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之戰劉邦56萬大軍為什麼被項羽3萬軍隊消滅?

國史春秋


項羽分封了十八路諸侯,其中大部分都不滿意項羽的分封,但由於畏懼項羽的強橫,紛紛敢怒不敢言。漢中王劉邦、齊相田榮不但敢怒敢言,還敢扯起大旗反抗項羽,最終劉邦聯合眾多諸侯發動了彭城之戰,意圖一舉殲項羽。此戰項羽兩面作戰,以精騎三萬奔襲千里攻擊聯軍,劉邦全軍覆沒,僅以身免。彭城之戰創造了古代戰爭中速決戰的典範,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劉邦進駐漢中後,人心思歸,劉邦也想學秦始皇再次統一天下。蕭何引薦韓信做漢軍大將軍,韓信講了五條理由堅定了劉邦的反楚決心。韓信的五條理由是:一、項羽的勇是匹夫之勇;二、項羽的仁是婦人之仁;三、項羽不居關中且誅義帝,諸侯不服;四、項羽殘暴虐民,失天下民心;五、漢軍人心思東歸而秦人附漢。


劉邦認同了韓信對大局的評判,任韓信為漢軍大將軍,引兵北上擊三秦。所謂三秦是指項羽分封的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這三人本是秦軍大將,在鉅鹿之戰後率秦軍投降項羽,行至新安時二十萬秦軍將士遭到楚軍坑殺。項羽燒掠咸陽後封三人為王,但是秦人痛恨他們賣軍求榮,故不依附於三秦王,秦人心儀漢王劉邦。

韓信採用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策略北上偷襲雍王章邯,將章邯圍困在廢丘城。章邯戰敗後塞王司馬欣、翟王王翳不戰而降漢王劉邦,這樣漢王劉邦擁有秦國故土,有了實力與項羽爭奪天下。漢軍東出函谷關,魏王、河南王,韓王、殷王皆降漢國,凡引軍一萬以上來降者,漢王劉邦都封他們為萬戶侯。漢王國設置了隴西郡、北地郡、上郡、渭南郡、河上郡、中地郡、河南郡七個郡,漢王劉邦在秦地安撫百姓完畢後,下領廢除秦朝社稷,建立漢朝社稷!



田榮、彭越因沒有隨項羽進入關中,故沒有封王,二人對此十分懷恨。齊國被項羽一分為三,分別封給齊王田都、膠東王田市、濟北王田安。田榮是齊國的實權人物,他趕走齊王田都,攻滅膠東王田市,立自己的侄兒為齊國;田榮又封彭越為齊國大將軍,彭越引軍攻滅濟北王田安,這樣田榮重新統一了齊國,公然叛楚。於是楚軍主力北上擊齊,漢軍趁機東進伐楚!


漢王劉邦發佈伐楚檄文,以項羽誅殺楚懷王為由聯合五個諸侯出兵擊楚。伐楚檄文的內容是:天下共立義帝,北面事之。今項羽放殺義帝於江南,大逆無道。寡人親為發喪,諸侯皆縞素。悉發關內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漢以下,願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

劉邦的伐楚聯軍有漢軍、西魏軍、趙軍、韓軍、塞王軍、翟王軍,六軍合計56萬之眾。由於楚軍主力在齊國平定齊亂,所以聯軍輕易進入楚國都城彭城,並在外面佈置了三道防線,以備楚軍主力回援。諸侯聯軍人數雖眾,但大部分是烏合之眾,沒有什麼戰鬥力,打勝仗時可以搖旗吶喊,打敗仗時則會奪路而逃。

劉邦進了彭城後,住進楚王宮中,懷抱美人,口飲美酒,對項羽的防備十分鬆懈。上行下效,劉邦在楚宮中享受生活,聯軍士卒則在楚國劫掠,都認為項羽千里回援,聯軍以逸待勞可以一戰滅楚。項羽雖然殘暴,卻不失為了一代名將,他令楚軍步卒繼續平定齊人叛亂,自己親率三萬精銳騎兵火速南下擊漢聯軍。

彭城就是今天的徐州市,從徐州至臨淄總里程約為420公里,也就是840里路程,騎兵日夜不停的急行軍,每天可走200裡。項羽的騎兵不要輜重,只帶乾糧,一人三馬,馬息人不息,只用了四天就從齊國走到了彭城!漢聯軍迷糊糊之時遭到楚軍鐵騎猛攻,眾軍不戰自潰,兵找不到將,將找不到兵,潰散之時相互踐踏,死者無數;漢聯軍的屍體導致睢水為之不流!



彭城之戰後,劉邦隻身逃命,父親與妻子都被楚軍掠走,在逃跑路上多次推兒子與女兒下車。據說劉邦被楚軍圍困之時,突然飛沙走石,打散了楚軍陣型,劉邦才得以僥倖逃過一命。劉邦一路西逃,至下邑時遇到呂后的哥哥呂澤,當時呂澤還有數千軍隊。劉邦在下邑收攏敗兵,退守滎陽。


諸侯皆叛漢歸楚,劉邦令人策反九江王英布,英布在南面叛楚,楚軍南下平叛,才給了劉邦喘息之機。彭城之戰後,劉邦認為諸侯不可靠,只有自己強大了,才能真正戰勝項羽,依靠諸侯是行不通的。於是劉邦領一軍在滎陽與項羽對峙,韓信領一軍東出北上滅韓、魏、趙、齊、燕,最終劉邦與韓信合兵一處,與僅存的幾位諸侯聯軍四十萬在垓下擊殺項羽。


大秦鐵鷹劍士


彭城之戰是項羽自鉅鹿之戰後的又一代表之作,也是大規模獨立運用騎兵殲滅步兵的典範。此戰劉邦數十萬大軍對項羽三萬軍隊打垮,其實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項羽軍隊作戰勇猛、戰略得當之外,劉邦軍隊結構複雜、統屬不一也是個重要因素。

【注:此時採用秦紀年法,以十月為初始】

彭城之戰始末,項羽又一次以少勝多

在項羽西入關中滅秦之後,他大封天下十八路諸侯,之後各地諸侯各自歸國,項羽也返回西楚做起了霸王。

△秦末十八路諸侯

然而很快,天下便再度陷入大亂,田榮先後殺死或趕走項羽分封的濟北王田安、齊王田都、膠東王田市,一統三齊之地,公開對抗西楚;陳餘則從田榮手中借兵,趕走了項羽分封的趙王張耳,重新以趙歇為趙王,自己則被封為代王,趙地同樣站在了西楚的對立面;燕王臧荼則殺了遼東王韓廣,侵吞其地。

△諸侯之間相互攻伐

面對齊地的背叛,項羽大怒之下親自率兵討伐,劉邦則趁機“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重新進入關中,並先後擊敗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一統三秦之地,建都櫟陽。之後,劉邦又先後擊敗河南王申陽、魏王魏豹、殷王司馬卬和韓王鄭昌(韓成被項羽所殺)。

漢二年(前205年)四月,劉邦趁著項羽主力被田橫牽制在齊地的機會,率領常山王張耳、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魏王魏豹、殷王司馬卬五諸侯的軍隊共計56萬,突然攻入西楚境內,直取西楚都城彭城。

△彭城之戰局勢

面對劉邦的突然犯境,項羽選擇了優先平定齊地叛亂,之後在乘勝迎擊劉邦,卻不想劉邦進軍速度極快,一路勢如破竹,彭城迅速告破。攻破彭城後,劉邦命令呂澤、彭越、樊噲分別駐守各地,掩護彭城安全,而他自己則安心在楚宮住下,將項羽從咸陽帶回的美女和金銀財寶統統摟了過來,每天開酒會,玩的那叫一個不亦樂乎。

△劉邦佈置的防線

得知彭城被攻破的消息後,項羽大驚,不過他認為劉邦的56萬大軍不過是烏合之眾,加上齊地並未徹底平定,於是留下眾將繼續討伐田橫,自己則親率3萬精銳騎兵回救彭城。項羽在魯瑕丘擊破樊噲等軍後,利用夜色掩護繞道彭城以西,次日拂曉突然自西向東對劉邦發動猛攻。

面對突然出現在背後的項羽軍隊,漢軍防備不及,未能組織有效的抵抗,亂成一團、迅速潰敗,僅彭城一戰,漢軍就因自相踐踏和楚軍斬殺損失了10餘萬人。大敗之後劉邦西逃,項羽則緊追不捨,雙方在谷水、泗水之地再次大戰,劉邦的軍隊再次一觸即潰,被楚軍斬殺、落水淹死的又是十餘萬。

△項羽回軍路線(綠色)

劉邦原本想要繼續向南退入呂梁山進行抵抗,但因項羽追擊甚急不能立足,被擊斃數萬之後逃至睢水,漢軍於此再度被斬殺和溺死十餘萬。劉邦逃亡之際令人往沛縣尋找家人,但因項羽追擊甚急,只找到了一雙兒女,而劉邦的父親和妻子則全部被項羽擒獲。

最終,劉邦偷偷抄小路跑到下邑的呂澤軍中,與呂澤一起向西撤退,並沿途收攏敗軍,而蕭何也帶領關中援軍趕來增援,劉邦一直撤退到滎陽南部的京邑、索邑附近才穩住陣腳。彭城之戰至此結束,漢軍56萬大軍幾乎損失殆盡。

△劉邦潰敗路線

彭城之戰劉邦為何戰敗,項羽為何取勝

關於這場大戰,《史記》當中記載較為詳細,幾乎完全復原了整個大戰過程,縱觀整個戰爭始末,我認為劉邦之所以戰敗,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劉邦軍隊構成複雜。劉邦雖然號稱56萬大軍(數字有可能為虛),但並非全為本部人馬,而是來自於常山王張耳、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魏王魏豹、殷王司馬卬五諸侯的軍隊,這裡面除了常山王張耳之外,其餘四人之前均是劉邦的敵人,均是戰敗之後被迫跟隨劉邦作戰,其手下軍隊的忠誠度如何可想而知,在劉邦戰敗之後,很多人直接就倒向了項羽。因此,在劉邦本部戰敗之後,其他各支部隊幾乎瞬間潰散而逃,所謂的56萬大軍即使不是烏合之眾,也差不多了。

△劉邦軍隊太過龐雜

2、項羽戰略得當。劉邦在彭城外圍的防線,主要針對的就是項羽從齊地返回的路線,項羽在擊敗樊噲駐守的防線後,獲取了劉邦軍的消息後,果斷繞道劉邦防線背後,從而發動了突然襲擊。對於項羽軍突然出現在背後,彭城外圍漢軍顯然準備不足,瞬間就被擊潰,然後陷入了混亂之中。項羽作戰雖然注重一個“勇”字,但並非沒有頭腦,他的這次奇襲顯然極為成功,劉邦軍隊雖眾,但在猝不及防之下,加上軍隊成分複雜,很快便陷入了潰敗之中。

△項羽

3、劉邦準備不足。劉邦攻下彭城之後,雖然在彭城周圍佈下了層層防禦,但他顯然沒有料到項羽會留下大軍在齊地,卻僅率領三萬騎兵回援,如果項羽率領全部主力返回,那麼行軍速度顯然不會這麼快,而且大軍回援聲勢浩大,也就不會起到奇襲的作用了。可以說,從項羽率軍回援,到攻破樊噲駐守的防線,再到彭城擊敗劉邦,這一連串的攻擊極為迅速,劉邦根本就沒有反應過來。正因為準備不足,導致軍隊潰敗之後,未能做出反應。

△項羽根本不給劉邦喘息之機

4、項羽的持續追擊。彭城下戰勝漢軍之後,項羽並未給劉邦重新收攏殘軍的喘息之機,一路追殺之下,潰敗的漢軍根本無法形成有效戰力,更無士氣可言,這種情況下就算兵力再充足,也根本無法與氣勢洶洶的追兵相對抗,項羽的追擊幾乎就是單方面的屠殺。在不斷的追擊下,劉邦根本無法穩住陣腳,只能選擇一路西逃、收攏殘軍,直到京邑、索邑附近才終於擊敗了追殺千里的項羽,重新穩住陣腳。

綜上所述,彭城之戰的結局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此消彼長之下,軍隊的數量已經無法充分反映出兩軍的戰力,劉邦的56萬大軍就像是一片大布,而項羽的3萬大軍就像是一把尖刀,尖刀猛刺之下,布豈有不破碎之禮?


香茗史館


彭城之戰劉邦以56萬敗於項羽3萬 不在於劉邦太無能也不在於項羽如何英勇

要想全面瞭解彭城之戰,先來看整體時間表:

漢元年:

4月,諸侯從咸陽撤軍,各自回自己的封地;

5月,田榮擊敗田都,田都都奔西楚國;

6月,田榮擊殺天市,田榮自稱齊王;

7月,田榮擊殺田安,一統齊國;項羽處死漢王成;

8月,劉邦在廢丘包圍章邯,滅塞國司馬欣、翟國董翳;項羽立鄭昌為韓王;


漢2月:

10月,劉邦離開章邯死守的廢丘,到陝;陳餘擊敗張耳,立趙王歇;張耳率領部下到陝投靠劉邦;項羽殺死楚義帝;

11月,劉邦滅項羽所立的韓王鄭昌,立韓王信為韓王,滅申陽的河南國;西漢奪取章邯的隴西;

12月,趙王歇立陳餘為代王;

正月,項羽擊敗田榮,田榮逃走到平原被殺;西漢奪取章邯的北地;

2月,項羽立田假為齊王;

3月,田橫擊敗田假,戰敗投靠西楚的田假被項羽處死;魏豹的魏國、司馬卯的殷國被劉邦所滅;

4月,劉邦攻打到彭城,項羽回軍擊敗,即彭城之戰;田橫立田廣為齊王;魏豹、韓王信的魏、韓二國跟隨劉邦進攻彭城;

5月,劉邦敗走到滎陽;

6月,劉邦回到櫟陽,立劉盈為太子,又回到滎陽堅守;章邯死守的廢丘被灌水攻破,被殺。


從上面可以得到一些基本事實:

1、彭城之戰時章邯還沒有戰敗,劉邦軍大部分還繼續圍困廢丘,並沒有跟隨劉邦東出作戰;

2、因為彭城之戰,項羽不得不默認田廣為齊王,直到田廣被韓信擊敗;

3、在當時劉邦所滅或臣服的諸侯有: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魏王曹豹、殷王司馬卯等6人。但因為韓王鄭昌被廢后,劉邦立韓王信為韓王取代,這才有《史記》高祖本紀和項羽本紀的“五諸侯”說法。

《高祖本紀》:

“漢王以故得劫五諸侯兵,遂入彭城。”

《項羽本紀》:

“春,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

由此可知,彭城之戰,劉邦的56萬兵馬,基本上都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河南王申陽、魏王曹豹、殷王司馬卯等五諸侯兵馬。劉邦的兵馬分為4個部分:

1、圍困章邯的雍丘;

2、防守巴蜀和剛奪取的關中地;

3、由酈商率領攻打章邯的隴西和北地;

4、少量兵跟隨劉邦東出攻打,參與彭城之戰。


彭城之戰劉邦失敗的原因:

1、56萬大軍大部分都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河南王申陽、魏王曹豹、殷王司馬卯等五諸侯兵。作為敗軍之卒基本上毫無戰心,更無戰鬥力,不會為了劉邦搏殺。

雖然劉邦帶了很多精銳戰將出戰:張良、陳平、韓信,呂澤,張耳,夏侯嬰、樊噲、灌嬰、呂澤、靳歙等。但軍無戰心,只有少量願意作戰的漢兵,擋不住大部分不願意為劉邦送命的諸侯的潰敗。

劉邦大部分西漢軍沒有參與彭城之戰,保留了劉邦的實力,這是為什麼劉邦能夠死守滎陽的根本所在。

2、項羽的奇襲,突然出現在彭城西方,斷絕劉邦軍歸路和支援,讓本來渙散的五諸侯軍更喪失士氣。《項羽本紀》:

“項王聞之,即令諸將擊齊,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南從魯出胡陵。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漢軍皆走,相隨入穀、泗水,殺漢卒十餘萬人。漢卒皆南走山,楚又追擊至靈壁東睢水上。”

項羽軍突然出現在後方,斷絕歸路。項羽軍是誓死奪回彭城,劉邦軍想的怎麼跑回西方。無心作戰下出戰失敗,導致軍潰,士卒紛紛南走逃跑。

3、項羽3萬人很少嗎?劉邦軍是56萬。《史記 留侯世家》記錄劉邦攻打五關入關前是2萬人但號稱5萬人。

劉邦的56萬軍,包括:劉邦西漢軍、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河南王申陽、魏王曹豹、殷王司馬卯、被劉邦所立的韓王信軍等七部分,平均每部分就是8萬人。

劉邦在入關滅秦前是2萬人,即便奪取了大部分關中地區,由於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二部也都是關中兵,劉邦也難以再從關中抽調太多的兵馬,還要留下一部分圍困章邯、一部分奪取章邯的隴西等地。因此估算,劉邦西漢軍最多就是6萬人。

項羽以3萬精銳,對戰有戰鬥力的6萬人,不算懸殊對比。其他五十萬軍裡,都是觀望而已。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彭城大戰,項羽以3萬王牌軍千里奔襲,夜破聯軍56萬。

劉邦妻子老父盡被俘虜,若不將兒女推下車,也會被楚軍所擒。

彭城之戰,楚方以3萬王牌軍對峙漢方56萬雜牌軍。於公元前205年四月,劉邦趁項羽平定齊軍田榮叛亂之機,統帥56萬聯軍浩浩蕩蕩殺到西楚霸王的老家,彭城。此時;漢王與諸侯聯軍在攻入彭城之後,整日花天酒地,沉於酒色,手下的各路聯軍也放鬆了警惕性。而項羽卻千里奔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路飛馳到了彭城,待前鋒軍勘察敵情之後,果斷摸到了聯軍的薄弱環節,找到了聯軍的命門。蕭縣;一個作為襲擊的突破口。而又恰到好處地選擇了聯軍戒備比較鬆懈的黎明時刻。

黎明時分;彭城之內聯軍早已人疲馬乏,楚軍分兵三路,充分地發揮騎兵速度快、突擊能力強的優勢,進行快速地迂迴包抄,實現對敵軍的分割包圍並全力猛攻漢方聯軍左右翼和聯軍後翼。就這樣;聯軍做夢也沒有料到,楚軍會如此兵貴神速地從天而降。以至於漢軍既無防備,又缺乏統一的指揮管理。此時;聯軍狂歡之後處於沉睡時,突聞殺聲四起,嗚嗷亂叫,火光沖天,彭城內外殺聲震天。

此刻;漢王早已驚慌失措,自亂陣腳。完全不具備一個統帥應有的冷靜,作為統帥聯軍的主帥,此時的他,需要冷靜地分析敵軍偷襲的意圖和找出敵軍主力真正的進攻方向。而不是不顧聯軍,拋下妻兒,落荒而逃。如此;豈能不慘敗於楚軍的強攻之下。聯軍最終大敗於西楚大軍,以至於諸侯聯軍死傷不計其數,史書上稱之為;睢水為之不流。

在說;漢王東征的旗開得勝,是在沒有同項王所統帥的楚軍正面交戰的情況下取得的,因而這種旗開得勝不能說是對楚軍作戰的真正勝利。而漢軍在彭城的失敗卻是名副其實的慘敗,漢王軍隊損失殆盡,劉邦本人也只帶著數十名騎兵匆忙逃脫。

漢王劉邦的56萬諸侯雜牌軍在楚霸王項羽的三萬王牌軍面前尚未展開交戰就已慘敗,潰不成軍,死傷十餘萬人,剩餘各路烏合之眾也都哭爹喊娘潰散而逃了。

漢王劉邦統帥的各路聯軍在兵力上近20比1的優勢卻慘遭失敗。究其原因;無非是這56萬大軍是臨時拼湊而成的烏合之眾,屬於雜牌軍而非正規軍。而西楚霸王的3萬人馬卻是屬於正經八百的王牌軍,連年跟隨項羽四處征戰,訓練有素,集團戰鬥力極強。楚軍統帥項羽又勇猛無比,獨具超人的軍事天才和膽略。天才統帥率領著作戰力強悍的正規軍,和漢王統帥的各路雜牌聯軍交戰,何止是以一當十。

漢軍彭城慘敗的事實表明,在楚漢戰爭的初始階段,從軍事實力上看,楚軍佔有非常明顯的優勢。因項羽主要依仗於他的起家部隊,那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江東八千子弟兵。而對於漢王來說,確實是處於敵強我弱的階段。

可想而知!彭城一戰,劉邦敗得極其慘烈。


站在女性的觀點追憶歷史、瞭解歷史,感受截然不同的一種歷史解讀情懷。


每天和你分享有價值的歷史觀點!請你留步給予關注,點贊,點評,轉發,您的支持就是我的原始動力!愛你們……😘😘


歷史中簡堂趙劉果兒


此戰堪稱軍事奇蹟。

摧枯拉朽是有多猛?以3萬守城之軍應對56萬部隊尚且是個天大的麻煩,更何況項羽是直接以三萬人推進攻擊,“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半天結束戰鬥,這就是令人大跌眼鏡的彭城之戰,很奇怪麼?知道真相的劉邦,眼淚掉下來。

劉邦哪兒來那麼大自信?

“一個打七個怕不怕?”

“不怕,就怕七個打一個!”梁朝偉如是說。

而我要說的是“何況十八個”,項羽麾下是猛,但還沒猛到一個打一群的程度。

劉邦最大的倚仗就是這五十六萬部隊,從部隊數量上來看,無論如何,項羽也無法直接抗衡,但是我們還要看看劉邦忽略的兩方面:

56萬部隊的統帥;

56萬部隊的構成;

劉邦不是韓信,而此刻的韓信還在廢丘死磕章邯,劉邦領著一盤散沙式的部隊,各懷鬼胎的領軍人物,這個組合本身就是短板。

“(田)榮遂並三齊之地”,“使(彭越)下濟陰以擊楚”攻其必救,項羽伐齊兵陷山東,劉邦決定趁著彭城空虛,一舉攻下,然後消滅項羽楚軍,順便把老父、老婆孩子接來,但是他雖想到了項羽的彪悍,卻沒料到楚軍能彪悍到這種程度,敢直接對戰他引以為傲的數十萬大軍,二沒想到項羽的出擊方向,三沒想到自己人數佔優但根本談不上配合,就更別提凝聚力了。總結一下就是,盲目自信,過分輕敵。

““漢王以部五諸侯兵,遂入彭城。”搶下彭城都做了些什麼呢?

“四月,漢皆以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搶了資源搶財寶,搶了財寶搶美人,見天的把酒言歡,歌舞昇平,領導們都這樣,士兵又怎樣呢,您想吧,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軍心早已渙散,從統帥到士卒都是覺得人多勢眾,項羽不敢來攻,況且還有防禦措施呢。

孤軍深入的項羽楚地盡失,老巢也被劉邦掏了,而前線部隊也不能輕易撤回,所以決定兩線作戰,自己帶3萬人收復失地,他們經由蕭縣攻“聯軍”所不備,走位走位~直取彭城,聯軍陣腳大亂,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攻擊,所以就造成了以下嚴重後果:

“漢軍皆走,相隨入榖、泗水,殺漢卒十餘萬人。”

“漢卒皆南走山,楚又追擊至靈璧東睢水上。漢軍卻,為楚所擠,多殺, 漢卒十餘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 。”

就兩三句話的事兒,20-30萬人就沒了,帥不知將,將不知兵,等回過神來想抵抗的時候,大軍已經業已潰散,這種狀態下,誰來了也都無法指揮,別說有效的反擊,連有條不紊的撤退都做不到,至少劉邦做不到------

大家都知道,劉邦和朱棣同屬“風系法師”,就在劉邦要死不死之際,一時間飛沙走石、樓倒屋塌,龍捲神風最終護得白蛇剋星周全,“漢王乃得與數十騎遁去”,這個“遁”字用的極秒,暗合風遁之意。

史書上小小一段話,不下於一部戰爭災難片,總結一下就是,56萬大軍,除了不該死的沒死以外,其餘全死了。而本來被裡外三層團團包圍後沒法活命的漢王借風遁絕塵而去,剛才還如狼似虎的楚軍根本無法追擊,大風捲起來的泥沙、吹斷的大樹、廁所的石頭、碎成渣的房屋建築材料,猶如精確制導,玩兒了命的照楚軍招呼,楚軍勇猛,但畢竟也是人,於是乎大亂,潰散。

每當看到這段,常為劉邦惋惜,如果劉邦人借風力直接衝向項羽與其單挑,說不定項羽還真活不到轉天,霸王大老天大?想想都開心。

看了如上情況種種,劉邦失敗的原因無非七點:

聯軍沉迷享受、輕敵大意、沒有有效設防;

楚軍戰力本就高於聯軍太多;

楚軍老巢被佔,補給斷絕,只能背水一戰,不成功便只能殺身成仁。

楚軍佔據地利優勢,自家老巢,善於發現對方防禦弱點;

出其不意,令聯軍措不及防;

聯軍軍心本就渙散,強軍衝擊之下,號令已不具意義,指揮系統完全癱瘓。

劉邦,不善將兵善將將。

尤其最後一點,劉邦自己也有二十萬精銳,聯軍不好支使,自己人也調不動麼,只要能有一將帶領一軍稍事抵抗拖延些許時間,那麼千里奔襲的楚軍,很大概率會被屠戮殆盡,全軍覆沒,到底是危機還是機遇終究還是要看誰來把握,大家評論區猜猜,此戰如果是韓信領軍,項羽會不會死?


古今通史


毫無疑問,項羽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傳奇的男人之一,他的領兵作戰無人能敵。出道的時候僅23歲。在垓下之戰之前,項羽還從未有過敗績。他大大小小指揮了幾十場戰役,在面對數倍,乃是十幾倍的敵人的情況下,都能大敗敵軍。可見項羽有多厲害!

在討伐秦國的道路上,項羽曾親率5萬楚軍,於鉅鹿和秦軍主力四十萬進行決戰!而他面對的敵將也是兩位秦國名將——章邯和王離。

就如此兵力對比,想必大多數的名將都打不過這場仗吧?但是項羽能!他與秦軍死磕到底,採用了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打發,發了瘋的楚軍是無人能敵的。最終他卻以弱勝強,以少勝多,殲滅了王離的20萬大軍,並且俘虜了章邯的另外二十萬大軍。最終他獲得了勝利。

而鉅鹿之戰,項羽虎威名揚天下!更讓他出名的是,在對待秦軍戰俘的時候,他將20萬秦軍全部活埋了!而在這之後,秦軍見到項羽,就是聞虎色變,一味的逃跑,也不敢歸降項羽。而在這一仗之後,項羽更是像開了掛一樣,征戰南北,無所不能。

而在彭城之戰中,項羽更是把自己的強大光環發揮到了極致!以手下僅僅3萬人馬,對抗漢軍56萬,卻殺得漢軍是哭爹喊孃的,好不瘋狂。

而這一戰中,我們卻並沒看到漢軍戰神韓信的身影。那麼韓信去哪了呢?

其實韓信那時是去攻打廢丘的降軍了。守衛廢丘的正是被項羽打敗了的秦將章邯。六月,韓信放水淹沒廢丘城,將廢丘收回漢室。

料想,如果韓信當時在彭城,以他的統兵能力,肯定不至於讓漢軍敗得那麼慘。也許他還能擊敗項羽,畢竟當時漢軍是楚軍的20倍!

韓信即使軍事能力不如項羽,但在兵力有優勢的情況下,對付項羽還是很有一套的。由垓下之戰證明,一旦韓信的兵是項羽的兩倍以上,韓信還是能打贏的。


詮釋-Eternal


彭城之戰兵力懸殊,項羽以1:19的兵力打得劉邦丟盔棄甲,落荒而逃,成為以少勝多戰役中的經典範例。那麼彭城之戰劉邦56萬大軍為什麼被項羽3萬軍隊消滅呢?

漢二年4月,劉邦趁項羽攻打齊地,大後方彭城空虛之機,借義帝楚懷王被項羽所殺為由,糾集各路聯軍56萬人。

浩浩蕩蕩殺向彭城,守城楚兵看著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漢軍,只好棄城而逃。

項羽回攻,以3萬精兵打得劉邦56萬大軍抱頭鼠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有書君認為有以下原因:

一、收復家園,楚軍士氣高昂。

帳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彭城是楚軍都城,如今自己家園被漢軍佔領,霸王豈能讓劉邦得逞,楚軍又怎會讓漢軍舒服。

得到軍情後,項羽軍士個個義憤填膺,誓殺漢軍片甲不留,一定要收復家園,報仇雪恨!

項羽便把攻齊的指揮權交給部下鍾離眛,他自己精心挑選了3萬精銳騎兵,晝夜奔走。

這些騎兵心中滿是激憤之情,誰都不想國破家亡,流離失所,他們對劉邦的漢軍充滿仇恨。

這群虎狼之師,本來就在項羽的訓練下,個個英勇善戰,跟隨項羽身經百戰,練得一身絕技,現在為報家國恨,士氣高漲,鬥志昂揚,更是勢不可當!

楚軍心中充滿激憤,所向披靡,拂曉開戰,楚軍將士騎著高頭大馬,手舞刀戈,以一當十,殺向漢軍。

漢軍成群結隊前面奔跑逃命,楚軍一兩騎後面揮刀追趕,就像牧民追趕著一群牛羊,一路殺將過去,又殺將過來,漢軍屍體橫七豎八,躺滿了整個彭城。

只半天功夫就攻入彭城,中午時分已消滅漢軍十多萬人,漢軍死的死,傷的傷,互相踩踏,屍體與屍體重疊在一起,形成一座座小山。

劉邦軍隊潰敗,項羽軍隊乘勝追擊,勢如破竹,漢軍紛紛跳入睢水河中。

連河流都被漢軍屍首堵住,水無法下流,漢軍十萬餘人瞬間都見了閻羅王。那真是血流成河,慘不忍睹。

56萬大軍傾刻間,失去一半,其餘兵士丟盔棄甲,只顧逃命,互相踩踏,死傷無數,一敗塗地。

劉邦命不該絕,藉著一場颶風帶來的沙塵暴,突圍出來,才撿回一條命。

劉邦彭城一戰,敗得毫無還手之力,敗在楚軍為收復家園士氣高昂!

二、用兵如神,項羽指揮得當。

項羽個人武功氣拔山兮力蓋世,能以一敵百,百戰不殆。項羽用兵如神,指揮才能也首屈一指。

在彭城一戰中,項羽的軍事指揮才能得到淋漓盡致地發揮。

首先他以大部隊繼續在齊地攻伐迷惑漢軍,而他卻挑選精兵強將,建立一個三千人的騎兵隊來與劉邦的步兵抗衡。

在劉邦以為項羽仍在攻齊,還沒有從勝利中清醒過來,便晝夜奔襲,只兩三天功夫奔波千里,就回到楚地。

他指揮部隊繞到劉邦沒設防的西面,出現在最不可能出現的蕭縣,出奇不意,攻其不備,偷襲漢軍後翼。

接著在劉邦軍隊還在睡夢中便打響戰鬥,拂曉時分,軍隊都進入深度睡眠狀態,防備最為鬆懈,此時項羽軍隊有如神兵天將,猛然出現在彭城。

項羽身先士卒,一個人衝進漢軍隊伍中,左衝右突,手起刀落,無數人頭落地,眨眼功夫,一氣殺了上百人。

其他將士也毫無畏色,一個個奮勇當先,衝入漢軍陣營猛砍猛殺,凡遇著刀劍者,沒有一個生還者。

漢軍有的連兵器還沒拿到手,便一命嗚呼,有的只顧逃命,被互相踐踏而亡。

一時之間哭喊聲震天,哀鴻遍野,劉邦幾乎全軍覆沒。項羽一使迷惑手法,二用出奇制勝,劉邦敗在項羽用兵如神,指揮得當。

三、輕視對手,劉邦盲目樂觀。

劉邦借義帝楚懷王被項羽所殺為由,興正義之師,聯合不服項羽分封的各路諸侯。

這隊伍聲勢浩大,一路威風凜凜,毫無阻力便佔領了項羽的老巢,那感覺超級爽。

於是被勝利衝昏了頭腦,開始有點飄飄然了,以為攻下了彭城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居然忘記對手是戰神項羽,只顧眼前的享樂,大賞三軍,讓將士們大開Party,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搶珠寶,懷抱美女,驕奢淫逸,無惡不作。

劉邦自己則住進霸王的宮中,天天美女美酒,忘記了還有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項羽的存在,完全放鬆了警惕。

劉邦彭城之戰的失敗,還在於他太小看自己的對手項羽了,他敗在他的輕敵,盲目樂觀。

四、未作防患,謀士毫無預見。

彭城之戰劉邦的頂級謀士張良、陳平等皆在,居然沒有一個提醒劉邦,你的敵人項羽是強大的,不要盲目輕敵,他去攻打齊地,只是去“出差”,而不是已經不存在了。

而且這些謀士也都沒有發現項羽在使用迷惑法,一直自以為項羽是有勇無謀,沒想到項羽來得這麼快,出奇兵,攻其不備。

居然彭城的西部沒有做任何防範措施,也沒任何預見,這些謀士真可謂是集體智商不在線。

劉邦的這次失敗,也源於謀士的不作為,毫無預見。

五、烏合之眾,聯軍紀律鬆散。

雖說劉邦的軍隊有56萬之眾,真正的嫡系部隊,只不過是20萬左右,其他的幾十萬軍隊是五個諸侯的聯合部隊。

表面上聽從劉邦的派遣,實際上卻各懷鬼胎,一旦被打亂了,就無人聽從指揮調譴,一打就散,一打就挎,這組織紀律十分鬆散,難以駕馭。

另外,五個諸侯在實際打仗時都各懷心事,只求分得一杯羹,如若遇上強敵,便會保存實力,坐山觀虎鬥。

甚至馬上調轉矛頭倒戈,這種聯軍根本就沒有戰鬥力,甚至容易成為競爭對手。

劉邦彭城之戰失敗,還在於聯軍組織鬆散,是一群烏合之眾,各自為陣,只要一敗,便潰不成軍。

彭城之戰,項羽以少勝多,出奇制勝,也給後世留下啟示:永遠不要輕視對手,任何時候都要防患於未然,做到知此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24幀半


以少勝多,英雄的指揮者

“彭城之戰”

在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發生,是楚漢爭霸以來的一次大戰。楚軍在西楚霸王項羽的指揮下,在半日之內以3萬之師擊潰漢軍諸侯聯軍56萬之眾,殲滅漢軍主力,創造了古代戰爭中速決戰的典範,高祖劉邦遭到起兵以來的最大的慘敗。在逃亡過程中,高祖不惜將自己的嫡長子劉盈和魯元公主推下馬車,方便自己逃跑,還好夏侯嬰將其姐弟救起。此戰高祖的父親及呂后都被楚軍俘獲,眾諸侯也紛紛背漢向楚。

第一,當漢軍諸侯聯軍主帥知道項羽軍隊精兵只有三萬左右時,想著聯軍五十六萬對三萬,就開始驕傲自縱,輕敵並且沒做好迎戰部署;第二,漢軍聯軍雖多,大部分是收集諸侯之兵,沒有什麼戰鬥力,尤其鉅鹿之戰,項羽帶領的楚軍威震天下,聯軍見到楚軍來進攻時,便心存畏懼,自亂陣腳,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三,在當時,項羽勇猛天下皆知,軍事才能很強,在這樣的領導者帶領下,楚軍發揮出以一敵十的作戰能力。

因此,漢軍聯軍56萬沒能夠打敗項羽帶領的3萬楚軍精銳。

但是,勝利之後,遺憾的是,項羽沒有一鼓作氣乘勝追擊劉邦,之後劉邦以關中漢中之資源,依靠優越的地理和物質資源,佔據滎陽、成皋之地利,同時配合以項羽後方的漢將游擊戰大師彭越,不斷襲擾,多線作戰,終於漢高祖贏得天下。

彭城之戰是獨立運用騎兵殲滅步兵的典範。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敵突襲,於亂中取勝。


歷史的吻痕


彭城之戰發生於漢二年(前205)四月,是楚漢戰爭中一場規模浩大的戰役。這場戰役中,楚軍在項羽的指揮下,在半日之內以3萬之師擊潰漢軍及諸侯聯軍共56萬之眾,基本殲滅劉邦主力,使得劉邦遭到了自起兵以來最大的慘敗,陷入“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蕭何主導組織)將關中的老弱病殘部隊和原先不符合兵役年齡條件未曾載入名冊的人全部發兵到滎陽——的重大危機之中。

項羽的勝利牽涉天時地利人和,導致這個結果的原因因素當然很多很多,但其中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項羽麾下的核心武裝集團是以所謂江東八千子弟為代表和象徵的楚軍貴族武士面對秦政兵役制下的漢軍士兵,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幾千名或上萬名(八千子弟並非實數)楚軍貴族騎士像吃豆腐一樣踐踏蹂躪數十萬漢軍,彷彿歐洲軍隊在百倍於自己的印第安帝國武裝面前所向披靡。

但是,貴族軍隊有著天然的弱點,就是經不起消耗戰,兵源無法得到及時補充,因此在劉邦、韓信、蕭何聯手的最大限度動員、補充和替換士兵群體的後勤和迫使楚軍分兵、消耗的戰術,項羽註定要迎來垓下之圍。


談古論金


彭城之戰劉邦確實敗的很慘,這一次大戰,也是劉邦打仗生涯中統領的軍隊最多的一次。大家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擁有56萬大軍的劉邦,竟然被項羽的3萬人馬打敗了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劉邦在得到韓信之後,韓信帶領他殺出了關中角路於中原,這期間他們打的仗,基本上都是一路凱歌,沒有遇到任何阻力。這就讓劉邦有了一種飄飄然的感覺,原來打仗也沒有多難。說實話,就是劉邦大意了。



還有就是,之前項羽分封的一些諸侯王,見劉邦這麼拉風,就先後投降了劉邦,關中的塞王司馬欣,翟王懂羿,趙王張耳,魏王魏豹,韓王信,陳餘和彭越等人的都歸順了劉邦,正是他們的軍隊加起來共計56萬。

這56萬大軍名義上是劉邦統領,但是,實際上還是各自為政,說白了他們就是一群烏合之眾。

劉邦帶著這麼多人馬,很是得意,他們趁著項羽不在彭城,就去洗劫項羽的都城去了,就這樣這一夥人浩浩蕩蕩的開到了彭城。

那麼項羽此刻去哪裡了呢?

此刻的項羽一直陷入到了齊地不能自拔,要不韓信打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戰的時候,項羽也不會無動於衷。說實話那時候項羽就和齊國的田榮,田橫兄弟二人打的不可開交了。

當項羽在齊地聽說劉邦帶著幾十萬聯軍攻打到了自己的老家,他受不了了。於是項羽連夜和部下商議,召開會議,組織了一支騎兵,大概3萬餘人。他們打算快速的返回彭城,打劉邦一個措手不及。

劉邦這一夥人打到彭城的時候,根本就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畢竟項羽的主力都不在彭城,所以他們很容易就佔據了彭城。彭城當時可是國際化大都市,他們來到這裡,被這裡的繁華所吸引。劉邦為了犒賞三軍,允許讓士兵可以搶美女,搶金錢,而且為了慶祝這次的勝利,他們晚上還大搞宴會。就連蕭何,張良這種平時很謹慎的人,在那幾天也大意了,他們每天喝的都是酩酊大醉。

項羽也就是在他們防備最鬆弛的時候,悄無聲息的來到彭城的,為了不至於打草驚蛇,項羽都是選擇白天休息,晚上行軍。他們來到彭城,突然發動猛烈的進攻。面對突如其來的幾萬勇猛的騎兵,劉邦根本來不及組織兵力。

劉邦的幾十萬大軍,還沒搞清楚怎麼回事,就被項羽的騎兵打散了,劉邦指揮的聯軍在逃亡的時候,被自己人踩死的就不計其數。那時候整個泗水河裡都填滿了漢軍的屍體,水根本流不動了。

這時候全軍的統帥,劉邦也是隻顧著自己逃命了,畢竟他根本沒有遇到過這種突發的事件,所以,也不知道如何處理。主帥劉邦都逃跑了,更何況其他諸侯王了。

這時候塞王司馬欣,翟王懂羿,魏王魏豹,還有陳餘,這些牆頭草一看還是項羽厲害,所以就又重新投靠了項羽。項羽這時候正是要用人的時候,也就沒懲罰他們。選擇了原諒他們,讓他們繼續和劉邦作對。

劉邦還算不錯大難不死,撿回了一條命。但是,此次戰役劉邦的部隊基本上都陣亡了,這時候的他和光桿司令差不多了。

那麼彭城大戰的時候,軍事天才韓信去哪裡了?

韓信正和章邯在廢丘城打仗呢,他們在這裡足足對峙了一年多的時間,韓信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才把章邯給打敗。也就是說彭城之戰的時候,韓信根本沒有在劉邦身邊。若是韓信在的話,劉邦也不可能敗的這麼悽慘。

這就是為何劉邦的56萬大軍被項羽3萬騎兵打敗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