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十年前去世,現在兒女都已成家。60歲的母親要找個老伴,如果你是兒女會支持嗎?

盤錦陽哥


完全支持!

60歲的母親年齡還不算太大,應該有屬於自己的幸福,自己的情感生活。

父親去世,兒女已成家,留下母親孤身一人,有個人陪伴,那該有多好!

人誰不希望有一個快樂的人生?而快樂的前提是首先不孤獨,而解決孤獨的最佳選擇是找老伴,老伴不僅能與之朝夕相伴,同時也能帶來“異性相吸”這種特有的生活興趣,對一個人的精神生活是一種獨有的、不可替代的給予,做為子女應當充分理解母親的這種情感需要,給予積極的支持才是最大的孝敬。人一生除過親情,情感生活也應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儘管隨著年齡的增長,激情可能會減弱,但精神的撫慰,朝夕的相伴卻一點不能少,少了,就會像缺了什麼東西似的,讓心情壓抑,讓寂寞環繞。

過去曾有一種傳統的舊觀念,覺得一個人年齡大了,再找伴侶“有點丟人”,特別是在農村這種觀念甚濃,現在雖有所改進,但依然還是放不開,一些喪偶的中老年人對此本就心有顧慮,如果再遇上子女反對,也就只能作罷,晚年生活甚是淒涼,雖然一些子女會很孝順,但即是如何孝順,也無法替代老伴

的作用,一個人的感情世界裡最好的陪伴只能是自己的另一半,這個親情也替代不了!

還有一種觀念,認為喪偶後,再續新緣是對逝者的不敬,因此,一旦再找伴侶,就會遭到反對。其實這個大可不必,敬不敬,尊不尊在一個人的心裡;好不好,念不念也在內心中,真不好,即是不再找伴侶,也一樣會不好,一樣會忘的乾乾淨淨。如果真好,即是找了新伴侶,也會時常想念前夫(妻)的,愛,敬,思念皆在一個人的心中,追求那種表面的形式一點意義也沒有。

所以,“父親十年前去世,現在兒女都已成家,60歲的母親要找個老伴,如果你是兒女會支持嗎?”當然支持,完全支持,為了母親的晚年幸福不僅僅是支持,還有竭盡全力,千方百計促成,這樣才是合格,孝順的兒女。


木子一一劉旭春


會支持的。

我的父親2000年正月十九去世了,母親今年94歲了,身體很好,耳不聾眼不花,說話聲音洪亮,思維清淅。只是背有些駝了。

父母是小時候(三、五歲)定的娃娃親,雖然父親受過高等教育,而母親沒上過學,兩個人後來因父親去了三線工地(父親是搞建築的)二十多年南北兩地分居,但仍然相親相愛,從未吵過嘴、拌過架。

父親去世後,母親不願離開家,她留戀兩人生活的地方,我只好在孃家陪她。沒事時,母親總愛翻看老相冊,給我講她倆年輕時的趣事。雖然她倆一生聚少離多,但仍有許多珍貴的往事回憶。

講這些事情時,媽媽臉上表情很溫柔,眼睛睜得大大的,好象瞬間年輕了許多似的。

後來母親就到我家生活,雖然我們姐弟繞膝承歡,孩子們也很孝順,但我時刻感到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父親在媽媽心中的位置。年輕夫妻老來伴,失了伴的孤雁真的有說不出的傷心。老年人的孤獨是任何兒女也無從改變的。

如果你們的母親6o歲,她想找個老伴,做為兒女千萬別阻攔!有道是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60歲,現代人看還算不太老,為什麼不去尋找下半世的生活目標呢,活到80歲,夕陽西下還有20年好光景呢!

相扶相攜、互愛互助、病榻前殷勤照料,體貼關愛,這些都不是兒女能代替的。

老年人最怕的是孤獨,世上最苦是孤雁,尤其現在兒女多在忙事業、上班掙錢養家、侍養孩子,有幾個能日夜相伴在媽媽身邊呢?有個老伴,白天上街買菜、飯後遛彎、晚上一塊看看電視、說說老年人感興趣的話語,時間打發得很快!有個頭疼腦熱的,互相照顧、一心一意!省去兒女多少麻煩,何樂而不為呢?

那些反對父母再婚的,多數受傳統觀念影響,怕丟人、怕人說兒女不孝順,媽媽改嫁了!真正為老人著想,千萬別這樣做!夕陽下霞光,照樣燦爛!



包絮


應該支持。我的鄰居就是一個失去老伴的人,她四十多歲失去丈夫,一個人靠著做小生意,給人家當保姆,把四個女兒拉扯成人。最後女兒們都出嫁了,只剩下她一個人守著諾大的一套房子很是孤單。

後來認識了一個學校離休的校長,一來二去的兩個人有了結婚的念頭。她的女兒們看著母親形單影隻的樣子,很是心疼。最後就答應了母親的要求,還好男方的兒女也同意這件事。因為他的兒女都在國外,遠水解不了近渴,也希望父親能有一個老伴陪伴照顧。

於是兩家的兒女們把各家的財產劃分清楚以後,就結婚在一起搭夥過日子了。男的把工資卡交給了她管理,兩個人之間互相照應,有個病也是互相伺候。現在在一起已經快二十年了,過的挺好的。





123春之花


少來夫妻,老來伴,如果六十歲的母親想找一個老來伴,做兒女的會舉雙手同意。

今年過年,弟妹的老爸老媽來到他們家小住,看著八十多歲的老兩口還能一起攙扶著,散個步說個話,心中就好生羨慕,想著自己八十多歲的老母親已經孤單了十多年了,也從沒和她聊聊這個問題,只是看她在父親去世後變得讓自己無比的忙碌,近七十歲了還去上老年大學,不上課的日子每天都能練琴三四個小時,小半年的時間終於把五線譜啃下來了,一年後“瀏陽河”已經彈得有模有樣了。想想那段日子,母親就是靠著這個打發了無數個日日夜夜,也趕走了無數個孤獨與寂寞,儘管有兒有女,但我們都上班也不在身邊,兒女再多也不如身邊有老伴知冷知熱的,一起勞作一起吃喝,吵吵鬧鬧的,日子也會過得有滋有味。

所以,如果六十歲的母親自己內心願望強烈,就想找個伴,以免晚年生活寂寞孤獨,那做兒女的就應該積極支持,只要老母親老年有所依,有所樂,那就是咱做兒女的對母親最好回報。


書口木子


應該支持。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母親最缺的應該是陪伴,別讓我們的媽媽感到孤獨。我父親雖然健在,但是在我二姨身上給出了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前年二姨父在幹活的時候突然腦梗,癱在床上動不了,二姨精心伺候了一年他還是去年臘月撒手而去。三個兒女都想接二姨去自己家裡,但二姨不想去。她覺得去了會給兒女添亂,而且找不到家的感覺。就這樣一個人孤零零地生活在老家,兒女們偶爾回來看看她。

去年暑假我回老家特意去看了看二姨,半年不見她就衰老了很多,人也變瘦了。看見我非常高興,但是話裡話外總是一個人生活太寂寞,想念二姨父活著的時光。我就提議不行再找個老伴,她連連搖頭,覺得兒女們不會答應的,何況二姨父屍骨未寒。沒人陪伴的二姨讓人看起來那麼可憐和孤單。


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

樓上的阿姨有五個女兒,都早已出嫁,老伴死了十年多了。我經常聽到她在陽臺上給她女兒打電話,說想她們了。她女兒說什麼聽不見,偶爾會來看她。老太太太一個人無聊了,總是一個人在樓底曬太陽,看到人也不愛說話。

大約過了倆禮拜我看到她居然挽著一個老先生的胳膊,倆人手裡拎著菜,看到我遠遠就跟我打招呼。整個人和以前幾乎是判若兩人:眼睛有了幸福的神采,臉色變得紅潤。他倆低聲地交流著,互相攙扶著上樓,那一刻我才知道對於老人來說有個伴是多麼重要。

如果有一天我父母剩一個人,我會支持他(她)找個伴。人生實屬不易,沒有什麼比讓他們開心更重要!


一飛沖天的軒


如果說父母的感情非常好。走了老伴,走不出來那個陰影。就可以考慮再找一個老伴兒。在老家的曾經一位同學的母親和父親的感情非常好。父親得的是癌,而且還是三個月之後就走了。走的太急,母親的反應一下受不了。每天以淚洗面。子女在外邊工作。也經常回來陪她,但是她母親經常不讓子女在身邊。經常一個人以淚洗面。子女又不在身邊。打電話也不接。這樣的情況有半年時間之多。後來就又找了老伴兒,才慢慢有所好轉。如果父母的心靈空虛,也許老了會考很快。有個人說話的話也許會好一點。


寶貝jiayuan


我會支持,完全支持,人老了有個伴多好的。

我父親現在去世已有二十幾年了,那時我母親50多歲,父親去世了,母親過著孤單的生活真不容易,我記得我父親去世五年吧,我們兄弟三人都成家了,有人來提起給母親找老伴的事,當時我們都支持她找個伴,但是她為了我們,為了整個大家庭她卻放棄了,在後來我們聽到她說,找個老伴怕拖累我們,減輕我們的負擔,自己卻過著孤獨的老年生活,二十幾年來每天都在擔心我們在外過的怎樣,生活過得好不好,可憐天下父母心。

人老了有伴就幸福快樂,有伴不感到孤獨,有伴就有說有笑的,祝天下的母親節日快樂,有伴終身。


人生如夢158167915


母親有這樣的想法,我肯定會支持了!

老伴,老伴,其實,人到老了,才更需要有人來陪伴。

兒女再孝順,也有自己的事業和家庭,他結婚後,就要對家人負責,雖說老人和孩子一隻是左手,一隻是右手,但他們的精力有限呀!不可能面面俱到,這時,為單親的老人找個伴侶,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何樂而不為呢!

我的大伯哥前些年去世後,嫂嫂剛五十多歲,過了兩年,想找一個老伴一起生活,可兒子不同意,認為孫女都有了,不但覺得丟人,說也對不起他爸爸。

我耐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仔細地分析了利害:她的母親還不算太老,人生還有幾十年,一個人過完未免太孤單了!他們常年外出,母親一人在家,有個頭疼腦熱的,連個端茶送水的都沒有,他的爸爸就是自己在家去世的;至於別人有閒言,更不用理睬,生活是過給自己的,不是過給別人看的。說是丟人,更是一種舊的觀念,都什麼世道了?

聽了我的一席話,侄子接受了他母親的做法,不久,找到了一個比她還小七八歲的離異男子,兩人夫唱婦隨,每天過得樂樂呵呵的,生活得很是幸福。

所以,只要母親有這種意念,做兒女的應該給予支持,畢竟,讓母親過得更幸福也是我們的心願。


春花秋月4780


支持啊!兒女都已成家,立業,有各自的生活,就算跟老母親一起生活,照顧她的飲食起居,但老人心裡始終是孤單的,如果兒女工作忙碌,那老人就可以說真的是形單影隻了。

我每天接送孩子的時候,總能碰見一個老太太,也是接送小孫子,她老伴去世多年,自己獨居,有兒子但是害怕一起住會影響小兩口的感情,自己就住老屋,每天早晚趕去兒子家接送孫子上下幼兒園。她說這樣挺好,又能幫忙帶娃,還不影響彼此的生活。

有時候也能碰見她跟老姐妹出去買菜什麼的,但是更多時候就是一個人。去年暑假,她一個人逛超市,說是兒子一家出去玩了,叫她去,她不想湊熱鬧,天又熱,不想奔波。今年五一,在公園遠遠的就看見她一個人混在老老小小的人流中,她說兒子帶娃去媳婦家了,媳婦家在延安,順便再逛逛,她就不去了。

所以,老人的孤單不是兒女給多少錢,給多好的居住環境,多孝順有出息,老人的孤單缺個有共同語言的老伴,一起買買菜,逛逛超市,溜溜腿,甚至有個能跟她拌嘴的人,就這麼簡單。

不過,有個前提,不要被騙了,兒女可以支持他們在一起,但是一定要搞清楚對方底細,婚前財產要各自公證,確保對方真的是目的單純的就是找老伴。


天天天使1


會支持的,你的母親才60歲,年齡不算大,俗話說,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即使兒女有那個孝心,但是各有各的家庭,各有各的事業,現在年輕人的工作壓力又很大,沒有時間去陪伴孤獨的母親,孝順老人不只是給她錢,或者給她買很多禮物就夠了,關鍵是精神上的孤獨,平時沒有人跟她說個知心話,如果兒女不在身邊,有個頭疼腦熱,也沒有一個端茶遞水的,一旦有病,沒有親人在身邊,是很危險的。我的一個大爺在農村,兒女一大群,自從我大娘去世後,他就自己單獨過日子,兒女也很孝順,有空就回家看看。去年冬天,我大爺感覺頭很難受,就給我大哥打電話,撥通了號碼沒來得及說話,大爺就暈了過去,幸虧我大哥趕去的及時,大爺腦梗了,再晚一點就就出事了。作為兒女應該支持老年人找老伴,兩個老人互相照應,自己在外面工作也放心,這也是一種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