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多歲的公公得了艾滋病,婆婆檢查沒有,老公回去照顧會不會被傳染?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不見不念116129846


家公感染艾滋病,自己丈夫要回去照顧他,擔心會不會被傳染?

先普及一下艾滋病的有關知識在回答你提出的問題。

艾滋病學名叫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當人體感染艾滋病病毒以後,首先是隱性感染,艾滋病病毒首先隱藏起來,到了一定的時間之後,平均是5-10年,逐漸的開始吞噬破壞人體的cd4免疫靶細胞,人的免疫力開始下降,最後有一天人的免疫力直接癱瘓,各種致命性機會感染和惡性腫瘤瘋狂的席捲而來。

艾滋病的主要的傳播途徑有以下幾種:

1,性傳播,這是目前最主要的傳播途徑,同性戀和異性戀之間其中有一方感染了艾滋病,只要發生了性行為,且在沒有做安全防範措施的情況下都有可能被傳播。

2,血液傳播,輸血或血製品,吸毒的人共用注射器針頭,被艾滋病人的用過的針具不小心扎傷,主要見於醫生和警察居多。性傳播是現在艾滋病最主要的傳播途徑。

3,母嬰傳播,孕婦通過胎盤,分娩時候產道血液,哺乳等方式傳播。

4,據有關研究人的眼淚可能也是傳播方式。

目前醫學上還沒有找到可以攻克艾滋病的有效方法,所以大家現在有點談“艾”色變,其實大可不必。艾滋病病毒在體外很難存活,在常溫下基本很快就死亡。

我們家裡或者身邊如果有艾滋病病毒攜帶者,為了讓他們不受歧視更好的融入社會,我們應該消除隔閡,懂得科學,那麼與他們的日常接觸當中,有哪些方式是不會被感染的呢?

1,握手擁抱等常規的日常接觸是不會被傳染的。

2,一起吃飯,共用臥室,廚房衛生間等都不會被被傳染。

3,咳嗽,打噴嚏,說話等不會被傳染。

4,共用辦公用具電腦電話電梯等不會被傳播

5,蚊蟲叮咬也不用擔心被傳播。

所以題主提問的關於自己丈夫回家照顧感染艾滋病父親會不會傳染的問題,我覺得只要是日常生活中的正常接觸是完全沒必要擔心的。

相信科學,消除歧視,給予艾滋病患者足夠的人文關懷和人道尊重,是當今文明社會的主流趨勢。

防治艾滋病,你我共參與,幸福你我他。



疼痛診療劉醫生


我老公在強制隔離戒毒所工作,是工作在第一線的基層幹警,基本上每天都要接觸200-300的強戒人員,這些人當中有60%左右的都有艾滋病,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就很緊張,就怕被傳染,現在已經工作11年,每天面對的也都是這類人,已經習慣,就注意不要受傷,每天勤洗手,如果不小心受傷,疑似被傳染,就去他們單位領阻斷藥吃,72小時以內有效,一般是吃28天,他只有吃過一次,現在我們已經有2個孩子 ,我們都很健康。所以,剛開始很緊張,這個是正常的 其實也沒有那麼嚴重,放鬆心情就好。


A錦瑟A


1、只能說,正常情況下,是不會被傳染的,

現在社會,人們對艾滋病的誤解正在一步步的消除,

艾滋病不恐怖,沒有那麼容易被傳染的。

我們都知道,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是母嬰傳播,血液和性傳播。

排除這三項,一般的正常接觸是不會被傳染的。

但有時候,我們真正害怕的是心理上的恐懼。

其實,艾滋病不可完全治癒也是事實。

2、我表姐的婆婆60多歲,就是艾滋病。

她得艾滋病完全是在我們意外之外,

表姐公公去世一年後,她婆婆身體越來越差。

經常四肢無力,臉色發黃。

表姐夫妻覺得公公已經去世,就要照顧好婆婆。於是帶婆婆去醫院檢查,

沒想到居然是艾滋病,

後來,姐夫追問才知道婆婆在公公去世後居然和農村一個光棍好上了。

而那個光棍漢居然還是公公的親弟弟。

那個光棍漢經常出去找廉價小姐之類的,可能早就被傳染了。

3、反正事情比較狗血。

但已經發生了,再責怪老人也沒用。

於是,老人原先是獨自住在老家的。

自從查不出來生病之後,表姐夫妻也不放心老人一個人孤單住在老家了,

就跟著他們夫妻在城裡住,順帶幫忙照看一下孩子。

平時吃飯什麼的,大家還是在一起的。

只不過她的碗筷都是單獨存放。

原先孩子一直是跟老人睡在一起。

查出來生病之後,孩子晚上跟表姐一起睡覺。

老人現在也會幫表姐一家做飯,

但她老公囑咐過,手一定不能流血,如發現流血就千萬不要在做飯。

4、這件事情已經過去四年了,

老人平時一直在吃免費的藥,

身體居然還可以,反正沒什麼大病。

堅持吃藥。一直跟表姐一家住在一起。

沒聽說其他人有什麼異常。,

表姐,表姐夫孩子也都有去檢查身體,一切健康。

希望都平安吧。

其實,我去表姐家做客是吃不下飯的,

明知道不會被傳染,但心裡總會有疙瘩。

好吧,我知道我不是一個好人。


佛系媽媽育兒


作為一名醫生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提起艾滋病,幾乎每個人都會“談艾色變”,別說是要照顧艾滋病人了,僅僅是提到這三個字有些人都會覺得晦氣。然而,艾滋病真的這麼可怕嗎?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種能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的病毒。人體一旦喪失免疫功能後,就會易於感染各種疾病,並可發生惡性腫瘤,病死率較高。

其次,艾滋病是怎麼傳播的?

艾滋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1.性接觸 2.注射傳播 3.體液傳播 4.母嬰傳播 。

日常接觸如握手、擁抱、聊天、共同吃飯、公用公共物品、游泳等都不會傳染,因此艾滋病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恐怖,只要平時稍加註意是不會傳染的。因此,題主的老公可以放心回家照顧生病的父親。

最後,要注意照顧老人的心理。

相關數據統計,中國患有艾滋病的人多達83萬人,發病以青壯年較多,發病年齡80%在18~45歲,但不可忽視的是,近幾年老年人艾滋病發病率也在持續上漲,這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一個社會問題。

社會默認老人不需要性,但實際情況是,慾望並沒有因為性器官的老去而萎縮,而慾望得不到滿足時,一些廉價的洗頭房就成了一些老人滿足慾望的場所,而不衛生的性行為直接導致了艾滋病的發生。

對於患上艾滋病的老人,很多子女是不理解的,會覺得得了這種病使一家人蒙羞。老人不僅要承受疾病的困擾還要承受子女的指責。有很多艾滋病老人患者表示,得了這個病還不如得了癌症,甚至想一死了之。因此,題主的老公回家照顧父親時,也要對老人多加安慰。

以上是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


皮膚科醫生池秀紅


你的擔憂有道理,但是有些多慮。

只要充分注意艾滋病毒血液傳播這一途徑,你的丈夫就不會有任何健康之虞。

想必你也知道,艾滋病傳播的渠道包括性、血液和母嬰三種途徑。你的丈夫在這種情況下,只需注意血液傳播途徑這一點就可以了。

目前針對艾滋病血液傳播的途徑,一般認為——

普通人的傷口、潰瘍、口腔和眼睛,可以成為HIV病毒傳播的渠道,但是前提是這些渠道接觸到了感染者的體液,且體液中病毒有相應的含量濃度。

針對男性感染者來說,精液、血液中病毒較多,而唾液、淚液和尿液中病毒較少,日常接觸不會感染。

所以注意事項還是有的,但需要一家人都要注意。

家人們注意:

清除家裡針頭、刀片等不必要的銳器,避免出血隱患。

公公要尤其注意:

規範積極地進行抗病毒治療,降低體液中HIV病毒的濃度。同時,管理好個人衣物;不與家人共用牙刷、剃鬚刀、刮臉刀;遇到出血的情況謹慎處置。

丈夫要注意:

儘量避免受傷等情況下的出血情況,一旦發生,及時處置再護理父親;不混用牙刷和剃鬚刀、刮臉刀。

最後,祝願一家人面度艾滋病能堅強團結,共同戰勝病魔!


遼瀋名醫


我是福爸,執業醫生。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用。

題主的擔心很好理解,大多數人對艾滋病有很深的恐懼感,歐美國家如此,中國更是如此。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艾滋病,很多時候,恐懼來自於不瞭解。

最早在1981年,由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次記載艾滋病病人的病例報告,第二年,這種疾病被命名為"艾滋病"。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HIV攻擊人體免疫系統,導致免疫功能低下,非常容易感染,晚期會發生腫瘤,死亡率很高。目前還沒有根治艾滋病的方法和藥物,只能部分控制病情的發展。



艾滋病是典型的體液傳播疾病,有三個傳播途徑:性接觸傳播、血液傳播、母嬰傳播。感染幾率和艾滋病患者體液中的病毒濃度成正比,血液病毒濃度最高,其次是精液,再次是陰道分泌物和羊水,其它體液病毒濃度很低,幾乎不會導致感染。

非常幸運的是,HIV比較脆弱,離開人體環境極易死亡。HIV不能在空氣中、水中、食物中和蚊蟲體內存活,在人體外HIV會很快死亡,即使在含有HIV的血液和其它體液中。只有在實驗室環境或者在密閉環境(比如針筒、針頭、輸血的血袋)中,HIV才能較長時間保持活性。所以,只有通過密切的性接觸、不潔血液接觸、母嬰接觸才能傳染艾滋病。握手、擁抱、接吻、游泳、蚊蟲叮咬、共用餐具、咳嗽、打噴嚏、日常接觸等不會傳播。




所以,照顧患艾滋病的老人,日常生活不用隔離。唯一要當心的是尖銳物品,儘量避免老人接觸,以防不小心傷到老人再傷到家人。雖然這種幾率很小,但還是小心為好。其它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不用擔心會傳染艾滋病。


對艾滋病的恐懼,源於不瞭解,真要了解清楚了,就會發現艾滋病不是那麼容易傳染上的。對艾滋病患者也不要歧視,他們只是——病人。

我是福爸,執業醫生和營養師,覺得我說得有道理,就點個讚唄😜 關注我的頭條號,獲得更多營養健康資訊。


福爸聊營養


一般不會的。

艾滋病並不是一種容易傳播的疾病,它的傳播疾病通常有三種:通過性關係或性接觸傳播、母嬰和血液傳播。即便是發生性關係,能夠傳染的幾率也很低。

因為艾滋病毒主要存在於病人和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等中,像握手、擁抱、禮節性親吻、同吃同住、共用廁所和浴室、共乘交通工具等日常生活接觸不會傳播艾滋病。

所以,題主可以放心,你老公不會因為照顧公公而傳染上艾滋病。艾滋病不是非典,不可能通過飛沫和空氣傳播,否則的話人類可麻煩了。

另,艾滋病現在雖然不能治癒,但只要堅持治療、吃藥,可以做到長期生存。


五次方物語


首先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清楚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現已證實的艾滋病三大傳播途徑有:

1、性接觸傳播:

包括同性及異性之間的性接觸,肛交有著更大的傳染危險。

2、血液傳播:

①輸入汙染了HIV的血液或血液製品;

②靜脈藥癮者共用受HIV汙染的、未消毒的針頭及注射器;

③共用其他醫療器械或生活用具(如與感染者共用牙刷、剃刀)也可能經破損處傳染,但罕見。

④注射器和針頭消毒不徹底或不消毒,特別是兒童預防注射未做到一人一針一管危險更大;口腔科器械、接生器械、外科手術器械、針刺治療用針消毒不嚴密或不消毒;理髮、美容(如紋眉、穿耳)、紋身等的刀具、針具、浴室的修腳刀不消毒;和他人共用刮臉刀、剃鬚刀、或共用牙刷;輸用未經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查的供血者的血或血液製品,以及類似情況下的輸骨髓和器官移植;救護流血的傷員時,救護者本身破損的皮膚接觸傷員的血液。

3、母嬰傳播:

也稱圍產期傳播,即感染了HIV的母親在產前、分娩過程中及產後不久將HIV傳染給了胎兒或嬰兒。可通過胎盤,或分娩時通過產道,也可通過哺乳傳染。

許多人在日常生活中認為艾滋病是洪水猛獸,而將艾滋病汙名化,對艾滋病缺乏理性的認識,那麼,在與艾滋病患者的日常接觸中哪些行為不會造成艾滋病傳染?

不會構成艾滋病傳染的行為有:

1.握手、擁抱不會傳染上艾滋病。

2.共用勞動工具、辦公用具、電話不會傳染上艾滋病。

3.共同進餐不會傳染上艾滋病。

4.同處一室、同用一浴池、共用馬桶不會傳染上艾滋病。

5.咳嗽、打噴嚏、談話不會傳播艾滋病。

6.蚊蟲叮咬不會傳染艾滋病。

日常生活中對艾滋病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項?

1. 護理者應對艾滋病保持理性的認識,給予艾滋病患者更多的關愛。

2. 儘可能創造有利於艾滋病患者的生活環境。房間要保持清潔衛生、通風良好、陽光充足,定期消毒,並儘量減少各種噪聲。

3. 給他們提供充足的營養,注意保持飲食均衡和食品衛生。

4. 護理者要認真仔細觀察患者的生活規律有無變化,皮膚、口腔有無異常,大、小便次數及傷口有無出血與破裂等情況,並做好記錄,及時反饋給醫生。

5. 護理者應保持皮膚的完整性,若皮膚出現破損,應該及時就醫,在處理病人分泌物及創口時,應戴上橡膠手套。

6. 為了防止疾病的傳播,照顧過患者或者接觸過患者的物品的健康人的手應用肥皂清洗,家屬應提醒家中每個人上完廁所後都要用肥皂洗手。

7. 對被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汙染的物品進行及時的消毒處理。

8. 患者或感染者的衣物與家人衣物應分開洗滌。

9. 對患者用過的食具,如碗、筷、茶杯等可進行高溫消毒

10. 應使患者每天進行適量鍛鍊,以增強體質、改善健康狀況。

相信大家在對上述文字進行理解的情況下會對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有更深刻的認識,也瞭解到了在對艾滋病患者進行護理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更加有助於艾滋病患者的疾病治療。


張老師防艾


理論上存在被傳染的風險,但做好保護措施,基本不會。

非夫妻、情侶關係,性傳播風險可以排除。

非孕婦身份,母嬰傳播風險也可以排除。

剩下的就是血液傳播,這才是防範的重點。

不過這也是有條件的:

1、血液裡攜帶足夠傳染量的艾滋病病毒;

2、攜帶病毒的血液不能在外太久;

3、被傳染者恰好有流入的傷口。

從上面幾個條件,基本就能知道,傳染的幾率還是有限的。

所以要做的措施就是其實也很簡單:

1、儘量不讓患者受傷流血

2、不與患者共用直接接觸皮膚,且容易受傷的生活工具,例如:剃鬚刀

3、照顧一方身上有傷口,一定要及時處理,不要裸露在外。


精神科專家梅醫生


假如 你的老公要去照料 他的父親,要留意 的事項比擬 多,因為一旦沾染 的話基本 沒有方法 治療,相當於損壞 了一個家庭。


艾滋病有三種流傳 辦法 ,第一種就是性流傳 ,經由過程 性生涯 來流傳 疾病,這種流傳 辦法 比擬 小。第二種就是母嬰流傳 ,就是怙恃 有一方是艾滋病病患者的話,後代 很年夜 幾率上都是帶病者。


第三種就是血液流傳 ,經由過程 輸血或者觸碰著 傷口都有可能沾染 到艾滋。


必定 要記住這三種辦法 特殊 是血液流傳 一旦手上或者身上有傷口之類的必定 要特殊 留意 ,假如 你們在一路 的話,嘴上有傷口的話,儘量不要在一路 ,用餐。


究竟 是他的父親照料 ,也是他的天職 ,然則 必定 要留意 ,因為假如 照料 他的父親也把本身 改革 的話相當於你們的家庭也支離破裂 了。


假如 有前提 的話,可以送到專業病院 或者請專業的護工來來照料 ,如今 還有你的婆婆也可以照料 你的老公公,前期幾年是不須要 照料 的,是可以有自立 才能 的,艾滋病只是損壞 自身的免疫力一旦生病是很難治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