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麗英: 成就自己 溫暖他人

中國報道訊(張洪禎 實習記者鄧莎莎 張文嘉報道)“咱們每個人都是雙手握緊來到這個世界上,一隻手放著苦袋子,一隻手放著福袋子。先吃哪一個,人自己選,兩隻手的苦和福都吃完了,人也就撒手西去了。所以年輕的時候呀,吃苦受窮,都不算窮,人生要先苦後甜,像一隻奔忙的蜜蜂,每天忙忙碌碌,卻生活在蜜罐中,這就是奶奶告訴我的人生道理。”

於麗英: 成就自己 溫暖他人

於麗英,煙臺市雙喜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2000年時,世界踏入了新的世紀,於麗英卻經歷了在中國轟動一時的下崗熱潮。四十歲的她面臨著人生的重大難關:孩子還要上學,還有老人需要贍養,自己是整個家庭的支柱。迫於生存,她在經歷了長時間的心理掙扎和思想鬥爭之後,決定自己創業。懷揣著家裡僅有的一萬塊錢積蓄,於麗英從原本體面的工廠會計變成了四處叫賣的饅頭商販。沒有顧客,她就白送給別人。沒有人送貨,她就自己買了一輛三輪車親自送貨。慢慢的,越來越多的顧客喜歡上她的饅頭,回頭客也越來越多了。

2004年,在一次送貨途中,送貨司機發生了事故,從路邊滾下山坡,受了很嚴重的傷,饅頭也撒落一地。於麗英心生絕望,當時就想放棄了,不幹了,但是她還是在把司機送到醫院後將貨品又重新送到顧客手中。“我們的產品關乎顧客的正常生活,所以不論颳風下雨,首先要保證的是產品一定要親自送到顧客手中,風雨無阻”。2006年,於麗英成立了煙臺市雙喜食品有限公司。一開始沒有什麼利潤,顧客也只有周邊的小區居民,純靠顧客之間的推薦讓紅雙喜建立了口碑。發展到現在,紅雙喜的產品已經遠銷國外,如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其中最受歡迎的產品,就是花餑餑。

於麗英: 成就自己 溫暖他人

花餑餑在膠東地區是一種源自民間、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民間習俗,早在2009年就被列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每天都有不少顧客專門到公司車間裡來參觀花餑餑的製作過程,並且向於麗英大量定做花餑餑。甚至連臺灣和香港的顧客都來光顧,他們最偏愛的是“壽桃”樣式的花餑餑。

創業的途中困難肯定是有的,“大風大浪沒有多少,但是小的困難一直不斷”。從創業初期一步一步做到現在,如何吸引消費者,如何樹立品牌口碑,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政府部門對食品公司的管理非常嚴格,公司的生產成本在逐年增加;工人的工資、勞動成本也在逐年增加;導致公司的利潤越來越少。進入麵食行業的門檻非常低,幾乎每個人都能做,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打敗同類對手,生存下來,對於於麗英來言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在於麗英對自己的未來感到疑惑和不安的時候,2009年一次南膠賓館的考察讓公司的發展出現了轉機。考察人員對於麗英的產品大加讚許,這讓於麗英重新樹立了對公司的信息,也決定要堅持下去,將公司經營得越來越好。

於麗英: 成就自己 溫暖他人

如果說以前支撐於麗英經營公司的動力是生存,那麼現在支撐於麗英將公司經營下去的動力就是公司的工人們。雙喜食品有限公司現在一共有38個工人,其中6個都是心智不健全、在精神方面有障礙的人。如果不是於麗英讓他們在工廠上班,這些工人們可能永遠都不會有工作的機會,也永遠無法獲得生活來源。於麗英曾經接到一個熟人的電話,請她安排一個夠工作崗位,她沒多想就答應了。等工人上崗以後,於麗英才發現她的心智不太健全,與一般人不太一樣,教她如何操作機器也學不會。於麗英迫不得已,只好將她辭退,讓自己的弟弟把這位工人送回家,弟弟將她送回家以後才發現,這位女工的家裡非常貧困,女工的媽媽同樣也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彼時於麗英的經營狀況也不好,弟弟將此事告訴於麗英後,她心一橫,想:“送回去就送回去了,總有別的出路。”直到兩個月後,於麗英接到一個陌生電話,是那位女工的弟弟打來的,他在電話裡懇求於麗英:“我們不要別的,給她口吃的就行。”於麗英實在是於心不忍,又將那位女工接回工廠工作,直到現在。對於工人,於麗英就像他們的家長一樣,有著親情一般的責任,甚至還幫助一個員工買了房子。她正像她所期望成為的蜜蜂,採來蜂蜜,也滋養了他人。

“我覺得人一輩子不能光為自己,也要為他人做出貢獻”,於麗英目前資助了七個貧困學生,每年給他們寄學費和生活必需品。不只是學生,她逢年過節就為煙臺市老年公寓送50-100箱的月餅、饅頭等食品。同時,她從2013年開始連續多年獲得煙臺市公益活動特別貢獻獎。於麗英的一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業,而她又心懷善良,幫助他人得到了更好的生活。正如勤勞的蜜蜂一樣,成就了自己,溫暖了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