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農村父母都不願意把孩子留個奶奶身邊,非得自己帶孩子,嫌奶奶太髒了嗎?

Fan757125


農村父母不願意把孩子留在奶奶身邊,這個問題,問的有些“何不食肉糜”!

留守兒童的問題,一直是大問題。出外打工的年輕父母,總是迫不得已才會把孩子留給老人帶。

或許題主是想說,思想上不願意。畢竟許多打工的,但凡有條件,都願意帶著孩子。這真跟老人沒關係。說是農村父母嫌棄老人也好,嫌棄農村的環境也好。畢竟,在教育孩子問題上,農村的老人,的確與社會脫節了。出去打工的父母,本就是羨慕嚮往更美好的生活。怎麼可能不希望孩子能過的更好,融入更好的環境呢?

題主是否因此有了農村父母嫌棄老人的思想?這個,真要不得。這是社會發展造成的。

其實,以前的社會,講多子多福。新中國成立後,因為工作需要,開始全國範圍的人口流動。許多農村父母都是要把孩子留一個在身邊的。有些因為工作原因去到外地安家立業的子女,有些父母會把他們的子女,孫輩要一個,養在身邊。目的是想讓孩子經常跟家裡聯繫,記得根。

許多事情,尤其是現代社會,人的力量是很弱的。


愚木居士


都的意思是全部,所以說農村父母都不願意把孩子留在奶奶身邊,這是不對的,比如我們村裡很多孩子是跟著奶奶長大的,應該說髒是個人習慣,農村奶奶並不是都很髒,有很多奶奶乾淨利索勁不比城裡人差。


那麼那些不願意讓孩子跟著奶奶的農村人,非得自己帶孩子的人是什麼心態呢?今天咱就用農民的眼光和想法來說說這個事。

生完孩子後,現在的年輕人應該繼續出去上班掙錢,幫老公分擔一下家庭重擔,只是把孩子交給農村婆婆是很多人不太願意的,為啥?嫌農村婆婆髒嗎?可別冤枉人啊,不是嫌婆婆髒,也不排除有個別農民家裡髒亂的,會被媳婦兒嫌棄,只不過大部分小孩子的父母是嫌棄農村條件不夠好,孩子除了玩泥巴石頭,幾乎沒什麼室外玩耍的條件。

把孩子放在農村跟著奶奶,只需要半年時間,咱再看看孩子,整個黑不溜秋的農村娃子,衣服不夠乾淨,因為孩子喜歡跟著奶奶到地裡玩,很多習慣和爺爺奶奶相似,農村人只知道幹活,不太注意各種生活細節,因此在帶孩子這上面,認為孩子只要吃飽喝足,不生病就好,在教孩子學習知識這塊,農村奶奶做的不夠。


豆豆是奶奶在農村帶大的孩子,幼兒園也是在村裡幼兒園,於是到了讀一年級時,豆豆父母把豆豆接到了城裡,剛進城的豆豆一開始各種不習慣,小朋友們明顯也排斥他,跟個小黑炭似的,記得豆豆媽媽第一次去給豆豆開家長會時,班主任特別接待了豆豆媽媽,老師自我介紹以後開口問豆豆媽的第一句話是:你們家孩子是在農村跟著奶奶長大的吧?

當時豆豆媽就覺得臉一紅,尷尬的說道:我上班沒空帶孩子,所以把豆豆送給農村的奶奶帶的,這孩子在學校不聽話嗎?原來豆豆在學校裡特好動,上課的時候喜歡各種搗亂,自制力不好,下課還喜歡跟老朋友打架,同學們都不喜歡跟他在一起玩。

豆豆的情況在學校維持了有大半年,這大半年時間裡,豆豆媽媽和班主任各種監督教育,用了比對待城裡那些孩子多很多的精力,最後終於跟同學們一樣了,往後一年比一年好,懂禮貌,講衛生,跟同學關係融洽。

後來豆豆媽說如果再生一個孩子,一定不會放在農村給孩子奶奶養了,自己豁上三年時間看到上幼兒園,最起碼不會像豆豆那樣,讓老師和家長操那麼多心。

如今我們村那些年輕父母,他們還是讓農村的婆婆帶孩子,只不過選擇到城市帶,這樣的話孩子爸爸媽媽晚上和一日三餐能跟孩子交流,至少城裡氛圍不同於農村,婆婆不可能帶孩子幹農活了,把孩子看到上幼兒園時,有變化的竟然是農村婆婆,身上曾經帶著的農村氣息被磨沒了很多,皮膚也白淨了,果然是生活環境很重要。

不願意讓孩子奶奶帶孩子的,一是家庭條件好,二是怕孩子學習了農村不注意衛生的壞習慣,不是嫌棄婆婆,有很多是捨不得孩子,看不到孩子會想念。


看農村說農事


我個人經歷,我大寶十個月時發現懷了二寶。沒捨得打了,就生,然後大寶開始跟她奶奶睡,白天還是跟我。一直到她一歲八個月,因為老公在城裡開了店,所以我帶二寶去看店,大寶在家跟奶奶,雖然每天會開視屏,但回去恨不得把沒給她的愛給補上。她奶奶不能說她帶的不好,甚至可以說帶的比我好,孩子是乾乾淨淨的,而且吃也是吃的蠻好的,她從來不會讓孩子離開她的視線。雖然她帶的這麼好,但是有時想想還是覺得自己沒有盡到一個媽媽的責任。


櫻花公園的桃花


因為日久生情啊,孩子是你親生的,但最重要的前二十年基本沒見過你,能和你親?如果能忍受將來和孩子冷冰冰的相處模式就放奶奶那吧。


緣來往生


不是嫌乎奶奶太髒。有的是怕孩子不在爸爸媽媽時間長了會和爸爸媽媽不親近。缺少母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