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海弄潮啟新航——記退役軍人、山東宇信集團董事長姚忠修

■ 林琳 劉明奎 鄧哲

昔日,他是一名優秀軍人,操場拼搏爭當標兵;如今,他是一名創業先鋒,商海弄潮勇當模範。創業22年來,他從一名個體戶成長為產品出口國外的優秀民營企業家。他,就是榮獲濰坊市勞動模範、山東省第五屆十大孝星等諸多榮譽的山東宇信集團董事長姚忠修。

清明時節,生機蓬勃,群芳吐蕊,記者一行來到海岱之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青州,探尋姚忠修創業的艱辛路程。

商海弄潮啟新航——記退役軍人、山東宇信集團董事長姚忠修

傳承本色激情創業

“商場就是戰場,只有堅持不懈才能走向成功”

“沒有什麼路比從軍路更能鍛鍊人,沒有什麼學校比部隊這所大學校更能培養人。”這是姚忠修從軍的深切感受。身材魁梧的姚忠修聲音洪亮,神采奕奕,“山東大漢”的形象深深印在記者腦海中。

1977年出生的姚忠修,是青州市廟子鎮南術店村人,家族中有8人都曾當過兵,是典型的軍人之家。受他們的影響,姚忠修把當兵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1993年12月,僅有16歲的他如願成為江蘇揚州武警支隊的一名武警戰士,歷任班長、文書,是訓練尖子、管理標兵,多次立功受獎。1996年12月,姚忠修響應部隊號召,戀戀不捨地退役返鄉。

“退役後,回到落後的村莊,我一時也感到很迷茫,不知道今後的路怎麼走。”姚忠修說,那段時間,一無技能,二無資本,要想創業談何容易。但3年的軍營歷練,造就了他敢想敢幹不服輸的氣魄和膽量。1997年底,姚忠修找到一處廢棄的老宅,借了1000元錢買了8頭豬仔,靠養殖致富。但由於沒有養殖經驗,沒有掙到錢。

“幹什麼都不可能一帆風順,致富路上要堅定決心,不能自己把自己打趴下。”姚忠修在心裡暗暗的鼓勵自己。隨後,他開了一家石料加工廠,又因銷路不暢而告終。思慮再三,不甘失敗的他又承包了一處小魚塘學習養魚。為了掌握養魚技術,他四處拜師,併購買了養魚方面的書籍,天天摽在魚塘邊。秋後一算賬,養魚獲得成功,一池魚帶來1.5萬元的收入。這讓屢次創業失敗的姚忠修看到了創業小成的希望,激發了他繼續創業的激情。

“不管從事什麼工作,都要瞄準目標,堅持不懈,只要努力付出才有可能走向成功。”姚忠修說。

2001年,姚忠修又覓到了發展商機,政府大力引導發展私營企業。對此,意識超前的姚忠修,東拼西湊承包了村裡的一片荒地,建起了一處小型建材廠,由於管理得當,質量可靠,深受客戶青睞,當年不僅獲利30多萬元,還擴大了企業規模,為周邊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帶著軍人特有的堅毅和執著,以時刻衝鋒的姿態,姚忠修逐步走出創業的低谷,向家鄉父老展示了軍人本色。

商海弄潮啟新航——記退役軍人、山東宇信集團董事長姚忠修

積極探索追求卓越

“創業更要創新,只有敢於挑戰才能攻堅克難”

“軍營裡做一把“‘制勝鋼刀’,商場上當一名創業模範。”這是姚忠修創業的座右銘。

2005年,經過幾年的發展,姚忠修擴大建材產業,成立建材公司,憑藉誠實待人和誠信經營,3年便發展為全市規模企業之一。2008年,又成立青州宇信鈣業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嶽玉富介紹,鈣業公司年產30萬噸碳酸鈣,是全國同行三強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山東省企業技術中心。目前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工程研究所以及山東大學、山東建築大學等國內頂尖大學的相關專業院校建立了“納米粉體研究項目”的“產學研”合作關係,擁有5項發明專利及16項實用新型技術專利。鑄業公司擁有短流程鑄造、錳系無磁球墨鑄鐵等3項發明專利,其中,“短流程鑄造工藝”以其突出的節能效益,被國家發改委及工信部列入國家鼓勵類項目。

“既要創業更要創新,跟在別人的後面跑,遲早會被市場淘汰。”經過幾年的發展,目前公司1900餘名幹部職工,擁有高級工程師和高級技術人員335人,公司新產品研發及精細化管理處於國內先進水平。公司先後獲得首批中國鑄造行業“短流程”示範企業、濰坊市優秀民營企業、濰坊市重合同守信用企業、青州市最具潛力30強民營企業等榮譽,其個人先後獲得濰坊市、青州市勞動模範、青州人民勳章、山東省第五屆十大孝星等榮譽。

2014年,青州一家生鐵鑄造廠面臨破產,姚忠修毅然接手這個企業。他說:“一人富了不算富,帶領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本事。”

幾天後,鑄造廠幾百名工人上崗,臉上綻開了笑容。

說起創業中的艱難,姚忠修一陣沉默。鑄業開始的那幾年,由於生產和環保設備不斷升級改造、更新換代,企業生產屢屢受阻。“要不是3年的軍旅生涯鍛造了我永不言敗的勇氣和信心,企業不會走到今天。”姚忠修臉上寫滿剛毅。

記者瞭解到,2018年,山東宇信共計實現銷售收入15.5億元,實繳稅金7044萬元。主導鑄造產品覆蓋全國,暢銷日本、韓國等市場,成為行業佼佼者。

採訪這天,宇信鑄業升級改造工程如火如荼。“新建車間項目投產後,預計年銷售額達到40億,可再安置剩餘勞動力千餘人,實現稅收1.5億元。”談及未來,姚忠修滿懷信心。

商海弄潮啟新航——記退役軍人、山東宇信集團董事長姚忠修

反哺社會奉獻為民

“從軍人到商人,只有不忘初心才能擔當責任”

“我從一名軍人到一名商人,改變的是身份和環境,不變的是責任和擔當。”多年來,姚忠修做的比說得更好。

公司明文規定,企業招工退役軍人優先。現在,公司共有退役軍人110人,他們不僅成為企業骨幹,也成為公司技術領軍人。

退伍軍人姚金修退伍後來到宇信負責後勤工作,月薪5000多。陳書明2018年退伍返鄉,不幾天就應聘到宇信供應科工作。說起退役軍人在公司的地位,他一臉激動:“尊崇軍人的氛圍在宇信特別濃厚,這源於董事長當過兵,更源於他對部隊的那份情。”

扶危濟困,反哺社會。姚忠修每年都拿出上百萬元用於改善駐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把鄉親們當作親人來對待。西茂峪村條件落後,發展緩慢,2015年,姚忠修拿出40萬元用於該村修路打井,370米的深井出水那天,村裡的男女老少齊聚在井邊慶賀。84歲的李大爺感激地說:“俺喝了幾十年的地表水,沒想到老了又喝上了甘甜的深井水。”

2016年,姚忠修又把西郭莊村作為扶持村,投資36萬元為該村打井、修路,並安裝了路燈,建起了文化廣場、村委辦公室。原支部書記胡忠軍說:“要不是宇信公司的扶持,我們哪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

自2009年起,宇信公司就成立了救助基金會,用於救助企業及駐地10餘個村莊的困難群眾及大中專學生。對每年考入本科、專科的學生分別給予5000元、3000元獎學金。自2004年開始,姚忠修個人先後資助20多名貧困學生;廟子鎮中心小學改造時,姚忠修出資為周邊幼兒園和小學的孩子們捐贈了供暖設備。2017年至今,姚忠修共拿出173萬元專款幫扶困難員工。他還不忘回饋周邊居民。每到春節、中秋節、老人節,都到鎮敬老院送溫暖、獻愛心,對周圍村裡7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一袋麵粉、一桶油和零花錢。 2014年,職工郭恆章的孩子不幸患上急性白血病,沉重的醫療費用壓得一家人喘不過起來,姚忠修率先捐獻2萬元,一天時間,公司捐款16.7萬元,解了郭恆章的燃眉之急。說起此事,郭恆章感激涕零:“沒有宇信這個大家庭,哪有我今天的小家庭!”據悉,宇信公司將投資3000萬元,在南術店村建設一處老年頤養院,周圍10餘個村莊的70週歲老人都將免費入住,過上穩穩的幸福生活。

商海弄潮啟新航——記退役軍人、山東宇信集團董事長姚忠修

實業報國興業強兵

“軍愛民民擁軍,只有關心國防才能國富民強”

“軍隊不生產商品,但生產安全。沒有軍隊保衛國家安全,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安定生活,無論什麼時候,都要以實際行動關心國防、厚愛軍人。”每年八一,姚忠修都到駐地部隊走訪慰問,瞭解駐軍的困難,力所能及地幫助解決難題和矛盾,將關心厚愛付諸行動。

在青州市武警中隊,姚忠修是這裡的常客。作為共建單位,他每年都會帶著萬元的生活品去慰問官兵,聯合舉辦聯歡會、籃球比賽,增進軍民之間的魚水情誼。

“我是退役軍人,更要把軍人當親人,把軍屬當親屬。”公司除去優先招錄退役軍人,還優先安排有就業意向的軍屬到公司上班。軍嫂楊修霞為照顧老人,辭去了城裡的工作。一個偶然的機會,聽說工資福利優越的宇信公司優先招錄軍烈屬,她便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到宇信人力資源部報名,結果一路綠燈,被安置在公司後勤崗位。她逢人就說:“沒想到軍屬在宇信這麼受優待,我只有好好工作,才能回報企業的厚愛!”

許多青州籍現役軍人聽說姚忠修的事蹟後,紛紛來信:“您在部隊是我們的標杆,退役返鄉是我們眼裡的星,我們一定刻苦工作,以您為榜樣,為青州兵增光添彩。”

民兵平時為民,戰時為兵。在姚忠修的提議下,公司於2014年成立了110人的民兵連,下設4個民兵排,每年按《民兵訓練大綱》施訓。公司建立完善了“部室家”陣地,配齊了各種訓練裝備,民兵戰鬥力、凝聚力不斷提高。每年汛期到來之前,公司民兵連都組織民兵參與河道清理、衛生城市創建、重點工程治理及社會維穩活動,深受軍地幹群好評。

2018年8月18日,青州市遭遇百年不遇的洪魔襲擊。宇信民兵接到鎮武裝部的指令後,半小時內便集結完畢,出動裝載機、挖掘機等帶著防汛機械設備奔赴一線。前後歷經半個月的時間,疏散群眾、搬運物資、疏通溝渠、恢復生產,為戰勝洪魔不怕辛勞、甘於奉獻,成為抗洪搶險的一支主力軍。廟子鎮黨委書記孫培偉評價說:“宇信民兵素質過硬、反應迅速、戰鬥力強,是一支響噹噹的突擊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