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瞧不起的人,反而比我们混得更好?

人对优越感的追求,是决定他整体性格的最关键因素。

——阿德勒《自卑与超越》


“论真本事,他明摆着不如我。说实话,我打心里瞧不起他。但是,他却爬到了我上头。”

几乎每个职场人士,都有这样的抱怨。有的人经常在酒桌上骂骂咧咧;有的人虽然表面很“佛系”,但经常心里暗自窝火。

我自己,也一样。直到前不久,我读了一本书,猛然大有所悟……


为什么我们瞧不起的人,反而比我们混得更好?



悟之1

自卑感,一把双刃剑


我和王老肥,在一个单位,那厮学历不如我,技术很一般,英语都说不利索……但是,为什么大客户偏偏和他签单?为什么老板把他调到分公司当manager,而我却一直窝在这个破部门,而且还不是一把手?呸!就算王老肥爬得再高,我也瞧不起他!

我对王老肥的“鄙视”和“吐槽”,按照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观点,是“我不如他”的自卑感(inferiority complex),所导致的心理反弹——学名叫“过度补偿”(over compensation)。

或许,王老肥过去因为学历、技术不高,也很自卑,似乎总在有意无意地讨好大家;或许,他一直挂念着孩子,为了孩子出国留学的学费,就算自己起点再低,也要“野猪大改造”化身为superman,让薪水翻一番!

当我们周末打游戏、上班打哈欠时,老王就在分析客户的订单,或者和客户约在下班后一起吃饭。他技术一般,口才也一般,讲个笑话都冷场,但相处久了,客户觉得他更加可靠。


为什么我们瞧不起的人,反而比我们混得更好?


自卑感,以及自卑造成的过度补偿,人人都会出现,但“瞧不起人”以及各种吐槽,于事无补;把自卑转化为正向的动力,则能够让“弱者”实现自我超越,从丑小鸭蜕变成天鹅。

然而,我们往往只会看到很多过去“明摆着不如我”的人,纷纷“莫名其妙”地跑到我们前头,甚至遥遥领先。


悟之2

瞧不起=心里认输

所谓的“瞧不起”,往往带着一股酸溜溜的滋味!

张三有博士文凭,李四是小学文化,张三不会成天盯着李四,一口一个“瞧不起”,相反还可能觉得李四很可怜。但是,如果李四发了财,或者被破格提拔为张三的顶头上司,这时,张三就可能越看李四越不顺眼,一肚子“瞧不起”的酸水儿。

这种心态,我也有过。其背后,是我明知道自己比不过人家,但又不肯承认,于是抓住这个人貌似不如自己的某些方面(比如学历),来大做文章,由此获得阿Q式的精神胜利。


为什么我们瞧不起的人,反而比我们混得更好?



我在某些方面输给了别人,只要从现在起加把劲,说不定将来能反超。但是,如果我“瞧不起”一个人,也就不肯虚心学习这个人的长处,将来会落后更远。

——当我瞧不起别人时,真正可怜的,恰恰是我自己!


悟之3

一个“学渣”的逆袭


有个高考落榜生,数学成绩只考了1分。他想应聘酒店服务生,但老板嫌他又矮又丑,拒绝了他。于是,他蹬着三轮车,给杂志社送书。

一年后,他再次参加高考,数学提高到19分,依然离录取线相差甚远。他的父母都对他死了心,要他放弃大学梦,踏踏实实打零工。但他不甘心。他发现自己虽然数学很差,但对英语还算凑合。


为什么我们瞧不起的人,反而比我们混得更好?



于是,他寻找各种机会,见到外国人就而他们用英语打招呼。反正他只是个送杂志的,无论说对说错,都不在乎面子。他家离西湖景区不远,只要有空,他就主动给外国人当导游,用磕磕巴巴的英语,尝试着和老外交谈。有个外国企业家,和孩子一起到西湖旅游,马云主动他们攀谈,双方一见如故,此后成为笔友,相互通信。

他是个情感丰富的孩子,喜欢金庸笔下的那些多情剑侠,渴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高手,让自己的父母和家人感到欣慰……

又过了一年,他第三次参加高考,数学成绩依然很差,总分也不够录取线。但是,他被一所大学的英语系破格录取——这所学校的英语专业没招满人,而他的英语成绩出类拔萃。

这时,和他多次通信的外国笔友,邀请他到澳洲旅游。于是,刚考上大学不久的他,怀着满心欢喜,第一次走出国门。

那一年,他21岁。

这个曾经的“学渣”,就是日后创建阿里巴巴的马云。


为什么我们瞧不起的人,反而比我们混得更好?



悟之4

要责任感,不要优越感

宋朝有个小和尚,偶然遇到苏东坡,自作聪明地对苏东坡说:“我看到一坨狗屎。”老苏哈哈一笑,对小和尚说:“我看到一朵莲花。”小和尚顿时乐不可支,觉得占了便宜,兴冲冲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庙里的老和尚佛印。

佛印大师对小和尚说:“吃亏的人其实是你。别人在你眼中是狗屎,说明狗屎在你心中;你在老苏眼中是一朵莲花,这说明他的内心,也像莲花一样净而不染。东坡居士的境界,显然比你高很多。”


为什么我们瞧不起的人,反而比我们混得更好?



按照阿德勒的观点,小和尚对苏东坡的无理,源于他的自卑——“他是大文豪,我却很渺小。”于是,他“过度补偿”的方式,是对老苏出口不逊。如果老苏也回骂他,小和尚会觉得“大文豪也骂人,素养和我没啥区别”;如果老苏不回骂,小和尚会觉得“大文豪骂不过我”。

苏东坡和小和尚的境界差别,更一步讲,在于“优越感”与“责任感”之别。小和尚对无冤无仇的老苏恶语伤害,他只想获得个人的优越感(complacency)。但老苏对这个顽皮的小和尚,则充满怜爱(这也是一种责任感)——即使挨骂也毫不介意,相反还希望能够用温和的话语点化他,让他开悟。

苏东坡常怀此心,因此即使命运多舛,也成就斐然。


为什么我们瞧不起的人,反而比我们混得更好?



当你和其他人、与社会发展,进行紧密连结,也会拥有“即使我水平很差,也要尽力突破”的内在动力。“瞧不起人”是一种狭隘的私心,但这种心态反而让你“道路越走越窄”。主动为其他人承担责任,超越自己卑微的一面,不断创造更为美好自我,以及人际关系。

——我的这些感悟,都源于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心理学巨著《自卑与超越》。这篇微信短文,最多只是个路标,真正让你走向成功的星光大道,唯有阅读原著经典!


为什么我们瞧不起的人,反而比我们混得更好?



长按二维码,关注“风车读书”



为什么我们瞧不起的人,反而比我们混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