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創業如何進入老人護理市場?老人護理的痛點有哪些?

會瘋咖喱哥


養老服務之所以成為養老產業的發展中心,一方面是伴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失能、高齡、空巢和獨居等養老服務重點對象將大幅增加,產生了大量的養老服務需求。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養老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預測到2020年,我國的失能老年人將達到4200萬,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將達到2900萬,而空巢和獨居老年人將達到1.18億。另一方面,當前中國養老模式的頂層設計已經形成,即“9073”養老模式:90%的老年人在家中接受養老服務,7%為社區短期託養,3%為機構養老。

2020年我國老年人口規模佔比統計情況及預測

目前,我國養老服務市場還處於起步階段,主要體現在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床位數量不足、供需不均。據民政部統計數據,截至2017年底,全國養老機構和設施總數為15.4萬個,增長了10%,各類養老床位合計749.5萬張,增長2.6%。從老齡人口以及市場供應的養老床位來看,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31.1張,而根據中國”十三五”規劃,“十三五”期間,每千名老年人口擁有的養老床位數將提升至35-40張,其中護理型床位比例不低於30%。目前全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床位數量繼續增長,但明顯不足,供需不均局面仍然待解。

2013-2017年全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設施、床位數量統計情況

獨居老人和空巢老人存在的問題

調查顯示,在獨居和空巢老人中存在心理問題的比例達到60%。而達到疾病程度,需要醫學關注、心理干預的空巢老人,比例佔到10%—20%。日常生活無人照料佔58%,老人獨自承擔重活佔22%。加之社會針對老年人的電視節目少、健身娛樂設施不足,導致老人的精神生活貧乏。

獨居和空巢老人身心健康存在的問題有:

1、空巢綜合徵;

2、患病率增高;

3、社會適應能力降低;

4、勞動和經濟負擔較重;

5、安全問題(財產安全、消防安全、用藥安全、人身安全、就醫安全等);

6、情感問題(孤獨感、寂寞感、遺棄感)。獨居老人和空巢老人問題是個社會問題,主要還是社會支持系統不夠健全完善。比如體弱多病、無人贍養、就醫困難、孤獨寂寞等。

建立獨居老人、空巢老人護理服務體系與對策

——健全養老法規、制定護理服務標準體系

發展居家護理服務,離不開政府的重視和大力支持。要制定法規政策,積極推動社區居家養老護理服務。政府可以採取各項優惠政策,減免專業護理服務機構的稅費等,必須加強政策法規的支持力度,從宏觀環境上為獨居老人、空巢老人居家養老服務的開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正在我國多地進行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有15個國家級試點城市相繼出臺長期護理保險實施細則以及相關文件,試點正式啟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各地方實施標準大多是參照民政部標準而制定的地方標準,因而出現了“各自為營”的現象。護理服務等級劃分缺乏全國統一標準。有的城市的制度實施,只面向入住定點機構的失能老人,忽視了多數居家失能老人。現階段試點地區沒有包含農村失能老人,導致護理服務提供市場形成城鄉分割。

2、建立社區護理服務網絡系統

要協助老人進行自我探索,協調好與子女、朋友、鄰里的關係,擴展社會支持網絡。開展“一幫一”“心理輔導”“疾病護理”“臨終關懷”等活動,給予老人身心關懷和精神上的慰藉。特別要關注弱勢群體中的弱勢。對於弱勢群體中的弱勢即獨居空巢老人中的高齡、殘疾、特困的老人,對其給予更多的輔導和幫助。廣泛組織、推動義工和志願者服務活動,使其能夠結合老人的需求和實際生活狀況開展活動,從身體和心理等多個層面上幫助老人。

3、建設專業化服務人才隊伍

伴隨著獨居老人、空巢老人對護理服務需求的日益增長,社會對於提供老年專業服務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步增長,服務人員自身知識文化素質的高低決定著老人的養老質量。因此,專業人員要具備養老、護理、醫療、心理學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經過培訓後上崗。

4、提供健康預防、醫療定向服務

建立老年人的社區醫生定向諮詢體系,方便老年人請定向醫生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為自己制定科學的生活作息時間表,按時間表起居,有利於保養身體、克服心理問題。做好慢性病健康教育,看病難使得很多老年人不去就醫。身邊沒有兒女的觀察和照顧,有些老年人實際已身患疾病且出現相應症狀,但由於不能就診或不去就診而耽誤了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因此,做好健康教育,使老年人具備有關慢性病的常見症狀及影響因素等知識。建立醫療定向服務,保障老年人疾病預防和治療,積極為他們排憂解難。

5、打造多層次、多樣化的護理服務

主要體現在居家養老護理服務的內容上和形式上。既要包括衣、食、住、行、醫等日常生活照顧,又要包括精神文化等方面的服務。同時可以創立獨居老人、空巢老人託管中心,實行全日託制、嵌入式社區居家養老護理服務。

對於身體健康、行動自如的獨居老人、空巢老人來說,到日間照料服務中心接受生活服務和參與文化娛樂活動。針對行動不便的獨居老人、空巢老人實施上門服務。

打造多樣化的服務,有利於對獨居老人、空巢老人提供所需要的服務,進一步提高養老水平。發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化養老機構,如敬老院、養老院、老年公寓等,並提高這些機構的環境設施和服務功能,以提高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而老年人對社會化養老機構的要求最集中的是日常生活護理、組織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

因此,必須著重建立社區服務網絡、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協助老年人做家務、採購生活用品、一日三餐的提供。建立老年公寓、養老服務機構,接納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或半失能獨居、空巢老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