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在上海買房,或許沒有市中心和郊區的區別了"

前兩天有個朋友準備買房,預算五百多萬,說實話這個價位的房子比較難選,有點高不成低不就的味道。也就是說市區的好房子肯定買不了但是郊區的新房呢,這位朋友又不是特別想去。當然這位土生土長的上海市區朋友骨子裡還是希望住的離開人民廣場近一些,但是就是在有限的預算下到底是犧牲居住體驗住市區還是郊區買房住遠點上糾結著。相信不少上海市區朋友依舊有個內環,中環,外環的情節但是今天小編想說的一個趨勢就是未來的上海樓市,或許不再有市中心和郊區的明顯區分了。

今天在上海買房的朋友不少也有這樣的糾結,到底是選擇市中心還是到近郊去買房呢,當然有預算的朋友不會糾結只可惜面對今天的大城市房價,大多數人都要在地段與舒適性之間做個選擇,正所謂甘蔗沒有兩頭甜,我們總要做個抉擇。尤其當房價變化的時候,可是容不得我們做太多的思考和等待。那麼為什麼我們會說未來樓市市中心和郊區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呢。

以前到市中心買房的原因就是市中心聚集了所有的優勢資源,教育,醫療,商業,這三大資源的高度集中讓市區有了太多魅力和經濟優勢,這也是老一代的郊區人都喜歡把去市中心說成“去上海”。但是今天的樓市變化實在太多了,尤其當一些當年的郊區也有越來越多新上海人和市區人口湧入的時候,這郊區的商業副中心的建設也是如火如荼。不誇張的說今天的郊區商業中心商場的繁華程度並不亞於市中心的豪華老牌地段。至少在商業上,兩者的區別已經不大了而這也是新上海人對於郊區親睞有加的原因了。

更重要的一個樓市變化就是市中心稍微宜居一點的板塊單價就要接近10萬,對於這個價位的房子不要說外鄉人,就算普通的上海家庭也是難以承受。而房價恰恰是最好的人群導向手段了,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人會買郊區新房的重要原因,因為同樣房子在市區已經無法企及。當大多數普通人都開始選擇郊區置業的時候,這郊區房價及相應配套也就提升了。而老牌市區卻會出現偶有新盤入市,多年不變的一個局面。時間一久,這市中心和郊區的差別還真的不大了,畢竟今天的高薪就業機會也並非只有在老牌寫字樓才有。

當小編和這位買房朋友分析之後,她似乎也明白了未來的上海的樓市變化趨勢,也慢慢的到上海近郊區看盤了。當大趨勢產生的時候,我們的買房選擇也直接決定了未來的收益。而目前情況來看,這郊區樓盤的受眾似乎是越來越大而城市副中心的不斷崛起,也刷新了上海人及新上海人的買房觀念。或許,越早明白這種趨勢,越早去那些郊區低窪板塊佈局的買房人最近已經體會到了房地產帶來的資產升值及保值了。畢竟房子是用來住的,住的舒服的房子以後可能也就沒有那麼多市區與郊區的標籤了,尤其當現代交通縮短了市中心和郊區之間距離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