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學習曲線造就不同的人生

人生的五種學習曲線:

1.蒙智曲線

不同的學習曲線造就不同的人生

基本上就沒有學習過,從14、5歲開始,就停止了學習,從此一生沒有新認知。

這類人可能因為家庭條件或其他因素,從小沒有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有的甚至沒有啟智,好似“白丁”。

多數學歷較低,閱讀力和思維力沒有被開發,通過學習獲得知識的能力明顯不足。他們過早的進入社會,通過工作來吸取經驗。

但往往從事的是社會底層工作,所以成長的速度非常的緩慢。

由於從小就沒有接受教育,他們往往無法意識到自已缺乏知識需要改變,他們也缺乏能力去預見未來的危機。

身邊的朋友環境也多是社會底層,無法激發他們對更美好生活的嚮往。從而導致他們一直停留在當下的環境。

糟糕的情況是這群人多數是從事體力或低技能勞動,當到了50歲左右時因為體能的下降,他們的能力將會急速下降。

技能也很快被社會無情的淘汰,接下來的生活很可能需要社會補助或依賴自已的兒女。

2.早謝曲線

不同的學習曲線造就不同的人生

沒有培養出對學習的興趣,早早地放棄了學習。

這類人多數接受過高中或大學教育,掌握了基礎知識,具有通過學習獲得知識的能力。

但在學校他們並不是非常的好學。本身對學習沒有培養出興趣只是為了學歷而學習。

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在學校期間成長的曲線要略微平緩一些。20左右歲他們的學習力登上人生的高峰。

因為本身對學習並沒有興趣,所以一但離開學校後就完全放棄學習。

他們能找到相對穩定的工作,但能力的成長完全取決於工作的需求。而且也趨於在同一崗位工作數十年。

由於長期的被動成長,他們的學習力與適應能力低下,對未來的危機也較為不敏感。

一但失業將面對重大的人生危機。有些人能從危機中走出來,有些人可能就只能委屈從事工資更低的工作。

你會發現這些人剛開始的生活可能不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生活質量反而慢慢下降。

當進入50歲後,他們的知識水平與能力開如逐年下降,一點點的被社會淘汰。

他們就像鮮花還沒充分的盛開,就慢慢凋謝,所以稱“早謝曲線”。

這類人多處在社會中下層。

3.覺悟曲線

不同的學習曲線造就不同的人生

從生活中覺悟,認識到危機,成為終身學習的實踐者。

這類人在學校時也是厭學,知識與能力成長得非常更為緩慢。他們通常也會過早的結束學業進入社會。

但好在他們掌握了一些基礎知識,並具有通過學習獲得知識的能力。

在經歷過生活的磨練後他們開始覺悟,認識到未來的危機,並嚮往更美好的生活。

這類人因為有一定的知識與學習力,當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後,他們往往比常人有更大的決心與毅力堅持不斷的成長。

短期內他們的知識與能力會爆發性增長,隨著生活的改善而慢慢趨於緩慢。

由於過早離開學校這類人往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會取得相對合理的回報。

值得注意得是,由於他們體驗過知識改變命運的全過程,所以他們會持續不斷的學習,是終生學習理念的實踐者。

這類人起點雖然比早謝曲線的人還低了一些,但由於長時間的主動學習,他們的適應能力較強。

往往能提前為未來做好準備,最終的生活也將一步步變得更好。未來人生的成就取決於對不同機會的把握。

4.卓越曲線

不同的學習曲線造就不同的人生

學習力持續優於常人,處於社會的中上層。

這類人在學校的時候就比較好學,從小就培養了主動學習的興趣。離開學校後沒有向早謝曲線那樣中斷學習。

進入企業組織後,他們可能會有短暫的迷茫期,但因為智力見識都比較高,

所以很快會找到成長的方向並開啟“第二次學習”這時候他們更多的是學用結合,學習力持續向高位強勢攀升。

他們可能並沒有強烈的危機感,因為在學歷與能力方面,他們時常都走在多數人前面。

而在事業上不斷前進的步伐也讓他們面對更多的機會。這部分人多數處於社會中上層,在企業中屬於管理層級。

但在職業生涯結束之際,他們的學習力會登上最高點,隨後緩慢下降。由於他們積累的知識與經驗質量較高。

儘管能力下降他們也不容易被社會淘汰。退休後任可以從事較有意義的事情!

5.睿智曲線

不同的學習曲線造就不同的人生

有清晰的人生目標,學習持續保持上升,直至生命終結。

這類人就不用談了,一般都是屬於讓人羨慕嫉妒恨一類的。

在校品學兼優,畢業於名牌大學,進入較好的工作崗位,氣人的是這幫人的學習力始終保持上升趨勢,直至生命終結。

他們很早就知道自已人生的目標,所以總是走在前面。他們也會面對困境,但由於持續的主動學習使他們有能力解決這些難題。

這是全智人生,也是終生學習理念的實踐者,這類人是出類拔萃的頂尖人才。

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樣的人生。要想過什麼樣的人生,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