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眼是怎麼形成的?

oikp


說到雞眼,大家其實都不陌生,但是如果提到它是怎麼形成的,那麼我們就不得不提“胼胝”。

我當初上大學第一次遇到“胼胝”這兩個字時候,也不知道這兩字讀啥,後來搞清楚了這兩個字,也就大概明白了雞眼是怎麼形成的了!

胼胝,讀pianzhi,是指皮膚於骨性突起處受到了過度的壓力,從而出現了過度的角化,簡單的來理解就是手腳磨起的老繭,只不過比老繭更加嚴重,而雞眼就屬於胼胝的一種。

位於腳趾上的胼胝就稱之為雞眼,而位於腳趾以外的其他地方,比如蹠骨頭下方等,則稱之為胼胝。


那麼,形成雞眼的原因通常有哪些?

事實上,大多數雞眼的形成都是由於患者腳趾的畸形如錘狀趾、趾囊炎、爪形趾等引起的,而這些畸形又常常是因為穿著不合腳且過緊的鞋所導致的。

不過雞眼又分為硬雞眼和軟雞眼,硬雞眼通常是形成於有骨性突起的部位,而軟雞眼則可以長在腳趾間隙,又可以長在骨性突出。而位於腳趾甲邊緣的雞眼,我們臨床上又通常稱之為甲周雞眼,雖然看起來很小,但是比一般雞眼還要痛,而且經常伴有腳趾畸形或穿鞋不當!

但往往大家容易把雞眼和軟疣混淆,這裡教大家一個簡單辦法。一般情況下,你從兩側擠壓會痛的是軟疣;如果是直接壓著就會痛的就是雞眼了!

得了雞眼,怎麼辦?

通常採用手術治療方法,削剪並減少壓迫是治療雞眼的重點,通過手術刀儘可能去除無血管性角蛋白組織,但修剪只能在短期內使疼痛得到緩解,因此,修剪後通常還要求泡腳或洗澡後,用輕浮石或胼胝銼刀定期對病變部位進行清理!



第一,切不可修剪過深,容易引起感染或出血;

第二,含有角質分解劑的雞眼膏很容易使足底皮膚浸軟化,並可能引起感染,因此,最好避免使用這類製劑!!

第三,修剪雞眼不用麻醉,但是剪之前要注意先將腳泡幾分鐘,等它皮膚變軟了再剪!


醫學小偵探


小時候家窮,鞋不合腳。左腳的前腳掌長了一個很大的雞眼,走路要不小心踩到什麼小石頭之類的,那個疼痛真是酸爽。只是那時候沒人拿這玩意兒當病,家長也都大大咧咧沒人管。疼得受不了,也不知道去個醫院。現在回憶起來也夠狠的。一盆熱水,一個冰盒,一個保險刀片,開整。活活給自己動了個外科手術,那血流的,一盆水都紅得不透明瞭。記得特清楚,割到最後,看見一個小白芽,一碰劇痛,估計是病根,拿鑷子夾住,猛地一下拽下來,當時那血出的,不是嘀嗒嘀嗒的,快連成線了。術後腳腫了好幾天。現在回憶,太胡來了,這要感染破傷風了,事兒就大了。不過農村孩子也皮實,這種都不算事。從此以後再沒得過這類毛病。看來病也會挑人欺負。


實現一個曉目標


首先要區分好,雞眼和蹠疣,二者很多人出現弄混的情況。

不誇張的說一下,除了經常穿高跟或者中老年人容易出現雞眼,

一般的孩子或者年輕人十有八九是蹠疣的情況。

下圖這種是雞眼,在小腳趾外層或者關節或者,或者前腳掌受力部位,

下圖這種都是蹠疣,各個部位都可能出現,手足,身上或者臉上也可能出現的。

蹠疣特徵就是泡水發白明顯,清理軟白皮後可以看到內部有細微紅黑點。



二者一定需要區分治療,雞眼是摩擦引起,主要是去掉角質內核即可。

蹠疣是病毒感染,單純祛除角質後過一兩週又長出來了。抗病毒治療才容易祛除乾淨。


疣瘊疹皮膚問題


雞眼,俗稱“肉刺”,是一個很煩人的東西,摩擦和壓迫是長出雞眼的主要原因。遭受摩擦或受壓部位的角層增厚,且向內推進,頂端向內的圓錐形角質物。


我從小腳底就長了一個雞眼,那一小塊的肉硬邦邦的,像個小刺扎進腳底。有時候走路就硌得慌。後來知道這是雞眼,聽人說用雞眼貼可以貼好,我一口氣買了好多,貼了一段時間雞眼附近的肉都腐爛一大塊,以為雞眼掉了,過了一段時間發現雞眼還在。後來就沒有貼過雞眼貼,等到雞眼硌得慌的時候我會用剪刀剪掉那地方的肉,類似循環很多次。


邵陽


雞眼是個常見病,但是有的人越治療長得越多,這是怎麼回事呢?我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下雞眼是怎麼形成,雞眼該怎麼治療。我還要教大家識別一種和雞眼長得非常像的疾病,這種病雖然和雞眼長得像,但是治療方法完全不同,如果錯把這個病當雞眼,結果只會越治越多。

雞眼是什麼?

雞眼就是老繭,當我們某一部位長期受到壓力,皮膚為了進行自我保護,就會不斷角化來增加自己的厚度。長期反覆的壓力刺激,導致老繭越來越厚,這些過度增厚的老繭反倒可以引起疼痛。


雞眼這個病,很麻煩,反反覆覆,治好了又長,令人心碎。

可以使用雞眼膏,雞眼膏可以讓雞眼軟化脫落。還可以用手術的方法切除雞眼。

但是這些都是治標不治本,往往沒過多久,雞眼又長出來了。

真正根治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穿一雙寬鬆、柔軟的鞋子——減少腳部壓力和摩擦,就可以預防雞眼形成和防止雞眼復發

(很多美女為了美麗,犧牲了自己的健康。很多高跟鞋導致足趾長期受壓、受摩擦,形成雞眼)


雞眼和蹠疣

雞眼和蹠疣都是長在腳上的突起,都可以引起疼痛,但是致病機理和治療方法完全不同。

雞眼是因為皮膚受摩擦、受壓,為了自我保護不斷增厚,不具有傳染性。而蹠疣是由於HPV病毒(對,就是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後導致,是病毒感染,具有傳染性

這是蹠疣,是不是很容易誤認為是雞眼?

怎麼區別這兩種不同的疾病呢?

首先雞眼通常為單發,而蹠疣往往有很多個。

蹠疣因為會有出血,所以有黑色的出血點,而雞眼沒有。

蹠疣是用手從兩邊擠痛,而雞眼是壓著痛


注意啦,蹠疣千萬不能用雞眼貼治療,因為蹠疣是病毒感染,雞眼貼會導致周圍皮膚組織受損,然後病毒就趁機擴散,越治越多。


人體探索者


  雞眼是皮膚部位出現圓形或者橢圓形的局部性質的角質增生,針頭或者蠶豆大小,呈淡黃或者深黃色,表面光滑,皮膚表層有稍微隆起,境界清楚。容易出現在腳底,趾間、趾背等部位,站立或行走時引起疼痛和異物感,甚至行走困難。那麼,雞眼是怎麼形成的呢?

  雞眼的形成是由於足底或足趾長期受壓和摩擦,如穿不合適的鞋及大量運動,致使局部皮膚過度增厚雞眼,好發於經常行走或長久站立的人中,往往與工作習慣有關;另外,鞋子內部不舒適,鞋子形狀與腳型不符,造成某個部位的重複受壓,腳趾出現扭曲、外翻或不當的受力而壓出雞眼;喜歡穿尖頭高跟鞋的女性,腳趾頭擠在狹窄的尖頭鞋裡,長時間下來,會在腳底某處形成角質增生和雞眼。

  針對雞眼的治療,可以用10%水楊酸冰醋酸,貼水楊酸苯酚貼膏等外用腐蝕劑治療。還可以用鮮半夏、鴉膽子仁等中藥搗爛貼敷,每天2次,一般2周見效,塗抹至雞眼脫落為止。也可以採用二氧化碳激光燒灼療法或者液氮冷凍療法進行治療。疼痛嚴重的可以去醫院皮膚科行雞眼挖除術,將雞眼挖出,然後用消毒紗布包紮。平時注意穿合適而柔軟的鞋子,還可以用有孔的小片海綿墊保護局部避免受壓。另外要常換鞋,避免長時間穿一雙鞋子。要勤洗腳、勤剪指甲,平時運動完後應用熱水泡腳,軟化角質,還可以增加其血液循環,有效預防雞眼。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雞眼,俗稱肉刺,腳疔,是一種很常見的皮膚疾病。指手、足等部位的皮膚局部受到壓迫和摩擦引起的侷限性的圓錐狀的角質增生。足部最常見,由於形狀是圓環形,非常像雞的眼睛,所以叫做雞眼。

長久站立或行走的人易發生,鞋不合腳,緊窄,或足部畸形,使腳和鞋子接觸的部位長期受摩擦和壓迫,女性經常穿高跟鞋,腳掌前部及腳趾的壓力大,容易患雞眼。

雞眼是由於長期受摩擦和受壓所引起的圓錐形角質層增厚,有角質中心核,尖端深入皮內,基底露於皮面,一般從針尖到黃豆大,也有更大的,黃色或淡黃色,半透明。削去表層角質物,中間可見一堅硬針狀角質栓塞,外有透明淡黃色環,多為單發,多發偶見。受壓時疼痛感明顯,接觸壓迫放鬆時,疼痛緩解或消除。多見於年輕人,好發於足底及腳趾。

發生於兩腳趾之間的雞眼,由於汗液的浸漬,表面軟化,呈白色或灰白色,疼痛感強烈,稱為軟雞眼。

預防雞眼,鞋子要啊柔軟合腳,鞋內可墊較為厚軟的鞋墊, 女性少穿高跟鞋,足趾畸形應進行矯治。


淡如九月


雞眼應該很多人都熟悉不過了,許多人曾經親身體現過。雞眼俗稱肉刺,主要是由於足部皮膚局面長期受壓和摩擦引起的侷限性、圓錐狀角質增生。

所以從概念上我們就應該知道雞眼的誘發原因是受壓和摩擦,特別是對於長期站立和行走的人容易發生,所以我們平時應該穿合適的鞋,不要過窄,使足部長期受壓。

雞眼西醫的治法一般採用的是凍結切割,有時效果並不太理想,容易復發。其實在中醫方面,對治療雞眼是有很多種方法的,而且效果顯著,能除根,不易復發。

現介紹幾種比較實用的中醫方法,有這方面困擾的患者可以嘗試一下。

  1. 地骨皮,紅花等量研細,香油調敷雞眼處。
  2. 烏梅肉,荔枝肉等量研細,香油調敷雞眼處。
  3. 鴨蛋子仁搗爛敷患處。
  4. 荸薺一個,麥蕎麵一錢,搗爛敷患處,一夜除根。
  5. 新鮮無花果乳汁塗患處。
  6. 蓖麻子末敷患處。

還有許多的醫治方法,在這裡就不一一詳說了。

(雞眼圖片就不上了,免得引起不適!)

關注我,每天學習一些醫學知識!


說醫話藥道健康


在上高中的時候,因為穿的鞋子不合腳不舒服,前腳掌長了一個雞眼,剛開始沒怎麼在意,結果越來越大,越來越疼,都不能好好走路了。

剛開始用雞眼膏貼,那個疼啊,因為雞眼膏一直在往裡腐蝕,越貼越疼,外面的肉都爛了,還沒好,疼的不能走路,一瘸一拐的。

最後實在沒辦法了,各種方法都試過了,什麼艾灸,什麼中藥泡腳,根本就沒用,越來越疼。乾脆心一橫,讓媽媽帶著去醫院,做了個小手術把雞眼給挖掉了。

為什麼會長雞眼呢?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鞋子不舒服,不合腳,一直摩擦承受壓力,皮膚越來越厚變成了老繭,越來越硬,也就越來越疼了。

如果想要預防長雞眼,首先要選擇一款舒服柔軟的鞋子,不要穿太小的鞋子,擠腳的話就會容易長雞眼。同時穿高跟鞋的話,也要選擇舒適質量好的鞋子。

同時還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每天泡腳減輕疲勞,泡腳還可以軟化足部的老繭,預防雞眼的發生。如果真的長了雞眼,一定要儘早開始治療,不然,親身體驗,實在是太疼了!!


婦產科女司機


雞眼就是局部皮膚角質層增生,常常發生在足底。趾間、趾背和小趾外側等長期受摩擦和壓迫的部位。鞋子不合腳或過緊是引起雞眼的常見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