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哥”變了

印江縣板溪鎮青山村乾田組有一個聾啞殘疾人,他的名字叫任國俊,但這名字在村中很少被人提起,也許是為了方便,村民們都習慣叫他“聾哥”。

“聾哥”今年62歲,至今未結婚,是村裡的“五保戶”,他有兄弟四人,還有一個妹妹,他在家排行老二,平時自己獨立生活,有時候也到街上妹妹家過一段時日,在家有兄弟親人們照看,生活起居安頓較好。


“聾哥”變了

聾哥


在村裡,人們認為他無法交流,很少有人理這個聾哥,有不懂事的小孩常常逗他,看到他急得比手畫腳、吱吱嗚嗚說不出話來,小孩們就會很興奮...... 由於他內心比較封閉,村民們都很少與他有接觸,他自己也不願意與人交流。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也許他有很多想法,卻從未有人知道。

聾哥的變化,從我們駐村那天說起。我們駐村工作隊員來到村裡的那天,剛好聾哥也在。不知為何,聾哥竟然無比激動,車子剛停,他就跑到車旁,打著他自己熟悉而別人看不懂的手勢,在那又叫又跳,著實把剛下車的隊員們,特別是一個女隊員嚇得不輕。沒人知道他想要說什麼、做什麼,駐村工作隊的隊員們也完全沒有反應過來。村長見狀後,三下兩下便將他打發走了。

聾哥走後,村裡的群眾告訴我們,聾哥喝酒了會打人,有時候還會用石頭砸人,我初步瞭解到他會有暴力行為,我心裡開始不踏實。作為駐村第一書記,我該怎麼應對呢?


“聾哥”變了

村委辦接待群眾


當天晚上,我們駐村幹部與村幹部就村裡的扶貧工作開會,這時聾哥也來到村委會,打著手勢,嘴裡說著自己理解的話語。我問村長:“怎麼聾哥白天也來,晚上也來?”村長告訴我們:“聾哥就在村委會附近,離村委會40米遠,估計他會經常來村委會。”我們村唯一的駐村女幹部田琴給他倒了一杯水,他兩隻手捧著杯子,無比的激動,嘴裡嗚哩哇啦的,好像是在感謝。我作為駐村第一書記,聾哥又是我們村裡建檔立卡貧困戶,不得不面對他。

由於駐村工作的關係,我們對每家每戶都要進行走訪,早上我們都泡方便麵吃了下組。每天早上,聾哥來村委會依舊打著他的手勢,說著別人不知道的話語,有他在,我們都會給他一碗方便麵,剛開始他是拒絕的,揮手示意不要,我們給他泡好後再給他,這時他笑著,接著吃得十分開心。當我們有面包和其他零食都分給他一份,就這樣一來二去,我們熟悉了不少,也許是我們對他的熱情,也許是他認為我們是朋友,聾哥便成了村委會的“常客”。因為駐村隊員的善良對待,聾哥變得開朗了,他開始越來越頻繁的用肢體語言跟隊員們進行交談。彷彿要把62年沒說的話全都補上,恨不得把他知道的一切、受到的委屈毫無保留地傾訴給我們。


“聾哥”變了

聾哥幫忙打掃衛生


同時,我們也嘗試著用手勢同他比劃進行簡單的交流,與他做朋友,幫助他打開心扉,戰勝自卑。其實聾哥內心深處是非常希望與人交流接觸的,也非常希望得到其他人的關心。

聾哥是懂得感恩的,我們給他一些簡單的關心和照顧,用實際行動來理解和支持他,他早已把我們當成了親人朋友,把村委會當成了自己的家。聾哥常常到這個“家”來,主動幫著工作隊一起打掃衛生、看到有群眾來村,也會主動倒水給其他人喝,當我們離開村下組開展工作,他就在村委會看家,哪怕再晚,都要等我們到村後,他才回家去睡覺,第二天他又到村委會......

現在的聾哥臉上洋溢著笑容,見到喜歡的人還會手舞足蹈的打個招呼,用肢體語言與人交談,雖然有時還是讓人難以理解,但是他已經開始有了變化,活的越來越開心,不再孤單。


“聾哥”變了

聾哥給來訪群眾倒水


白天我們有時下組工作,他也會跟隨我們,坐車、走路他都樂意,只要他看到我們的身影,都會會意的一笑打招呼。

如今的聾哥像是脫胎換骨、容光煥發一樣。在村裡,不再有小孩以激怒他為樂,村民不再把他當做笑話。最奇怪的是,我們駐村這一年多來,沒有見過他喝醉酒,也沒有見他打人,更沒有發生群眾說的暴力行為,反而是微笑常掛在臉上,他還會自己上山砍柴,自己做飯吃,到他家裡去,有好吃的零食他都會拿出來,很熱情招呼我們。

駐村雖然工作很累、任務很苦。但我們始終要相信那句話:積跬步才能行千里,積小流才能成江海。駐村也是這樣,做好每一件小事才會讓人成長進步。(任明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