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資訊:物業推進垃圾分類 小區實現“華麗變身”

物業推進垃圾分類 小區實現“華麗變身”

原創: 周宏偉 通過物業企業在小區大力推廣垃圾分類工作,上海華麗家族古北花園小區原來在樓道設置的280餘隻垃圾桶全部退出“歷史舞臺”,隨之而來的是居民垃圾投放習慣的改變、小區整體環境面貌的改善和垃圾資源化利用率的提升。

樓層“撤桶” 垃圾分類

在開展垃圾分類工作之前,小區業主委員會與物業企業多次開會討論相關事宜,垃圾分類工作得到了業主委員會的大力支持。

原來,物業企業在小區每個樓層都設有垃圾桶。但是,要實施垃圾分類,一個垃圾桶顯然不符合要求,需要撤掉樓層內的垃圾桶,讓業主將分好類的垃圾直接投放到小區的生活垃圾廂房。

不少居民不同意“撤桶”。過去,物業企業負責上門收垃圾,“撤桶”後,需要居民把分好的垃圾送到小區的生活垃圾廂房。有的居民住在離生活垃圾廂房較遠的樓棟,則要走路近10分鐘,為此,居民意見較大。

經物業企業和業主委員會共同討論決定,根據地理位置特徵,在小區的兩個角落臨時增設了兩個垃圾中轉站作為過渡,確保順利推動樓層“撤桶”工作。

同時,物業企業在小區每個入口處和樓棟大堂內張貼了垃圾分類公告、宣傳手冊、定點投放地圖等。

為了方便業主對垃圾進行分類,物業企業每天為每戶免費提供兩個垃圾袋。在垃圾投放點安排小區管理人員和志願者值守,現場指導查看和幫助業主更加準確地進行垃圾分類。

經過努力,樓層“撤桶”工作順利進行,現在小區開始實施定時定點投放,每日8時至11時、17時至20時,居民可在兩個垃圾中轉站投放垃圾,其他時間段內,居民需要將垃圾投放到小區生活垃圾廂房。

達成共識 建章立制

在小區內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必須徵得業主委員會的理解和支持,否則難以操作實施。改造或增設生活垃圾廂房,需要投入資金,需要業主委員會同意,涉及重大事項的,還需要啟動業主徵詢程序。

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指導和幫助下,華麗家族古北花園小區制定並實施了《垃圾分類小區管理規約》。管理規約作為小區內的“法規”,對於居民的日常行為具有一定的規範和約束作用。在徵得2/3業主同意的情況下,將垃圾分類處置的有關內容和要求納入管理規約,並作為正式的規定頒佈實施,可以形成制度保障,實現規範運作。

宣傳引導 強化培訓

挨家挨戶上門,面對面溝通宣傳。垃圾分類工作推廣期間,物業服務人員挨家挨戶上門溝通和宣傳,盡最大努力征得廣大居民的認可和支持。

大力開展培訓,盡力做到人盡皆知。為了使廣大居民真正掌握垃圾分類的知識和方法,基於現場的培訓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物業企業精心製作了宣傳小冊子,發放到每家每戶;另一方面,物業企業還組織專人持續開展了多次現場培訓和演示,培訓覆蓋率達到100%。

硬件配置 資源保障

設置生活垃圾廂房。將原有的建築垃圾廂房改造成生活垃圾廂房,業主方出資3萬元,並交由政府有關部門代為實施建設。

合理安排投放點。經過測算,距離生活垃圾廂房最遠的樓宇單元住戶,步行單程需要8分鐘。據此,物業企業在其必經通道附近設置了臨時投放點。在小區內,共設有兩處臨時投放點,基本確保了“定時定點”投放的有效實施。

推出多項便民舉措。為了進一步調動居民實施垃圾分類處置的積極性,物業企業每天贈送每戶兩個專用垃圾袋,用於存放分類後的“溼垃圾”。此外,如果有住戶需要處理大量或大件的“可回收垃圾”,物業企業將安排專人上門收取。

加強管理 多管齊下

日常生活垃圾的分類處置不僅是個體行為,還是一個動態過程,所以,在實施中必要的過程控制顯得尤為重要,華麗家族古北花園小區的主要經驗包括:

在初始階段,組織黨、團員志願者在各投放點進行現場指導和培訓;在各投放點都安排了保潔人員擔任“桶長”,負責在投放時間段內,對居民準備投放的垃圾進行查看,如果發現問題,立刻加以說明並幫助其重新分類;在非投放時間段內,由小區內的巡迴保潔人員監督,及時發現並勸阻居民隨意投放垃圾行為。

公開公正透明,是溝通的最好良方

物業資訊:物業推進垃圾分類 小區實現“華麗變身”

物業資訊:物業推進垃圾分類 小區實現“華麗變身”

張海濤認為:

安居則樂業,關於社區的思考和實踐是多方面的,實踐經驗,制度建設必不可少,就身邊的宜昌長江瑞景小區,民悅家園小區,問題至今仍待解決,看似複雜其實簡單的問題,無不考驗職能部門及基層的智慧和決心。高效、廉潔的來服務於民、取信於民,造福於民。

基層治理是社會治理體系中最基礎的環節,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嚐盡人生百味,方知人間冷暖。從街頭巷尾到百姓人家,從衣食住行到治安物業,生活中那些看似雞毛蒜皮的事情,卻是人民群眾最為關心的事。

正所謂群眾利益無小事,基層治理水平高低,直接關係人民群眾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直接影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基層治理究竟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呢?

民生“小事”必須“大辦”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小區物業管理與每一位小區居民息息相關。要明確業主委員會的法律地位和組織性質,將其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立居委會、業委會、物業企業三方聯動工作機制。對居民們比較關心的公共用房、公共收益等問題,要加強監督管理,建立公開信息平臺。

區區小事關民生、利在長遠,要以敬民之心,革煩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守法規之底線,實事求是,溯本清源,小事管好、服務到位,也是功德一件。

(免責申明,文章內容系轉載的,轉載內容為原作者觀點或資料整理而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原作者觀點,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你有什麼物業鬧心事及更多物業資訊與業委會資料及維權交流,關注後私信微信聯繫

郵箱:[email protected]

<strong>

<strong>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