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瓊、尉遲敬德兩位門神唯一的一次交手,結果如何?

guihang520


關於秦瓊大戰尉遲恭的故事,叫做“三鞭換兩鐧”,但有著幾種不同的版本,咱們來看一下哪一種更符合我們心中的理想。



1.在《隋唐演義》中是這樣敘述的:

說是秦瓊與尉遲恭兩人大戰了四五陣,雙方不分勝負,難分高下。

於是,兩人就進行一場賭賽。路邊有兩塊巨石,差不多大小,兩人賭賽,誰能用兵器以更少的次數把石塊打成兩截,誰就算贏。輸者將投降對方。

尉遲恭的鞭是單鞭,秦瓊的是雙鐧,總重量都是一百二十多斤,差不多。


為公平起見,尉遲恭用秦瓊的鐧打,而秦瓊用尉遲恭的鞭打。

尉遲恭第一鐧擊下,石頭紋絲不動,再一鐧下去,石面下陷,第三鐧盡力擊下,終於將石頭打開成兩截。

而秦瓊用鞭擊石,第一鞭石頭裂開,第二鞭石頭斷為兩截。

這有點像《三國演義》中劉備和孫權劍砍恨石的故事。可是算下來,不是“三鞭換兩鐧”,準確說應該是“三鐧換兩鞭”。


2.同樣的情況,在《說唐》中卻是這樣敘述的:

說是秦瓊與尉遲恭在美良川大戰,尉遲恭在前頭跑,秦瓊在後面追,一直追到一個溪灣。尉遲恭藏在灣邊的樹叢後面,秦瓊追至,心裡起了提防,就掛上槍,把一雙金裝鐧拿在手中,縱馬躍過灣來,

尉遲恭舉鞭偷襲,被秦瓊用左手鐧架開,右鐧回擊,打來。尉遲恭用手中矛架開。

尉遲恭再擊一鞭,被秦瓊再次架開,再還一鐧。尉遲恭仍用矛架開。再打一鞭,秦瓊擋住,剛想還擊,尉遲恭卻回馬跑了。

尉遲恭總共出手了三鞭,秦瓊還擊了兩鐧。這個交戰過程被稱為“美良川三鞭換兩鐧”。


3.再來看看《興唐傳》中的說法:

說這一次步戰。是秦瓊和尉遲恭互相欣賞,撮土為香,結拜為兄弟,尉遲恭要與秦瓊較量一下武藝。

秦瓊讓尉遲恭先出手,尉遲恭連打三鞭,都被秦瓊躲開,尉遲恭正要繼續出招,秦瓊轉身就跑,尉遲恭追來。

秦瓊回身,左手鐧脫手向尉遲恭面門飛來,尉遲恭慌忙低頭閃避,金鐧擦著尉遲恭的頭盔飛了過去。但第二鐧又飛來,尉遲恭避無可避,正要等死,但秦瓊卻追上前抓住了鐧尾,用鐧在尉遲恭頭盔上蹭了三下。

尉遲恭驚魂未定,感激秦瓊的不殺之恩。

這是尉遲恭先連續打三鞭,秦瓊以“撒手鐧”的絕技還擊。饒過了尉遲恭的性命。


4.關於這個橋段,還有個《瓦崗英雄傳》,是這樣敘述的:

說是秦瓊與尉遲恭戰場相遇,雙方大戰不分勝負,於是兩人賭賽,互相各打三下,以定輸贏。

秦瓊讓尉遲恭先出手,尉遲恭策馬衝來,一鞭打下,被秦瓊持鐧封住。接著,尉遲恭又打了兩鞭,都被秦瓊架住了。

輪到秦瓊出手,第一鐧砸下,尉遲恭就有點吃不消了。秦瓊第二鞭打下,尉遲恭被連人帶鞭震落馬下,鞭也脫手,成了空手躺在地上了。

尉遲恭爬起來上馬,請秦瓊再打第三下,秦瓊心下不忍,但尉遲恭認為就算自己被打死,也要遵守信用,堅持讓秦瓊繼續打。

在後面觀陣的李世民看到這個情況,及時下令鳴金收兵,救下了尉遲恭一命。

以上就是“三鞭換兩鐧”的四種說法。


按照《隋唐演義》和《說唐》中的說法,秦瓊和尉遲恭算是打成了平手,雙方不分高下。《興唐傳》認為是秦瓊的絕招佔了上風,而按照《瓦崗英雄傳》的說法,是秦瓊完勝尉遲恭。

我以前看《興唐傳》,比較支持《興唐傳》的觀點,認為是秦瓊用“撒手鐧”的絕招贏了尉遲恭。


饞嘴肥貓鏟史官


秦瓊和尉遲敬德都是隋唐時期著名的武將,秦瓊是山東歷城人,尉遲敬德是朔州人。二人先後歸順大唐,成為秦王李世民手下的得力干將,名列凌煙閣,後世二人被民間尊奉為門神,成為一對好夥伴。

但在隋末的亂局當中,二人曾經是死對頭,各為其主,並曾在戰場上兵戎相見,互相交過手。

我們先看看小說《隋唐演義》中的說法。

小說裡,秦瓊使用雙鐧,每條鐧重約六十斤。尉遲敬德使用一條鋼鞭,重約一百二十斤。

在第五十六回中,李世民帶著秦瓊等大將與劉武周交戰,此時尉遲敬德僅僅是劉武周、宋金剛部下的一員偏將。李世民率軍在柏壁關與宋金剛交戰,雙方分別派出秦瓊和尉遲敬德打了幾陣,不相上下。

轉過天來,秦瓊、尉遲敬德二人再次交手,又大戰一百多個回合,還是不分勝負。兩個人較上勁了,誰都不服氣,於是挑燈夜戰,又打了一百多個回合,依然沒有輸贏。尉遲敬德說這樣打下去沒完沒了,他提議二人試一試併力法,就是他先打秦瓊幾鞭,如果秦瓊能抗過去,就照樣打他幾鐧。

秦瓊一聽就笑了:“你這不是胡扯嗎?你我都是骨肉身軀,這鞭和鐧打下去,打不死也打殘了。”

尉遲敬德想一想,確實是這個道理。他轉頭看到路邊有兩塊大石頭,大小差不多,每塊約有一千多斤,就說:“咱倆的兵器差不多重量,咱們交換一下,我用你的雙鐧,你用我的鋼鞭分別打這兩塊石頭,看誰打得碎,輸的人投降。”

尉遲敬德用秦瓊的雙鐧先打,三鐧才把石頭打碎。秦瓊揮起尉遲敬德的鋼鞭,只兩下子就砸碎了大石頭。

這就是“三鐧換兩鞭”的故事,秦瓊略佔上風。

再看看正史當中的說法。

秦瓊最早是隋將,後來投奔李密和王世充,再投李淵,李淵把他交給秦王李世民,充當馬軍總管。《資治通鑑》記載,武德二年十一月,李世民率軍屯守在柏壁,與宋金剛相持,中間多次交手。

十二月,宋金剛的部將尉遲敬德、尋相二人大敗唐軍,退兵時,李世民派殷開山、秦瓊等人在美良川截擊,大敗尉遲敬德,“斬首二千餘級”。此後,李世民又親率三千人馬,在安邑又一次截擊尉遲敬德,大破之,尉遲敬德等人“僅以身免,悉俘其眾”。

不久,宋金剛逃走,尉遲敬德投奔李世民,成為他帳下最得力的干將,風頭逐漸蓋過了秦瓊。

所以,真實歷史中,秦瓊和尉遲敬德在武德二年底有過一次交手,地點是在美良川,秦瓊大勝。但二人之間並沒有單挑,也沒有大戰幾百回合。


於左


秦瓊和尉遲恭唯一一次交手,應該是尉遲恭還在劉武周手下的時候!這次交手的結果,是秦瓊贏了。

最經典的應該是三鞭換兩鐧的故事。

《興唐傳》:二人說罷,各自起身,把魚尾掛在自己的馬鞍僑上,一人執鞭,一人握鐧。敬德說:“二哥,你進招吧!”   秦瓊說:“我是哥哥,該你先遞招。”   “那我可就不恭了。”   敬德說罷,掄單鞭朝秦瓊頭頂砸了下來。秦瓊閃身躲開這一鞭,可設拿鐧去掛。敬德這鞭朝著秦瓊大腿,呼!掛優勢掃了過來。秦瓊一躍身,噌!鞭掃空了。跟著又是迎頭一鞭,秦瓊往周圍一閃。敬德三鞭都沒打著,秦也也不還手,回身就跑。敬德執鞭緊追。秦瓊猛一回身,說了一聲:“看鐧!”   左手鐧打著旋兒,柔柔柔柔奔敬德面門來了。秦瓊使的是秦家門一著絕技,叫做連環放手鐧。秦家門放手鐧容易不使,秦瓊收裴元慶時使過一次立刻放手鐧,這次使的是步下放手鋼。敬德見一隻鐧飛來,叭一垂頭,這銅從他盔頂上噌的一聲過去了。他抬頭二次正面,見秦瓊的右手鐧也放手了。這隻鐧豎著,直奔他的臉面。敬德心說壞了,我有性命風險!這時候,秦瓊叭一個箭步躥向前去,不等這隻鐧碰到敬德的臉上,右手把鐧抓住了,左手抓住他的袢甲絛,用鐧在他盔頂上噌噌噌鋼了三鋼。敬德只要等死了。秦瓊哈哈一笑,把鐧扔在當地,說:“兄弟,我們是把兄弟了,儘管各保其主,我能要你的命嗎?”   敬德定了定神說:“多謝二哥。”

秦瓊長子秦懷道的墓誌銘上也有記載:“擒尉遲(敬德),拜為上柱國”。由此可見,秦叔寶確實和尉遲敬德有過一戰,且勝負有分。


29簡單


看過《興唐傳》、《說唐》、《隋唐演義》……好象都是秦瓊贏,尉遲恭被虐。只不過是尉遲恭圓滑一點,是個牆頭草,然後幫李世民殺兄滅弟,圈父奪權,所以後來才得以抬高身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