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縣張家灣鎮:穩抓主導產業 實現群眾增收

今年以來,張家灣鎮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2019年春季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結合鎮農業農村工作實際,按照鎮黨委、政府提出的“穩煙強蜂、擴稻增驢、種草興畜、以體促旅”產業佈局思路,謀劃全鎮春季農業生產,為全年農村農業工作奠定了良好的開端。

富縣張家灣鎮:穩抓主導產業  實現群眾增收

富縣張家灣鎮:穩抓主導產業  實現群眾增收

穩煙強蜂,群眾增收新起點

張家灣鎮黑水寺、小山子、王家角、炮樓村繼續穩定412畝地膜烤煙種植。此外,利用自然資源條件優越,山林面積大,植被保護良好,適合養殖蜜蜂的特點,大力發展中蜂養殖,要求各村至少培育建成100箱以上規模養殖示範點1個。按照“優先專業村、優先大戶”的產業扶持思路,實施發放蜂箱的扶持政策,同時積極抓好炮樓、川莊、楊家灣3個示範村建設,年底實現中蜂養殖每村超600箱規模目標,並以村黨支部為引領,成立專業合作社,在技術服務、銷售等環節為群眾提供服務。

富縣張家灣鎮:穩抓主導產業  實現群眾增收

富縣張家灣鎮:穩抓主導產業  實現群眾增收

富縣張家灣鎮:穩抓主導產業  實現群眾增收

擴稻增驢,優勢產業新發展。

張家灣鎮在楊家灣、和尚塬、川莊、王家角、炮樓、小山子、黑水寺7個行政村,共恢復稻田1060畝,是歷年來涉及村組最多,恢復面積最大的一年。期間,鎮政府積極協調渠系、修壩、引水、育秧、機械等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確保栽種前,全面完成各項籌備工作。鎮黨委、政府對新恢復稻田,按照每畝補助有機肥一袋、負責提供托盤的辦法,對積極恢復水稻種植的稻農進行扶持,同時,積極鼓勵群眾(貧困戶)加入合作社,大力發展富硒大米、稻鴨共養生態大米,提升稻米品質。按照縣委、縣政府扶持毛驢產業發展相關政策要求,張家灣鎮廣泛宣傳,積極行動,現有毛驢養殖量達到984頭,建成50頭以上毛驢養殖示範點4個,其中300頭以上養殖企業1個。張家灣村正在建設400頭以上規模養驢基地,輻射帶動川莊、王家角、和尚塬等村的毛驢養殖業發展,有意願養殖戶可以現金入股或者由合作社代養,年底實現分紅,養驢合作社則提供場所、技術服務、售銷渠道。

富縣張家灣鎮:穩抓主導產業  實現群眾增收

種草興畜,舍飼養殖新出路

為了進一步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實現傳統放養向舍飼圈養的轉變,張家灣鎮實施菌草、苜蓿種植“雙千計劃”,由鎮政府免費提供苜蓿種子、菌草種苗,主要集中在埝溝、大東溝的八卦寺、水磨坪、三城、石場子、瓦窯溝5個行政村進行栽種。每村建成30畝以上連片苜蓿、菌草種植示範點各一個,示範帶動養殖戶,看見效益,轉變觀念。其中,三城村在村黨支部帶領下,率先成立“富縣生態三城農牧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從湖羊養殖項目入手,大力推廣發展菌草種植,推行支部+合作社+貧困戶+託管模式,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並通過輻射帶動瓦窯溝、石場子等村舍飼養殖的發展。

富縣張家灣鎮:穩抓主導產業  實現群眾增收

以體促旅,產業融合新突破

2018年,張家灣鎮在富縣創建陝西省全民健身示範縣活動中起到了示範作用,列入了全省特色體育小鎮創建計劃。秦直道穿境而過,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厚重的歷史脈絡,再加上成功承辦了“第四屆秦直道自行車賽”、“首屆房車露營大賽”等體育賽事,以體育賽事帶動旅遊,從而為張家灣鎮產業格局帶來新突破、新契機。此外,張家灣鎮黨委、政府積極推進川莊“田園綜合體”建設,發揮水稻連片種植規模效應,實現農業與旅遊業融合發展。利用體育賽事帶來的客源,深入挖掘觀光旅遊潛力,最終形成集自然觀光、農戶生產生活體驗、特色農產品產銷、休閒垂釣等項目,增加群眾的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