的統治下實現了統一,有了比較強大的中央政府,所以這兩個國家在之後拓展海外殖民地在中央政府的強力支持下進行的都比較順利,這才造就了英法龐大的海外殖民帝國。

德國曾建立世界第三大殖民帝國,宰相卻說殖民地無用,為什麼?

德國統一之前的形勢

但德國的情況就很不一樣了,德意志地區是歐洲封建制度的代表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區域,所以其封建力量在歐洲是最強的(注意在歐洲封建制度和絕對君主制度是兩個概念)。因此德意志地區可以說是西歐最晚才建立了民族國家的地區,晚到什麼時候呢?就是公元1871年,所以在兩年之後當上了德國宰相的俾斯麥才成為了德國首任宰相。在此之前,德意志地區的不同公國和城邦其實也曾經嘗試過在海外佔領殖民地,比如普魯士和勃蘭登堡在公元17世紀末和18世紀初曾分別在非洲的加納、毛里塔尼亞和貝寧以及南北美洲建立過殖民地,但因為其自身的相對弱小,最終都在經營幾十年之後以失敗而告終。

德國曾建立世界第三大殖民帝國,宰相卻說殖民地無用,為什麼?

勃蘭登堡曾建立的非洲殖民地

而在德國統一之後,雖然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具備了在海外爭奪殖民地的實力,但此時的問題卻是,在海外已經沒有多少殖民地可供德國爭奪了。而且此時統一的德國剛剛建立,內部不同公國和城邦的矛盾還沒有完全平息,法國還虎視眈眈地想肢解德國,如果此時再因為爭奪海外殖民地同英國發生衝突,那麼新生的德國自身的生存都可能面臨危機。所以俾斯麥此時的表態其實只是為了不輕易樹敵而有意示弱,在很大程度上並不代表他本人和德國的真實意圖。

俾斯麥創建德意志殖民帝國

但在俾斯麥嘴上說對殖民地沒興趣,實際上卻非常清楚地認識到了德國不在海外搶奪殖民地在當時根本不可能有真正發展的。所以其實他只是在等待時機而已。進入公元1880年代之後,德國在俾斯麥的經營下羽翼漸豐,特別是在公元1882年,德國與奧匈帝國和意大利結成三國同盟,成功地孤立了法國,德國自身的生存問題徹底無憂之後,俾斯麥立即在公元1884年邀請奧匈、比利時、丹麥、俄羅斯、法國、荷蘭、葡萄牙、瑞典、挪威、西班牙、意大利、英國、美國和奧斯曼等十五國代表,在柏林召開了柏林西非會議,商討在非洲建立殖民地與發展貿易的問題,也就是瓜分非洲的問題。

德國曾建立世界第三大殖民帝國,宰相卻說殖民地無用,為什麼?

俾斯麥主持召開的柏林西非會議

而柏林西非會議最終就瓜分非洲的原則達成了共識,如在非洲沿海與內陸地區建立殖民地的不同規則,以及貿易規則等。之後德國就開始甩開膀子全力投入搶奪殖民地的行動之中了。但也許是因為俾斯麥之前一直還表態對殖民地沒興趣,顧及到轉向太急面子不好看,所以他當時並沒有立即公開動用德國的國家機器拓展海外殖民地,而是仿照英國和荷蘭等國玩過的“東印度公司”的老套路,為一些在海外以商業名義為德國擴張領土的“私人”公司提供支持,讓這些私人公司作為德國海外擴張的馬前卒,在非洲建立起了德意志帝國最早的殖民地。而且在當時俾斯麥還覺得,讓私人公司去佔領和經營殖民地,其利潤率也比德國國家機器直接介入要高。

德國曾建立世界第三大殖民帝國,宰相卻說殖民地無用,為什麼?

柏林西非會議前後非洲的殖民地形勢,左邊的灰色地帶都還沒有被殖民,右邊的黑色地帶是德國殖民地

公元1884年,德國東非公司成立,並在俾斯麥的首肯下迅速在今天肯尼亞境內的威圖蘭地區建立了保護地,之後還從桑給巴爾蘇丹賽義德手中以租借名義獲得了一塊沿海地區的控制權。但這個公司的殖民地很快爆發了大規模暴動,剛佔領的土地險些全部丟失,最後還是在德國海軍的直接支持下才勉強保住了達累斯薩拉姆和巴加莫約兩座城市。而從公元1889年開始,德國政府就直接介入了東非殖民地的統治。在同一時期,在西南非、西非和大洋洲,另外幾個德國“公司”也分別建立了幾塊屬於德國的殖民地。而到公元1891年,在德國的這些殖民公司明顯已經壓制不住當地的局勢之後,德國政府正式接收了德屬東非、德屬西南非洲、德屬西非和德屬新幾內亞殖民地,德國也正式撕破了對海外殖民不感興趣的偽裝。所以其實德意志殖民帝國就是在俾斯麥治下建立起來的。

德國曾建立世界第三大殖民帝國,宰相卻說殖民地無用,為什麼?

德國人從被其強佔的青島發回本國的明信片

此後,在公元1890年代,德國又把大洋洲殖民地進一步擴大,將薩摩亞和馬里亞納群島也納入其中,同時還把目光投向了當時孱弱不堪的中國,先後以各種方式強佔了中國的青島、膠州灣和煙臺,並將華北地區都視為自己的勢力範圍,也就是將其視作了未來進行擴張的優先地區。這樣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德國也已經在非洲和亞太地區建立起了265萬平方公里的殖民帝國,在當時全球的殖民帝國裡,已經僅次於英法,排名第三了。

德國曾建立世界第三大殖民帝國,宰相卻說殖民地無用,為什麼?

一戰之前的德意志殖民帝國


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使德國的海外殖民地被全部剝奪,德國苦心經營了三十多年的殖民帝國被完全肢解。後來德國在二戰中想通過擊敗歐陸敵人鹹魚翻身也被挫敗,德國的殖民帝國夢想最終以失敗告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