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工人“袁四哥”的公益夢

一頂安全帽,一套工作服,一雙絕緣膠鞋,一副絕緣手套,這是袁大洪的“標配”,頭盔、腳釦、工具包更是與他朝夕相伴時刻相隨。他總是活躍在電力工作的第一線,從事電力工作22年來,節假日、除夕夜、無數春節的夜晚,別人一家團聚,他卻還在街頭奔波,24小時默默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為人們送去一片光明和溫馨。

电力工人“袁四哥”的公益梦

電力工作只是袁大洪的工作之一,在生活中他還扮演了另一個角色,大家的袁四哥。

說起公益,袁大洪打開了話匣子,“1997年我退伍回到地方,到了電網這個服務行業,主要與老百姓打交道,正因為工作的原因,看到了很多老百姓還交不起電費,在那時我每月有300多元的工資,我就會為特別貧困的用戶把電費給他們墊付了,由於每天都遊走於村村寨寨,有許多窮人家孩子的境況讓我十分心痛,他們中有的由於交不起寄宿費用而輟學在家,有的是因為家境貧寒而自卑……在那時候我就想盡我所能幫助他們。”

电力工人“袁四哥”的公益梦

袁四哥告訴記者,真正觸動到他,讓他決定做公益的是在2014年的8.11洪災時所遇到的一個孩子。袁四哥說到,在8.11洪災中,身為一線的電工的他,義不容辭地投入到抗洪搶險的行列中,經過10多天的搶險,疲憊不堪的他竟在一處農戶的板凳上睡著了,直到下午兩點過。這時一個年僅十二三歲的小男孩從屋裡給他端了一杯水,並禮貌地問他吃飯了沒?因為常年奔走在一線,小孩憑穿著看出袁大洪的職業。“那麼早就放學了?學校吃過中午飯了嗎?”“我早就沒讀書了,因為家裡就只有婆,她都老了,沒有“進路”(無經濟來源),沒有錢給我交寄宿生活費、買校服,還有我每天還必須要挑水、砍柴,我讀書了,沒人做活路……”說到這裡,袁四哥哽咽了,嘆了口氣說到,“其實,在邊遠的農村,豈止一個這樣的小男孩,我在三岔河鄉呆了十年,一切我都看在眼裡,夜深人靜時,我也思考過,也掂量過我自生的能力。這一次真正的觸動了我的心靈,我決定盡我所能,儘可能地幫助這些貧困學生。

2015年6月,袁四哥決定和七位社會愛心人士一起組建愛心團隊,剛開始組建隊伍時,困難重重,甚至還遭到了旁人的嘲笑,認為他們是空想。後來,通過他們齊心協力商討、策劃,最終成立了善德助學促進會。經過2個多月的努力,這個愛心團隊由最初的7人增加到了50多人。2015年9月1日,在習水縣供電局領導的支持下,他們的助學隊為程寨鎮中心小學更換了七十五套新課桌,捐贈圖書四千餘冊,並對該校貧困優秀學生開展一對一支助。在外人看來,這個小小舉動微不足道,但是在袁大洪的心裡卻暖洋洋的,而這一次也真正開啟了他的公益生涯。

电力工人“袁四哥”的公益梦

2015年,在遵義供電局打造的“愛度書屋”的影響下,袁四哥對“幫助他人、快樂自己”有了更深的理解。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網上結識了來自於廣州的愛心人士夏小英女士,在夏小英女士和“愛度”的支持幫助下,袁四哥的公益力量也越來越大,這讓她在公益的道路上也“越陷越深”。每當看到受幫助的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笑臉時,袁四哥說,感覺做什麼都值得了。

电力工人“袁四哥”的公益梦

成立愛心協會以來,袁四哥帶領的這個公益隊伍目前已有上千人。隨著公益隊伍的增大,受益的人也越來越多,截止目前該公益組織已幫助困難人群50000餘人次,其中一對一長期資助的困難學生達到了176名。

“其實公益並不是非要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情,身邊的點滴也是公益,這條路很難,但我願意走下去,我相信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公益路上,讓你我同行。” 袁四哥動情地說到。

(全媒體記者 劉春梅)

總監/羅 智 審核/何瀟迪 編輯/胡林林

@習水縣融媒體中心

@習水縣廣播電視臺

电力工人“袁四哥”的公益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