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与疯子》:教授,疯子,一段友情?

在《教授与疯子》之前,其实还有一部以辞典作为故事背景而创作的电影,名字叫做《编舟记》,讲述的是编纂中型国语辞典《大渡海》所经历的的一些故事。

这部《编舟记》,改编自三浦紫苑的同名作品,讲述的是一段虚构的历史,通过一个虚构的汇编过程,来体现他们对于生活和工作的态度。所以片子整体更加朴素且富有质感,风格上也偏向于东方式的思考模式,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匠人思想。

不同于《编舟记》的井井有条,《教授与疯子》显得杂乱了许多。


《教授与疯子》:教授,疯子,一段友情?


该片同样改编自同名作品,作者是美国的西蒙·温切斯特,并且有真实故事为其铺垫,讲述的是《牛津英语词典》的编纂过程背后的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而电影题目中的《教授与疯子》,则恰恰是编纂字典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两个角色,是他们,促使词典的完成,也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让一段跨领域的友情成为可能。

所以如果总结一下的话,《编舟记》是思想升华的过程,而《教授与疯子》则是友情建立的过程。

那么,一个文质彬彬的教授,是怎么和一个精神错乱的“疯子”交上朋友的呢?

在讲述这份友情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这两个人。

迈纳

在电影的开头,没有看到任何与词典编纂相关的信息,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片漆黑的地牢,而顺着地牢阴暗处走到光亮处的犯人,就是我们的口中的那个“疯子”,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可怜男人,W.C.迈纳。

迈纳即将出庭接受审判,罪名是故意杀人。

他被自己精神幻化(又或许确有其人)出来的名字叫做迪克兰莱利的人和其同伙追杀,精神几近崩溃,在二月某日的夜晚为了躲避失眠带来的折磨而逃出公寓,恰巧遇到了一个无辜的路人,将其视为了跟踪者,致使了后面的惨剧发生。


《教授与疯子》:教授,疯子,一段友情?


迈纳的罪行无法饶恕,但因其精神上的缺陷,最终陪审团只决定将他永久性的关押在布罗德摩尔医院,直到得到国王的宽恕为止。

虽然最终迈纳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但是作为一个正直的人,一个善良的医生,他对自己所犯下的过错铭记在心,并始终在找一个赎罪的机会。

一次意外,让赎罪成为了可能。

当监狱的铁栅栏门失去控制急速下落时,一个监狱警卫的腿被插在下面,动弹不得,迈纳在此充当了一个医生的角色,挽救了这个年轻人的性命,但同时,这次帮助让监狱长对迈纳产生了好感。


《教授与疯子》:教授,疯子,一段友情?


当迈纳提出想要将自己的大部分退休金无偿送给受害者的妻子,梅里特太太,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减轻对方和自己罪责的负担。

但是不幸的是,梅里特太太仍然被痛苦所包裹,拒绝了这份馈赠,而迈纳本人,则也因二战里的痛苦记忆频繁的失去理智,在那个战争年代,他亲自对一个年轻人用了烙刑,而那个年轻人,就是迈纳先前在法庭上口口声声提到的追杀者:迪克兰莱利,


《教授与疯子》:教授,疯子,一段友情?


到这里,我才明白,迈纳其实不是精神分裂,只是受到了战争创伤的影响,成了一个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对世界充满了警觉和敏感,同时也对自己所犯下的过错反应强烈。

也正因如此,迈纳一直活在一个双重世界里,一方面想要求得救赎,拯救其他人,另一方面却又极其自卑,陷入记忆创伤中无法自拔。

但是他的善良并非没有任何作用,和监狱长的交谈,让后者对其充满了尊敬和同情,也使得他能获得一些他想要的资源,这使得迈纳意图为牛津大学收集词义的想法逐步变成可能。


《教授与疯子》:教授,疯子,一段友情?


而作为布罗德摩尔医院的院长,为了更细致的研究精神病理学的一些特征,也尽可能的满足迈纳的要求,让他的思绪能够自由的展开,以探究错乱精神和正常精神的差异性。

而这个实验,其实也暗示了迈纳最后的命运,这一点之后再说。


《教授与疯子》:教授,疯子,一段友情?


当迈纳从监狱长和院长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资源,并对上万本书的词义加以归类时,和牛津大学编纂部的故事线也就重合了,这也就引出了我们的第二位主角,教授。

莫里

詹姆斯莫里有一个美满的家庭,而且作为一个牛津词典的编纂者,其实莫里的学历并不高,但是凭借着超人的毅力,他阅读了海量的书籍,并对其有着自己的见解。


《教授与疯子》:教授,疯子,一段友情?


而参与到词典的编纂工作中,是莫里偶然的一次面试机会造就的,莫里曾说,研究语言是我生命的全部,可见其对语言的执着,虽然因为学历问题,面试进行的一波三折,但最终莫里仍然通过了面试,成了其中的一员。


《教授与疯子》:教授,疯子,一段友情?


因为出身和学历的问题,莫里受过不止一次嘲讽,但他并不在意,相比于取得名誉,他更在乎行为的有效性。


《教授与疯子》:教授,疯子,一段友情?


在一次晚餐上,莫里提议动员全体使用英语的普通人搜集词义,以及语言的全部内容,进而减轻编纂者的工作量,将重心集中在整理和纠正上。

莫里的这个想法显然很独特,对一众以保守派为核心的学者面前显然并不友好,他们虽然表面上没有提出反对意见,但其实内心里都极其排斥莫里的大胆想法。

电影戏剧化的将这群学者塑造成了固步自封的记叙者,而不是周游四方的传道者,而莫里恰恰就是这个传道者,既然学者不愿意走出来看看世界,那么只好让传道者把世界带到他们面前了。


《教授与疯子》:教授,疯子,一段友情?


毕竟语言虽然被当权者创造出来,但是它的发展却是在寻常巷陌里进行的,语言离开了社会,就像人没有了灵魂,只剩下一副空皮囊,死气沉沉。

正因为莫里生于底层社会,才明白语言相对于社会的复杂性。

但当创造这部词典是为了某些商业目的,为了让更多的人读懂具有更大销量的《圣经》,这让莫里感到尤其失望,他想要的是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尽全力去让词典的释义更加精确和全面,完成自己多年前就想要完成的梦想。


《教授与疯子》:教授,疯子,一段友情?


这次交谈让莫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定,也越发专注的投入到了自己的编纂工作之中。

恰巧这时他们遇到了工作开始之后最大的一次瓶颈,并为此焦头烂额,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疯子”迈纳的出现,为他们的工作指明了一条出路。


《教授与疯子》:教授,疯子,一段友情?


教授和疯子,因为一个词典编纂的工作而走到了一条故事线上,历史也在这两人的共同努力下发生着悄然的改变。

教授与疯子

莫里和迈纳,教授与疯子的相遇,其实就是在这次帮助之后不久之后的事情,当莫里在医院亲眼见到了迈纳时,始终不敢相信迈纳的患者身份,对于莫里而言,迈纳的帮助意义重大。


《教授与疯子》:教授,疯子,一段友情?


但是对于迈纳自身而言,这种帮助只是缓解痛苦的一种方式而已。

我们在前面提到,迈纳承受了太多的痛苦,而这些痛苦让他神经质,并造成了很多无法挽回的后果。

在遇到莫里之后,迈纳想要求得救赎的心越来越强烈,莫里告诉他需要用爱去将上帝的恩泽传递给他人,迈纳于是重新找到了梅里特太太,从教她识字开始,慢慢取得她的信任,意图用真诚来赎罪。

但是她的孩子们依然记得父亲死状,不愿意接受迈纳的道歉,这让迈纳重新堕入灰暗的地狱中去了。


《教授与疯子》:教授,疯子,一段友情?


更意外的是,梅里特太太原谅了迈纳,并不全是因为迈纳的真诚,还因为她对他产生了情感,这让迈纳的负罪感变得越发严重,梅里特太太女儿的耳光和父亲的幽灵时刻萦绕在他的脑海里,挥散不去。


《教授与疯子》:教授,疯子,一段友情?


他对自己厌恶至极,对自己身体做了不可挽回的伤害,彻底断绝了爱情的可能性。

但这也让医院方面更加认定了迈纳精神的不稳定性,遂对他进行了近乎残忍的生理治疗,庆幸的是,最终迈纳被救出了医院,在又一次的法庭公审上以驱逐出境的方式,获得了自由。

一方面受害者家属原谅了他,另一方面他和莫里一样,创造了一段历史,成为了人类的历史见证者。


《教授与疯子》:教授,疯子,一段友情?


评价这样一部电影挺难的,单纯的写词典的编纂过程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所以故事选择的,是讲述一段复杂的友情关系,迈纳在电影的最后得到了救赎,而莫里则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工作的主要负责人,电影像是在讲述一段波折,通过这段波折强化友情的价值。

通过迈纳和莫里两条故事线,我们看到了十九世纪英国传统知识阶级的做事风格,也看到了法律与人情之间巧妙的妥协作用,通过这种相互的影响,来让规则得以发展进步等等,但这些都是题外话,故事所讨论的核心也不是这个。

作为一部讲述友情的作品,这部电影做的还是挺不错的,迈纳的救赎之旅相对于莫里的研究给人留下的印象更深刻,但我们能看到迈纳和莫里身上所散发出来的人格的力量,那种虽然处于困境但仍锲而不舍的韧性。

这是大部分人缺失的。


《教授与疯子》:教授,疯子,一段友情?


没有人能抛开历史。

每个人都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而最终的关键,则取决于你是如何看待你所做的事情,如果出身贫寒的莫里可以,精神混乱的迈纳也可以,我相信我们也同样有足够的毅力去完成同样的事情。

我们,也可以创造一段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