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理解莊子《駢拇》中的“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這句話?

自然風飄


莊子:強扭的瓜不甜!

莊子是道家哲學的集大成者,他繼承了老子的“道”的學說,並有所發展。與老子注重建設社會建設國家的政治哲學不同,莊子更加註重人精神層面的自由,認為人是自然的一員,受到自然大道的支配和影響,人就應該按照自然而然的規律去生活,任何外來的、強加於人身上的東西,都是多餘的。比如儒家強調的各種道德修養,各種禮儀規範,仁義禮智信等價值觀,都不是人本身所擁有的,既然是強加於人身上的,那必然會造成人的不自由,這就是莊子在《逍遙遊》中所說的“有所待”,而“有所待”的人生,註定是不自由的。

莊子一生反對儒家的仁義學說。和老子一樣,道家哲學認為,仁義等學說是人的異化,是人的道德淪落之後才提出來的,這樣會更加擾亂人心,擾亂人的心靈,仁義之道就是人的淪落異化之道,所以,道家哲學強烈反對孔子的仁義觀。

但是莊子是個善於講故事的人,他往往把自己的觀點,放在故事中去說說理,他喜歡用寓言用講故事做比喻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莊子的外篇中專門講了一個駢拇的故事。莊子不是醫生,他也沒有興趣講醫生的故事,莊子講這個故事的目的就是反對仁義,他認為,所謂的仁義道德,就像人身上長出了的多餘的東西。同樣的道理,要是人自然有的東西,你給他割掉是錯誤的;人身上沒有的東西,你非要給他安上去,當然也是錯誤的。人就應該按照自然的規律去生活,這才是順其自然,才是安時處順之道。

我們來看看原文就知道了:

駢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於德;附贅縣疣出乎形哉,而侈於性;多 方乎仁義而用之者,列於五藏哉,而非道德之正也。是故駢於足者, 連無用之肉也;枝於手者,樹無用之指也;多方駢枝於五藏之情者, 淫僻於仁義之行,而多方於聰明之用也。


並生在一起的腳趾和枝生的手指,是出於自然本性的呀!然而卻超過其所得。附生在身體上的肉瘤,是形體上長出來的呀!卻超過其自然本性。對仁義多方面擴充應用,並將其與五臟功能比列,然而卻不合於道德本性。所以,並生在一起的腳趾,只是連接著無用的肉;枝生出來的手指,只是多長出一個無用的指頭。駢拇枝指加於人之自然本性,過分邪僻之行加於仁義,這是濫用了聰明智慧呀。所以,過分明目者,會被五色所迷,被絢麗的花紋所惑,禮服上色彩斑爛的花紋耀眼眩目不就是這樣嗎?而離朱就是這樣的人。過分耳聰的人,會被五音、六律所迷亂,各種樂器奏出的樂聲不就是這樣嗎?師曠就是這樣的人。擴充仁者,拔高其德行而蔽塞自然本性,用來博取好名聲,使天下人用音樂般言詞鼓吹奉行那些人們力所不及的禮法,而曾參、史鰍就是這樣的人。過分工於辯木者,象累瓦結繩一樣堆砌事例、玩弄詞句,放縱心智于堅白同異等論題的爭辯上,豈不是為眼前聲譽致使精神疲憊的無用言詞嗎?而楊朱、墨翟就是這樣的人。因此,這些都是附加在本性上的邪門歪道,不是天下之正道。

這一段是說,仁義對人性來說如同駢拇枝指、附贅懸疣一樣,不僅是多餘的,而且是有害的,會迷亂本性。

莊子認為,仁義是多餘的,是有害的,是無益於生命的,因為他違反了自然而然的規律,所謂的五音、五色,所謂的仁義禮智信等仁義規範,都不是人所固有的,你非要強加給人類,那勢必會造成痛苦,造成人性的紊亂。

然後莊子繼續論證:

  彼正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故合者不為駢,而枝者不為跂;長者 不為有餘,短者不為不足。是故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故性長非所斷,性短非所續,無所去憂也。

現代文翻譯:那些合乎自然之理的事物,就是不失去其本性之實。所以合生在一起的不為過,枝生出來的不為多,長的不算多餘,短的不為不足。故而野鴨的腿雖然短,續上一段則可憂;鶴的腿雖然長,截去一段則可悲。因此,本性該長的,不去截短它;本性該短的,不去續長它.各任其自然則無憂愁需要去掉。

莊子說,人是大道自然的一員,人的身體和靈魂,都是自然而然的,都是不可分割,也不可用外力去幹預的,所有用外力去幹預人的生活的行為,都是錯誤的,那就會造成對人性的傷害。所以莊子說,鶴的腿很長,你給他截斷,那鶴也就死了,鴨子的腿很短,你給它接上一段,那鴨子也沒命了。

所以,莊子說,不要用什麼外來的價值觀和外來的理念與手段,去幹預人的生活,擾亂人的心靈,人應該按照大道的方式去生活,這樣的生活就是安時處順樂天知命清靜無為,這樣才可以達到逍遙之境。


好玩的國學


“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這句話出自《莊子》外篇《駢拇》。這句話的意思是:別看野鴨子的腳很短,如果你給它的腳加長了,它就憂愁了;鶴的腿比一般鳥長很多,如果你把它的腿截短了,它就哀傷了。

那麼這句話到底該如何理解呢?我們要回到《駢拇》的原文中進行解釋。

《駢拇》的主旨是指出人的行為要合乎自然,順乎人情。那些濫用聰明,矯飾仁義的行為並非自然的正道,這樣的行為就像“駢拇”一樣,所謂駢拇就是連在一起的腳趾,是違背自然的。

但是,自然界中也有連接在一起的東西,那樣的連接是自然的連接,所以和駢拇不一樣,屬於事物的自然天性。比如鳥兒的腿有長有短,野鴨子的腳斷,鶴的腳長,如果非要讓野鴨子和鶴都有一樣長的腿,接續野鴨子的腳,截短鶴的腳,那就會讓它們都很憂愁哀傷了。

因此,人在做事情時,也要順應事物自然的天性,順應自然規律。該是長的,就不要截短;該是短的,就不要加長;該合在一起的,就不要強行分開;該分開的,就不要把它們接在一起。仁義的行為,要合乎人情,不要違揹人情去推行仁義。

《駢拇》說,三代(堯舜禹)以後,人們為了追求仁義,傷害自己的天性,犧牲自己的生命。雖然這種人看起來很高尚,但他們的結果卻和為了私利而傷害自己天性、生命的人沒什麼區別。在作者看來,這樣的行為和接續野鴨子的腳或截短鶴的腳沒什麼區別。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夢露居士,為你解讀國學經典。


夢露居士


“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說的是: 野鴨的腿雖然很短,如果給它接上一截,它就要發愁;仙鶴的腿雖然很長,如果給它截去一段,它就要悲傷。莊子在這裡形象地比喻了主觀主義者違反客觀規律的辦事結果,強調了應順自然才能辦好事的規律。

遺憾的是,很多人在很多時候對很多事物都存在很多的主觀意識,這是其生長環境,生存經驗的必然反映。因此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想說對話,辦好事,就不僅要根據實際情況,針對不同對象,而且要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實事求是,才能獲得正確的途徑,良好的結果。


劉潮汶


這句話出自 《莊子·外篇·駢拇》,這句話的意思是:野鴨腳短,是野鴨的天性,不要人為地認為不夠長就加一節,那它起飛就發愁了,是不行的;野鶴腿長是野鶴的本性,野鶴的翅膀也很長,與它的腿長是很匹配的,不要以為太長是多餘的,這樣的它捕食起來才更方便,截斷了就是很悲傷的事情。這就是說“長短皆系天性,不能違背。”

此節之句說的這個比喻,就是用來說明無論什麼事物都要順應自然規律這個觀點的。道生萬物,生成什麼德性,就是什麼德性,沒有必要人為地取長補短,這就是人為的了。後人也常引用這兩句話說明這樣的道理:凡事要順應自然規律,不做違背客觀規律的蠢事。

清·錢謙益在《歲暮雜懷》詩之五有云:“續鳧斷鶴枉人謀,萬事終輸鬼一籌。”即:野鴨的腿接上一段便造成痛苦,野鶴的腿切斷一節便造成悲哀。說的也是這個意思,比喻不要違反事物本性。後來成語“截趾適屨”,也作“續鳧斷鶴”、“續鶩短鶴”,都是這個意思。




抱朴姐姐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這句話的含義:野鴨的腿雖然短,但要給他續上一段,也會使其痛苦;鶴的腿雖然長,但要截掉一段,也會使它悲痛。

後來,這句話用來比喻自然規律不能違背。

其實,這句話更適用於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春的播種,夏的成長,秋的收穫,冬的收藏,這是大自然的規律,是 勞動人民的生活勞動規律。如果我們在冬天進行播種,在秋天進行成長,在夏天進行收穫,在春天進行收藏,那豈不是違背了大自然的規律,勞動人民該怎麼生活?人們和作物將無法很好的享受陽光的照射,雨露的滋潤,世間萬物將無法生長,無法完成交替輪迴,那時侯人們的生活狀態真是無法想象。

再來看看,任何事物都是向前發展的。

從古到今,人類都經歷過那些社會:原始社會,奴隸制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這五個階段。看看我們今天的中國,人們經歷了華夏五千年,才有了今天的文明和成就,這就是事物發展的規律,在矛盾中前行,在前行中發展。相信,社會越發展越文明,中國會越來越強大,人們的生活會越來越美好!

最後來看看我們的工作。

在工作中,我們必須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去 實現我們定製的目標,且不可好高騖遠,狂妄自大,還要常懷敬畏之心,這就是自然規律。如果誰要想違背自然規律,那必將受到自然規律的懲罰。


青澀的蘋果68


駢拇的含義,歷代學者多認為是大腳趾和二趾連生。其實莊子之意,諷刺為主,形體描述為輔。駢拇枝指,莊子之意為——看重大拇趾的頭等作用,而以二拇趾完全服從的形式標榜大腳趾的功能連體生長,反而使大腳趾失去靈活喪失原功能;感嘆五個手指靈敏反應攝取物件養活自己,就巴不得再多安裝或生一個,反而阻擋了五指在物件之間靈活出入。

人都有這樣的主觀思想行為,於是大家都認可很優秀的樂師們,會胡亂的在音律方面持著音律權威的心態亂摻進不合格的成分;大家認為他或她是文章巨擘,他或她就會亂用詞語,堆砌華麗詞藻,文章反不利落。

諸如此類,鴨子小腿短,你去續物使它腿長反而干擾它正常鳧水;鶴小腿太長,你去替它截取一段想讓它跨步時利落,反而先滅了它居坪而向天的天性。

鴨子苟求微食度日而天生腿短,鶴性向天而天生腿長,天從其性,正其體與用;凡外界任何主觀的修改都是沒有分寸的不當行為!

2019.4.7.9:35


山外天色


看莊子文章,要看全篇,本句話取自《莊子南華經》外篇的"駢拇",莊子用形象的比喻,來說明人生哲理。通過自然之道的發展變化規律,引申聯繫到人生,再次闡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觀點。為人處世,應順應自然,事物的發展變化規律,有所為,有所不為,更不應該的亂作為。不以規矩論方圓,遵循道的運行規律,不做續嫋短脛,斷鶴長脛的荒唐之舉,世上會少許多悲劇。象清人入觀,強行讓漢人剃頭留辮,不從者格殺勿論;偃苗助長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不遵循自然規律,逆道而行是不可取的。莊子認為純正的人性就是自然賦予的人的本性,抨擊所謂的仁義等非但不符合人之本性,而且還傷害,擾亂人性,於世無益。


FTYH006


莊子強調人的天然屬性,道家學派對萬物的論述,側重點在自然屬性,道生萬物,生成什麼德性,就是什麼德性,沒有必要人為地取長補短,這就是人為的了。

道家講順其自然,道法自然,我要強調的是這個"自然"不是大自然那個自然,而是"萬物本來如此的樣子"。

野鴨腳短,是野鴨的天性,你人為地加一節,它起飛就困難,野鶴腿長是野鶴的本性,野鶴的翅膀很長,它的腿長才批配,它捕食才方便,為什麼要鋸短呢?

莊子最強調萬物按各自的個性生長,討厭人為改造,而孔子最喜歡改造別人。


飛飛貓1


每天讓你踩兩個高蹺走路,怕是就會感覺很煩,更別說把你腿鋸短點,肯定非常痛苦。所以長者不為有餘,短者不為不足。

姚明身高,去打籃球。潘長江身矮,去演小品。他們都成為了各自領域的佼佼者,所以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要一味的追隨大流,適合別人的不一定最適合你。保持自我很重要。

這是我單獨對這句話的個人理解。在莊子的駢拇篇裡這句話只是為了論述所用的一個小例子。整篇文章其實大致講的是要保持自然,那儒家的仁義道德是否反自然,為什麼要去追求等一些問題。

連在一起的拇指,多出的第六指或是肉瘤算是多餘的還是自然的?仁義道德是人的本性嘛?是自然的,生來就有的嘛?若是人的本性那提倡仁義的人為什麼還要憂愁不斷去追求?等等一些論證的句子都透露出莊子推崇無慾無求,自由不受約束,順其自然的道家觀念。駢拇篇有點像是在批判儒家的一些思想。

個人想法,不喜勿噴。


打醬油醬打


莊子《駢拇》篇借駢拇枝指及鳧鶴脛骨闡述了人物在自然界中正常與異常隨順與造作的風格與態勢、指出刻意的仁義為淫僻、奢侈的禮樂為惑亂的老莊道家樸素的方外思想!

駢拇即附贅餘疣、生於腳趾或手指俗稱六枝、記得以前在一起玩耍的小夥伴手上就有六枝、開始覺得好玩、逐漸他自己也感到不方便、最後到醫院割掉啦!

天生的多餘障礙自然可以處理掉、而天生的特長優點不可掩蓋更不必復加自然發揮便是、雖然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但天然生就各有其用、無需修飾不用添減如鳧腿鶴脛各有所能……

💫〖星槎星際聯盟.盟主星槎散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