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戶播種的玉米,出現紅苗是什麼原因?

農友君


農戶播種的玉米,出現紅苗是什麼原因?

俗話說,“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村裡的農戶,在清明之後就陸續開始種植玉米。但是,每年村裡大爺大媽在種玉米的時候,經常會出現紅苗或者紫苗的現象,一般發生在三四葉的時候,具體表現為葉片發紅、發紫,嚴重時根基也會出現紫紅色。如果不加處理,可能會導致玉米苗死亡,給種植帶來極大的損失。尤其是大規模種植的農戶,出現這類情況的時候,總是非常焦急。那麼,為什麼會產生紫紅苗呢?出現這種情況該如何防治呢?指尖三農家以前種過好幾畝地玉米,也出現過這種情況,之後諮詢專家得以解惑,下面就為你解答。

一、為什麼會出現紅苗現象?

玉米苗出現紅苗的原因有很多種,如果我們仔細分辨的話,會發現出現紅苗會有很多共同的特徵,主要包括以下情況:

1.由於在出苗後出現倒春寒,氣溫較低引起紅苗

這個主要是氣候原因,由於有些地方,在玉米出苗之後,出現倒春寒的天氣。或者,有些農戶為了追求早播,在清明節前十幾天就開始播種,由於清明前後氣溫不穩定,出現低溫天氣。根據科學研究,氣溫低於10°C就會影響玉米苗的生長,加之氣溫過低,土壤結塊,養分難以輸送,導致玉米苗出現發紅、發紫的現象。這種情況,如果不是低溫導致的無法恢復性損失,一般在氣溫升高之後,可以恢復。

2.土壤營養不足,或者沒有及時施肥,導致玉米苗缺磷

由於土地,長時間頻繁種植,導致土壤營養缺失,主要是氮、磷供應不足。或者,由於低溫、光照不足或者降水較多,導致營養供應緩慢,影響玉米苗的養分吸收,致使玉米代謝受到影響,滿足不了生長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玉米苗需要加強相關肥料的施用,避免缺少關鍵養分。

3.由於病蟲害,導致玉米苗中毒

長期,農田在種植過程中,由於藥劑使用不當,過量或者不當使用農藥,導致玉米苗中毒,也會產生紅苗的情況。當然,也有可能是地下的病蟲害導致的,病蟲咬食玉米根部,導致玉米苗吸水和營養受阻,影響玉米苗內部新陳代謝,產生大量的花青素苷,產生紅苗的現象。

二、如何防治,避免或者挽回紅苗呢?

所有種植玉米的農戶,最關心的還是如何預防出現紅苗,以及發生紅苗之後如何補救。根據以上的原因分析,要對症下藥。1.如果是由於倒春寒導致的,一般要避免過早播種,可以在4-6月播種,溫度適宜,最為合適,當然有些有條件的也可以選擇地膜的方式來避免溫差變化。2.如果是由於玉米田水量過多,要注意及時排水,避免由於積水導致的紅苗,同時當出現紅苗養分不足的時候,也可以適當追肥,保證玉米養分充足。3.為避免由於土地長期播種,要適當休耕或者輪作,既可以保證土地及時回覆養分,又可以減少和預防多種病菌的侵染。

總之,玉米苗出現紅苗的因素很多,要避免過早播種出現的低溫侵害、適當休耕或輪作保證土地養分、合理施用農藥化肥避免玉米苗中毒或者缺養分。種田不易,科學種植,保證種植的產量。這就是對這個問題的解答,如果你有不同的觀點,歡迎發表你的看法。


指尖三農


你好朋友:玉米出現紅苗很常見,在我們華北地區大田玉米種植區,紅苗現象不在少數.既然問題直指,咱們就直指問題.

玉米紅苗的主要症狀表現:

在玉米幼苗3葉期至5葉期內,幼苗植株發生長勢不足、瘦弱緩慢,植株根莖以及葉片呈紫紅色,長到7葉至8葉期仍不褪色,且伴有苗根不粗壯,側生根較少,次生根小根甚至不生長,玉米苗的這種表現我們稱其為玉米紅苗現象.

這種現象短時間內問題還不大,如果持續時間過長則會造成玉米植株矮小、根系活力不旺、葉片葉綠素含量低容易造成減產低產.

紅苗病因造成原因大數據分析:

近年來隨著玉米緊湊型品種大面積推廣,播種密植、多年連茬以及雜草地溫等影響,造成土壤各種元素流失,缺素症嚴重導致.

發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1、土壤墒情不足,含酸、鹼過高,含磷成分較低,磷是形成植物細胞核的必須物質,缺磷就會造成細胞分裂受阻、細胞增殖緩慢.因而對農作物生長髮育造成延遲,根葉會逐漸由綠緩變成紫或紅色.

2.低窪地塊或雨水過於充足甚至造成積水,田間排水不力,土壤溼度大嚴重影響了根部對氧的需求,呼吸代謝生長受阻,有機質分解緩慢,氮磷元素釋放受阻,使幼苗不能紮根吸收養分,從而導致植株營養不良,株、葉發紅發紫.

3.來自於病蟲害,尤其是地下害蟲,在幼苗期間地下害蟲較容易咬傷根部,造成幼苗根部受損,致使根部吸水、吸肥能力減弱,導致幼苗植株葉片發紅發紫.

4.藥害濫用造成,藥物的過於噴施會造成玉米體內糖轉化代謝受阻,從而產生大量花青素苷,形成紫紅色苗.

5.地溫以及土質造成,土質屬於重度粘土質,不利於根部生長;地溫低俗稱“倒春寒”尤其在東北地區容易出現,但是這種情況隨著地溫升高,紅苗現象會慢慢緩解消失.

紅苗現象的預防措施:

1.對於缺磷土質地塊配合有機肥的情況下加施過磷酸鈣20公斤每畝,

2.對於低窪地塊挖排水溝,做到雨停水乾,田不積水.

3.對於地下害蟲最好的方法是使用包衣玉米種,或防蟲藥劑浸種、拌種.

4.做到不在幼苗期爛施藥物

發現紅苗症的救治措施:

第一步:葉面噴施含黃腐植酸成分的葉面肥一到兩次.

第二步:增施磷肥元素,葉面採取噴施磷酸二氫鉀一到兩次,間隔7天一次即可,磷酸二氫鉀遇鹼性可轉化為磷酸氫二鉀,磷酸氫二鉀遇酸又可形成磷酸二氫鉀,酸鹼變化的緩衝使植苗細胞原生質保持穩定,有利於植物生長.從而為以後穩產高產打下基礎.


紀錄平凡


玉米在我們這整片種植的不多,多為零星於菜地,田角種植,因為種植不多一般不作意這些小事,常常見到點播生長出紅玉米苗,後來長長它自己也會返青長好。



那一年剛做完了袋栽香菇棒,等撤了棚,將菇棒深翻入田中,浸泡發酵幾天後,一晚(中稻)己經過了時間,只有到良種站搞一點秋玉米來點種,那個有一畝七分田,趕緊開開溝,播下了玉米。待長出3一4葉時,全塊田中均出現紫色莖,紫色葉子,這下慌了,到良種站問了問,怎麼是紫色玉米種,技術員說不是的,也隨著我來到田間。


他說

1,這田剛深翻入菇棒發酵過,旁邊的田又是種植水稻,透水很厲害,整個泥面都有苔蘚生長,排水不好,土壤溼度太大,影響剛出玉米根系呼吸,根生長受阻,玉米營養吸不上莖葉,造成營養不良而發紅,發紫。需要深開排水溝,乾燥土壤。

2,這田雖入土菇棒發酵了一下,但原田埂的一些地方,都沒消毒滅蟲,原都生長於菇棒中蛀蟲,躲藏在田埂裡,待發酵後,開了排水溝土壤稍乾燥,這些蟲害又回到播種玉米塊上了,因為沒有雜草,僅有玉米生長,那都進入玉米幼苗嫩根吸收營養,導致玉米苗,一面大,一面小,小面始發紅紫,後來大面也染上了。需打一次土壤農藥,消滅這些蟲害。

3,土壤翻入大量菌棒,反而這些土壤中氮,磷,鉀肥不平衡,前期玉米幼苗缺磷,葉片由莖一絲絲紅起發展到葉片紫紅色,讓我施些過磷酸鈣。

經處理,開深排水溝,不地下蟲,追施磷肥,生長到7一8葉時全部返綠,那年玉米產量還是很高的,收了三千餘斤(1,7畝)。


老艾葉


玉米出苗後,苗葉邊緣變紅,是缺少元素所致。

這種現象一般在生長期4到6個葉出現,導致苗滯長。

其實大田玉米這種現象並不多見,而常見的是制種田。

缺乏元素多為鉀,鋅磷為常見,想弄明白缺哪種元素,縣級農技推廣站既可鏗定。

鏗定後應立刻噴霧葉片所缺元素來的快,同時結合根部施肥。

發現早,防治早不會造成減產。

如果因溫度低而導致1到2個葉發紅,根本不用去理會。2012年倒春寒一場嚴霜曾倒致遼西玉米整棵被霜打死,只剩根部,專家,電視都強調毀種,說不毀既使長了杆秋天也不不會結棒。但絕大部分農民態度還是觀察一下。5夭後,奇蹟發生,又長了新葉,十天後遍地皆綠,秋天產量不但沒減產,反而高產。這就是我們所崇拜的專家!真不知該給他們唱些什麼讚歌!所以地溫低導致個別葉片發紅,對豐產豪無影響。

蟲害造成葉片發紅,黃與缺元素區別很大。

蟲子咬了根部,不止變色,還打蔫。但只是個別株,而不是整個地塊。這類苗是必死,只能挖出害蟲,通常是金針蟲與蠐嘈。挖出蟲後移栽新苗。


海納百川21210


玉米在3到4葉期出現紫苗或紅苗,有的到玉米7到8葉時仍不退色,嚴重時整個葉和莖均為紫色。(1)土中缺磷,滿足不了玉米苗期的生長要求,跟系生長受阻,幼苗生長緩慢,有於幼苗體內磷的含量卓漸下降,故葉片有暗綠變紅或紫。(2)田間積水,土壤溼度過大,影響根部的呼吸,代謝作用,根系的生長受阻,導致營養不良。(3)幼苗被地下害蟲咬傷,吸水吸肥能力變弱,導致幼苗變弱,形成紅苗。(4)藥害,蟲害等引起玉米苗體內糖代謝受阻,產生大量的花青素苷,形成紅色苗。

防治措施。(1)早施磷肥,播種時帶10到15公斤磷酸二氨做種肥。(2)正平土地,做到雨停水乾,田不積水。(3)做好地下蟲的防治使用包衣種子。(4)對於播種過淺或早苗,及時澆水。中耕鬆土保墒,以促狀苗。(5)如果在田間已出現紅苗,可葉面噴施300到500倍的磷酸二氫鉀加碧力2到3次每隔三天噴一次 ,病情可得到緩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