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當下的年輕人對京劇不感冒的文化現象?

頭條電影


我是70後,雖然現在已經不再年輕,但根據聯合國關於老中青年齡段的劃分,卻也並非名副其實的老。

上個世紀80年代初,我才不過十一二歲,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我竟然喜歡上了京劇了。

雖然自幼聽多了樣板戲,但我真正喜歡上的卻是傳統京劇,而在此之前,我既不討厭,又不喜歡,因為我此刻對於京劇,實在是知之甚少,素未平生。

我從萍水相逢進而熟知了京劇,是別有一番原因在裡頭的。

其實我正在上小學,而學習之餘,就夜以繼日地閱讀四大名著,雖然不遺餘力地看,卻實在總是半懂不懂的,對於書中的人物形象,我的爺爺曾經屢次三番地講述,但終於不能形象化地得到認識和理解。

然而我真得見到關老爺拖刀斬蔡陽了,因為在一個夏日的傍晚,我有幸進入鎮上的劇院,觀看了一場叫做《古城會》的京劇演出。

我因為個頭尚小,就很容易趁檢票人員稍不注意,混跡在人群中一閃而過,並聚精會神地從開場一直看到結束。我還因此自以為得意,後來得知,劇院本來就是對兒童實行免費開放,暢通無阻的。

這是我平生第一次看戲,也是我終生看的最記憶猶新的戲了,現在想來,仍然歷歷在目,慼慼於心,雖然我始終不知道關公的扮演者是誰,究竟叫做什麼名字。

從此以後,我對於京劇的熱情一發而不可收,在過去的歲月裡,我先後看過《群英會》、《甘露寺》、《定軍山》、《走麥城》、《白帝城》、《失、空、斬》、《野豬林》、《大鬧天宮》等劇目。日積月累,不但能夠欣賞,而且也可以字正腔圓地唱上幾個經典名段了。

不僅如此,京劇也似乎促進了我對於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的閱讀、認識和理解。因為關於書中的精彩內容,我幾乎簡直是如數家珍。

然而我並不打算把我的才藝展示在眾人面前,因為我實在是唯恐別人誤認為我是很保守很落寞,不能與時俱進,不能創新發展的,雖然我一直認為京劇真的是博大精深,美輪美奐。






吾論魏晉


對於我們這種從新中國之前一直活到現在的老演員,不得不承認,年輕人不像我們這一輩人那麼喜歡京劇或者是傳統戲劇了。我們老一輩雖不是每個人都能站臺上演一出,但因為聽戲就和現在的人看電影電視一樣平常,所以大家都能哼唱幾句。更比如說,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以前必備的電視都已經不再是年輕人的生活必需品了,年輕人的生活節奏快,娛樂活動也比我們幾十年前豐富多了。而京劇的節奏比較慢,年輕人不太喜歡,也可能和現代的審美相差較遠。在《進京城》劇組的那段時間,我也思考過,京劇既然是一個地方戲曲匯流成的一個國粹,那在這個時代,要想要年輕人對京劇感冒,可以適當加一些年輕人的元素,像以前改進徽劇、崑曲一樣改進京劇,讓國粹傳承下去。比如,影片雖然在揭秘京劇起源,但並非純粹用唱戲橋段在敘事,而是通過曲折的故事,戲劇化的衝突,來塑造“戲比天大”的精神,觀眾可以從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中,感受到京劇發展史的跌宕,和其史詩性的方面。


演員焦晃


這次在胡玫導演的《進京城》(以前叫《進皇城》)裡飾演了戲班老闆江春一角,他在歷史上還是相當重要的一個角色,他是乾隆時期“徽班進京”時四大戲班的老闆之一。可以說,有這樣有財力的徽商老闆的支持,才有了後來國粹的誕生。其實現在的年輕人對京劇不感冒,也是因為慢慢少了支撐京劇的演員與工作人員。你看,我們現在的電影產業正逐漸追上美國好萊塢,不正是因為有了越來越多國家支持和專業的電影人,進而市場上的去電影院的觀眾也越來越多了。京劇要想更好的抓住年輕人,可能需要更多財力上的支撐和文化的宣傳引導,只有這樣年輕人才能有看京劇的念頭,才能去看懂京劇,喜歡京劇。為了達成這一目的,鄒靜之老師寫的這個劇本,就加入了許多當下年輕觀眾喜歡看的情節與衝突,用故事講戲曲,而非用戲曲講戲曲,這樣一來,大家才能更好地融入到電影中去,從而更深刻地體會到作品的主題與訴求。


姚安濂


在拍《進京城》前,我對京劇的瞭解並不算很多,接這部電影是因為被鄒靜之先生寫的劇本深深地震撼到了。因為整個故事是根據京劇發展史上非常重要的歷史事件“徽班進京”改編的,所以我們在開拍前,特地走訪了安徽各地,切實感受到了京劇文化在民間傳承的重要性。於我而言,拍攝《進京城》最大的意義,在於我可以通過一部電影,給年輕人一個瞭解三百年前京劇起源的機會和渠道。其實我發現,很多觀眾對《進京城》都有誤會,以為它就是一部從頭到尾都在唱戲的片子,其實不然,這部影片的主體依然是故事,用曲折跌宕的敘事來表達主題,揭秘往事。前段時間,我帶著《進京城》在海內外做了幾場提前放映,很多高等院校的學生和媒體人、影評人告訴我,在看完了片子之後,像是上了一堂有趣的歷史課和京劇培訓課,很多人都沒想到,原來京劇可以這麼有意思。所以我就想,作為文化工作者,一定要多圍繞中國的傳統文化去創作,只有這樣,當下的年輕人才有可能,有機會在浮躁的環境下,接觸並喜歡上京劇等國粹文化。


胡玫導演


我是84年的,河南洛陽人,我周圍幾乎接觸不到京劇,我母親及其他家裡人,最喜歡的是豫劇。

我不排除京劇或豫劇,有時候關係非常好的朋友去KTV我也會唱個空城計我正在城樓觀山景,雖然不好,但是,還是覺得很好玩。

說實話,京劇不被絕大多數人接受這個問題我也思考過,即使我喜歡京劇也只是喜歡能聽懂的,原因很簡單,京劇唸白和詞,有的腔為了好聽,跟平常普通話讀音完全不一樣,本來就難接受,詞還聽不明白,怎麼可能接受。

郭德綱說曲藝最雅是崑曲,一句詞3,4個典故,京劇也差不多,太難懂就從大面積受眾選項裡排除了,現在演藝圈是流行歌的天下,民族唱的都少,何況京劇。

流派,句型,讀音,又變成制約京劇年輕化的因素,導致喜歡的選擇性喜歡,不喜歡的完全不喜歡。

德雲社張雲雷唱探清水河(應該算北京小調不是京劇,但京劇裡,不排除有的可能)為什麼能火,並且已經一直火,原因很多,但是,把曲子唱的讓人能聽懂,很關鍵。


趙世傑1984


我覺得跟一個人成長的環境有關。我兒子是00後,很喜歡京劇,看電視時會看央視戲曲頻道,有時候還會跟著哼些調子。六歲以前他是跟著我的父母一起生活的。作為外公外婆,他們對我兒子喜歡都不溺愛,老人家愛看戲曲頻道,我兒子也老老實實跟著看。我們家規矩重,晚輩絕不可以爭搶長輩的東西,電視機也是。所以老人家看什麼,我兒子就看什麼。我父親特別喜歡京劇,懂很多唱腔和曲牌,據說小時候還登臺表演過。所以他一邊看戲還一邊跟我兒子講京劇的門門道道。一個幼兒最初接受的娛樂節目就是戲曲,所以他就喜歡這個了。現在很多家庭老人雖然也喜歡傳統的東西,但過於遷就孩子。為了讓孩子高興,由著他們看動畫片,玩遊戲。幼兒時期所獲得的精神享受會影響一個人的興趣愛好,所以大多數孩子對戲曲不感興趣。而自改革開放以後,國外流行文化嚴重衝擊中國傳統文化,使得一大批年輕人對中國傳統文化一知半解甚至一無所知。不得不說,這既有外來文化影響力大的因素,也有我們國家對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乏力的因素。宣傳好繼承好我國優秀文化,理性對待外來文化,才是讓年輕人理解並喜愛我國傳統文化的途徑。


王欣194419693


自己作死,沒人攔得住。

戲劇的靈魂在劇本里,在故事的矛盾衝突中。可不是什麼唱唸做打,元雜劇傳下來的是什麼?是劇本。

有了好劇本,演員的外在形象可以做出重大變化,唱腔可以做出重大改進,而最廣大的觀眾仍然是非常歡迎的。京劇樣板戲裡,智鬥,打虎上山這些選段因為劇本出色,其人物形象豐滿,性格鮮明,情節精彩,因此唱詞一出,仍能引來廣大觀眾的共鳴。這種共鳴遠非少數票友能比。

演員迷戀於自己的唱腔,行頭,身段,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把這當成所謂的文化傳統加以傳習,那麼就要問一句,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那些傳統劇目的劇本本身已經乏善可陳,又有幾個人會迷戀這外在的形式美?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繡花枕頭

銀樣鑞槍頭

你看,中國人對徒有其表事物的排斥是有傳統的,要說文化,這才是要宣揚的。

一部《梅蘭芳》算是京劇人對自己所處行業的一次禮讚吧,但真正算得上偉大的喜劇革命的事件卻無人問津。這次革命把元雜劇所具有而後世遺失的戲劇之魂再次注入到京劇之中,結果現在玩起來買櫝還珠的勾當。

一群角兒整天提溜把扇子拿腔作調的活成遺老遺少,忙著為唱腔樹碑立傳,那吃瓜群眾還不趕緊學雷鋒,幫忙在碑下挖坑好給他們埋了成就他們名節,還等什麼?插一身管子靠輸液活著現在追求生活質量的人都拒絕這種吊命法了。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不是。

這樣做拔拔高也算愛國行動,能省下好多財政銀子呢。


王迪12316


京劇我一直都不欣賞,原因是太過裝腔作勢空虛假冒,以孔子儒教文化與思想為主旨,頌揚帝威君德愚忠愚孝將相權貴才子佳人學而則仕,還有儒黨為民請命伸冤雪雪恨之類鬼話謊事。除了一些唱腔,臉譜(僅僅是唱腔,臉譜藝術)還有點韻味外,其它一無事(實)處,看得叫人作嘔,聽了詞真吐。中國人的真正的愚昧就是不懂中國文化傳統(即:文符音形意物與人生話的內在變化之關糸)與傳統文化的關係,把傳統的東西為尊師重道搞得一寸不變僵化無新不能隨勢精進,把人的生活思維想象空間停滯在一個被孔子儒家雕刻的座標點上,進而大家歌頌崇拜不容置疑,這種無知機械的偶拜迷信,使得整個社會都變得古板腐枯弱智,影響民風社風逆潮生存,一遇風雨雷電,便不堪一擊。為此我們要保持發揚古人的文化傳統更新的本質,而不是僵死的繼承中國傳統文化,這是中國昌盛活的靈魂與法寶。


檢音釋光


我是通過相聲叫小番對京劇產生的興趣(這個就不介紹某人了,免得黑子噴我)後面聽八大改行 對趙麟童的未央宮選段(第一個會唱的段子)聽的很有味道,再後面聽坐宮的選段(從。賢公主細聽我表一表家園開始)感覺這一段的流水真比所謂的饒舌要來的起勁,感興趣後開始搜其他版本,又學了耿其昌版本,這兩個版本聽完學完開始入坑了。搜相聲裡面介紹過的西皮流水,都去聽(某人作用的確大)期間還學了 京東大鼓的灞橋挑袍 再到後面聽了陶陽版本的文王卦 發現了第二個神段 斷密澗Σ(っ °Д °;)っ王伯當真會懟人啊 那段時間在外面用流量也要聽 再往後不單追求西皮流水 也開始聽唱腔(我本是臥龍崗/我主爺起義在)這些韻味的確迷人。

綜合我的入坑,個人感覺京劇要先把那種節奏快的推出去 吸引流量,大家入坑了後自己去挖掘京劇內在的美才能正真的去繼承和發揚。就和故宮的單院長和馬未都先生 都是通過曲線救國的形式讓大家先感興趣。再去關注。

不管你對某人的看法如何 起碼我覺得當年能帶火自己行業,又能讓我會唱幾句 京劇 西河大鼓 評劇 北京小曲 太平歌詞 就不賴


王子和壞皇后


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不喜歡京劇的原因是

1.受到國外文化的影響,

比如說韓國,追求時尚。最初只是一部分人也許是為了張揚個性,唱一些聽不懂的歌,跳一些看不懂的舞蹈,因為是國外的,就覺得很時尚。從而帶動了一些年輕人盲目跟風,覺得自己不跟著他們學,就不時尚。還有外國的節日,比如說聖誕節,這裡就不多說了。

2.生活節奏快

對於一些國企上班的來說,還好一些,不怎麼加班,因為我在國企待過,確實時間特別充裕。但是現在大多數企業都存在加班現象,尤其是銷售,跟程序員。因為我是程序員出身,現在做銷售了,所以比較瞭解這兩個行業。現在的年輕人,生活壓力,工作壓力,都非常大,根本沒有時間,更沒有閒情雅緻去聽戲。所以現在小視頻比較火的原因,就是短,符合年輕人的生活節奏,年輕人可以看看小視頻來緩解壓力。

3.京劇雖是經典,但是相比現在的娛樂項目太土

以前的人們娛樂項目少,生活水平低,溫飽可能都有問題,更別說娛樂了,所以那個時候人們比較容易滿足。京劇又源遠流長,隨處可以聽到,可以說在當時是重要的娛樂項目了!但是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質量的提高,各種娛樂項目的增加,總得來說誘惑的東西太多,年輕人有大把的更好的娛樂項目選擇,為什麼要選擇京劇!

純屬個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多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