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的37億6千200萬兩白銀到底去哪了

近代中國經歷了無數的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了了數不清的磨難,短短的百年時間,中國從當年的天朝上國變成了列強們“舌尖上的美食”。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一個如此強大的王朝淪為別人的“案板上的肉”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中國五千年曆史,誕生了83個王朝,共有559位帝王(397個“帝”,162個“王”),自“夏”始,自清終。幾乎每個王朝都跳不出由盛到衰的歷史潮流,國家全部權力集中在帝王一人手中,國家命運直接取決於帝王的能力。

我們就以我們所熟悉的清朝末年為例,清朝的覆滅,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黑暗腐朽的政治環境,過度集中的皇權,經濟上實行閉關鎖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限制了社會的發展進步,商品經濟遭到嚴重打壓,社會經濟發展落後甚至於倒退。

在文化上,清朝採用科舉制,在那個科學發展飛速的時代,清朝的學子們還在搖頭晃腦的背誦著八股文,極大的限制了思想。

一:鴉片戰爭

1840年(道光20年),當時的英國政府以“虎門銷煙”為藉口,對華發動鴉片戰爭,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是當時資本主義最強大的國家,用堅船利炮敲響了清王朝覆滅的喪鐘,自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清末的37億6千200萬兩白銀到底去哪了

鴉片戰爭

1842年,中英簽訂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具體內容如下:(參考百度百科)

* 割香港島給英國。

* 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允許英國人在通商口岸設駐領事館。

* 中國向英國賠款2100萬元。2100萬元的成分是: 600萬賠償鴉片,300萬償還英商債務,1200萬英軍軍費。

* 英國在中國的進出口貨物納稅,中國與英國共同議定。

* 英國商人可以自由地與中國商人交易,不受“公行”的限制。

* 《南京條約》不僅喪失了 領土主權,同時包括貿易主權,關稅主權,大量白銀外流。

1843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五口通商條約》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作為《南京條約》附約。各國列強迅速展開了一場瓜分中國的狂潮。1944年中美簽訂《中美望廈條約》,中法簽訂《黃埔條約》等。

二:太平天國

咸豐元年——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清政府為了支付高達2800萬元的戰爭賠款和贖城費,彌補鴉片戰爭造成的財政虧空,大量搜刮民脂民膏,把賦稅增加到一至三倍,由此,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發動了以洪秀全為首的農民軍以反對清朝封建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農民戰爭。這也是19世紀中期中國爆發的最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戰爭。

清末的37億6千200萬兩白銀到底去哪了

洪秀全像

1864年,清政府和外國勢力勾結,殘酷鎮壓下,太平天國首都南京淪陷,這一場轟轟烈烈的起義宣佈失敗。

三: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年10月,為進一步擴大在華利益,英法在俄美的支持下趁著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之際,聯手對華髮起戰爭,1860年,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掠奪珍寶並燒燬圓明圓。

雖然中國官兵英勇無畏給予了侵略者沉重的打擊,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最後依然導致了戰爭的失敗,致使中國國家主權遭到更大破壞,大片領土遭到割讓。

清末的37億6千200萬兩白銀到底去哪了

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共簽訂了八份不平等條約。

1858年5月中俄簽訂《璦琿條約》:

1、中國將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的大片領土割讓給俄國。

2、烏蘇里江以東至海的中國土地改由中俄共管。

1858年6月26日中英簽訂《天津條約》:

1、英國公使得駐北京,並在通商港口設領事館。

2、增開南京、臺南、漢口、九江等九個通商口岸。

3、英國人可以往內地遊歷、通商。

4、英國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往來。

5、中國給英國賠償白銀四百萬兩等。

1858年6月27日中法簽訂《天津條約》:

1、允許天主教入內地自由傳教。

2、法國兵船可以在通商口岸停泊。

3、中國給法國賠款白銀二百萬兩。

1858年6月13日中俄簽訂《天津條約》:

1、允許俄國在上海、寧波、福州、廈門、廣州、臺南、瓊州七口通商。

2、准許在中國設領事,並派兵船在通商口岸停泊。

3、准許俄國教士入內地自由傳教。

4、日後中國若給其它國家以通商等特權,俄國得一律享受。

1858年6月18日中美簽訂《天津條約》:

1、美國公使駐北京。

2、增開潮州(汕頭)、臺南通商。

3、擴大最惠國待遇等。

1860年10月24中英簽訂《北京條約》:

1、開天津為商埠。

2、准許英國招募華工出國。

3、割佔九龍司地方一區。

4、增加賠款為八百萬兩。

1860年11月2日中法簽訂《北京條約》:

1、開天津為商埠。

2、准許法國招募華工出國。

3、任法國傳教士在各省租買土地,建造自便。

4、增加賠款為八百萬兩。

1860年11月2日中俄簽訂《北京條約》:

1、中俄共管的烏蘇里江東至海的大片中國領土劃給俄國;

2、規定蒙、新西北邊界,割佔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大片中國領土;

3、開放喀什噶爾為商埠等。

四:左宗棠收復新疆(衛疆戰爭)

1871年(同治10年),沙俄企圖侵佔新疆伊犁,四年後,清廷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1878年1月2日清軍取得最終勝利,粉碎了英國和俄國企圖吞併新疆的陰謀。

1881年(光緒7年),與沙俄議定《伊犁條約》,三年後,新疆設為“省”。

清末的37億6千200萬兩白銀到底去哪了

左宗棠抬棺出征

左宗棠收復新疆一戰,是晚清歷史上唯一一次大勝仗,維護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同時打擊了列強企圖分裂中國的狼子野心。

五:甲午中日戰爭

1894年(光緒20年),隨著豐島海戰的爆發,甲午戰爭開始,這是一場日本蓄謀已久的戰爭,中國軍隊倉皇迎戰,結局是中國以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的代價輸了整個戰爭。迫於日本的軍事壓力,中日簽訂了臭名昭著的《馬關條約》。

清末的37億6千200萬兩白銀到底去哪了

甲午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帶給中國的是空前的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化,戰後的鉅額賠款,為日本成為世界列強奠定了基礎。

1895年4月17日(光緒21年3月23日)中日簽訂《馬關條約》:

一: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後因三國干涉還遼而未能得逞)

二:臺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

三:中國還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並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辦廠。

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00年5月28日(光緒26年),大英、美利堅、法蘭西、德意志、俄羅斯、日本、意大利、奧匈帝國為首的八個國家以義和團運動為藉口,組成5萬人的部隊對清王朝進行武裝侵略,“萬圓之圓”圓明園繼英法聯軍後在遭劫掠,成為廢墟。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是中國的噩耗,使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國家和人民都帶來了空前的災難和損失。

清末的37億6千200萬兩白銀到底去哪了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01年9月7日,中國簽署《辛丑條約》12條正文,19個附件,主要內容:

* 清政府向各國共賠款4.5億兩,以關稅、鹽稅和常關稅作擔保,分39年還清,年息4釐,本息共9.8億兩;

* 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

* 拆除大沽炮臺和北京至海通道的各炮臺;在天津周圍20裡內不得駐紮中國軍隊,列強可以在北京駐紮防守使館的衛隊,並在京榆鐵路沿線包括山海關在內的12個要地駐紮軍隊;至少兩年內禁止中國進口軍火和製造軍火的材料;

* 永遠禁止中國人成立或參加"與諸國仇敵"組織,違者處死;各省官吏必須保護外國人的安全,否則即行革職,永不敘用;懲辦贊助過義和團運動的"首禍諸臣",在外國人"遇害被虐"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試五年"。

* 對德、日“謝罪”。清政府分派親王、大臣赴德、日兩國表示“惋惜之意”,在德國公使克林德被殺之處建立石牌坊。

* 中國將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改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並指定皇族親貴擔任外務大臣。

《辛丑條約》的簽訂,列強利用清政府統治中國,中國真正意義上變成了“洋人的朝廷”,使中國完全淪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同時加速了清王朝的覆滅。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爆發,建立共和政府,辛亥革命直接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向全國傳播了革命的火種,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解放了國民的思想,以巨大的震撼力影響了中國的民族發展和中國社會變革。

清末的37億6千200萬兩白銀到底去哪了

辛亥革命

那麼清王朝近代對中國帶來多大的經濟損失呢?

據不完全統計,大概是37億6千200萬兩。這其中還不包括列強對圓明園和老百姓的洗劫。

好了,本期的內容就到這裡了,歡迎小夥伴們關注,我們下期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