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與教育的決策應當讓誰做?為什麼?

一點清風O學生漂亮字


孩子成長與教育的決策應當讓誰做主?為什麼?我認為:在孩子的不同成長階段,應該有不同的主要決策者,但是孩子成長教育這個大問題離不開家長,學校,社會三方的共同努力和影響。

第一階段,孩子胎兒期~3歲,在這個時期,懷孕媽媽的胎教非常重要。有科學研究表明,孩子在媽媽子宮裡就能聽到外面的世界,這是孩子認識世界的第一次機會。懷孕媽媽,經常聽輕音樂或者讀書給孩子聽,有利於孩子的智力發展。

第二階段,孩子幼兒期3~6歲,在這個階段,父親母親以及其它家庭成員對孩子的影響最大。有科學研究表明,這個時期的孩子的語言天賦是最強的,所以這個時期可以側重培養孩子的英語學習,為以後孩子輕鬆學習外語打下基礎。而且這個時期孩子非常好學好問,可以堅持陪孩子做睡前閱讀,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以及增加孩子的識字量。這個時期的孩子一般都去上幼兒園了,但是目前幼兒園不教拼音和數字,所以家長可以自己輔導孩子學拼音以及數字和10以內的加減,方便孩子幼小銜接。

第三階段,孩子小學期6-12歲,在這個階段,父母親和學校老師同學對孩子的教育影響最大。在這個時期,孩子正式進入基礎教育,開始自己的學習生涯。家長和老師在培養孩子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學習習慣與方法等方面要多加努力。這個時期家長老師還應該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思維能力,教育孩子今日事今日畢,教育孩子日常安全事項,教育孩子要有禮貌不講髒話,教育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培養孩子一顆感恩的心。小學期非常重要,在孩子一~三年級,特別是一年級上學期,家長一定要陪孩子完成必要的作業,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四階段,孩子初高中期12-18歲,在這個階段,孩子身邊的同學朋友對孩子影響最大。這個時期的孩子,慢慢進入叛逆期,聽不進家長老師的話,但是遇到問題煩心事喜歡與好朋友分享。所以,在這個時期家長老師要注意引導孩子交朋友,幫助孩子交朋友。而且這時期的孩子對異性比較好奇,容易早戀,家長老師需要有一個比較開放正確的觀念來對待這個事情,要注意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多溝通少責備,多講道理少粗爆。再者,這時期家長老師要注意留心和引導孩子發現自己的興趣,為以後大學選專業做好準備。

第五階段,孩子大學期18-21歲,在這個階段,大學以及社會對孩子的影響最大。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成年,但孩子的心智可能並不成熟,因此,父母還是有必要和孩子多談心多交流。這個時期,家長老師要和孩子以朋友的態度相稱,重要決策給孩子必要的建議,但是要把拿主意的最終決定權交給孩子。

以上幾點就是我的看法與建議,希望對您有用。歡迎交流孩子教育問題。


小學奧數一點通


關於做決策當我們還是學生的時候,家長和老師可能會給我們提一些意見,甚至是幫助我們主導自己的決定。

例如在高考選專業的時候,學生對專業絲毫沒有這個概念,只能依靠老師和家長作出決策,實際上這樣一種情況,很可能會導致在上學以後學生髮現自己根本不喜歡這個專業。

那麼做決策最好的標準和方法是什麼呢?我個人認為那就是誰承擔最後的結果,那麼就由誰來做決定。

比如當你自己決定選擇某個專業時,你可能就會依照自己個人喜好的標準,而不是這個專業未來的就業怎麼樣,家長認為怎麼樣,老師認為怎麼樣。這樣的話,你入學以後學習的熱情可能會更高一點,當然了,如果你發現你自己選的專業,最後自己不喜歡,也可以在大學裡面申請調整專業。而不是因為專業是父母選的,就選擇自暴自棄,抱怨父母,因為最終的結果最終的責任是需要自己承擔的。

但未來的職業選擇上也是一樣,自己選擇了堅持走完,而不是選擇一條別人覺得正確的道路,你需要過的是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別人喜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