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庭事蹟展播(十一)】無私奉獻 教書育人——李玉華最美家庭先進事蹟


【最美家庭事蹟展播(十一)】無私奉獻 教書育人——李玉華最美家庭先進事蹟


愛崗敬業——李玉華

【最美家庭事蹟展播(十一)】無私奉獻 教書育人——李玉華最美家庭先進事蹟

李玉華,中共黨員,大專學歷,民勤縣南關小學一級教師。自一九八四年從昌寧開荒隊學校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堅守在鄉村教學第一線。在30多年的教學工作中,她紮實工作,愛崗敬業,成績突出。曾多次受到縣委縣政府的表彰獎勵。多次被縣教育局評選為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並在省、市、縣三級學術刊物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教學成績名列前茅。

【最美家庭事蹟展播(十一)】無私奉獻 教書育人——李玉華最美家庭先進事蹟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民勤縣委縣政府決定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的昌寧灘開荒搬遷移民。隨即沙漠中的教育也應運而產生了。但這裡的環境十分惡劣,其嚴酷程度當地群眾的幾句打油詩就是真實的寫照。“開荒隊真荒涼,不見兔子不見羊;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出門不著路,回頭不見家;喝水不能嘗,吃飯不能嚼。”這樣的環境誰還願意去那裡工作。儘管上級部門採取了輪換、獎勵等多種措施派人,但結果只有一個,此地不留人。原因也只有一個,這裡環境太嚴酷。看到這種情況,這是正在婚戀中的李玉華頭腦裡開始思考一個問題。難道讓人類的文明就在這裡失落嗎?難道眼睜睜地望著這些孩子成為共和國的新文盲嗎?想了又想,最後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她毅然決然的向組織主動請纓,要求前去那裡工作。從此,正值青春芳齡的李玉華,就把自己的人生定格在了巴丹吉林沙漠中的這片土地上,定格在了拯救這片土地上的教育事業中。由於是開荒移民,辦學也是一樣,其艱難程度不言而喻。因為當時實行的是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的辦學原則。所以學校修建,全部是群眾投資投勞。因此新修的校舍不如說是現造的危房。既如此也只是完成了主體工程。怎麼辦?怎麼上課?坐視不管這不是對歷史對孩子們的犯罪嗎?於是她們自己動手,上房泥抹牆皮,平校園清瓦礫。教學條件更是清貧如洗。且不說沒有課桌凳,就是打掃衛生的一把笤帚都沒有。為了能儘快上課,她們從泥土坯課桌做起,自制教具,創造上課條件。經過幾周的苦幹,終於在昌寧荒灘上誕生了有歷以來的第一所學校。而今,當地的鄉親們每當談起這裡的學校教育時,無不與李玉華及其她的同事們的無私奉獻精神聯繫在一起。

【最美家庭事蹟展播(十一)】無私奉獻 教書育人——李玉華最美家庭先進事蹟

李玉華同志不僅在工作中是一個好老師、好同事,在家中她更是一個好女兒、好媳婦、好母親、好妻子。她知道感恩回報,更懂得善待孝敬。她視雙方父母為親生父母。平日裡她問寒問暖,事事操心。不管哪個老人有病,她都陪在老人身邊,喂水喂藥,關懷備止。夫妻之間互敬互讓,包容理解。教育子女以禮為先,以德為要。教會他們做人的方法,指明他們努力的方向,營造了溫馨和睦、勤廉向上的好家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